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劍鋒從磨砥出
-
2 # 黃蜂二師兄
我們發現把《孫子兵法》用於指揮打仗根本不行,它是戰略上的辨證和體系總結,《三十六計》比它更有借鑑作用,是戰術級的,這就不難理解《孫子兵法》沒法用於商戰的原因,但是對大企業來說,卻有它獨到的指導意義!孫臏畫像
很多成功人士發現有目標或動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只有走到那裡才發現問題,才會找到解決的辦法,這與“置於死地而後生”是一個意思,比如康美藥業的老闆買下虧損廠做到上市,由於步子太大資金鍊斷裂,一度背上幾十億的債務,他只有透過變賣資產,再透過新生產線的新產品賺錢,終於扭轉了敗局。孫臏劇照
李嘉誠雖然對網際網路認識不足,但是對轉型有預見性的認識,他前年就開始變賣內地地產,如果等到今年再賣的話就難找接盤的人了,這就是《孫子兵法》中的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思想,也叫不吃完最後一口的智慧!
作為戰略指導它已經很完美了!能最貼切的翻譯成現在思想和體系,指導現在商戰和政治思考,這的確是個難題!
-
3 # 88何明遠
《孫子兵法》是一本奇書。是一本冷兵器時代打仗宏謀韜略的經驗智慧的結晶。
它對戰爭的指導思想影響廣泛而深遠,從古至今,從中國到國外,意義重大。歷代帝皇,謀士重臣,元帥將軍都在研讀。到現在也不例外,世界各國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髮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更捧為至寶,愛不釋手。
書中提到的三十六計,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明修棧道,暗渡陳滄;走為上計;兵不厭詐;置之死地而後生;圍魏救趙;窄路相逢,勇者勝;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等等的良謀妙計,一直沿用至今乃至於無窮無盡的未來。它永遠年輕,永遠光彩奪目,永遠不會過失和消亡。
但它因受時代的限制,確切地說它產生於冷兵器時代,與現代熱兵器時代相比有不足之處。不足之處在於:1、交通設施。落後的交通只能靠人背馬馱來運輸糧草。2、武器。古代先進武器不過弓箭,將士用的都是大刀長矛的冷兵器。3、資訊。僅靠奸細,靠探查人員獲得情況。4、運輸工具。依靠馬車。
不能以現代高科技,現代完善的交通設施,現代選進的運輸車輛(大型駁船、火車、特快列車、運輸飛機、裝甲車、坦克),現代先進武器(核彈、導彈、隱身戰機、航空母艦、核潛艇)來貶低和取笑《孫子兵法》。應該用客觀主義的思想和眼光來看待,即是此一時彼一時。要說有補充的話,就中國而言,應該持續不斷地進行現代化的強軍建設,要建成海、陸、空、導彈、天軍、資訊各強大的諸兵種,不斷演練各兵種在複雜電息環境下統一指揮作戰約能力。
最重要的就是研製出領先世界各種先進武器(比如多彈頭戰略超音速核導彈、隱身六代機、隱身艦載機、電磁炮、鐳射武器、電磁彈射器、更先進的戰略戰術核潛艇、核航母)。國外一位軍事專家有句名言: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把長矛磨得鋥亮無比鋒利才是進改取勝的法寶。
-
4 # 飛龍在天231272723
《孫子兵法》是一部兩千多年前的兵書,它是歷史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傳統文化重要遺產。《孫子兵法》中有關於戰爭的許多原理、原則、規律,是用兵的精華,具有普遍的歷史性和現實意義。今天我們學習研究它,對現代或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仍有重大的參考和指導價值。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在評論《孫子兵法》時,更不可忽略了它的時代背景,這可幫助我們對著作有較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一部代表了新興封建階級思想的著作,其立場、觀點,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片面性、落後性,甚至反動性,仍存在有糟粕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所以我們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發展創新。說《孫子兵法》存在著一些缺點不足或者是糟粕,就其大者而言,最主要的是沒有闡述過戰爭的性質問題。另外還有以下幾點:一是愚兵政策。譬如:孫子提出“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帥與之期,登高而去其梯”等等,可以說是極端輕視士卒的地主階級反動思想。二是《孫子兵法》中有些過於機械的原則。譬如:(《軍爭篇》)“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但同時又提出了“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這不正是和“歸師勿遏”自相矛盾嗎?所謂“圍師必闕"也是機械的論點,就是因為用了一個“必"字。假如在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也使用“圍師必闕”的原則,對其“網開一面",還能取得決定性的全殲敵人的勝利嗎?再來看一下“窮寇勿迫"的論點,這不正和毛主席“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軍事思想相左嗎?
三是孫子過於強調帥的作用。他在《作戰篇》中提到:“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由此可以聯絡到另一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問題。這一觀點對歷代高階軍事將領影響極大。有時成為獨斷專行,甚至不聽從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指揮,(也就是所謂“君命”)為藉口。只顧戰場的眼前區域性利益,而拋棄整體利益和國家長遠利益。如果古代因交通訊息不方便而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現代戰爭和未來資訊化戰爭絕對不可以這樣做,因為會給國家整體利益造成難彌補的重大危害。克勞塞維茨曾講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毛主席也一再強調要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服從命令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孫子兵法》的一些淺見,望有識之士批評指正,共勉! -
5 # 青山綠水無名
孫子兵法是中國最早的戰略理論思想奠基之作,它的內涵深刻,具有廣泛的的指導價值,被尊為兵家聖典。主要是根據陰陽互證理論推洐:剛柔,奇正,攻防,主客,彼已,勞逸等互相轉化辨證的道理。而陰陽作為道家思想
可運用於萬事萬物,有陽就有陰,有正就有奇,有善就有惡,所以陰陽一體是為元一。正如參天大樹,根深葉茂,開枝散葉。
孫子兵法也如同這參天大樹,若說有所不足,但其總綱辨證思想無所不包,無所不容。若說無所不含,但後人總是在其理論基礎之上開枝散葉,與時俱進。所以終歸一句話:萬變不離其宗,大道簡樸而平易,易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如果非要對其有補充,畫蛇添足的話還是孫子那句話: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無論科技如何發達,武器裝備如何日新月異,但人心是永遠不會變的。人依然是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所以絕對不能忽視。
例如當前美國經濟制裁伊朗,軍事上對其圍而不武,留其生機,以斷其死志,正是攻心為上,分裂伊朗而不戰屈人之兵的策略。故孫子兵法沒有不足,只有人的思想不足,舉一反三,推舊洐新。
-
6 # 布衣閒人10
《孫子兵法》全書共十三篇,論述了“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等問題。在這些論述中,《孫子兵法》揭示出的軍事原則,有些至今仍具有科學價值。概括地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出了以“道”(政治)為首要條件的戰爭制勝方略;二是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三是提出了“先勝而後求戰”、“不戰而屈人之兵”、“示形動敵”、“避實擊虛”、“因敵制權”、“奇正相生”、“兵以詐立”、“令文齊武”、“十圍五攻”、“九地六形”、“將帥五德兼備”、“不可怒而興師”、“愛兵善俘”等軍事原則;四是豐富的軍事辯證法思想。對這些本文就不詳細說了,主要說一說《孫子兵法》存在的不足或缺陷。
《孫子兵法》雖然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軍原則,但是由於歷史的侷限,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甚至是消極的東西。具體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孫子兵法》不分戰爭的性質。《孫子兵法》雖然看到了政治與軍事的聯絡,把作為政治的“道”放在了軍事鬥爭的首位,也指出了戰爭是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但還分不淸戰爭的性質,對戰爭的正義性和非正義性沒有明確的表述。春秋時期的戰爭,是諸侯爭霸的戰爭。春秋無義戰,指的就是這種諸侯爭霸戰。《孫子兵法》正是適應諸侯爭霸戰爭而產生的,是為諸侯爭霸戰爭服務的。
二、《孫子兵法》過分強調戰略進攻,忽視戰略防禦,過分強調戰略速決,忽視戰略持久。《孫子兵法》說:“兵久而利國者,未之有也”。還說“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兵貴勝,不貴久”。用兵打仗,先下手為強,主動進攻敵人,速戰速決,當然是好的。但是,過分強調戰略進攻和速戰速決,而忽略戰略防禦和戰略持久,就有問題了,弱者面對強敵入侵怎麼辦?在戰略上的持久防禦,在春秋時代已經出現過這樣的戰例。如,齊桓公以諸侯之兵威臨楚國時,楚國就以“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進行了持久的防禦。這是當時出現的典型的持久防禦戰戰例。在《孫子兵法》中對這種持久防禦戰戰例沒有任何反映,忽略了對進攻與防禦、持久與速決相互聯絡的研究和探討。此外,強調運動戰即野戰,忽略攻城即攻堅戰,認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殺士三分之二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不進行攻城戰,不提高攻成戰的能力,如何能達到“墜人之國而非久也”的目的呢?“墜人之國”豈不成了一句空話!
三、《孫子兵法》在戰爭勝負向題上過分強調將帥的作用,對士卒主張愚兵政策。《孫子兵法》認為,將帥是“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將帥“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這就是說人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都取決於將帥的輔佐。將帥對於取得戰爭勝負具有巨大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也絕對不可忽略士卒的重要作用,而《孫子兵法》恰恰忽略了士卒在戰爭勝負中的重要作用。《孫子兵法》把士卒視如“群羊”,主張“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大量事實證明,一場戰爭,沒有士卒參與和捨命向前,其結局只能是一敗塗地,將帥還有可能被殺或被俘。
四、《孫子兵法》在作戰指導上有保守思想,缺乏徹底性。《孫子兵法》在作戰指導上主張:“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這是明顯的軍事保守思想。不徹底地消滅敵人,放跑敵人,或只是擊潰敵人,這有可能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五、《孫子兵法》主張在戰爭中進行劫掠。《孫子兵法》主張,在戰爭中要“掠鄉分眾”,要“重地則掠”,要“掠於饒野”,要“因糧於敵”等等。這些觀點與《孫子兵法》不分戰爭性質有關。
以上五點就是《孫子兵法》存在的不足、缺陷和消極的東西。至於如何補充,筆者無能為力。
僅供參考。
-
7 # 轉世輪迴追夢人
沒有寫戰後如何治理,結果,人人都發動戰爭獲取紅利,卻沒有一人能夠成功制止戰爭,讓人類向著越來越危險的戰爭遠景不斷邁進。
-
8 # 一凡論道
孫子兵法實質上是: 博弈的智慧、戰爭的藝術、鬥爭的哲學,裡面有樸素的鬥爭辯證法和戰略戰術的整體論和系統論思想。
既然都上升到哲學,藝術和智慧層面了,那麼它應該是完美無瑕的了吧?
的確你看古今中外的政治軍事大家,商場巨擘無不把《孫子兵法》奉為圭臬,視為至寶。
從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到唐太宗李世民,到王陽明,曾國藩,再到毛主席,他們都是用兵的高手,也都從《孫子兵法》裡受益良多。
包括今天美國、日本的軍事院校裡面,都把《孫子兵法》視為必讀書目,曾經有一位泰國的將軍就曾表示,自己去西方,去美國讀了軍校,結果學的卻是東方的《孫子兵法》。
包括今天日本的IT投資高手孫正義,也是把孫子兵法視為寶貝,還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孫氏兵法。
可見《孫子兵法》不管是在政界、軍事界和商界都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歷久彌新,越發受到世人的追捧,那麼,這就證明《孫子兵法》一定是道出了一些關於鬥爭、戰爭和博弈的本質規律和真理成分。
但是,《孫子兵法》是否就完美無缺了呢?當然不是,首先孫子十三篇中某些篇章是冷兵器時代的產物,是略微有些不符合時代的,比如《火攻篇》就是在冷兵器條件下的一些火攻策略,這個在熱兵器時代,燃燒彈等各種高科技化學武器層出不窮的時代,很多東西並不需要如孫武所說的那樣去展開。
同時,《孫子兵法》還是沒有徹底進入鬥爭本質裡面,進入到博弈的最底層去看待兵法,所以有些東西還是不夠究竟,描述的有些模糊,比如: 沒有描述清楚人性的基本面,雖然兵法裡處處透露著對人性的深刻洞見。
比如: 沒有把效率,成本,資源,代價,博弈環境等納入到它的軍事鬥爭範疇,就意味著很多東西描述起來就只是一種模糊的感覺,相似隔著一層紗,沒有透徹,
如當弱者面對強者時,不一定只有逃這一條路徑,很多時候是逃不了的,比如一個國家是不能選擇自己的鄰居的,打不過你也不能整個國家都搬走吧?這個時候不弱則能逃之,顯然就不適用,那麼怎麼辦呢?
翻遍《孫子十三篇》你很難找到答案,可是,孫武的後人,孫臏卻給了一個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圍魏救趙,當小國被大國欺負,它的道天地將法,五事七計都對比衡量完了,還是打不過的時候,小國跑是無法跑的,其實小國還有一個策略,那就是引入第三方博弈者,或者想辦法分化瓦解原本強大的敵人,這個後一種辦法恰恰就被范蠡用在了孫武所在的吳國身上,據說孫武也是被離間才離開吳國,歸隱山林的,而伍子胥則死的很慘,而且最終吳國被打敗了。
這證明什麼呢?證明孫子兵法還不是最究竟和側底的博弈哲學。
再一個孫武對於很多東西都用比喻去描述,這也是證明它還不是最究竟的,比如孫武《形篇》和《勢》篇對於兵法中最精髓的部分形和勢的描述,多采用比喻,什麼高山滾木石,鷙鳥,兵形象水啊之類的比喻,形象倒是形象,但是很多人對於形和勢的認知依然是迷糊的,不側底,不敞亮的,
其實還可以有更簡單和本質的表達,不過需要進入博弈的底層,鬥爭實力的本質層面,才能透視什麼是形,什麼是勢。
今天,商界很多人把趨勢,形勢掛在嘴邊,可是他們真的明白他們所講的東西本質上是什麼嗎?不明白。那只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綜上所述,《孫子兵法》屬於非常有智慧,非常有高度,歸納了很多鬥爭的本質的一本書,它的確有很多真理和鬥爭規律的東西,同時,它依然不是最本質,最透徹的鬥爭博弈理論,它還有很多不到位和模糊之處。
對於真理的研究和分析只有不斷地接近,卻不會跨越。
對於博弈論的經典之作孫子兵法來說有哪些不足之處或者需要哪些方面的補充。
比如他好像沒有心理方面的論述。
回覆列表
《孫子兵法》經歷數千年的實踐與發展,經過現代高科技戰爭的實踐,也真正體現出了其戰爭理論的諸多正確性!但也暴露了許多與現代戰爭格格不入的弱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大規模面對面決戰的陸軍集團場面永遠不會重現了。
2.首先投入戰爭的將會是無處不在,四面八方而來的導彈戰。
3.其次發揮作用的將是大規模的隱形飛機空襲。
4.在這期間穿插起決定作用的將是天上的衛星,隱身雷達,隱身無人機,隱身電子戰飛機。
5.以及打入敵國內部的大量的,有組織的,經過嚴格訓練的,能夠獨立完成偵察任務的地面特工人員。
6.然後是由陸,海,空三軍聯合組成全面攻擊力量。集中全力打擊,消滅敵國的雷達站,飛機庫,陸軍,海軍,空軍集結地,後勤運輸線。以及後備,預備役部隊集結地。以及油庫,輸油管線,科研中心,武器庫,大型工廠等。
7.現代戰爭打的是高科技,速度戰。一場戰爭最多幾個月輸贏基本已見分曉!
8.但也打的是國力戰,後勤戰,耐力戰。國力弱小的國家,在現代高科技,強實力,速戰速決的大國力量的打擊下,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持續不斷的支援扶持的情況下,基本上是沒有還手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