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46329434151梅

    秦王朝的極速滅亡,說明嚴刑峻法,只能讓統治者死得更快更慘。真是其興也勃焉,其忘也忽焉。毛主席早就預料到了。學習學習吧。

  • 2 # 被打扮的歷史

    秦始皇原名嬴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繼承秦王位時剛剛13歲,公元前238年21歲時親政,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結束了自東周以來的諸侯割據戰亂的局面。統一全國後,秦始皇統一了錢幣,文字,度量衡等,為後世中國的統一奠定了社會基礎。對於秦始皇有很多謎團,如秦始皇是呂不韋還是異人的兒子,秦始皇是如何剷剷呂不韋親政等等不一而足,秦始皇公元前210年去世的疑點大多集中在秦始皇是病死的還是被趙高害死的,我比較傾向於相信《史記》中病死的說法。

    整體上司馬遷《史記》的記載是比較真實的

    秦朝亡國於公元前207年,司馬遷作為生於公元前145年,中間不足百年的歷史,司馬遷應有足夠的遺蹟、口述資訊及文字史料來進行佐證。而從司馬遷寫史記的情況來看,其人是非常認真而博學的,且在其父親擔任太史令時就被排到四處遊歷,以收集歷史資料或故事,並於已有的資料進行對照,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作為對比,《史記》的歷史上追溯到皇帝、夏和商的上古文明,並且記錄了商朝的帝王世系,這些歷史時代非常久遠,且文字資訊極少,可能的誤差會極大;而從目前考古挖掘的結果來看,由於夏朝由於考古的問題尚未有定論,但商朝的考古結果卻證明了司馬遷的《史記》是比較可靠的,就連魯迅先生也誇《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於《史記》的學術價值給與肯定。因此對於不足百年且距離較近的秦始皇的死因我傾向於相信司馬遷的說法。

    秦始皇的身體情況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東巡,走到平原津時秦始皇患病,接著就病情加重去世。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如下。

    至平原津而病……上病益甚……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大意是說

    對於秦始皇的身體,《史記-秦始皇本紀》有一段關於秦始皇本人身體特徵的記載。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

    史學家郭沫若根據此記載對秦始皇本人的身體狀況進行了一個分析,認為秦始皇在小時候身體就不好,可能患了軟骨病,而且還有支氣管炎症,聲音如豺,實則是病態的一個表現,此外秦始皇長大後胸如鷙鳥,大概是指我們平常所說的雞胸。在身體條件不好的情況下,秦始皇又十分勤政,最終積勞成疾,引發了癲癇之症。在第五次東巡時,秦始皇癲癇病忽然發作,不慎撞在青銅器上,致使腦膜炎嚴重,陷入昏迷。當時醫療條件和水平有限,沒能及時有效治療,導致秦始皇在疾病中駕崩。有一定的可信度。

    秦始皇沉迷於長生,丹藥對身體傷害較大

    眾所周知,秦始皇沉迷於長生之術,長期服用丹藥。對於丹藥,很多人都有迷信色彩,不甚瞭解,國內對於丹藥的瞭解開始於1965年—南京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在象山發掘了一座古墓,在古墓中,出土了幾粒“長生不老仙丹”,經過化驗,其成分是:硫的含量為13.0%,汞的含量為60.9%,餘下是其他物質,汞作為重金屬其毒性可想而知,秦始皇長期服用此物,身體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我傾向於秦始皇是因病去世的。

  • 3 # 卷舒風雲潤天地

    《史記》對秦始皇的死有記載,要說有多少可信度,除了記載本身是否合理,還要考慮其它幾個方面。

    一、《史記》記載本身的可信度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撇開其它因素,《史記》記載的更像是故事還是事實?以秦始皇做事的風格來說,忌諱說自己死的事,也怕死是對的,留下遺書先壓著不發有可能。秦始皇不是死在宮廷裡,出巡在外駕崩,李斯是丞相,為了避免有人趁機作亂,先秘不發喪也是對的;胡亥是皇子,秦始皇出巡唯一帶著的兒子,他應該知道;還有趙高,別人不知道可以,最貼身的宦官肯定知道,而趙高是宦官首領,還是胡亥的師傅,知道也很正常。以上都是很正常的,基本沒有疑點。

    接著,趙高、胡亥、李斯一起拆開了秦始皇給扶蘇的詔書,改成了胡亥,這個就有演義成分了,因為本來就沒幾個人知道,這個訊息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以趙高、李斯的精明,這事頂多他們倆加上胡亥知道,這二位還都在創造小篆這種書體的三個書法家之中,改詔書他們不行,天下就沒人能行了。所以,即使這件事是事實,也肯定就他們三個知道,不會再有別人。這三位都不是正常死亡,改詔書是天大的事,也絕對不會和別人說,那後世是怎麼知道的呢?

    既然改詔書的事存在演義成分,那麼後面的賜死扶蘇、蒙恬也是一樣不好說,有留下證據嗎?別說他們三個不會這麼傻,就算留下了,項羽一把火燒了咸陽宮三個月,除了蕭何搶出來的一部分對他有用的文獻,別的基本沒留下什麼。那麼巧,蕭何搶出來的就有這證據?感覺可能性為零。

    車上載臭魚這事看見、知道的人很多,也沒必要造假。

    對於《史記》記載本身,我覺得改詔書和賜死扶蘇、蒙恬的情節存疑。

    二、撰寫《史記》取證方法的可信度

    《史記》是一部鉅著,傾注了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倆一生的心血,但不能因此說書上記載的都是歷史真實。

    他們父子寫這部書的歷史背景不尋常,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兩次著名毀書事件發生在他們生活的年代之前。這兩次毀書事件,一是“焚書坑儒”,而是項羽“火燒咸陽”。“焚書坑儒”雖不像我們小時候在故事裡知道的那麼慘,之後也確實只留下了秦國史書,至少對外聲稱是這樣,也許毀書者自己有一份備份,以備不時之需。但即使有這備份,項羽火燒咸陽宮三個月,蕭何搶出來的微乎其微,可以說史料基本沒了。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司馬父子怎麼取證寫書呢?收集殘餘資料,走訪,聽故事。幸好年代相隔不是太久遠,《史記》的可信度還是不低的。但這樣的取證方法肯定存在偏差,存下來的資料有可能本身就是野史;講述人年老記不清了;講述人在說的時候加入了自己的主觀臆斷……這些都有可能。所以要說《史記》完全可信,那是不可以的。

    三、司馬遷其人

    太史公的遭遇令人同情,只不過為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自己就慘遭宮刑。由司馬遷的經歷來看,寫書時刻意黑漢武帝一下不是沒可能。早先就有專家說過,司馬遷貶低了漢武帝,有些內容不敢寫是漢武帝,就放在秦始皇身上了。當然這種說法猜測的比率很高,但就人性來說,是有可能的。

    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史記》和《左傳》裡“趙氏孤兒”的記載完全是不一樣的兩個故事,而且人們信《左傳》更多一些。為什麼呢?《史記》裡的“趙氏孤兒”具備了一切戲劇的要素,非常精彩,更像人刻意為之。司馬遷為什麼這麼寫不得而知,提這個例子只是證明司馬遷寫書是帶了個人感情色彩的,也間接證明《史記》並不是完全可信。

    四、孔子

    有人可能要問,這有孔子什麼事?有的,孔子有一個理論導致了後世的一種一貫的做法——曲筆,為尊者諱。簡單說來就是為統治者、身份尊貴的人隱晦一些東西。

    《史記》裡有沒有呢?肯定有,最明顯的就是漢初白登山之戰。這一戰沒寫結局,只提到和親。

    是時漢初定中國,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晉陽下。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頓詳敗走,誘漢兵。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於是漢悉兵,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匈奴騎,其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駹馬,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從解角直出,竟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

    關於陳平獻計解圍,我覺得不可信。冒頓兇狠超虎狼,為了訓練部下幫他弒父,先射殺自己的寶馬,不跟隨射箭的立斬,又射殺自己的愛妾,依然是不跟隨的立斬,終於篡位成功。冒頓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一切,這樣的人會聽老婆的主意退兵嗎?我不信。

    我個人認為,這是為了照顧劉邦的面子,照顧漢家天子面子,真實情況可能比劉邦被項羽打的幾次把親生兒女推下車逃跑還要慘。白登之圍是劉邦的夢魘,也是之後數代漢朝皇帝的夢魘,直到漢武帝用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才解開。司馬遷會這麼做,就是孔子開的頭。

    別的可能

    鑑於《史記》記載的疑點、成書的時代背景、司馬遷的經歷,還有孔子的教誨,我覺得秦始皇的死有以下幾種可能,可能性依次遞減:

    1、如《史記》記載。

    2、秦始皇病逝前正常傳位胡亥,司馬遷抹黑秦朝(不能說絕無可能)。

    3、秦始皇病重,趙高為立胡亥,拉上李斯,對他說:扶蘇登基肯定重用的是蒙恬,不會是李斯,胡亥好控制,朝政可以趙高李斯兩人說了算。李斯為了私利就一起幹了。詔書是假的,早就準備好了(沒有實據,個人猜測,由蒙恬第一次拒絕自殺想到)。

    4、胡亥犯了事,秦始皇震怒,胡亥殺父(如宋初燭影斧聲故事),趙高幫忙,李斯難辭其咎就一起了(沒有實據,個人猜測,由趙高殺秦二世想到)。

    5、秦始皇被趙高、李斯、胡亥合謀害死,出巡中的生病也是他們幾個的暗算。(沒有實據,個人猜測,由匈奴冒頓弒父想到)。

    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史記》所記秦始皇身死前後的情節可信度不算太高,至少某些細節有出入。

  • 4 # 社會歷史觀

    《史記》的內容總得來說是可信的,但仍有一些模凌兩可,引起爭議的片段。對於秦始皇死因,司馬遷記述事件比較明確,那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第五次東巡(稱“沙丘之行”)因病而死。但這種說法卻遭到許多古今學者的質疑,一部分支援生病而死的說法,另一部分認為秦始皇是被趙高和胡亥害死。

    生病而死

    這種說法我個人認為比較合理,據記載秦始皇自幼體質多病,直到當上皇帝后還一直處於調養狀態。除此之外,秦始皇還是個工作狂人,要沒日沒夜的處理公文,工作極度勞累,其身體狀況可想而知。

    東巡之事安排在了七月中旬,秦始皇本來就感到身體不舒服,加上旅途勞頓,天氣炎熱導致疾病復發(或者引起了突發疾病)而死。司馬遷沒有具體記錄是什麼病,但是有人推測是癲癇,這種說法的可能性是比較高的。癲癇的病因與工作勞累與先天舊疾都有關係,可以說比較複雜。但是,我想歸根還是秦始皇晚年尋仙求藥,吃多了“長生不老丹”,對身體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從這個角度來說,秦始皇之死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了。

    被害說

    我們來看看秦始皇東巡的陣容,次子胡亥,大臣趙高,丞相李斯,上卿蒙毅。前面三位大家估計都有了解,蒙毅是誰呢?他的地位絕對不容忽視,大將蒙恬的弟弟,公子扶蘇的親信,一方面代表保護秦始皇旳勢力,另一方面有代表了支援公子扶蘇的勢力。

    被害說的可疑點就在蒙毅身上,據記載,秦始皇病重之際,蒙毅卻被返遣到了邊關去。為什麼會有這種做法呢?這其中有兩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一是究竟是誰提出的這個命令,二是為什麼偏偏是蒙毅而不是別人。

    命令的問題很好解決,不管是秦始皇親自的命令(可能是趙高,胡亥等告知秦始皇蒙毅是扶蘇的眼線,但這種可能性比較小,首先從歷史上說秦始皇明面上不支援扶蘇,但心裡是更傾向於扶蘇),還是趙高和胡亥的串通偽造,蒙毅被勸退都是必然的。

    蒙毅作為扶蘇的親信,很難說其不是扶蘇的耳目,蒙恬肯定是支援扶蘇的,如果說有情報的通知,自己這個弟弟顯然是最好的選擇。蒙毅一走,眼線就斷了,訊息被封鎖,趙高和胡亥自然可以為所欲為。

    這裡還要提一件事作為很可能是趙高讓蒙毅去邊關的原因,那就是趙高曾被蒙毅治重罪,削去官職,趙高這個小人,難免耿耿於懷,在重新得勢後必然會找機會陷害蒙毅。秦始皇病重,胡亥和扶蘇必然一爭,趙高看準了胡亥可以利用便選擇支援,根本原因是隻有胡亥當上了皇帝,他才能活下去,並且權勢越來越大。

    我們不否認李斯的才能,但他畢竟只是文臣,對於陰謀詭計的提防肯定是欠缺的。所以我們大膽推測,秦始皇因多種原因是真的生病了,李斯知道這件事情,所以一直也沒有提出什麼疑議,但是趙高和胡亥利用某種手段加重了秦始皇的病情,最終導致了秦始皇的死亡。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 5 # 浮沉的歷史

    《史記》中關於秦始皇死亡前後的記載在沒有其他歷史文獻出土之前,毫無疑問是其中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並且我們因此也無法得知其他的可能性記載。而隨著新的考古發現和文物的出現,使得《史記》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其中2009年,北京大學收購了一批流失海外的珍貴西漢竹簡中發現了《趙正書》,隨著這本書的出現史記中的一些記載被推翻,一些不合理的記載得到了正確的解釋。《趙正書》中直接用“趙正”來稱呼秦始皇嬴政,並且屢屢使用秦王趙正、秦王胡亥,說明該書他非常有可能敵視秦帝國的山東六國舊貴族。不過我們不可以這個身份並不可以否定這本書的可靠性,《趙正書》具有極強的史料價值。

    秦二世胡亥即位的問題

    在《史記》中記載:“七月丙寅,秦始皇突然病死於沙丘平臺。李斯和趙高篡改秦始皇的詔書,扶持胡亥登基為帝。”而在《趙正書》中的記載卻是有很大的區別,書中記載秦始皇是已經已經意識到自己即將離開人事,在李斯和馮去疾的建議下立胡亥為帝國的繼承人。雖然在這其中沒有任何關於趙高的記錄,但是我們也無法確定趙高真實的情況,因為趙高在之後秦帝國中被胡亥任命為最高的掌權者。

    關於子嬰的資訊

    子嬰在《史記》中僅僅作為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出現,在成功刺殺趙高後,做了四十四天的秦王被關東諸侯聯軍所殺死。而在《趙正書》中子嬰在秦帝國中華有重要地位,並且始終是一一個勸諫者的形象出現,先後反對力胡亥為帝和勸說胡亥不要殺死李斯。另外最重要的記錄是,趙高並不是由子嬰殺死,而是為秦國大將章邯所殺。這些記載使一個兩個迷惑不解的問題得到了解答,分別是子嬰為什麼沒有在眾多皇子被殺死的情況下還活著和子嬰可以輕而易舉的殺死權臣趙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走出非洲》的電影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