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5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338748178

    《出師表》中諸葛亮的人物形象直接描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譯文: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裡苟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間接描述形象: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忠義形象。

    諸葛亮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殫精竭慮,輔佐劉備興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出了“跨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抗拒曹操”的治國方略。

    他儒法並用,以法治國,執法必嚴,賞罰分明;他重用人才,任人以賢;他審時度勢,不斷的調整內政外交政策;他重視農業生活,安撫流亡,輕徭薄賦,發展社會經濟;他親率大軍北伐,革新武器裝備,發明了孔明燈和木牛流馬等。他的一生充滿了智慧,為中國曆朝歷代所推崇成為智慧的化身。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

    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

    文章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報先帝”“忠陛下”思想貫穿全文,處處不忘先帝“遺德”“遺詔”,處處為後主著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興復漢室”的大業。

    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彩禮退回,嫁妝匹配,房子各出一半的情況下,透過商量或者隨機的方式決定孩子跟誰姓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