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冰冷雨天

    日本的醫療制度的先進並不僅體現在醫療技術的先進,而是體現在整個體系的廣泛性和效率上的。

    日本從1922年開始在城市企業僱員中實現了醫療保險,1938年開始在農村推行共濟性醫療保險,從1958年開始將城鄉二元保險組合起來最後在1961年完成了現行的全民醫療保險制度。

    現行的日本全民健保制度包括了全體日本公民和在日本有半年以上合法居住權的外華人。日本的健康保險並不是每人一份,而是一個撫養單位一份。同一個公司的單身和有妻兒要撫養的僱員所繳納的保險金是一樣的(就是說沒有工作的妻子和小孩是不需要另外繳納保險金的)。工薪階層的保險金由自己和僱主折半支付,保險金絕不會成為經濟負擔。

    除了老人以及一些特殊人員比如自衛隊員警察等,絕大部分人在接受醫療服務時支付的金額是30%,不是事後報銷,而是當時就只支付30%,其餘部分由醫療單位向全民健保領取。

    日本和一些歐美國家不同,不但所有人都納入了健康保險系統,而且所有的醫療單位也納入了健康保險系統,無論公立還是私立。

    日本的醫療收費制度由政府管控,將醫療動作分解收費,這樣全日本的醫療費用是一樣的,無論是東京都的大醫院還是北海道的小診所,對於同一個醫療動作收取同樣的費用。而且政府在醫院的安置設點方面也很努力,一般來說,除了離島之外,在日本本土的任何地方的一小時交通距離之內肯定有可以進行全部醫療檢查的醫院。這是當年田中角榮在搞“日本列島改造”的時候明文規定的內容。

    日本的醫療系統除了各地醫院水平相差不大,患者不需要去東京大阪等大城市,完全可以就近治療之外,還有一個極好的“高額醫療費用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因病敗家。

    這個“高額醫療費用制度”制度是:在同一家醫院的同一個科室看同一一種病,每個月繳費封頂。具體的醫療費限度根據收入而有不同,但絕大多數人一個月的額度是8萬日元,現在的匯率大概是5千人民幣左右。

    在接連兩個月使用了“高額醫療費用制度”之後,第3個月再減半,第4個月還能減半,這樣對於癌症這樣的慢性病到了後來幾乎就是免費了。

    除了個室病房之外,日本醫院不收住院費,也不需要家屬陪護,一切服務都由護士承擔。

    這樣,所有的醫療費用都是可以計算的,在日本絕不可能出現“一場大病把一箇中產打回原形”的事情。

    我因為突發心肌梗死,在2010年底在醫院進行急救手術,住院4個星期,但繳費16萬日元,因為進行急救是11月30日22點,那兩個小時也算一個月,呵呵。

    之後在2011年陸陸續續又在醫院做了6次手術,總共安裝了5個支架,到現在還很健康地活著,那年醫療保險總共為我支付了2000萬日元(大約130萬人民幣),但我實際上自己支付的只有大約60多萬日元(大約4萬元人民幣)。在日本每年會抽選一部分人直接寄送保險賬單,以免醫療單位假報賬目騙取保險,一旦發現醫療單位騙取保險的懲罰很簡單,也很嚴重:取消醫療保險的使用資格,這樣就沒有病人上門了。

    而我就這60萬日元的個人負擔也都是其他商用醫療保險承擔了,計算下來,連住院期間被扣發的工資都回來了還有富裕。

    這樣的醫療體系當然是全球第一了。

  • 2 # 日本專業買手

    看病難,

    藥費貴。

    一部中國產良心鉅作

    《我不是藥神》橫空出世,

    賺足了眼球跟口碑。

    這電影裡講述的是白血病患者

    面對天價藥的無奈,

    每一個普通人想要活下去的觸動,

    這部現實性題材電影引發眾人共鳴。

    一場大病,

    會掏空掉普通家庭

    常年來累積的所有資金。

    現狀讓人恐慌生不起大病,

    無形中壓垮了多數中國家庭。

    反觀我們的鄰國日本,

    制定了全民醫保和高額醫療費保障,

    不管大病小病,

    讓人們都能看得起病買得起藥,

    不因鉅額價格望而止步。

    在日本的很多醫院,

    無論是高階儀器、醫療技術

    還是醫護能力、醫療服務等方面,

    都能窺見到日本醫療體系整體的出色。

    日本的醫療服務由民間提供,

    醫療費用則由政府負擔,

    既保證了效率,又解決了看病難、

    看病貴的問題。

    走在街上能看見許多私人醫院和診所,

    無論是服務還是治療水平,

    都能基本滿足當地居民的日常需求。

    一般如果有什麼感冒、頭疼、發熱等情況,

    日本人的第一反應是去附近的診所看看。

    這些民間醫療非常靠譜,

    完全不用擔心小診所質量不過關,

    日本實施著極其嚴格的醫師准入制度,

    很多老大夫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後才出來開診所。

    所以即使是小診所,

    日本醫師的整體素質都非常高。

    小診所廣泛設立的優勢是,

    最大限度的讓醫療資源最佳化分佈,

    平時的小毛病在診所看就行,

    如果碰上了診所無法診斷出來的病症,

    醫師會開具介紹信送到相關的大醫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醫師的介紹信,

    直接去大醫院看,會被收取高額的費用。

    還會面臨沒有提前預約,

    消耗很多時間去插入排隊。

    日本服務行業的態度是出了名的畢恭畢敬,

    無論是醫師還是護士,

    都會用客氣的敬語,耐心講解病情,

    讓患者享受至高的服務待遇。

    然後做基本的身體檢測,

    像體重血壓、驗血驗尿等,

    等檢驗結果出來後,

    才會把患者交到醫生手裡。

    這麼細心的服務,

    想發生醫患糾紛都很難。

    更扎心的一點是,

    在日本,住普通病房不需要交納住院費,

    只有高階病房才會加收服務費。

    住院期間不準家屬陪同,

    只能在規定時間探望。

    一日三餐等生活問題,都全部由醫院負責。

    日本住院的環境好的沒話說,

    這是綜合醫院的普通病房。

    醫院單人間

    病室的衛生間,

    到處都是護士呼叫裝置。

    醫院食堂的飯菜不輸外面的餐館,

    用餐後,會詢問患者是否滿意,

    營養是否足夠,還有哪裡可以改善,

    還有沒有什麼想吃的等等。

    醫院的食堂環境整潔,

    乾淨透明化。

    與中國不同的是,

    日本的醫藥實行完全分離政策。

    也就是說,日本的醫院沒有藥房,

    醫生在給病人開了處方之後,

    拿著醫生的處方去專門獨立的藥店拿藥。

    這個機制就徹底斷絕了所謂的醫生

    為了多拿錢而故意開貴的藥的衝突。

    說到看病拿藥,

    大家應該都想知道日本醫院是怎麼收費的,

    先說說他們的醫療保險制度,

    早在1958年日本頒佈實施了新的國民健康法,

    強制要求所有國民必須加入國民保險,

    所以加入國民保險就成了每個公民的義務。

    這樣一來,

    患者負擔的醫療費用得到減少。

    從小學生到70歲是3成,

    70歲到74歲是2成,75歲以上是1成。

    儘管只要支付低額的醫療費了,

    但遇到重病也會出現高額的醫療費用情況。

    為了不加重這一部分人的生活壓力,

    日本又設立了高額醫療費制度,

    制度表明:無論什麼病,在醫院住多久,

    只要患者支付一定額的費用即可,

    超過這部分的費用由保險承擔。

    具體的區分及負擔額等則是根據年收入來確定的。,比如,未滿70歲,年收入在370~770萬(約21~45萬人民幣)之間,實際醫療費為100萬(約58000人民幣),按照自己負擔3成的話,需支付30萬日元(約17600人民幣)。

    但是,根據最高限額制,自己的負擔額等於80100+(1000000-267000)X1%=87430日元(約5100人民幣),也就是說自己實際只需要負擔87430日元即可。而且如果入院連續超過3個月的話,另外還有相應的減免。

    這麼一看,

    患者需要支付的費用大大減少,

    全被國民保險和高額醫療費制度承擔了。

    患者最終只支付自己應該負擔的那一部分即可。

    日劇《白色巨塔》劇照

    隨著日本老齡化的加快,

    少子現象變得非常嚴重,

    兒童醫療也逐漸向免費化趨勢發展。

    日本全國各自治體根據財政狀況不同,

    基本都設有兒童醫療費助成制度。

    如有的地方規定,兒童至18歲之前,

    無論住院還是看普通門診,均為免費。

    也有的地方則規定,至學齡前實行全部免費。

    各地的規定也各不相同。以京都市為例,0~3歲兒童,無論門診還是住院,無論任何疾病,每月只需負擔200日元。比如本月初去了一趟醫院,之後,月內無論何時再去任何醫院,均無需再付任何費用。3歲到15歲,每月為3000日元,如果超出,可申請現金返還。

    而人口的老齡化比列急速上升,

    會直接導致醫師和護理人員的短缺。

    明顯可見老年人群中出現的慢性病、

    老年病佔比也不斷提升。

    對此日本及時採取了措施,

    各地保健中心每年會定期將各類疾病的預防,

    醫療檢查通知單寄給相應的居民,

    提醒他們按時檢查身體,

    並做好相關疾病的篩選和預防。

    在日本,如果碰上事故、

    爆發疾病時,打個電話,

    沒幾分鐘專業的急救人員就會趕過來,

    而且救護車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

    據資料表明,近年在世界衛生組織

    全球醫療水平評比中,日本排名第一。

    “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

    三大成人病生存率世界NO.1,

    遠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

    從醫療質量和政府保障來看,

    日本的醫療毫無疑問是世界最高水準。

    國民每人每年接受醫療諮詢

    次數平均高達14次,國民健康意識高,

    不斷促進醫學技術的進步和醫療體系的完善。

    馬雲曾說:

    十年後三大癌症將困擾中國每個家庭,最擔心的是掙的錢不夠醫藥費。

    30年以前,有多少人知道我們邊上誰誰誰有癌症,那個時候癌症是一個稀有的名詞,今天癌症變成了一種常態。

    最可怕的是你有錢且不說能否治癒、那時是否能夠解決床位都是個難題。預防大於治療,今天不捨得花錢預防,以後會花更多的錢去治病。

    日本的醫療體系,

    很值得中國借鑑學習,

    相信沒有多久,

    我們國家的醫療保障也會日益完善,

    讓看病難、高昂藥價都不再是

    令華人頭痛的問題。

    你們覺得呢?

    日本最全人氣商品介紹,新增Wechat:monster_kong

  • 3 # 活著d知覺

    "小病看得起,大病國家兜底",指導思想"民眾健康第一",民眾個人與國家利益兼顧、運作行之有效的醫保制度體現了日本政府在公共保障事業上的傾力投入,普通人不敢有病,不再是民眾憂患。日本之所以被稱為"醫療制度典範國家",政府財政投入和社會保險機構輔助發揮了重要作用,醫保制度設計的指導思想,從根本上擯棄了"贏利第一"。

  • 4 # 看誰誰尿

    日本是醫藥分離,醫院沒有藥房,看完病都是去醫院附近的藥店買藥,藥企為啦生存都是賣質優價廉的藥,所以藥很便宜。醫療上還有保險兜底。所以日本看病還是能看得起的。

  • 5 # 天署署長

    因為他們人口減少,從各個方面降低人口減少的機率。醫療是首個。 如果中國的人口只有兩個億,你看看不在乎一條條人命?人口小國,減少一個人分擔到別人的工作和國家稅務就多一分。 更別說死了幾千人那是近乎亡國的威脅。

  • 6 # 自由飛翔3167107180644

    好好學學小日本的醫療制度,儘快提高中國的醫療水平,儘快提高醫院管理者的素質,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是首選,不能只考慮如何來錢快,不顧病人的死活,只要多弄錢就是好醫院一一一

  • 7 # mintlulu

    日本的醫療制度的確非常棒.

    宗旨是普惠,讓大多數國民無差別的享受到公平的醫療.所有病都可以報銷.但是買了保險也只能報銷百分之70.另外的30管你是誰都給自己掏腰包.這樣的好處是:

    讓你捨不得得病,生之於捨不得看病,但是一旦得了病需要看,咬咬牙也是看得起的!

  • 8 # 青雲山木子

    日本成為世界上國民醫療制度最完善的典範,其根本在於國家醫療事業的高度定位,即向全體國民提供基於免費醫療保健的普惠制度。

  • 9 # x誠實守信

    中國醫改,已法統一管理,改革醫療制度服務。一,首先藥品要定零售價,二,器械檢查!各個部位費用要制定單價。三,患者手術各個部位要制定單價。所有這些合理定價,價格透明,百姓都得知。不法分子無縫可鑽。大醫院收入就要降低。(取消國家財政對公醫院投資薄款)。大醫院高水平醫生。就像黃河潮水波濤一樣,湧向全國各個角落。自形發展各體醫院。還能督促大夫醫療競爭水平。好好為患者服務。患者自由選著醫院和大夫,這才是人性化。因為是人命關天不能當兒戲。這才是一步到位,新時代醫改才能大踏步的快速進步。建議國家以法嚴管,錢袋子醫保基金。這才能解決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社會的主義的醫改,飛黃騰達。建議國家,必須完善,個人建議以上三項定價細則。否則錢袋子也管不住,醫改也無法完成。以上我所講的,有人說我說大話、因為這是事實,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無法達到醫改勝利。這也直接關係到民生小康問題。不多羅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梅西帶帽!少踢6場西甲,反超本澤馬,以12球領跑射手榜!梅西還能火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