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影隨樹

    成癮是負責獎賞機制的腦區出了問題。

    “所有成癮行為,從專業上講,就是成癮性疾病,又稱之為‘物質成癮和非物質成癮’。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學研究室主任黃悅勤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物質成癮包括俗稱的毒癮、處方藥成癮、酒癮、菸草成癮等;非物質成癮又稱之為“行為成癮”,包括賭博成癮、遊戲成癮、戀物成癮、性愛成癮等。“按照標準,遊戲成癮應歸入行為成癮範疇。”

    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障礙,並非首次提出。2013年,網路遊戲成癮診斷標準走出了世界性的一步。

    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第三章稱,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研究並進行精神障礙診斷。今年11月8日,中國首部《網路成癮診斷標準》透過專家論證,玩遊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範疇。報批國家衛生部後,將在全國各大醫院精神科推廣使用。

  • 2 # 夯七婚戀指導

    第一:如何定義“沉迷”。沉迷這個詞比較抽象,沉迷的具體程度如何是需要具體化的。也就是與遊戲成癮(遊戲成癮已被WHO列入成癮行為障礙,與合成毒品、咖啡因、菸草、酒精等成癮行為類同)的診斷標準進行對比。如果符合遊戲成癮的診斷標準,則是需要積極尋求專業幫助接受治療的。

    第二:多數人都會受到遊戲中娛樂體驗模式的吸引。不可否認,當今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高度發展所營造的遊戲環境為人們提供了一種亦真亦幻愉快的體驗模式。正是對這種美妙體驗的嚮往使得許多玩家對遊戲樂此不疲,廢寢忘食。許多青少年學生特別容易受到網路遊戲的吸引,他們喜歡玩網路遊戲,喜歡玩並不是病。如果因為玩影響了社會功能,出現了戒斷症狀、渴求症狀、難受性則可能就達到了疾病的診斷標準。

    第三:有些人是遊戲成癮的易感者。相對於性格外向的人來講,性格內向、敏感多疑、交際困難的人更容易遊戲成癮。由於在現實中難以體驗到快樂,或在家庭、學業或職業生活中遇到挫折,由於不擅長或不樂意與真實世界的人進行交流,他們會在遊戲或網路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空問和夥伴,以較為隱蔽和間接的方式發洩情緒,把遊戲世界當作逃避的地方。

  • 3 # 大梁子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 ,人的一生都在追逐自尊,這是源動力

    沉迷遊戲也是追逐自尊的一種方式,只是這個方式脫離了現實,不可取

    想改變,需要幾個具體的步驟

    強行切斷該方式,以引入其他方式

    具體方法:

    a.隔絕遊戲,如去無網路環境生活 

    2. 在切斷遊戲後,引入新的自尊獲取點,如:

    參加 創造性較強的其他專案活動 並獲得成就感 (通常玩遊戲的人本身具備很強的想象力,因此適合以創造類活動進行引導)

    唱歌、文藝類、設計類、旅行類、製作美食類 等均可

  • 4 # 老肥羊走四方

    喜歡玩到不是什麼大事,關鍵是不能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玩物喪志就可以,我見過一個把遊戲當自己生活的全部導致工作家庭雙雙歇菜的,遊戲只能作為工作及家庭生活之外的調劑品不能當做全部

  • 5 # 芊手若

    聽哥的喜歡網路遊戲沒問題,只要不沉迷就好,如果控制不了就強行不玩,只要你1個月不碰它就會沒那麼在意了,你只是習慣了,你可以去找點其他愛好,比如網球,一旦你有了其他愛好就發現網遊也就沒那麼好玩了了,室外運動總比打遊戲對人有好處。我就不信一個大男人能被虛擬的世界給困死,我相信你行的。

  • 6 # 晴天有太陽628

    不好說有沒有病,至少有點不正常,反正玩傳奇那會醒來第一件事開電腦,登陸游戲,經常晚上做夢都是在練級,百區賬號被盜的時候人在電腦面前發了好久的呆。

  • 7 # 司空半安

    喜歡網路遊戲不是病,沉迷網路遊戲不能自拔就要引起重視了。

    如果按照題主的理論,喜歡網遊能稱之為病,那麼試問下,中國的年輕人有幾個沒有生病的?

    我不僅玩遊戲,還只玩畫面並不那麼精美的傳奇遊戲,而且只玩小眾一點的《蒼月神途》,那我是不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人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對於一件不大的事情非要浮誇並加以定性;

    按照這樣的理論,可以問很多相關的問題:

    喜歡釣魚是病嗎?

    喜歡畫畫是病嗎?

    喜歡看電影是病嗎?

    ..........

    雖說電競已經成為一種體育專案,但是家長對於網遊的刻板印象一時半會也會更改不過來的;

    他們認為,網遊=網路毒品,畫畫等就是陶冶情操的高尚興趣愛好;因為網遊裡面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而常規興趣愛好卻截然不同

    我一直堅信,只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網遊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休閒放鬆方式;

    但是如果不僅僅是簡單的喜歡,而是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那麼一定要引起重視了;

    比如現在小學生對於遊戲的痴迷,真是三頭牛都拉不回;

    前幾天我8、9歲的侄子來我家玩,因為答應他寫完作業就給他玩玩手機,寫完之後他就像脫韁的Mustang,幾乎失控;

    輕車熟路下載好了吃雞,然後就開始了征程,我沒玩過,在旁邊看看,他雙手操作十分靈活,反映也比較快,本以為吹牛的他,竟然真的連續3把吃雞;

    我問他:你技術這麼好,玩得肯定很多吧?

    “還行,放假回家就會玩。”

    ”你每天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你把時間都放在遊戲上了,那學習上能分多少啊“

    他默不作聲,似乎是無聲的反抗,凡是和學習相關的都會逃避;

    這個狀態就是有些病態了,遊戲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及時引導,學生就該做學生該做的事。

  • 8 # 月亮下的檯燈

    當下,在這個科技迅速普及的時代,可能人手一部手機,iPad,等等一些高科技產物,而在這個高科技產物的帶動下網際網路開啟了新的潮流,各種遊戲,影片,新聞,二手網,小說網等等一些迅速活了起來。

    其中,網路遊戲,是最受人喜歡的,一些網路遊戲有著最好的3D效果,最美的場景,和激情四射的挑戰,人們對此偏愛不以。

    但網路遊戲剛開始還是很好的,直到一些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帶來了一些列的危害,人們才瞭解其嚴重性。

    網路遊戲並非一無是處,最開始它是一種發洩壓力的途徑,但不知何時它卻淪為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不可自拔的“毒品”,一些未成年人為了玩網路遊戲在網咖徹夜不眠,直至猝死,而還有一些人為了遊戲裡的炫酷的裝備,服飾,往裡衝錢,搞得家破人亡。

    網路遊戲可能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讓人們發洩心裡壓抑的心情,但不知不覺間開始變了味,成為了一些斂財的工具。

    喜歡玩網路遊戲並不是一種病,相反適當的遊戲還會有益於身心健康,但如若將遊戲當成吃飯喝水一樣的必要性的話那就已經偏離了最開始的初衷,我們最開始是為了緩解和發洩情緒,但現在卻沉迷於遊戲,從而患上網癮而一發不可收拾。

    玩網路遊戲不是病,但如果上了癮,那就是一種病了,說到最後,還是遊戲中經常提到的那一句話“適當遊戲益腦,沉迷遊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話說的都說了,但是最後還是要看自身的自控能力。

  • 9 # 設計是本哲理詩

    其實喜歡玩網路遊戲與老一輩人喜歡打麻將我覺得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網路遊戲也是現在年輕人的一種交際方式,但這個度就很關鍵了,像我外公打麻將,多贏3,4塊,多輸3,4塊,我覺得這就是娛樂,像我媽,多贏3,4千,多輸3,4錢,我覺得這就是病態;

    遊戲也是一樣,在你經濟可承受範圍內,我覺得就是娛樂,我月薪2萬,花30買個面板,為什麼不可以呢?

    所以,玩網路遊戲我覺得不是病,關鍵在你自己的心態,為了網路的虛榮,貸款來,偷來,要來,騙來,我覺得這就是病態的心理,在可承受範圍內,花錢買來自己的開心,何樂而不為,吃包薯片還十塊錢呢。

  • 10 # 清樸夜雨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

    比方說:我是富二代,我喜歡打遊戲並且每天都打遊戲。我打遊戲是為了娛樂而且我不愁吃穿。你能說我有病嗎?

    比方說:我是農民工,我喜歡打遊戲並且經常打。我打遊戲是為了排解勞累。你能說我有病嗎?

    比方說:我是一位在讀學生,我喜歡打遊戲追求遊戲操作與勝利的快感。你能說我有病嗎?

    比方說:我是一位職業選手,我熱愛遊戲並且以此為生。你能說我有病嗎?

    其實重要的在於怎麼看以及你處的位置以及人生階段。

    或許你是一名學生,打遊戲只是為了快樂、消磨時間。同時你應該考慮的是以後以什麼為生,是否應該合理安排自己的遊戲時間;或許你是一名主播,這時候打遊戲就不僅僅是快樂了,更是一種工作、職業,你要以此為生;或許你是一位上班族,這時候你打遊戲或許是為了排解苦惱,又或者你的工作輕鬆,不愁吃穿。打遊戲是你的樂趣

    所以應該結合自己實際的情況來看,並且做出調整。有時候騰出點時間給別的事情比如讀書、看電影、交朋友等等也是一種體驗。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喜歡玩網路遊戲不是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鼻竇炎會影響到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