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扭曲叢林青銅五玩家

    第一步,收禮。第二步,補課。第三步,辦輔導班。然後就可以捂著漲破的錢包,一邊流淚一邊跟你講蠟燭和園丁的故事。

  • 2 # 英語高階教師熊老師

    本人曾自己主持和參與過教學研究。總體來說,那是對教學的總結、反思和提升。

    個人認為,教學研究應該選擇自己熟悉的課題,最好是跟自己的日常教學相關的研究。這樣,在做教學研究的時候最好取材於日常教學,那樣相對容易做,做好了之後,可以讓自己的教學可以得到提升。

    我主持的課題是關於優質課的,因為我自己在上優質課的時候有很多困惑,於是就研究這方面。包括優質課的評價,怎樣準備優質課比賽,怎樣上好優質課等等。課題結題之後,自己的困惑就解開了。

    你在做課題研究之前,先想一下自己在教學中的困惑是什麼,然後再去研究,包括調查問卷,包括研究圖片的採集,包括寫階段性的論文等等,按照課題研究的步驟一步一步來,得到結果之後再結題。

    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教學研究,可以先加入其他老師主持的教學研究。一般跟著做一遍下來,自己就熟悉流程,等到自己做的時候就更順手了。

  • 3 # 夸父345

    教師只要在教學一線,只要面對學生和教學,就時時刻刻都在做教研,如何管理學生,如何調動學生,如何把深繁的知識簡單而淺顯地傳授給學生,老師都做大量的研究,只是有的老師心細,把零碎的研究做了記錄,長期積累,然後歸納提煉,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大部分老師忙於教學和管理,無暇記錄整理,其實最好的研究成果是教好學生,使學生的品德學識身體全面發展,這才是最好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什麼論文成果,而有的老師論文寫的好,教書卻不行,所以拿論文衡量教師,不知冤枉了多少教師啊!

  • 4 # 小城阿Q

    謝邀!個人看法:廣義的研究,科學家可以,工人農民也有很多發明創造;狹義的研究指學術領域的潛心研究。現在所有學校都有一個口號“科研興校”,記住!是口號。提問者可能是年輕教師,相信研究教育教學是敬業或獲得進步的必要條件;提問者也可能是學校的管理者,想指導老師們搞“科研”。

    這裡只說中小學,自從職評需要論文獲獎和論文發表以來,每年都有數百萬上千萬篇論文獲獎或發表,我敢肯定地說,這些論文90%以上都是廢品,浪費時間、紙張,養活某些行業和人,以及產生腐敗,包括那些發表在國家一級期刊上的論文作者,多數是心虛的;也包括那些名揚國內教育界的教育家、名師,即便出過幾本專著,多數也不能算是科研成果。因為大家幾乎都在從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哲學家作家那裡泊來些理念,結合實際重新將觀點和方法組合,搖身變成自己的創新。一般老師為了拼湊參評條件。少數成為名師的人,需要各方面全力全方位包裝,就像包裝一個一流明星一樣。

    就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來說,身份定位,好聽點兒是“教育工作者”,本質上和工人、醫生等一樣是行業打工者,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去了。但行行出狀元,總有個別老師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鑽研業務,達到班級管理高效、教學效果良好,並形成一些小文章獲獎或發表。這就是相當不錯的“科研興校”。至於不少以專家身份到學校指導教師搞教科研的官方教研員,往往脫離學校實際,自以為是地瞎指揮。

    另外說個觀點,也涉及定位問題。現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多是本科、專科、中專學歷,很難達到“術業有專攻”的學問深度,充其量只是“小知識分子”。注意這個“小”字,有兩層含義:一是文化水平低,二是政治經濟地位低。所以老師們,大可不必自稱“我們知識分子……”,估計科學院的多數院士一生中也很少有自稱“我作為知識分子……”

  • 5 # 晟言老師

    教師應該怎樣做教學研究呢?可以從六個方面來做:

    1,做好時間管理

    ( 把生活、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幾方面的時間安排規劃好 ) ;

    2,做好教學研究課題的選擇

    ( 一是上級下達或單位委託的課題,二是從教育理論文選中尋找課題,三是在教育實踐中形成課題 ) ;

    3,做好教學研究資料的收集

    ( 一是透過觀察收集,二是透過調查問卷收集,三是透過訪談收集 ) ;

    4,對教學研究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 首先篩選,然後整理,最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 ) ;

    5,提煉和構建教學研究理論 ( 第一從自身研究中獲得科學事實、經過大量事實證明是正確的經驗和前人已經建立的理論中提出論點,第二總結出教學研究課題理論的規律和邏輯體系 ) ;

    6,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 主要分以下幾個步驟來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一,介紹文章的研究背景,說明研究的問題;二,用自己的語言把來自不同文獻的思想聯絡起來,把他們結合成一個具有邏輯性的整體; 三,闡述方法和步驟; 四,分析出結果; 五,得出結論、建議和啟示; 六,對研究作出提要; 七,附有參考文獻; 八,附錄。)

  • 6 # 此事一笑

    因材施教,鼓勵探索。正確引導方向,語文能力強,數學能力差,不能硬逼著二者一樣的高度。每個人天賦不同,強化強處,提高弱項。弱項也強化就是教育的失敗,中國教育現在出現就是這種狀況,所以民國後不見中國大師。

  • 7 # 秋子晚城

    因為晉職、評優、自我發展的需要,中小學教師均會做一些教育教學研究。有的做得很好,但更多的費了力效果不好。還有很多從網上下載些文章、研究報告,專業評家一眼都看出來了,而且質量並不好。

    中小學教師如何在業餘時間裡做好這項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作為主要搞好教學工作的一般教師,在做研究時,忌諱搞大而全、高屋建瓴似的大文章,或很系統的專業文章。因為缺乏系統的理論和對全域性的把握能力,做不了這塊文章,做出來的也多是抄襲或空洞的述說,參評根本不能高位。

    二、教師最容易做的研究就把自己講得最好的一堂課或一段、幾段教學片段述說出來。有一種文體,叫敘事論文、報告,就是把自己的體會、反思寫出來,就是一篇好文章。有位老教師講小學語文《人橋》(不知現在還有無),講到解放軍跳進水中搭起人橋讓戰友們過河,突然有學生提問:敵人是如何過去的?這老師備課從沒遇到這個問題,她也一下子有些懵,但她沒慌,反把這個問題交給全班學生來回答,她從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她把她的感受、經歷、體會寫了出來,就成了一篇好文章。

    三、從別人的課中、文章中找到問題點切入,也會成為一篇好文章。一次下學校,閒著翻一本小學數學期刊,看到一文寫到:小數點後面的零無意義,我是學物理的,覺得不對,小數點後面零越多,精確度應該越高,我調侃說,這裡有文章可以做,聽者是教數學的教務主任,他把反駁文章寫出來了,也在期刊上發表了。

    四、作為中小學教師搞教學研究,切忌去摸那些不熟悉的東西,做自己懂的就好辦。作為現階段,教師們還一定要把不在一線的專家的一些錯誤觀點批臭。有年《人民教育》上一教授男一文章說:教學生就象放牛,前面有一片綠草地,把牛趕過去吃草就行了,用不著教他們如何吃草。我常把這個論點到屁話告訴老師們:一群牛不穿鼻子放也去,一定會世界大戰,叢林原則,還會是全面發展嗎?

    教師搞研究,做自己的強項,專家、領導都不敢隨意反駁你,只要他們不在一線,他們沒話說。

  • 8 # 楊永厚說教育

    教學研究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一般程式是:

    1.發現問題。發現、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要善於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是進行教學研究的首要環節。“問題”要有普遍性、典型性、代表性,必須是“真問題”,不能是“假問題”。要有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2.制定方案。在確定好研究問題之後,就要按照教學研究的規範化要求,把所要研究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或計劃。研究實施方案不一定很複雜,很全面,只要能夠表述體現研究的背景意義、研究的具體內容、研究的方法、實施步驟及成果就可以了,特別要突出操作性。

    3.行動研究。中小學教師所進行的教學研究大部分是基於教學現實中的問題,所以沒有必要按照教育科研的嚴格程式和方法,採取行動研究較為合適和容易勇些。教師要針對自己所選定的問題,採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探求結果”的程式,認真思考,學習借鑑,結合實際,實踐探索,形成答案,應用檢驗,反覆改進,直到解決問題。

    4.提煉總結。這是教學研究的最後一個環節。教師要對照研究計劃方案,對自己所進行的課題研究過程進行全面的總結、梳理,再寫研究報告總結或報告是自己說探索研究取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成為體系,形成書面材料(包括論文、報告),成果的表達形式可以是論文、經驗總結、研究報告。但應包括研究的背景意義、研究的方法過程、研究結果、問題及討論幾個方面。

  • 9 # 鳳山33744193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好書育好人是教師的天職。因此,教師做教學研究,是為了更好地教書育人,而不是為了寫假、大、空的所謂論文。教師做教學研究,一是要從所教學科的教學大綱出發,確定落實教綱的重點與難點;二是依據所教的學生現狀,分析讓學生如何願學樂學,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好,使之目標達成;三是為了目標達成,理論如何聯絡實際。總之,教師做教學研究,要求真務實,在做教學研究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個人淺見,拋磚引玉。

  • 10 # 桑七二十一

    提起研究,很多人立即想到課題立項、論文寫作、方法追求等等,就頭疼的要命。把教學研究看的過於神秘、高大,使得大多數老師望而生畏,很多教師總認為教育研究是專家學者們的事,和自己離得很遠。其實,教師的研究不同於專門研究人員的研究,我們每天都在搞研究,只是無意識罷了,沒把日常工作中對教學問題的點點滴滴的嘗試與研究掛上鉤。只是一味的用他人的理論來代替自己的理論,用他人的實踐來代替自己的實踐,教育研究變的有問題沒實踐,有論文沒成果,忽視了學校教學研究的實質。教育研究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是空洞的、無效的。

    行動研究的價值追求主要是解決實踐問題,並使教師在研究中獲得發展,因此,教師搞研究要從身邊的問題入手,極力體現:“教師即專家,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效果即成果。

    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 

    研究的開始先要找問題。選擇一個我們在教育學生當中感到非常困惑的問題,

    如: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如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如何加強班級管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是有人在男女問題上黑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