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眼看車
-
2 # 汽車觀察家
現在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只要在公共場合提出要買車,總有很多“老司機”跳出來和你說汽車是暴利產品,增加的配置溢價不值這點錢,配置都能後期加裝,所以買低配甚至乞丐版車型就行。那事實到底是否如此呢?高配車就沒有存在價值了麼?
按需選購低配車
誠然汽車在很多國家是普通代步交通工具,但華人則相對好面子,就會在本身已經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去加錢買中高配車型。比如中控大螢幕,其實在開車時候根本不會去操作螢幕,但大螢幕就是顯得有面子;還有就是天窗,大多數人開一年也不會開啟幾次,只是對那些老煙槍來說天窗還是有點作用;再來就是自動空調,多數人開啟後會嫌風速吵而手動降低風速,等於變為了手動空調,所以這樣看,支援買低配車的人有一定的道理,摒棄不需要的配置,將錢花在刀刃上,後期有選擇性地加裝需要的配置,尤其是那些網約車,本身就不以家用舒適為前提,而更看重利益產出,就有足夠的理由去買低配車。
配置改裝須謹慎
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有些配置可以自己加裝,比如倒車雷達、倒車影像、真皮座椅等等,但一些涉及到汽車電路的配置不推薦改裝,比如一鍵升窗,國內大多數的改裝方案都是在汽車的OBD上安裝一個控制器來實現,但由此帶來了很多案例,比如後備箱莫名自動開啟,車門無法上鎖等情況,正由於那些OBD的程式碼只是一些相對“專業”的程式設計師寫入,並不是原廠資料完美匹配,所以會出現各種BUG;這種偶爾失靈的情況不影響安全也就忍了,但諸如定速巡航和一些駕駛輔助的配置絕對不推薦私自加裝,因為這些功能需要和汽車的行車電腦進行深度匹配,原廠的相容性和安全性絕對不是副廠可以媲美的,萬一途中出現失靈小則擦碰重則丟了性命。
高配未必沒有價效比
即使某些配置現在副廠已經做得很棒了,但首先撇開功能不談,其安裝的公差首先就肯定不如原廠開模的精度;其次這些配置將不會受到原廠質保,出了問題需要自己負擔後果;最後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高配車中增加的配置,可能並沒有溢價過高,相反每一款車出現的時候其實廠家已經對這款車的配置做了大量的調研,在全系車型中總有一款是預計走量的車款,而那款車相對於低配車,增加的金額可能非常有限,但配置上則會高出一大截,而那些配置可是享受有原廠品質的!這時候花很小的代價就可以得到更有價效比的享受。
寫在最後
綜上買不買低配車還是看自己的用車需求,切勿因為虛榮或者被忽悠而為自己不需要的配置多花錢,當然如果經濟寬裕,選擇更高配置的車型,必定會為自己帶來更好的體驗,不存在買高配車就是傻這種外行的說法,畢竟錢在自己手裡,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不是嗎?
-
3 # 壹車熱評
首先低配車型對於銷售方來說,利潤是最薄的,因為這類車所含的所謂“高科技”技術相對較小,而這些高科技所帶來的利潤空間是非常大的。例如Bora的低配指導價大致在10萬元左右,而經銷商那裡的優惠價最低價可能也就5-7萬,而Bora的頂配優惠後的價格可能達到10-11萬,那麼高配車型所增加的那些配置,它的成本就真的值多出來的那幾萬嗎?
其實對於購車和開車而言,首先要保證自己開著舒心、放心以及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可能有些老司機的車齡很長,開車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新鮮感,而且他們對自己的技術也很有信心,因此那些所謂的高科技對他們來說,可能就顯得花裡胡哨。而且一輛車的高科技越多,它所涉及到的電子產品以及佈線就越多和越複雜,那麼這就意味著這些電子產品出現故障的機率也會相對高一些,所以如何選擇汽車的配置,這本省就是一種取捨。
對銷售方來說,低配車型大多時候所充當的是一個“引君入甕”的角色。先用低配車型的價格先把消費者吸引過來,再用中高配車型的配置和科技去感染消費者,最後再用一個所謂合理的優惠去打動消費者,讓消費者覺得與其花十萬買個低配,不如再添個幾萬買臺配置更豐富、安全係數更高的中高配。
-
4 # 小強說說車
我在4S店銷售車輛時,並沒有太多人問最低配車型,因為展廳裡的車型一般都是主打車型,除非有些低配車型是庫存時間比較長的,才會開到展廳裡主推,否則都是賣中配車型比較好賣。如果你去4S店看車時,只要仔細一些就能發現這個問題。
買車並不是買最低配的好,就用車而言,中配車型基本夠用了,高配屬於比較奢華享受一些的,價格也偏高,至於說低配就最好,那可就說錯了。
比如A級車本田CIVIC,你買低配只能買到3缸的1.0T發動機,跟1.5T的動力相差很大,起步加速不敢挑釁別人,只能被別人秒,而且最低配車型的價效比不是最高的,你說最低配是最好嗎?
再比如選擇MagotanPassat最低配,只能是1.4T發動機,跟中配2.0低功率發動機更不在一個層面上,而高配的車是搭載的2.0T高功率發動機,不論是平時用車還是跑高速,當然是高功率發動機更爽動力更強。
低配車型價格是便宜,但是價效比不是最高,中配車型賣得好也是有原因的,大家在買之前也都有對比的,從動力到配置,到內飾,都是有差距的。包括輪胎也是,低配的輪轂小,輪胎品牌可能也差一些。
就我給大家推薦的話,一定要看自己的預算,如果預算只能買到最低配,而且非常喜歡這個車,那也可以選擇,因為自己喜歡,如果資金預算還算寬裕,建議選擇中配車型,中配車型在日常使用時會比較順心,不然空有一個外殼,在動力和內飾方面打了折扣,就不完美了。
還有人說,那些配置我不在4S店加,找外面的店給加,能省錢。價格確實比4S店便宜,但是品質呢?頂多給你保一年,一般使用壽命是2-3年,跟汽車原廠的配置品質差距比較大。因為我見過太多壞掉的東西了。就算是4S店,它後來給你裝的一些配置,品質也不如原廠的好。
-
5 # 行走的糖果
為什麼有人說買車最好買低配車?
這個問題裡面提到的“有人”,大概分為這麼三類人:一是大家口中的“老司機”,二是改裝愛好者或者發燒友,三是剛接觸汽車的懵懂者。
聊這個問題就得明白汽車的高中低配是怎麼劃分的,有的車一下退出好幾款車型,有的車一下推出十多款,不同排量組合高中低配,讓你選擇起來困難多多。
其實粗獷來分一下大概就是高配、次高配、中配、次中配(或者次低配)、低配這麼五個檔次。
其實廣大的消費者,都把目光瞄向了中高配,為什麼呢?心理作用或者面子作用唄。選高配,說話底氣都足很多;選中配,遊刃有餘,左右逢源,上瞻仰高配大哥,下接低配地氣;選低配,此處略去一萬多字,字字如刀~~
言歸正傳,那為什麼總有人建議你買低配車呢?
老司機,研究多年車,本來是打鷹的,卻被鷹啄了眼這部分人買車之前天天研究車,比較來比較去,還是選擇了高配,總覺得那些配置難以割捨。
比如真皮座椅,坐起來確實舒服,一想不能虧待自己的屁股,還是選上吧,結果回來沒幾天弄了個座套,說是花好多錢買的,不能輕易的弄髒弄破,好好保護起來。
結果朋友坐了下,然後偷偷地告訴你,你雖然車很高檔,但品味沒怎麼提高啊,你頓時火冒三丈。可是仔細想想,你覺得人家說的針對。
又比如說座椅加熱,南方就沒幾天冷天氣,你非得選這個配置,一年到頭用不了幾次,價效比極低。
於是茶餘飯後,你總是意味深長的對想買車的人說:買車還是選低配好!
改裝愛好者,低配才是王道說起改裝不得不提patrol或者PRADO,就說patrol吧,買它的人估計一半都是衝著改裝去的,也就是衝著低配去的,只有低配這個戰場,才能體現英雄的用武之地。
改裝前,總感覺精神不是那麼抖擻,看下圖
改裝後,立馬是型男,
所以,那些改裝愛好者或者發燒友,總會語重心長的對你說“兄弟,買個低配吧”
剛入行的汽車懵懂者這個就簡單說說了,剛瞭解汽車,只能以價格取勝,沒體驗過中高配,懵懵懂懂,但又得替你著想,所以他們總是建議“哥們,要不你考慮下低配車型”
就侃到這裡哈,不喜勿噴!喜歡關注哈
-
6 # 深圳網約通
有人說買車最好買低配車,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這麼絕對,答案也很簡單:預算決定選擇。預算足夠的話可以選擇中配高配,預算偏少的話就低配滿足需求就可以了。
相比之下,同樣一款車低配車型與高配車型的差距,主要在配置和輔助功能上面。實際的汽車銷量中,同款車型走量最多的不是高配,也不是丐版,中配車型才是最走量的。相比低配而言,不至於配置太寒酸;相對高配來講,價格又比較實惠。如果仔細的考慮低配車型的優勢,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絕對是價格優勢,畢竟很多車商更喜歡用低價來作為吸引消費者的噱頭,先賺眼球。具體要看車型標配,像一些實用功能還是必須考慮的,比如ABS,ESP,安全氣囊等,畢竟這些是關乎安全的且後期無法加裝。
其次很多人買車的時候後考慮二手殘值的問題,相對於高配車型來講,二手車的評估值主要依靠車型品牌,型號,年份及車況來定價,對車的配置參考的比較少。所以,在二手車市場了,低配版的車型相對高配版更保值。
網約通認為,不管是高配還是低配,關鍵是要堅持理性的消費理念。真正的把好剛用在刀刃上,需要的配置不能落下,顏色內飾要自己喜歡,錦上添花不常用的大價錢配置可以考慮後期加裝。總之,在預算以內,花錢消費買個心理痛快,又兼顧價效比能體現自己的眼光。
-
7 # 車友薈
買車最好買低配車這句話在以前比較合適,但是如果放到現在就不太全面了。
買車買低配車的原因無非以下幾點,我們來逐條分析一下。
價效比
一般來講,車廠才推出一款車型的時候,會有入門版、低配版、中配版、高配版、頂配車型等,配置越高,功能越完善,用料越奢華,價格自然也就越高。而大部分人買車都是代步工具,所以實用性就尤為重要。你頂配車型可以遮風擋雨,我低配車型就不能這封擋雨了嗎?所以會有很多人選擇低配車,說低配車的價效比高。
但是這裡有幾個誤區需要說明一下:
高配車型的功能並非都是雞肋
經常有人說高配車型的功能很多都是雞肋,比如導航系統還不如我的手機導航呢,比如自動泊車功能我一年也用不到幾次等等。
是的,高配車型固然有很多功能你可能暫時用不到,可是存在即合理,既然車商能夠將這些功能附加到車輛上,那麼必然有他的原因。還有一些論調:買了低配車,其他的功能回去自己加裝也花不了多少錢。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些高配的功能你是可以加裝,比如換個LED大燈,比如升級個自動倒車影像,這都沒問題。但是你聽說過原車不帶ESP,外面店裡給你加裝ESP的嗎?沒有吧。所以在看待高配車的功能的時候,要理性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高低配車型可能配置不一樣
現在很多車的高中低配置不一樣,動力系統也不一樣,下面我們以奧迪Q5L為例說一下圖上可以看出,同一款車兩個配置,車身長度,發動機型號,最大馬力,最大扭矩都不一樣,所以在選擇配置的時候,要看清楚,不要一味的追求高配,也不能一味的最求價效比,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還有很多車可能懸掛都不一樣,低配車型為了節省成本可能使用扭力梁,好配車型用的可能是多連桿。還有氣囊個數,有的低配車只有4個氣囊,高配車可能有6個,多了側氣簾等配置,其實側氣簾在側面撞擊的時候,作用是很大的。
車廠套路
有很多車型雖然丐版價格很低,不過你去買,不好意思,根本沒車,其實人家壓根就沒造,逼著你買中配,看看中配不如高配,看看高配加點錢可以買高一個檔次的車了。這就是消費引導。就想網上的一個段子,本來去買電瓶車的,忽悠來忽悠去買了輛保時捷,關鍵還沒有駕照。是不是很搞笑,其實我們買車的時候不也是這種心理,加點錢生一個檔次,加點錢生一個檔次,最後反而花了更多的錢。所以低配高配還是要量力而行。
心理學原因華人就是有這種思想,好面子。買高配A4的錢再加點可以買A6了,為什麼不買A6呢?這個其實跟上面的套路差不多,也是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
就現在車上的套路而言,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適合自己車,配置的話看一些實用的,安全性的配置,對比一下ESP,安全氣囊、側氣簾等這些實用配置。我看了很多車,感覺中配的價效比就很高。
-
8 # 造車人說車
對於同車系,同排量的一款車來說,不管高低配車型,兩大件:發動機和底盤一般都是一樣的,如果再嚴格點說,如果同為手動或者自動擋車型,變速箱也是一樣的,所以,低配車型的三大件與高配車型一般無異,這也是買低配車的最重要因素,因為車的底子是一樣的,而低配車型的售價卻可以便宜不少。
所以說,高低配車型的差異,主要還是高配車型增加了一些輔助功能,或者是用的裝飾材料不容等等。當其實對於很多車來說,高配車型比低配車多出來的那些功能,可以自行加裝,而且自己假裝的花費,要比兩車的差價低得多。舉個例子,一輛高配車型比低配車型多了倒車影像功能,在廠家的報價清單了,這個功能價值2000元,而如果自己去裝,可能1000塊不到就辦下來。
最後一點,很多老司機說:買低配車自己吃虧最少,廠家吃虧最多。這樣說有一定的道理,事實上大多數情況的確如此,因為廠家的利潤,有很大一部分是從高配車型上的那些功能獲取的,低配車的利潤不如高配車,所以,有時候去4S店點名要低配車,但是銷售人員的答覆是沒有車,或者提車要等很久,因為他們不想買給你低配車,利潤比較低。
但是,最後要說明一點,如果不差錢,又很喜歡高配車型的買家,還是直接上高配,因為雖然低配車可以加裝很多功能,但是加裝的這部分4S店不保修,而且如果涉及到電路改造等其他比較有技術含量的改裝,稍不留神就會留下隱患,給自己用車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回覆列表
這個結論是多年汽車市場經驗的真實反饋。
第一是很多高檔配置實用性並不高,比如車載導航系統,現在即使沒有車載大屏導航,我們的智慧手機就完全可以替代她,而且手機還能實時更新,比很多車載導航要更加詳實準確。天窗,在大多數空氣質量並不理想的城市,開啟天窗貌似沒有多大意義,有的車主甚至從未用過。
第二是多出的配置和高出的價格不成正比。天窗比沒有天窗車型貴5000元至少,帶大屏的高配車型要比低配版貴上萬,自動空調比手動空調貴幾千大元。而好多配置我們去某寶或者汽車用品店,就可以節省相當大一部分資金。
第三是高配車型因為電子裝置眾多易發故障。美國曾經做過一次普查,就是針對汽車故障率高低進行的,結果顯示電子裝置越少的車型故障率反而越低。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排除那些華而不實的所謂高階配置,而購買最低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