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努力討人喜歡可能是情商最糟糕的狀態。
12
回覆列表
  • 1 # 青134576353

    想想你的人生活著到底是要幹嘛?我們活著從來不是為了別人呀,所以為什麼要委屈自己去討好別人呀。而且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情感是可以感受到的。我不喜歡去刻意討好別人,我也不喜歡別人刻意的討好我。

  • 2 # 量子味

    自卑、無安全感,無自信的表現,自己的軟弱無助心理,驅使自己討好別人,特別是強者,以獲得寬容、諒解,及保護、幫助。要想改變,唯有認清這種心理傾向及原因,調整心態,建立自信,建立“平等”心態,逐步形成獨立人格。

  • 3 # 別太心酸

    說話舉止大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管別人問你什麼都不要著急說。想說什麼一定要想清楚。做好自己、學會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 4 # 九思159053025李天奎

    謝友邀答。討好型人格如何自我調節?

    我談自己的幾點看法:首先,人格是一個人的基本品行和修養。人格與性格有很多共通之處,與人的修養和學識亦有關聯。

    囗討好型人格的特點在於一個人缺乏自信,缺乏自尊和被人尊重的真實體驗。這種人品為一事一利或一位,不惜放下尊嚴一昧迎逢獻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一種品行修為的不成熟的表現。

    □要自我調節這種人格表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一旦養成這種固有的人格行為,就養成了一種習性,很難改變。

    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一下:第一要解決認知的問題,要認識到人格的尊嚴和尊重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和依存的!第二是要做好自已的本職得到別人的認同。第三是必須加強業務和專業素質的提升,不斷的增強自信。第四是要明確自己的價值取向,樹立自身的價值觀。做一個被人尊重的人。

    □在這裡還強調一下,討好型人格,他與尊重領導和上級以及下屬都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 5 # 心理專家劉愛民

    確實如題主所說,很多討好型的人在討好別人之後其實是會對自己有強烈的不滿,甚至憤怒的,但在情境之中似乎又身不由己。

    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表現為:很會為別人著想,完全忽略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與人交流溝通中常常抬高對方;怕給別人添麻煩,得到別人的幫助總是受寵若驚、惴惴不安,感覺自己承受不起;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印象,維護自己在別人面前善良、友好的形象,因而壓抑了很多內心真正的需要;拒絕別人比較困難,即使覺得別人的要求不合理也可能難為自己去滿足,如果拒絕了會愧疚不安,放不下;害怕社交中出現爭吵、意見衝突,努力營造和諧,為此不惜放棄甚至損害自己的利益來維繫關係,等等。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從小就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他們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孩子滿足了父母的需要、表現得像父母要求的樣子才能得到父母的笑臉、懷抱、表揚、贊同,否則就會是冷臉、轉身、指責、否定。而後者對於年幼沒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孩子來說,意味著被拋棄的威脅和痛苦,這種強烈、巨大的不安全感和恐懼,促使他們不得不隱藏起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感受,去迎合父母求得父母的關注和愛。

    而且,討好型的人在年幼的時候,父母在養育他們的過程中很少有時間或者缺乏意識、習慣去表達對他們的關注和讚賞,導致他們時常要面對、承受孤獨和崩潰恐懼,為了避免這種痛苦,他們會有意識地想辦法做些什麼來迎合父母的期待和需要,從而把父母吸引到自己的身邊來。

    久而久之,這就形成了他們的一種習慣或者模式,與之對應的不合理認知可能會是:我對你好,你就會/就該對我好;維繫感情只有靠付出;討好他人可以避免衝突或者傷害;討好他人我才有價值等等。在這樣的認知框架下,討好型的人成年以後會遇到很多困擾,比如對人過於好,但又不接受對方的回饋,導致關係越來越尷尬無法繼續;又比如在親密關係中付出很多卻感覺沒有得到回報,感到失落鬱悶等等。

    所以,討好型的人如果想透過調節改善,可以試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提升自信和實力。每天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兩、三個小任務(這些小任務可以是你工作、生活的大目標分解而成),不用太難,墊墊腳就能夠得著的,然後全力以赴完成他們,完成一個任務就犒賞一下自己,吃個可口的水果,聽首喜歡的歌,或者直截了當誇自己一句:我真棒!又勝利了!這樣堅持一段時間,自信和實力就會提升。一個人自信、有實力,不用討好,別人會由衷地讚賞你,被你的魅力吸引而靠近你。

    以自我為中心。你太需要這樣過活了!在每天的生活中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只要感受到自己想委屈求全討好別人,就立刻對自己說:停!然後問自己,我的需要是什麼?明確自己的需要後,先去實現自己的需要,只要不違法。不用擔心這樣做會破壞關係、影響形象,表現真實的你比偽裝的你更讓人覺得可靠。而且更重要的是,你會從你的行為中收穫從未有過的舒坦,哪怕它還帶著戰慄。重要的是堅持這樣做!

    專業幫助。人格的改變是比較困難的,很多時候是要改變自己的防禦方式,就像是要讓戰場上計程車兵丟盔棄甲。直面自取滅亡的焦慮和恐懼,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陪伴和引領很難堅持和渡過。所以,討好型的人如果自我調節不奏效或者實施困難,建議聯絡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輔導解決。

  • 6 # 阿娟的生活記錄

    討好型人格???待你自己事業有成,待你生活風生水起,待你恩愛滿懷,待你財大氣粗,還用得知道去討好別人???!!!

  • 7 # 心靈之音的空間

    首先在《DSM-5精神障礙》這本書裡是沒有討好人格障礙,這本書裡有強迫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等等,三大類十種人格障礙。

    所謂的討好型人格,其實是在原生家庭那裡得不到被更多的認可,想透過做更多的事,來得到肯定。

    會在學校班級裡或者工作環境裡,會不自覺地多做事,以求得別人對自己的認可。

    這其實是自卑的表現,而且你越去付出,越會讓一些沒有良心的人去更多的壓榨你,要挾你,讓你為他做事。

    你和父母之間的模式,會大致決定你以後和別人的相處模式。比如父母在家裡就是控制你,讓你聽話懂事,那麼你將來工作以後,也會成為一個乖乖聽話的員工。

    我前面提到了強迫型,迴避型和依賴型,我可以依次解釋一下,強迫型會有一種交換的心理,我那麼的為你去付出,你為什麼不對我同等程度的付出呢?他會總按照他自己的那套思維去想別人。

    迴避型是一種迴避的心理,不敢與眾人相處,也不敢與人單獨相處,喜歡自己待著。

    依賴型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全讓別人去負責,嚴重情況是連吃飯穿衣都得父母去幫忙,我們應該還有印象吧,前年那個留學生男孩,他不會做柿子炒雞蛋,半夜給父母打電話,父母一遍遍地去教他。他難道不會去網上搜索嗎?

    依賴型和迴避型往往在女生比較常見,強迫型往往在男生比較常見,其實人格障礙往往就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不知道怎樣與人是舒服的相處,自我價值感低,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當你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的時候,你就有了改變的可能,因為改變從瞭解開始,我們不能再去怪罪原生家庭,而是要從舊模式裡跳出來,活出一個嶄新的自己。

    當你感覺到缺少方法,缺少力量去改變的時候,我建議嘗試做一下心理諮詢。

  • 8 # 小衝山米酒

    成年人的隱忍讓人心酸,為什麼你總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根源在這裡

    很多人都說成年人要剋制,崩潰要看時間場合,不敢在公開場合哭,醉酒也要挑個週五,面對生活的壓力和重負都把苦藏進心裡,怕把負能量傳遞給身邊的人,偽裝著自己的情緒談笑風生。

    可是憑什麼我們就一定要選擇隱忍呢,不敢表現自己真實的情緒,戴上了面具,假裝堅強,其實你原本不必如此辛苦。

    就像上文提到的姑娘,她完全可以說自己不舒服,下班後直接回家,領導和同事也能諒解,但她出於怕掃興的心理自己硬扛不適。

    老實講,同事聚餐差你一個也沒太大影響,你沒有那麼重要,拖著病體去了也無法融入氛圍、玩的盡興,反而不太好,最後獨自承受了委屈人家都不知道。

    很想告訴那個姑娘,你沒有必要討好所有人,委屈自己,不會有人因此感謝你。

    作家蔣方舟曾在節目組自曝自己曾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讓很多人意外,7歲寫作,9歲出書,22歲做上副主編,聚集了太多光環。

    “我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成了一個諂媚的人”

    當時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害怕與人發生衝突,不敢輕易說不。

    可是當你長期扮演一個完美的人設,很容易失去真實的自我,要逼著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接觸不喜歡的人,會慢慢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中主角松子也是一個重度討好型人格的人,無條件的遷就他人,結果因為她的容忍換來了悲慘的一生。

    你太在意他人的感受,不斷滿足和迎合別人的需求,卻唯獨忽略了自己。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不要因為討好別人讓自己不開心。

    你需要做的是好好愛自己,堅持自己的原則,表達真正的情緒!

  • 9 # 情感研習所

    總想著討好別人,其實是因為你害怕。

    你害怕不這麼做,別人就不會喜歡你,然後自己被孤立。

    所以,要想改變自己的討好型人格,要從根源上改變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給大家推薦一下幾種方法:

    1.心態調整:敢於讓別人失望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幻想有一個“完美”的自己,能不讓他人失望。但正是這種害怕失望的心態,讓我們不斷接受他人不合理的要求。

    所以,要想避免過度討好,我們首先就要敢於讓別人失望。

    第一,我們要知道,我們根本就不需要為他人失望的情緒負責。

    如果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應該幫助別人,那當有一天我們做不到的時候,也可能會辜負他們。

    所以,我們不能過度強迫自己,如果明知不想幫或者幫不上,不如選擇拒絕。

    第二,不要假裝我們瞭解對方的情緒反應。

    很多時候,我們害怕讓別人失望,是因為我們知道失望時有多難受,所以我們不希望同樣的事情在他們身上發生。

    但這種失望感,只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也許我們在拒絕別人的時候,他並沒有這種感受。

    比如在工作中,我們不得不勸退某個員工的時候,我們想到他家的孩子、他可能揹負著的貸款,就會覺得很愧疚。

    但其實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實現心願的機會,比如去讀書進修、去開民宿等等。

    你看,我們以為我們是在體諒對方的情緒,結果卻截然相反。

    所以,不要試圖假裝我們很理解對方的感受。

    當然這不意味著我們要成為一個不體貼的人,只是我們可以嘗試把這種“移情能力”降低一些。

    2.行為調整:敢於說“不”

    首先,你可以運用“破唱片”技巧,拖延給答覆的時間。

    所謂的“破唱片”技巧,就是像一張破唱片卡碟了,總是在重複一段聲音一樣。

    也就是說,當面對別人的請求時,我們不要急著答覆。

    而是先準確複述對方的情緒,然後表達你的理解和同情,最後不斷重複你拖延時間的理由。

    這時候,你已經提出了你拖延的時間。

    如果對方再三追問,你就可以利用“破唱片”技巧,說:“我理解這次聚會對你很重要,但我真的沒辦法確定我的時間。我保證,等行程定下來,第一時間告訴你好嗎?”

    其次,你可以運用“三明治”技巧,讓對方聽起來更舒坦。

    什麼是“三明治”技巧呢?

    就是把否定的話,夾在兩層恭維的話中間。

    這樣說的好處,是個拒絕提供了一個緩衝空間。既表達了你的想法,又不傷對方的面子。

    不過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三明治”技巧的時候,一定要真誠、微笑地回覆對方,不然對方很容易覺得你是在開玩笑或者故意說恭維的話。

    所以拒絕還是答應,請把真誠放在第一位。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 10 # 北京吃喝君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 內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總能敏銳的察覺出或「自以為察覺」出別人內心的想法。很會為別人著想,而總會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害怕自己為別人「添麻煩」,在獲得了別人的幫助時總會受寵若驚,感覺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別人的幫助與恩惠。

    2. 很難拒絕別人,即便知道對方的要求不合理也會習慣性的硬著頭皮滿足對方的需求。

    在不得不拒絕了對方的情況下會覺得非常的愧疚與惶恐,即便他完全沒有任何必要為此道歉。

    3. 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傾向於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4. 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很少會表達自己的真正需求,總是試圖在別人面前營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沒有攻擊性」的好形象。

    對社交中爭吵、尷尬、意見衝突等負面的狀態會十分的不安,總是試圖營造出和諧的氣氛,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

    5. 在社交中表現得很「神經質」,因總會擔心自己會給對方造成什麼樣的印象、說哪些話合不合適、為對方考慮太多等,使其在社交過程中無法坦然的表現自己,反而會令其與別人的社交總會充滿了「不自然」的狀態。

    6. 大多數行為的動機往往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獲得別人的認可。

    7.缺乏底線和原則,非常能夠容忍或者說是意識不到別人在客觀上對他的“逾規”行為。

    因為其自身的自我邊界模糊,所以往往想當然的也以為別人是像他一樣沒有邊界的。

    這樣就造成一方面他們會因為能夠輕易地打破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界限而很容易和一些人變得較為親密,另一方面又會因為得不到別人更多的回報和關注而更加痛苦。

    如何停止討好?

    1.承認並瞭解自己正在討好

    意識到自己正處於討好模式中,是停止討好的第一步。嘗試列出自己曾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討好別人?討好時自己的感受和結果又是怎樣的?這可以幫助討好者在以後碰到相似情境時,給自己一個警示。

    2.關注自身,設定邊界

    試著察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他人希望你怎樣。但如果一開始你就問自己“我想要什麼”,可能太難回答。從簡單的小事開始,嘗試去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但又害怕別人不喜歡的事情:比如換個髮色,但前提是這件事是你自己真正想做的。

    當別人提出不合理請求時,討好者通常感覺自己不得不答應。但要知道,拒絕是每個人的權利。甚至當你說不的時候,也不用費心思找藉口,試著陳述自己“不想或不喜歡”這樣做。

    你自己的感受比別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這並不是自私。討好別人而放棄自己的邊界,別人也不會因此而喜歡和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擺在首位,是很重要的。

    3.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自我確認

    解決討好問題的核心是自我確認(Self-validating)。自我確認是一個逐漸認識到,並接受自己的內心體驗、想法和情感的過程。討好者所缺乏的,正是看見真實自我的能力。

    心理諮詢會給他們提供一段安全、穩定的關係。在這種安全的環境中,諮詢師不會對來訪者提出要求,更不會離Ta而去。來訪者可以在此探索自己行為背後的原因,擺脫對於外界讚賞和認可的依賴,認識到自己作為獨立的個體也是值得被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立有什麼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