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左說春秋
-
2 # 圍爐煮酒話春秋
黃帝陵在陝西,為何要去河南!
據《史記》記載,黃帝陵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橋山。從公元前442年開始,就開始祭祀黃帝,第一個祭祀黃帝的人是秦靈公。從秦靈公之後,歷朝歷代都在陝西黃帝陵舉行國家級別的祭祀黃帝活動。可以說,陝西省的黃帝祭祀活動是由具有歷史傳承的,是祭祀黃帝的不二選擇。
但是河南新鄭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才開始祭祀黃帝的,按當地官網的說法,新鄭在古代建有軒轅祠,可是我並沒有查到相關記錄來確認這個說法。另外就最近幾年新鄭祭祀黃帝的活動來看,其宣傳力度很大,商業氣息也非常濃厚,大有與陝西爭奪祭祀黃帝的正統地位之勢。
據我判斷,河南新鄭的這個黃帝祭祀活動,表面上是一種文化之爭,其實就是經濟之爭。祭祀黃帝給旅遊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是非常誘人的,所以我覺得新鄭的這皇帝祭祀活動的目的很值得推敲。如果果真是為了祭祀黃帝,那麼我們也不介意多個選擇。但是如果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曲解中國文化,那麼我認為是很不可取的。
前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諸葛亮故居之爭,赤壁古戰場之爭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這其實是一種文化亂像,也是一種利益之爭。我希望我們不能只為了利益而忘記傳揚文化。
-
3 # 永寧門裡
又一個偽命題,炎黃子孫,中華兒女,該去哪裡祭拜,需要爾等如此圖謀嗎!?
某地(拒絕地域黑), 弄一個連自己都沒有足夠有信心的證據證明的黃帝假故里,無沉澱,無精神意義,沒有任何遊覽價值,卻純粹為了經濟利益來這裡欺騙炎黃子孫。
古書記載中黃河流域遠古時代的兩個部落首領。黃帝和炎帝都出生於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當時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時代。傳說他們都是“有熊國君”少典氏的後裔,“昔少典娶於有氏,生皇(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這裡所說的“生”,並非說黃帝和炎帝是少典氏親生,而是說他們都是少典氏的後裔。“黃帝以姬水成”,是說他在姬水岸邊長大,因而以姬為姓。姬水當即古漆水,發源於今陝西麟遊縣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縣匯入渭河。姜水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陝西寶雞匯入渭河。這就是說,炎黃兩個部落,最初的活動地區都在黃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區。 傳說黃帝原姓公孫,因長於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因是有熊國君之苗裔,又稱有熊氏。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伶俐),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後來被推舉為部落首領,率部遷徙到陝西北部定居。
神農氏,在今關中武功和扶風附近進行教相稼穡,奠定農耕文明的基礎,是以農耕文明為標誌的中原文明的發祥地。故民國元老於右任先生和楊虎城將軍,選址於此地的楊陵,也就是農耕始祖之地建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這也能從側面證明,炎黃故里位於關中一帶。
而黃帝崩,葬橋山。也就是黃帝率領部族東正西討,正寢之時,葉落歸根,葬於黃陵,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這也是風水界絕無僅有的寶地。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強大時期,為什麼不大肆擴張,一直固守這這片土地,也是黃帝葉落歸根思想的傳承。
凡中華民族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在黃帝陵均有立碑記載。久遠的有,漢武帝出征,最近的香港澳門迴歸,目前最期待的是臺灣統一,為黃帝陵再立一碑,以告先祖!
最後,這裡再附上建在一窮苦人家後院的又一偽故里:
而某地,又一個偽故里,水泥未乾、養護袋方未撤除不說,連幾個字都寫不好,接連更改,還似乎連石碑都扛來扛去的打游擊,石碑的故里都顛簸遊離、瓢潑不定,今天吃這家,明天吃另一家?
-
4 # 大唐神都
非也!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陝西黃帝陵祭祖祭拜了幾千年,這裡從秦漢唐起,甚至是“元、清”這樣的朝代,祭祀活動也沒有中斷過,黃帝陵上八萬棵古柏就是最好的證據!在這裡感覺到了歷史的滄桑與悠久。
尤其到了近代,許多名人都在這裡題字,說明國祭的活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反觀河南新鄭,2003年起才開始。並把一個明清修建的用來祭祀黃帝的“軒轅廟”,擅自改成了“黃帝故里”,叫人覺得可笑又可悲!
所以證據不足就來編,史料不足編傳說!
先是用晉代一位醫生寫的怪異書《帝王世紀》,進行了斷章取義。原文是這樣寫的“或曰都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也”,意思就是“聽有人說,可能在有熊建都”,被當地人改成了“都有熊,今河南新鄭”!
那麼河南新鄭在考古學上是否是黃帝的都城呢?答案是否定的,新鄭在黃帝時代屬於“東夷集團”與“黎苗集團”的交界處。
新鄭與“華夏集團”所在的位置,中間還隔著廣闊的“九黎集團”。
那麼考古界是否支援“新鄭”呢?答案也是否定的!用新石器時代遺址對比來看,河南是最弱的。而且文化遺址分佈呈現出了一種“由西向東延伸”的形勢。越靠近陝西密度越大,離陝西遠的,相對較少!
史學家們分析“對於一個君臨天下的黃帝族首領來說,新鄭的遺址數量遠遠不夠”!
以上可以看出:河南新鄭,在上古時代屬於“蚩尤”的子孫。“蚩尤”同樣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祖先之一,為什麼後代人就不認了呢?反而要拜陝西的祖先?
透過史料分析,我們發現:原來河南新鄭祖先在陝西華縣!這裡曾經有一個“老鄭國”,後來隨平王東遷至河南,由於以前地方會變化,所以就出現了兩個“鄭縣”。這樣看來,河南新鄭崇拜陝西祖先也是情有可原,但是你不能假冒“故里”呀?只能叫人感覺到可笑!
-
5 # 文物樑子
人人都有權拜祖先,河南人也有。但是代表國家級祭奠的還是陝西黃帝陵。新鄭只是明清時的祭祀廟,不是故里,故里是出生 ,生活了一段時間,重要的是這裡對自己成長有重要影響。
河南新鄭說好了,為地方文化造勢。說不好,是綁架全華人的感情。即使國家級領導去,也並不代表國家。特別是退居二線的人,更不能代表國家。
這種在規模上無限放大模擬國家級祭祀的做法,在過去,在古代稱為“僭越”“逾禮”,有對抗中央政府之嫌。在古代,中國禮制發達,祭祀級別的劃分極為嚴格。即使是共同最高祭祀物件黃帝,也有主會場分會場之別。在規模、人數上沒有差別,國家尊嚴何在?文化活動更要講禮節。我們不搞上崗上線,但不能糊里糊塗跟人去胡亂叩頭作揖。
-
6 # 使用者6857374730
這種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1黃帝故里沒有任何一件文物來證明祭奠黃帝在鄭州,反觀陝西黃帝陵,從漢武帝開始祭拜到民國,從宋朝皇帝御賜的碑文到孫中山祭拜的碑文,從未中斷。歷朝歷代官方都在陝西祭拜黃帝而鄭州黃帝故里沒有任何一件民國以前的御賜碑文。足以說明這是假的。
2陝西黃帝陵有中國最大的柏樹群,其中有古柏樹8.3萬於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4600餘株,是全國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柏群。陝西能儲存如此完整的古柏群得益於百姓對黃帝的愛戴。到了元朝官方也下令保護黃帝古柏,反觀鄭州黃帝故里,全部是水泥建築。
3黃帝時期,對應的是仰韶文化,而陝西仰韶文化遺址2000處,河南1000處。陝西是仰韶文化的絕對核心。而黃帝出生地有陝西武功,甘肅天水,河南新鄭,山東壽丘四種說法。在這四種說法裡,陝西最靠譜。其次甘肅,再次河南。陝西的仰韶文化最多,大機率在陝西。這是毋庸置疑的。
4根據復旦大學李輝的人類分子學的研究,陝西是華夏發源地,陝西的華夏部落進入河南,河南才有了華夏文明。而河南以前是東夷。
綜上,不管是歷朝歷代的祭拜都在陝西,還是考古學。和最前沿的分子人類學,都在證明陝西黃帝陵是唯一祭拜的官方場所。
-
7 # 明天會更好176817802
荒唐的想法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載:“黃帝崩,葬橋山”。[45]橋山在遠古時代為有蟜(jiǎo)氏居地,稱作蟜山;黃帝時代稱作“軒轅之丘”或“軒轅之臺”,黃帝因此而得名“軒轅”,黃帝城中宮即位於此,以後演變成橋山 -
8 # 北街北影
據專家考證,黃帝本是北方大草原上的遊牧部落“有熊氏”的首領,逐水草而居。後來北方草原大幹旱,黃帝的有熊氏部落只得南下,與從西方來的以炎帝為首領的“烈山氏”部落相遇與中原,為爭地盤發生了炎黃大戰,黃帝勝了,炎帝歸附與黃帝。之後從南方來的蚩尤部落又來爭地盤,發生了炎黃聯盟與蚩尤之間的大戰,最終炎黃聯盟戰勝了蚩尤。於是黃帝統領了炎黃和蚩尤部落的人。這就是華夏族的起源。所以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我們都說是黃帝子孫或者炎黃子孫。 突然聽說黃帝故里在河南新鄭?有何證據?
-
9 # 吾城長安
黃帝崩,葬橋山。“~《史記·五帝本紀》 “至謂葬衣冠於此者,乃臣子不忍直言葬帝,故曰葬衣冠,猶稱君薨曰晏駕,亦實錄也”。~《禹貢》
-
10 # 御龍在洛
黃帝居軒轅之丘,都有熊。娶西陵氏之女,方雷氏之女,母族有蟜氏。有熊國,地望在新鄭這裡。西陵氏,地望在漯河之南西平。方雷氏,地望在禹州方山。有蟜氏,地望在洛陽嵩縣。
黃帝訪大槐於具茨之山,七聖迷襄城之野。具茨山在禹州新鄭那片,襄城挨著禹州,距離都不遠。
黃帝採首山之銅,鑄鼎荊山。荊山有多處,首山就在襄城南幾公里外。
只要確定黃帝部族的活動範圍,有熊國在哪裡再明顯不過了,說新鄭是黃帝故里沒毛病。
三月三龍抬頭,在黃帝故里祭拜黃帝也是可以的。
黃帝崩,葬橋山。橋山雖然只是衣冠冢,清明節祭拜也沒毛病。
回覆列表
黃帝故里問題,說法很多,這點大家都知道。目前史學和考古學都無法確切證據。至於新鄭故里祭,應該搞,其它有傳說的地方都應該搞。一、黃帝是人文初祖,中國多地祭祀是應該的。山東少昊陵、河北橋山以及鼎湖等,都應搞。二、傳說中皇帝駕軒轅之車,巡視天下,所到之處很多,都可從不同名義進行祭祀。三、不喜歡看互相爭論甚至漫罵。徐福在日本各地都有傳說,各說各話,中國遊客也不太注意孰對孰錯,不會影響尊崇和旅遊。崇拜祖先沒錯,發展旅遊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