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誰又能放過誰

    職和高中起點專科的畢業證書均屬國家承認的國民教育系列大專畢業證書,高職和專科的區別就在於學習課程不同,高職教學側重於職業技術。 高職的學歷不如大專高,傳統意義上來看,高職只要兩年,但是大專需要三年。現在在考大學的時候,普遍寫的都是高職,有一些是三年制的,另外一些是兩年制的。通常看來,三年制的那些就是以前的大專!因為高職學費是學校自己定,但是大專是限制收費金額的!這個問題在我高考的時候問過老師!高職好像可以續本!另外我現在在北京,我們找工作的時候限定是隻要大專以上學生,不知道高職算不算在裡面! 據前不久召開的一次自考高職會議透露,北京自考高職已從1998年的6個專業1330人,發展到如今的12個專業15000人。雖然自考高職人數在短短几年內成倍翻番,形勢喜人,然而記者瞭解到,在普高高職中,雖然報考人數較前幾年增多,但部分高校高職新生不報到的比例也達到了10%左右,甚至部分學生勉強入了學,也自覺低人一等。用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話來說,就是高職在現實中遭遇到了認可卻不認同的命運。 那麼,高職和大專究竟區別何在?高職真的不如大專嗎?已經招生多年的大專,怎麼今年一下子都變成了高職?大專哪去了?成人高職、自考高職和普通高校的高職有區別嗎?高職畢業是否可以續讀本科?高職畢業只能做工人嗎? 帶著社會普遍關心的幾個問題,記者採訪了北京高職教育研究會秘書長貢文清副教授。 走出高職認識的誤區 貢先生介紹說,令部分家長驚詫的消失了的大專,實際上並沒有消失,高職其實就是專科教育。中國高等教育從學歷層次上分專科、本科、研究生三種類型,而從教育型別上分,專科教育中又有學科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以前實行多年的專科教育其實就是學科教育,它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近年來, 國家一直在調整這一不合理局面。今年動作尤其大,除師範院校外,北京市各 高校招收的專科已全部改為高職。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高職更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是教育主動適應市場的合理調整。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高職,顯然它比傳統的大專教育更貼近人才市場。 從國家對高職畢業生使用的相關政策上,也可證實這一點。北京高職畢業生的工資待遇與大專生相同,北京生源的農業戶口考生也可辦理農轉非。只是不發派遣證,但派遣證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目前,普通高校的專、本科畢業生政策同高職沒有區別。畢業生自主擇業早就成為事實。 高職畢業只能當工人?高職開設的專業多為社會急需的緊俏專業,以自考高職專業為例,就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市場營銷、物業管理、網路技術應用與服務、裝飾藝術、智慧建築控制技術專業和數控應用等專業。北京興辦高職教育較 早的海淀走讀大學由於專業新穎,畢業生待遇甚至超過了部分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且一次就業率也很高。 前景廣闊 據瞭解,目前高職教育的入口渠道很寬,一是國家賦予了合法招生指標,招收高三畢業生。這種形式除了培養模式與以往大專不同外,招生辦法和大專完全相同。職高、中專、技校的職技類學生也可以透過北京單獨組織的考試(即3+ X)獲得入學資格。第二種形式是繼續教育範疇的高職。成人高校的高職和自考高職就屬這種情況。由此可見,高職教育的入口已經敞開。 在政策上,作為專科學歷層次,高職可以續本,但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但是,實際上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缺少升本的國家政策,就是部分學生不選高職的重要原因之一。有關部門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據有關人士透露,高職升本的問題有望在近一、兩年內實現,北京市已經考慮在部分技術性高職中開設本科。到那時,高職的優勢將會更明顯。 鑑於普遍存在的人才高消費正逐漸被糾正的現實,可以預見,像深圳人才市場上出現的鉗工工資高於研究生的情況,不是不可能出現在新型高職教育中的。 高職和職高混為一談:用人單位為何不認高職 今天,北京市1.3萬多名高職生迎來了自己的招聘會,從而不必在本科生、研究生的招聘會中遭受冷眼。可他們又遭遇了另外一種尷尬:在北京的首場高職招聘會上,許多用人單位居然還是搞不懂高職是是什麼。 北京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任佔忠主任講了個故事:在一次座談會上,一家著名大型現代化企業的人事部經理不清楚職高和高職的區別。“都是中等職業教育吧?”最後他小心翼翼地說了一句。 無獨有偶。謝先生在高校工作,去年,一個朋友的孩子報考高職,他特別不理解:好好的孩子,幹嗎考高中?今天,謝先生和他的同事來到會場,招聘熟悉印刷業務的人員。他的同事也以為高職等於高中,結果招聘海報上對學歷的要求寫成高中以上學歷。 很多企業都把高職和職高混為一談,這讓教育部門的官員哭笑不得。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建議:以後不要簡稱。他介紹,高職的全稱是高等職業技術,屬於高中畢業後的求學之路,由普通高校舉辦學院或獨立建制,大專學歷;職高的全稱是職業高中,屬於初中畢業後考入,一般是由中學舉辦,中專學歷。 高職近幾年在國內才發展起來。以北京為例,前幾年高職畢業生一直維持在1000人左右,去年畢業生猛增到8000多人,今年的畢業生人數則高達1.3萬多人。 以前,由於規模原因高職不為人知還有情可原。去年,國家強調加大職業教育發展力度。一段時間,各種媒體更是集中力量介紹職業教育。 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觀念更是被不失時機地引入國內。比如說,澳洲希望經過12年教育後的學生進入普通高等教育時能佔80%的比例,實際上只有50% 60%的學生才進入這個體系,其餘的選擇高職。在國外,職業教育意味著職業資格准入證明。而高職學校在設立專業時,非常慎重,必須對市場和企業進行充分調研。 然而,由於高職的規模依然較小,連一些舉辦高職教育的學校甚至都沒真正弄懂它的含義,把高職辦得既不像大專,也不像職業教育。 一所行業類成人教育學校,從去年開始招高職學生,只有會計專業一個班30多名學生。負責就業的老師也在發愁:學校的牌子並不響亮,高職也不是強項。學生怎麼找工作呢?他們跑到招聘會上希望藉機宣傳一下學校。 “有的高職院校培養的高職生和大專生差不多。”一個參展的用人單位對此感觸頗深。招聘人員說,高職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應該很強。他拿出一本書,讓應聘學生辨別上面的字型。結果20來個學生沒有一個答得上來。 很多學生以為自己上了高職,就擁有職業資格。作為一家剛成立的機械類公司的合夥人,莊先生來招聘會招人。有個學生開口就要3000元月薪。莊先生當場出題,讓他素描展會上的椅子。結果他畫不出來。對高職生失望的他,又把目標放到本科生上。 相對於那些著名高校,高職院校還沒有全國叫得響的品牌。 一位公辦學校老師非常感慨:民辦高職辦學比公辦好一些。比如北京海淀走讀大學可以自主設定專業,學生分配也相當好。可對更多公辦高校而言,高職的設立有些倉促,不少學校沒有自己的特色,專業設定還要聽取主管部門的意見,靈活性相對弱了許多。 “既然高職就業已經完全市場化,招生何不如此?”一位高職院校老師建言。她設想5年後經過市場洗禮,高職將更加規範。那時,只有特色才能讓高職揚名,只有特色才能讓高職生存。 摘自 《中國青年報》 2003-03-10 "高職"和"大專"它們有沒有區別? 答:高職全稱是高等職業教育,是為了與國際接軌,統改稱為高職。過去的大專偏重應試,學生實踐能力不強。為了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培養有大學文化程度,又有高階專門技能的所謂應用型人才。這就把除師範類還叫大專外,其餘全改成了高職。一些老中專經過重新改造、升格,也變成了高職。所以,高職和大專還不能完全劃等號。目前高職還屬於大專層次。 目前作為大專層次的高職,與原來的大專主要區別是:一是高職突出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門技能的教育訓練。二是高職類畢業生屬於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就業比較受歡迎,不像前幾年大專生分不出去。 據前不久召開的一次自考高職會議透露,北京自考高職已從1998年的6個專業1330人,發展到如今的12個專業15000人。雖然自考高職人數在短短几年內成倍翻番,形勢喜人,然而記者瞭解到,在普高高職中,雖然報考人數較前幾年增多,但部分高校高職新生不報到的比例也達到了10%左右,甚至部分學生勉強入了學,也自覺低人一等。用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話來說,就是高職在現實中遭遇到了認可卻不認同的命運。 那麼,高職和大專究竟區別何在?高職真的不如大專嗎?已經招生多年的大專,怎麼今年一下子都變成了高職?大專哪去了?成人高職、自考高職和普通高校的高職有區別嗎?高職畢業是否可以續讀本科?高職畢業只能做工人嗎? 帶著社會普遍關心的幾個問題,記者採訪了北京高職教育研究會秘書長貢文清副教授。 走出高職認識的誤區 貢先生介紹說,令部分家長驚詫的消失了的大專,實際上並沒有消失,高職其實就是專科教育。中國高等教育從學歷層次上分專科、本科、研究生三種類型,而從教育型別上分,專科教育中又有學科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以前實行多年的專科教育其實就是學科教育,它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近年來, 國家一直在調整這一不合理局面。今年動作尤其大,除師範院校外,北京市各 高校招收的專科已全部改為高職。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高職更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是教育主動適應市場的合理調整。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高職,顯然它比傳統的大專教育更貼近人才市場。 從國家對高職畢業生使用的相關政策上,也可證實這一點。北京高職畢業生的工資待遇與大專生相同,北京生源的農業戶口考生也可辦理農轉非。只是不發派遣證,但派遣證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目前,普通高校的專、本科畢業生政策同高職沒有區別。畢業生自主擇業早就成為事實。 高職畢業只能當工人?高職開設的專業多為社會急需的緊俏專業,以自考高職專業為例,就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市場營銷、物業管理、網路技術應用與服務、裝飾藝術、智慧建築控制技術專業和數控應用等專業。北京興辦高職教育較 早的海淀走讀大學由於專業新穎,畢業生待遇甚至超過了部分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且一次就業率也很高。 前景廣闊 據瞭解,目前高職教育的入口渠道很寬,一是國家賦予了合法招生指標,招收高三畢業生。這種形式除了培養模式與以往大專不同外,招生辦法和大專完全相同。職高、中專、技校的職技類學生也可以透過北京單獨組織的考試(即3+ X)獲得入學資格。第二種形式是繼續教育範疇的高職。成人高校的高職和自考高職就屬這種情況。由此可見,高職教育的入口已經敞開。 在政策上,作為專科學歷層次,高職可以續本,但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但是,實際上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缺少升本的國家政策,就是部分學生不選高職的重要原因之一。有關部門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據有關人士透露,高職升本的問題有望在近一、兩年內實現,北京市已經考慮在部分技術性高職中開設本科。到那時,高職的優勢將會更明顯。 鑑於普遍存在的人才高消費正逐漸被糾正的現實,可以預見,像深圳人才市場上出現的鉗工工資高於研究生的情況,不是不可能出現在新型高職教育中的。 高職和職高混為一談:用人單位為何不認高職 今天,北京市1.3萬多名高職生迎來了自己的招聘會,從而不必在本科生、研究生的招聘會中遭受冷眼。可他們又遭遇了另外一種尷尬:在北京的首場高職招聘會上,許多用人單位居然還是搞不懂高職是是什麼。 北京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任佔忠主任講了個故事:在一次座談會上,一家著名大型現代化企業的人事部經理不清楚職高和高職的區別。“都是中等職業教育吧?”最後他小心翼翼地說了一句。 無獨有偶。謝先生在高校工作,去年,一個朋友的孩子報考高職,他特別不理解:好好的孩子,幹嗎考高中?今天,謝先生和他的同事來到會場,招聘熟悉印刷業務的人員。他的同事也以為高職等於高中,結果招聘海報上對學歷的要求寫成高中以上學歷。 很多企業都把高職和職高混為一談,這讓教育部門的官員哭笑不得。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建議:以後不要簡稱。他介紹,高職的全稱是高等職業技術,屬於高中畢業後的求學之路,由普通高校舉辦學院或獨立建制,大專學歷;職高的全稱是職業高中,屬於初中畢業後考入,一般是由中學舉辦,中專學歷。 高職近幾年在國內才發展起來。以北京為例,前幾年高職畢業生一直維持在1000人左右,去年畢業生猛增到8000多人,今年的畢業生人數則高達1.3萬多人。 以前,由於規模原因高職不為人知還有情可原。去年,國家強調加大職業教育發展力度。一段時間,各種媒體更是集中力量介紹職業教育。 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觀念更是被不失時機地引入國內。比如說,澳洲希望經過12年教育後的學生進入普通高等教育時能佔80%的比例,實際上只有50% 60%的學生才進入這個體系,其餘的選擇高職。在國外,職業教育意味著職業資格准入證明。而高職學校在設立專業時,非常慎重,必須對市場和企業進行充分調研。 然而,由於高職的規模依然較小,連一些舉辦高職教育的學校甚至都沒真正弄懂它的含義,把高職辦得既不像大專,也不像職業教育。 一所行業類成人教育學校,從去年開始招高職學生,只有會計專業一個班30多名學生。負責就業的老師也在發愁:學校的牌子並不響亮,高職也不是強項。學生怎麼找工作呢?他們跑到招聘會上希望藉機宣傳一下學校。 “有的高職院校培養的高職生和大專生差不多。”一個參展的用人單位對此感觸頗深。招聘人員說,高職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應該很強。他拿出一本書,讓應聘學生辨別上面的字型。結果20來個學生沒有一個答得上來。 很多學生以為自己上了高職,就擁有職業資格。作為一家剛成立的機械類公司的合夥人,莊先生來招聘會招人。有個學生開口就要3000元月薪。莊先生當場出題,讓他素描展會上的椅子。結果他畫不出來。對高職生失望的他,又把目標放到本科生上。 相對於那些著名高校,高職院校還沒有全國叫得響的品牌。 一位公辦學校老師非常感慨:民辦高職辦學比公辦好一些。比如北京海淀走讀大學可以自主設定專業,學生分配也相當好。可對更多公辦高校而言,高職的設立有些倉促,不少學校沒有自己的特色,專業設定還要聽取主管部門的意見,靈活性相對弱了許多。 “既然高職就業已經完全市場化,招生何不如此?”一位高職院校老師建言。她設想5年後經過市場洗禮,高職將更加規範。那時,只有特色才能讓高職揚名,只有特色才能讓高職生存。 摘自 《中國青年報》 2003-03-10 "高職"和"大專"它們有沒有區別? 答:高職全稱是高等職業教育,是為了與國際接軌,統改稱為高職。過去的大專偏重應試,學生實踐能力不強。為了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培養有大學文化程度,又有高階專門技能的所謂應用型人才。這就把除師範類還叫大專外,其餘全改成了高職。一些老中專經過重新改造、升格,也變成了高職。所以,高職和大專還不能完全劃等號。目前高職還屬於大專層次。 目前作為大專層次的高職,與原來的大專主要區別是:一是高職突出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門技能的教育訓練。二是高職類畢業生屬於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就業比較受歡迎,不像前幾年大專生分不出去。職業傾向等基本職業素質;綜合素質測試分為上機測試和麵試2017學校單招的考試形式一般為“文化聯考+綜合素養測試”相結合的考試模式,主要考核語言表達,具體請看各個學校的招生簡章、心理素質。文化聯考包括語數英三門科目;面試由面試員與考生交流、反應能力,上機測試在計算機上答題,考核學生人文素養。不過不同學校之間會有些許差別。單招是教育部授權高職院校獨立組織考試錄取的一種方式、知識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為了生存可以卑微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