-
1 # 胡蘭英
-
2 # 宇璽龍
要說到散文的重要特點,那恐怕就一句話:形散神不散,或是叫形散神聚。萬變不離其宗,說一千道一萬,一篇文章只能說一個主題,洋洋灑灑數萬言,看似與本文無關,其實還是服務於本文主題。
除去這一句話,好像沒有更多說的。那麼內容是什麼?世界萬物億人,歸根到底,無非就兩個方面的內容:人與事,不是寫人,就是詠事物景緻,或者說是接人待物,更直觀地說,就是和人交往,然後辦事,在這中間出現的小插曲、人的態度、見人或辦事中有感而發等,都是散文的素材和內容。
不過散文的另一最大特點是文字必須優美,她不像是小說那樣需要大量鋪墊,也不像詩歌那樣最好押韻,只需用輕鬆、活潑的語言表述出來就行。
以上是本人的簡單理解,不到之處,還望包含!
-
3 # 亦涵9966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只要抓住了“神”,通篇怎麼“散”都可以。
神,是散文的魂。
-
4 # 劉相成213
散文的特點是什麼?散文的特點是:散而集中。為什麼這樣講,首先看一下散又這一文學載體,它除歌曲,戲劇,小說外。它包括雜文,隨筆,遊記,特寫等。一篇散文的寫作手法多種多樣,力了突出主題,就內容而言,它可以用記敘文的手法的同時,又可以摻雜議論文的,加敘加議,還可以摻雜一些特寫的內容,轟託主題。咋一看好象一隻破大筐,裡面什麼都有。如果是一篇真正的好散文,當你細細品味一下便知,它裡面的每一樣東西,都有它合理的一面,決不是雜亂無章,把一些不合理的要素,無原則的堆積在一起的。打個比方,一篇好的散文,就象一鍋可口的好菜,所有的調料及輔助材抖,都是為了這鍋菜更好吃,更適合胃口而已,決不是化蛇添足,胡亂而為。散文也是一樣,由於它的文體結構,決定了它和那些有嚴格韻律要求的文章不一樣。一篇上好的散文不管例子,多麼的多,也不論議論語言多麼的長,它自始而終的都是為了主題而議論,而描述的,一切為了主題,一切圍繞主題而為。絕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雜貨店。這也就是人們不過說的,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當然質量差的散文不在討論範圍。謝謝邀請。
-
5 # 文子心語
散文有什麼特點?
散文,文學的一個種類,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栽。
“散文”一詞出現在太平興國時期。《辭海》認為:中國六朝以來,為了區別韻文和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稱“散文”。後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
隨著時間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現代,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相併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即指用凝練、生動、優美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記人、狀物、寫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散文按按內容和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小品、雜文、隨筆、報告文學等。近年來由於報告文學、雜文等已經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文體,人們又僅把文藝性的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稱為散文。
敘事散文,指以寫人敘事為主的散文。以對人和事物的具體敘述和描繪為其突出特色,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魯迅的《滕野先生》和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就是優秀的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敘事散文。
抒情散文: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雖然也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而強烈的抒情感為其突出的特點。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觸景生情,一般都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景物,作者也賦予它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茅盾的《白楊禮讚》、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是抒情散文中的優秀作品。
下面說說散文的特點:
一、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換句話說:人與事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而情感體驗就是“不散的神”。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題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也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文章立意上而言,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而服務。
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象和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虛而實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景於事、寓情於物、託物言志,以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加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三、語言優美、凝練。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有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入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因為它除了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常讀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佈局、遣詞造句的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
6 # 頂頂田
散文的特點 ,從散文發展的歷史角度來說 比較簡單。
開始的時候,詩歌以外的文章就可以稱為散文。伴隨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各種文章如雨後春筍,寫作學家為了更好的研究寫作科學 ,更好的指導文學事業的發展,寫作學家把文章體裁越分越細,散文就成為了一種獨立的文章體裁。
散文與小說的區別,散文以表現“情”為中心,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散文篇幅不會很長,小說可以幾本甚至幾十本書。
散文與詩歌的區別,散文語言要求連貫,一個意思要講明白,詩歌的語言要有跳躍,能讓讀者想明白。
散文與劇本的區別,散文可以通篇只寫景或只寫人,用強烈的感情文字把讀者帶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劇本,主要用劇中人物說的“話”來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
7 # 一串七珠讀雜書
這個問題提的好,給喜歡寫文章的人,一份新的認識和總結。
首先,什麼是散文,從有權威的資料回答。
“散文”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時期。是一種抒發作者真實情感的,方法靈活的記敘類的文學體裁。《辭海》: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的、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通稱“散文”。現在散文,主要與詩歌、小說相對比來說的。對於散文的解釋,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的變化,中西文化的結合以及網路的發達,散文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散文有了新的認知。
散文的特點:
1、形體散神韻凝聚。形散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結構自由,不受拘束。神韻凝聚,是指一篇散文的中心比較集中,雖然散文的內容牽涉多方面,但其中的神韻貫穿全文。
散文的自由表達,也是作家們為什麼越來越喜歡散文的主要原因。文字字數不限,結構可以自己隨意安排,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只有觀點和看法圍繞一箇中心展開。
雖然寫散文主要也是寫人寫事,但主要寫的是情感的抒發。曾經在一次省級作家培訓班上,代表學生髮言時,我這樣說散文和小說的區別。好比一棵樹的橫截面,散文是對橫截面的感受和抒發,表達自己的情感,感受。小說則是對橫截面的呈現。
2、語言精確
越來越多的散文家,反對散文的語言美,他們提倡散文語言要有質感,眼光要獨特,有人說詩意的語言,是對散文最大的殺傷力。
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散文的語言可以不要求那麼優美,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表達風格,哪怕語言是粗狂的、不羈的,只要能打動讀者的感情,就是好文章。但不能不說,語言的優美,的確是散文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
散文的靈魂是語言。其實每一種體裁的靈魂都是語言,不過散文的語言要求不像小說,需要結構的設計,不像詩歌,需要意象的設定。散文的語言只要精確,充滿真實情感,就容易打動人。散文的作者表達的方式,一般都是坦率的,不像小說和散文,需要讀者思考。散文的語言,在閱讀中,讀者和作者已經思想相互溝通。
3、意境優美
最美的散文,一定要有一個“核”,這個核就是你的中心想要表達的意思。無論是寫人還是記事散文,必須圍繞中心,才能向四處展開。在大家閱讀後,有種被震動的感覺。比如周曉楓《你的身體是一個仙境》,這個核,就是女人的身體。她的思路獨特,語言質感優美,與傳統的散文風格絕對不一樣,卻深深打動讀者尤其是女人。見解獨到,表達方式獨特,這樣的散文,才是好散文。
4、形式靈活多樣
散文的形式很靈活,不像其他題材要求嚴格。所以,散文的大門好進,真正寫好散文卻不容易。一道美食也是一篇散文,但要寫得開闊,悠遠可不那麼容易。引用的太多,容易犯抄錄大忌,引用的太,寫的文章不夠縱橫開闊,必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閱讀,以及特殊的感悟和看法,才能讓文章豐富起來。
以書信方式書寫的書信散文,像《傅雷家書》。以鄉村為主題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文化各地的為主題的文化散文,餘秋雨的《文化苦旅》。
十幾年前,天涯社群活躍一部分散文作家,現在好幾個已經成為全國比較有名氣的作家,他們的散文寫得的確好。語言上、角度上和結構上,看似不經意,實則很用心。閱讀這些散文,就是一種美的體驗和感悟。
-
8 # 待曉兒
散文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徵,必須同時滿足,否則不是散文。
第一,散文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實性。寫作散文,必須要真實。這裡的真實是藝術真實而不是生活真實。即情節、事件、例證都可以虛構,但表達的情感或講述的道理卻必須是真實的。
《春秋》裡記載了一則故事:
趙盾的堂弟趙穿,在趙盾逃亡在外的時候殺死了晉靈公。於是史官董狐在史書上記錄:“趙盾弒其君”。趙盾感覺很冤枉,明明自己逃亡在外,並不在現場,怎麼會說是他殺了國君呢?
董狐解釋道“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意思是,你趙盾作為正卿,逃亡的時候沒有出國境,返回朝堂以後也沒有討伐你的堂弟趙穿這個殺君之賊,那麼,國君其實就是死在你趙盾手裡。
從實際來看,晉靈公是趙穿殺的,但記錄的兇手卻是趙盾,董狐講述的是道理的真實。歷史散文的真實性,可以如此表達。
情感的真實可以用現當代散文大家楊朔的散文套路來說明。
楊朔作為現當代散文第二個高峰(第一個是巴金,第三個是餘秋雨),其寫作的套路是在文章最後要安排一箇舊社會的人來與新社會對比,藉此最後發出感嘆,新社會真好。
這種虛構的情節大量出現,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抒發情感,表達的是情感的真實。
第二,散文之“散”是文體形式的不受拘束,不是中心思想的散雜。一個文體有一個文體的寫作要求,律詩要有格律,賦體要講鋪陳,小說要有情節,而散文的要求就是不受拘束。
不必考慮對偶、韻律、情節、詞藻等等一切限制條件,隨便去寫,只需表明作者觀點便可以。這就給了散文這一文體極大的自由,所以就有了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說理散文、歷史散文等等種類,散文就像一張紙,用什麼樣的筆法來描畫,就會呈現出什麼樣的圖景。
但是,不論呈現出來的是什麼畫作,要麼摹山,要麼描水,要麼表達山水意境,必須要有一箇中心。
這個中心就是文章的意義, 如果一篇文章表達的內容分不清主次,那麼就不是散文,而是一種病文,需要剔除其冗餘的部分。
這個要求就是我們常說的“形散神聚”。
-
9 # 開新說事
散文是文字產生後出現的最實用的文學形式。散文也和中國古典詩歌一樣,歷史悠久,成就斐然。 散文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易經中的卦和爻辭就已經有了文學意味,上書中出現的生動的敘事和說理的理法,可以看作中國散文的開端。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伴隨著社會的鉅變,散文出現了勃興的局面,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優秀的歷史散文。論語,墨子,孟子,莊子等優秀的諸子散文構成了中國散文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春秋戰國時期的散文內容上如文史哲於一體,作者也不是專門的散文家,但卻做到了結構嚴整,文具精粹,光彩煥發,對後世散文的發展起到了極為深遠的作用。 到了兩漢時期,在大一統的廣闊社會背景下,散文的品種相比於前世更加繁多,而且文質相生異彩紛呈,優秀的作家,將直接的實用性和審美的藝術性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創造出了大量反映現實,表達理想的優秀作品。當時的著名散文家,賈誼晁錯針砭時弊,比方犀利,司馬遷頒佈秉筆直書,愛憎分明。 兩漢之後,散文走向了駢文化,駢體文成為了官方的文章,散文受到了壓抑,變得無足輕重,但是駢文片面追求形式,文風輕浮奢華,雖有妙聞齊聚,但終然取得令人欽佩的成就。大家認識到駢文的弊端,以後文壇上出現了兩次大的反駢復古的運動,這就是中唐韓愈,柳宗元領導的古文運動和北宋的歐陽修主持的古文運動。 韓愈柳宗元的古文運動,上乘先秦兩代質樸優美的散文,高舉復古旗幟,向六朝駢文發起猛烈的攻擊,韓愈和柳宗元以自己傑出的文學理論和豐碩的創業實踐,在文壇建立了蔚為大觀的古文大潮,韓愈的師說等文章,成為千古佳話。北宋的中期,作為文壇領袖的歐陽修繼承了中唐古文運動的復古精神,以更為成熟更具科學和前瞻性的散文革新理論創作散文,成就掀起了北宋的古文運動,歐陽修王安石曾曾鞏蘇軾蘇轍蘇洵積極響應,古文達到了更高的水平,古文運動取得了勝利。歐陽修的伶官傳序,蘇軾的前後赤壁賦,都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 元明清三代,新興的戲劇小說呈現出勃勃生機,散文處於江河日下的局面,但仍然出現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等著作,一些思想家改良主義者都寫過不少揭露黑暗鼓吹進步的散文,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更是一篇經更是一篇出類拔萃的作品,有力地衝擊了傳統散文,解放了散文體。五四以後至今散文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回覆列表
真實 。有許多名人的散文 靠的就是真實打動讀者。
如他們的日記,遊記。還有幾百年前的徐霞客遊歷名山大川后,寫的<<徐霞客遊記>>至今,還有許多人喜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