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遇見寧靜
-
2 # 97年的寶媽媽
你家寶寶是不是不經常出去玩啊 孩子的世界裡很美好的 應該經常帶他出去跟小朋友一起玩 告訴他要做個勇敢的孩子
-
3 # 飛宇寶媽
出去玩的太少,多和周邊的孩子玩。
每天堅持出去,孩子都喜歡和孩子玩,尤其喜歡比自己大的玩,三歲了,上個幼兒園,也有夥伴了,更愛出出去玩的。有小夥伴了!
我家老大六歲多,有同學,玩不夠,老二也去玩,但喜歡看大的玩,和大的玩,小的找他他不太理,看見大孩子跟著就走,大孩子做動作跟著學習。
老二是我一個人帶孩子的,很少出去,我家六樓,沒電梯,但每天接送老大我都帶他出去玩。
堅持和他說,和小朋友做遊戲,慢慢有固定玩伴就好了!
-
4 # 桂皖大秀
我個人觀點,孩子性格都是父母引導的,多點陪伴孩子,多讓他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多交幾個朋友,這樣他有屬於自己的圈子,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欺負人的,正確引導孩子才是關鍵,讓孩子覺得他的圈子朋友屬於自己的,都是友善,能一起玩的好朋友!
-
5 # 家庭育兒思維
三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一個社交需求比較旺盛的階段,他會主動的提出要出去玩兒,或者去找別的小朋友一塊玩。這個和孩子這個階段的心理發育規律有關,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在這個階段並沒有出現社交需求慾望的表現,甚至相反的出現了社交回避,就像你說的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那這是為什麼呢?孩子的社交慾望比較低,或者乾脆迴避摔跤,這是孩子從自己內心來講感覺安全感不足的一種表現,同時也可能和孩子這個階段的語言發育能力,社交能力,還有自身的性格可能都存在關係。要想幫助孩子開啟這個迴避社交的局面,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去模仿。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門去接觸社會,比如遊樂場這種陌生人更多的場所,把孩子帶進這個社交的環境裡。去這些場所也是需要有技巧的,不是走馬觀花的看看就夠了,而是應該鼓勵孩子主動的參與社交。打個比方,我當初帶我女兒的方法就是帶他去菜市場買菜,我會全程演示給她看,也會鼓勵她去參與這個過程,比如挑菜呀,怎麼跟老闆砍價呀?怎麼付錢呢?讓孩子參與其中,讓孩子慢慢模仿和別人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只有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實踐了,才能真正的把這些轉化成自己的東西,下次再面對同樣的情況時,他的內心就不會慌,就會很自信,對交流會一種熟悉的感覺,用她熟悉的方式她願意和別人交流。其實,家長完全可以以這種模式來類推其他的事情,和孩子在家中或者是在外邊扮演不同的角色來構造多種的場景,鍛鍊和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與表達能力,經過這樣的模擬訓練的孩子,哪怕是性格再內向,他也不會出現社交回避或者說社交能力差的一種表現。希望對你有幫助,關注家庭與思維,一起輕鬆育兒。
-
6 # 浙漂兩姐妹
寶寶有一個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髮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家長應該積極的促進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並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一.教給孩子應有的社交禮儀
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經常帶孩子出去玩,這樣有機會認識更多的人,但要確保在安全的環境下。孩子可以自由的和小朋友玩耍,見面問好,離開說再見。即使一時還不能和小朋友玩的很好,也不要著急,只要有興趣,慢慢的會好起來的。
二.經常性的讚許和鼓勵
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的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對小朋友有關切和喜歡的表現是,要及時給與表揚和讚許,強化孩子表達愛意的行為。
三.多讓孩子和爸爸接觸
爸爸有著男性獨有的男子氣概,潛移默化的也會給孩子帶來勇敢。讓孩子內心逐漸變得強大。
-
7 # Baciuzzi帕琦官方
給寶寶多點關心和鼓勵,培養孩子孩子交往的能力。可以經常帶寶寶出去玩,像室內遊樂場等都可以的,寶寶也會慢慢適應的。有時寶寶性格內向,也可以每天帶寶寶去一下週邊附近公園、超市等地方,讓他習慣與陌生人共處,習慣到陌生環境中去。在公園玩耍的時候鼓勵孩子多和同齡小夥伴們一起玩,加強他的語言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再者,寶寶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就知道哭不還手,這需要我們對寶寶加以引導,相關教育。正面教育寶寶要和小朋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很需要,作為家長誰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負,但是孩子被欺負了,也不能告訴孩子說別人打他就讓他還手打別人。我們平時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如果小朋友打你了,你千萬不能還手,但是你可以大聲說:不許打我,不許欺負我,小朋友應該團結友愛。
其次,教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學會和小朋友交流,注意和小朋友的交流方式。
再就是,教會孩子區分好壞,哪些小朋友的做法不對,哪些小朋友值得學習。還有,教會孩子遠離危險,遇到壞人要知道怎麼辦。
-
8 # 阿凡提的保時捷
我覺得爸爸在這個問題上主動點,要有帶動的作用,帶孩子每天固定時間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在外面轉,第一階段就光帶孩子出去轉。第二階段就是在孩子面前跟其他孩子打招呼,可以刺激他讓他知道跟別人接觸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第三階段就是前面兩個已經做好了,我們就鼓勵他讓他自由,主動的去接觸別的孩子一起玩耍邊解決問題。
-
9 # 八點生活育兒記
我女兒今年五歲,不知道是天生性格就比較內向比較柔弱還是因為因為作為父母沒有及時培養她的性格。三歲以前真的是愁壞我了,出去玩只是看著別人玩,小朋友邀請她一起玩她也沒有多大性質。被別人欺負了不敢吱聲,就會躲到我懷裡哭。基本上就喜歡一個人玩,別人還不能打擾,如果她被人打擾就會哭鬧。我一度擔心她是不是有自閉症之類的,這時我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後來我專門去幼兒教育百科圖書館看看有沒有關於類似幼兒心理教育方面的書籍,買了幾本,認真的看了,原來這並不是我擔心的心理問題。書上說年幼的孩子按照心理分為兩種,一種慢熱型,一種主動型,我們先說慢熱型。
慢熱型,顧名思義,也就是說無論她幹什麼都不會很快融入進去。她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察別人,觀察一段時間覺得可以參與進去她就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開始與人交流玩耍,經過多次的交流她才會慢慢與人熟悉併成為朋友。
主動型,也就是說天生自來熟,不管認不認識她都與人玩的來,不需要熟悉,主動參與玩耍並主動與人交流。
結果顯而易見,我女兒就屬於前者慢熱型。後來我決定騰出我一切空閒時間帶她出去玩,與人交流。我仔細觀察了她,真的跟書裡說的一模一樣,我不急著推她催促她讓她去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就讓她在旁邊觀察,一邊跟她講看小朋友們玩的狀態一邊鼓勵她,告訴她想不想參與進去和她們一起玩。如果她拒絕也不要強硬性的要求她,讓她慢慢適應。慢慢的我發現她的變化,一開始她不會拒絕別人了,後來慢慢的她會很快的融入到幾個小朋友堆裡。再後來她會主動去說能不能一起玩,玩耍過程中的磕磕碰碰她也拍拍手說聲沒關係。對於年齡稍大孩子的欺負,她會大聲的質問並要求對方道歉。我突然覺得孩子雖然小,但是她們也一樣有自己的心理。作為父母你只需要順境引導,孩子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她們也比我們想的要厲害很多。現在她五歲了,已經不用事事親力親為的教導她該怎麼樣,她自己會判斷,與之前軟弱的樣子完全不同。現在的她愛交朋友,乾脆大方,朋友也很多,每天把我的朋友怎麼樣掛嘴邊。在家根本呆不住,一有時間就去找朋友玩,活脫脫一個野丫頭。
所以,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膽小懦弱性格內向,不用急,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多多帶她出去見識,多多讓她跟別人交流。不要催促,讓她慢慢改變,這需要一個過程,更不能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你的催促和不理解只會適得其反。
我是八點解憂二胎媽媽,一個有聊的母嬰育兒經驗人士,記得關注閱讀喲
-
10 # 星星之家育兒記
3歲多的寶寶,出去不太主動與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欺負他就哭也不還手。
家長不必太過焦慮。3歲多的寶寶,剛好處在社交敏感期的初期,家人平時多注意、多引導、自己做好榜樣,寶寶也能很好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一、家長的注意事項1、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負面情緒
家長心中的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一定不要透過語言、神態、動作、眼神等表現出來。恨其不爭的語言、失望的神態、厭惡的眼神、憤怒的動作,都是大忌,孩子會很敏銳地接收到,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2、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3、不要強迫孩子
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主動和小朋友一起玩,被欺負了也不要強迫孩子還手,這樣做往往容易適得其反。
二、家長的引導很重要1、帶上食物和玩具等物品與小朋友分享
小孩子最早的人際關係是藉助食物和玩具來構建的,相互贈送、交換是小孩子人際交往和得到食物、玩具的方法。
家長平時要給小孩準備一些玩具和食物,小孩才擁有贈送和交換的條件,也就擁有了和諧人際交往的條件。家長可以讓小孩在自由自在的活動中,自由選擇玩伴,並從中體會到分享和交往的樂趣。
孩子在不斷的平等、自由的交往中,會慢慢找到與人交往的感覺,學會如何說話、如何把握他人的心理。
家長要注意不能強制分享,否則會給孩子造成恐懼感和危機感,也會讓孩子認為可以強行佔有別人的東西。
2、創造好的人際交往環境
②家長可以適當示弱,不著痕跡地提供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
如有人詢問關於孩子的情況,家長最好不要替孩子回答,可以請詢問著直接問孩子,讓孩子自己回答。
3、給孩子以鼓勵
家長應多給與肯定、讚美和鼓勵。
三、家長要做好榜樣1、家長交朋友的態度是榜樣
家長平日裡與朋友和鄰居相處時,真誠友好的態度會感染到孩子,孩子以這樣的態度也更容易交到真誠的朋友。
2、家長處理矛盾的方式也是榜樣
在孩子受到欺負時,先弄清楚緣由,該制止的應當制止,該要求道歉的要求道歉,該反擊的要反擊,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學會家長的處理方式。
如果保護者沒有盡到保護責任,也會讓孩子養成懦弱的性格,被欺負了也只會哭,不知道如何處理。
回覆列表
不主動和其他的小朋友玩很正常啊,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內向,孩子也是如此。
還有可能和孩子平時的生活環境有關係,平時家裡人少生活比較安靜,接觸陌生人的機會少,孩子就會靦腆一些。
都是要從影響它的各個因素從一點一滴來坐起,而不是周圍不變,只希望孩子自己做出改變。
這就像魚生活在水裡,不改變周圍的水質,卻強行要求魚改變膚色、改變呼吸習慣,改變游泳的姿勢等等,這都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