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單純不代表傻
-
2 # 心理奶爸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城市化加劇,社會變遷加快,我們的家庭結構已經不同往日了,在以前都是三代人住在一起,現在大部分人為了更高的帶去,選擇去大城市工作,將父母留在鄉下生活,通常唯有在重要的節日,才能夠見面。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我們都習慣不遠離自己的父母,留在身邊,但是出於現實必須遠走他鄉。
到底應該怎麼樣做孝順自己的父母呢?第一,只要我們有空,就要經常回家探望,不要總是以各種藉口不回家,要明白父母只能陪伴我們半輩子,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
第二,如果實在比較遠的話,那麼可以經常給父母打電話,不需要聊太久,互相瞭解一下雙方的近況藉口。同時,還可以經常給父母買東西,不需要太貴重,只要表明自己的心意即可。
第三,如果父母的身體條件允許,可以帶他們去外地旅遊,欣賞一下風景勝地,他們奮鬥了一輩子,是時候讓他們享受了,不要但是什麼消費太高的問題,這完全都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第四,在自己孩子放假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去陪陪他們的爺爺奶奶,小孩子通常比較有活力,能夠給我們的父母回憶起童年樂趣,得到不一樣的快樂。
第五,由內而發的尊敬父母。想要做到孝順自己的父母,並不是走走形式,如果不是出於內心的孝順,只是一種虛偽罷了。
總之,想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除了有內心的堅定,還要有所行動,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
3 # 隨緣-醒著就好
說實話我恨過自己的父母,因為我的父親就是那個《都挺好》裡蘇明玉母親的翻版,而母親因為鬥不過父親的“不講理”,漸漸的也養成了忍氣吞聲和息事寧人,讓我從小就在父親的暴力和冷眼中度過……
和父親關係的改善是在他晚年患上胃癌的時候,在決定手術的前一天,他突然用商量的口氣跟我說:“你爸爸今天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我清晰記得這應該是我記憶裡他對我說話口氣最軟的一次了,“隔壁上星期剛剛動過手術的叔叔說,手術後打一些白蛋白有助於恢復體力……但是這個東西很貴,我自己沒錢,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看著一直強勢的父親如今像個無助的孩子一樣躺在病床上等著我的反應,我一下子就心軟了,竟然忘了這麼多年對他的恨,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了由我來出這筆錢。
毫不誇張地說,我從小到大父親不但很少給我好臉色看,更沒有說過我一句好話。就在父親最後搶救無效離世後,我才從同病房的病友那裡聽到他們說:“其實你父親一直在我們面前誇你,說比起兒子還是養女兒好啊……”
不可思議的是我跟父親一起的幾十年裡,他對我的那一句認可居然最後還是透過別人的口得到的。
每年給他掃墓的時候望著他的遺照,一切的愛恨情仇都像電影一樣在腦海裡播放著,明明他給我帶來的傷害很多,奇怪的是現在已經很少有恨了。我承認自己沒有忘記,但是我知道自己已經學著放下了,放過自己是因為我背不動,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我不知道我這樣的能不能算得上孝順。
-
4 # 天高地闊2737
不論父母做了什麼不公平,刻薄自己的事情,我也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但是我不會做得更好。我只做我應該做的,不去追求虛名。
回覆列表
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回報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曾記否,你討厭父母的嘮叨,無意間,你和父母之間產生了隔閡,可是總要等到失敗後,才知道父母講的都是金玉良言,曾記否,翅膀還未硬的你,卻想擺脫父母,展翅飛翔,可是總要等到自己受傷後,才知道父母的懷抱是最溫暖的避風港
做人、做事,感恩、知恩、報恩無須旁人提醒,應該發自每個人的內心孝,還記得工作時,就覺得很辛苦,很累,錢怎麼那麼難掙,生活怎是這般的艱辛,有時會累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受委屈時,就會想要放棄,可是,想想父母,他們養了我們這麼多年,付出的艱辛和委屈,可是我的成千上萬倍呀!他們都沒有放棄,我怎麼可以放棄,縱然困難再多,路再難走,我也不可以放棄,不可以停止前進
與父母多說說知心話,多交流,有事就要讓父母知道,不要讓他們擔心,我們要用心去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為了我們他們多麼辛苦,用心去傾聽父母的煩惱,讓父母減少點壓力,心懷感恩,感謝父母養育之恩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當父母的要求都很簡單,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成長,不求大福大貴,懂體諒,孝順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