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不想長大的老人999

    初一早上吃萬萬順(餃子)和湯圓(團團圓圓),中午就是各種雞鴨魚肉!然後有兜福(豆腐)擺財(白菜),風調雨順(菠菜燉粉條)不要說菠菜和豆腐不能同時食用,爺爺奶奶那輩醫療跟不上傳下來的,噴子勿噴

  • 2 # 阿仝佔洋

    我們南方主要是以吃米飯為主, 所以大年初一吃的都是圍繞一個米字。這天,主要是把大年三十晚上剩餘的菜全部蒸熟就著米飯吃。

    雖然說是剩餘的菜,但都是些沒吃過,沒端上桌子沒動過筷子的菜,因為大年三十這天做的菜都是一盆一盆的,而不是一碗一碗的。三十這天晚上吃的菜一般都是從盆裡舀出一碗來吃,剩下的則留著第二天。

    大年初一這天我們這裡不能炒菜不能動刀,所以所有的菜都是蒸,然後有些就是就著鋁鍋在風爐上熱一下。

    大年初一這天,我們還喜歡吃米線,餌絲,吃米線時只需把米線用漲水燙一下,撈入碗中,舀入雞湯即可吃。

    如果想吃雜醬米線,就需在大年三十這天炒好雜醬,切好韭菜,蔥花,在初一這天用水燙軟,澆上醬料,撒上蔥花就可以吃。

    如果是餌絲也是同法泡製,有的老人喜歡吃甜的,還可以熬紅糖水,煮成紅糖雞蛋,再煮入餌絲,這種吃法我們稱之為糖水粑粑,又糯又甜非常好吃。

    因為初一這天吃飯吃得早,到正午時肚子會餓,就會吃一頓晌午飯,這頓晌午飯吃得簡單,要麼吃涼米線要麼吃熱米線。

    有的人家也會煮餃子吃,還會用甜白酒煮雞蛋吃。吃過後該休息的休息,該玩的玩,一直玩到吃晚飯。

    晚飯也是和早上吃的一樣,如果全部吃完,到了初二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了,該殺雞的殺雞,該炒菜的炒菜,一律吃新鮮菜。

    如果大年三十做的菜很多,吃不完的話,我們農村裡還把所有的剩菜合併起來煮成“酸湯菜”吃,有的地方則加入炒米粉做成“胙”吃。

  • 3 # 冀有料

    過年是每個中國家庭都非常高興快樂的節日,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春節到來之際一起團聚。

    大年初一,我們早上吃餃子,頭一天晚上包好的餃子,我們早上會煮著吃。中午飯算是一天最豐盛的一頓飯了,一家人做上好多菜,圍坐在一起吃喝起來。

    總之,過年吃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高高興興在一起就好。

  • 4 # 大漠孤狼74915698

    貴陽人大年初一不出門,一家人都在家裡包湯圓吃,這是老規矩,小時候就是這樣的。現在已經沒那麼多的講究了,也不一定非吃湯圓不可,但是初一不出門還是基本上不變的傳統。

    所謂大年初一不出門,並不是都一定要端坐在家裡,只是不能到別人家去拜年,到底什麼原因沒去深究。

    可以到別處比如去公園玩,或者看場電影(那可是奢侈品)啥的都行。我們這兒出門拜年都得到初二才開始,初一絕對不允許的。

    大人在家,小孩可以放鞭炮,玩各種遊戲,到處瘋玩。

    記得小時候,也就是幾十年前吧,平時得不到睡懶覺的孩子們,到了大年初一這天,都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而大人也不會責怪的。

    平日裡要是睡到上學時間還沒起來,或者犯了錯,都會被大人揪著耳朵拎起來,輕則大聲斥候責罵,重則“克拽”(貴陽土話,就是用半握著的手指頭敲別人的腦袋瓜)伺候。

    就是像敲門那樣敲孩子腦袋,老媽們力道都挺大,練過一樣。經常都是要敲起大包,老半天腦袋瓜還嗡嗡作響,很恐怖吧?再重點就得留著晚上回來吃“筍子炒肉”了。

    所謂筍子炒肉,那是好多家老媽必備的一道“拿手菜”,在大門的門背後,都放著一根兩三尺長的竹片,那是打孩子用的。

    竹片打在身上,噼啪作響。一頓亂揍之下,身上經常會留下“黃瓜稜稜”。有點竹筍炒肉的意思,所以叫做“筍子炒肉”。

    犯錯不聽話的孩子,就得“享受”這道“美味菜”了,那可是真打呢!

    好多淘氣孩子一看到老媽氣勢洶洶的,拉開大門去抓那根竹片,早已經嚇得魂飛魄散,慘叫哭起在那兒等著了,好比見了貓的老鼠,渾身打顫腿抽筋(有個表情包叫“石化”,特形象)!

    不敢跑,跑了讓老媽“追捕”回來,打得更慘!所以再怎麼還怕,都得硬扛過去,能熬得住這種“酷刑”的少之又少。

    一般都是在下午晚上上演這齣好戲,有些老媽還會在孩子睡著以後才動手,想跑都跑不了,早晨大人都忙著沒空呢。

    一到下午或者晚上,院子裡經常都會響起“筍子炒肉”的噼啪聲。有的家裡幾個孩子一起犯錯,就得一個個挨著“過堂”了。

    所以到了過年這幾天,大人不打孩子,好像都是有什麼約定似的。孩子們也可以稍微的放肆一下,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多睡一會,也不用擔心捱揍了。

    而大人都是早早的起來,開始和麵,就是平時見不到的糯米麵。再包上那種叫做“引子”加白糖的餡(我們叫做“芯子”)。

    等睡夠了的孩子們一起床,就開始指揮誰拿筷子誰拿碗的。一家人熱熱鬧鬧的等著鍋裡的水燒開,煮上一鍋白嚕嚕的湯圓,管夠。

    小的一碗裝七八個,大的一碗只能裝得下兩三個,還要二碗(比吃飯小碗大一圈)才裝得下,這全看老媽的手藝了。

    我老媽手巧,從別人那裡學到包“畢節湯圓”的手藝。可以把畢節湯圓包到比一個豆角還小(大的煮了會散),這種湯圓不是包成圓球型的那種,而是包得像個小小的豆角一樣,也算得上是一件藝術品呢。

    糯食漲肚子,一碗下去,基本上也就飽了,還特別經餓,撐到中午都可以的。吃過湯圓,孩子們就撒丫子溜了。

    一般只留下家裡老大幫著收拾碗筷,剩下老二的以下早就跑得沒影了,所以就有了“憨老大,奸老二”的說法。

    玩到中午,餓了的回家吃飯,年三十做的那些菜都還多著呢,煮點飯就行。不餓的也沒大人喊回家,甚至可以晚飯晚飯之前回家都可以。

    反正不會捱打,就連責罵都沒有,那叫一個幸福啊!所以小時候我們都特別喜歡過年的。除了有好吃的,還不會捱打。

    現在的孩子還真是嬌生慣養太多,都是獨生子女嘛,不像我們那會兒每家少則三四個,多則五六個七八個,甚至十幾個孩子的。

    沒有了吃“筍子炒肉”的經歷,也沒有了大年初一吃湯圓的那種美好回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糧液1618整箱辨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