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燕不成夏

    《半生緣》,世鈞和翠芝洞房花燭夜時,翠芝哭道:“世鈞,怎麼辦,你也不喜歡我,我也——我也不喜歡你。現在已經來不及了吧?你說是不是來不及了?”

    一瞬間,多少婚姻被這句話刺穿了,卻淌不出半滴血來,只是空落落的。

    誰也不喜歡誰,只是雙方都得不到自己心底最想得到的人,索性湊合著過日子。

    ——很久很久之前,便把自己的後半生交給她了。

    ——可是她沒來,只得找個人,胡亂的過了這輩子。

    ——擱置在她那兒的後半生,究竟也只淪為夢境了。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好花好景無人賞,一片痴心無釋處。

  • 2 # 亦有所思

    為了成全一段情,而毀了一座城。

    《傾城之戀》

    明明是一個渣男和渣女的情慾遊戲,明明是一場冷酷到骨子裡的悲劇,硬生生被張愛玲女士寫成了傳奇。

    有情人陷落成孤獨,無情人卻成了眷屬。

    這是張愛玲女士所有作品中,唯一結局還算有些溫暖的小說,而這種溫暖的存在原因卻不是愛情,也不是真心,而是一剎那的我只有你,你也只有我。

    男女主角從一開始就相互算計,相互試探,範柳原只想滾幾次不負責任的床單,白流蘇的想法更為直接,床單可以滾,但不能白滾!如此殘酷的想法偏偏在張愛玲女士的筆下寫得那麼唯美,那麼情調,那麼旖旎。

    白流蘇知道一個不愛你的男人肯定是用下半身來思想,所以這樣的男人都是“賤”的,所以欲擒故縱,欲揚先抑,欲拒還迎。

    範柳原知道一個不愛你的女人肯定是自尊的冷酷的,她們的胴體是暗中交易的商品,是賭桌上的籌碼,想得到就需要付出代價。

    都知道對方想要什麼?

    這不是一朵愛情,這是一局遊戲。沒有心動,沒有相思,沒有瘋狂,沒有寂寞,沒有孤獨,沒有有承諾,什麼都沒有。

    連嫖客與妓女之間的關係都比這一種來得純粹和乾淨。偏偏這種齷齪寫成一篇讓人歎為觀止的情愛傳奇。

    諷刺的是,範柳原因為無求,或可以不求,所以先天立於不敗之地。對於白流蘇來說,這是一場必輸的遊戲。從一開始就註定失落的結局。

    在男女關係中,有求者必輸。

    誰曾想張愛玲心軟了下來,安排了一場空襲,在戰爭面前,所有的小心機小技巧被炸得面目全非。

    柳原嘆道:"這一炸,炸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蘇也愴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節麼?"他們兩人都有點神經失常,無緣無故,齊聲大笑。而且一笑便止不住。笑完了,渾身只打顫。

    一場戰爭,讓他們失去了所有,唯一剩下的就躺在一邊的他(她)

    她突然爬到柳原身邊,隔著他的棉被,擁抱著他。他從被窩裡伸出手來握住她的手。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他不愛她,她也不愛他!

    有情皆苦,正因為不愛,所以才可以生活在一起,最少可以十年八年。筆底的悲觀仍然攔不住。

    所謂真愛,原來是不愛!

    這個觀點未必對,也未必錯,可悲的也是這一點。

  • 3 # 勇搏逆流

    張愛玲所說的最精彩的最精彩的十句話。

    一,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二,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

    三,見了他,她變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四,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差,總會有個人在愛你。不管你條件有多好,也總會有個人不愛你。

    五,不愛是一生的遺憾,愛是一生的磨難。

    六,回憶這東西如果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惆悵,像忘卻了的憂愁。

    七,雨水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八,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九,愛上一個人,心一直會很低,低到泥土裡,在土裡開出花來,如此卑微卻又如此欣喜。

    十,有些傻話不但要揹著人說,還要揹著自己,讓自己聽見了也怪難為情的 ,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

    張愛玲一位敢愛敢恨的女作家,有些人看過她的《半生緣》,走過半生,在讀幾乎要落淚。她跟三毛一樣愛得如此轟轟烈烈,愛得如此燦爛,就如飛蛾撲火,只要有希望,愛得如此悽美,愛得如此絢麗。

  • 4 # 戒在小智

    讀過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讀過張愛玲的散文《華麗緣》、《更衣記》,卻唯獨覺得她十七歲時所寫的《霸王別姬》最入我心。特別是虞姬自刎前與項羽的那段對話,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虞姬,披上你的波斯軟甲,你得跟隨我,直到最後一分鐘。我們都要死在馬背上。"

    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進了她的胸堂。

    項羽把耳朵湊到她顫抖的唇邊,他聽見她在說一句他聽不懂的話:"我比較喜歡這樣的收鞘。"

    與京劇《霸王別姬》有所不同,雖也是"漢兵已掠地,四面楚歌聲",但不見虞姬"我這裡出帳外且散愁情。"她微笑著用小刀刺進自己的胸堂,就是對項羽"我們都要死在馬背上“最美的的回答與忠誠。

    我喜歡這樣的結局。這不是因為“君王意氣盡,妾妃何聊生。"這是情到深處,生死相隨的真情。而與京劇《霸王別姬》相比,更加讓我感覺不一樣的是,張愛玲的描寫不是壯美,而是悽美,悽美中有一種如絲如縷般的柔情。或許可以這麼說,這樣的愛也正是我喜歡的。所以它才令我入心。

    雪深圍爐暖,紅袖夜添香,這是大多數人的嚮往。而對後期的張愛玲來說,只剩下筆端抒情懷,薔薇獨自殤。

    就這樣回答吧。個人好惡,不喜勿噴。

  • 5 # 南城百戶

    張愛玲是我喜歡的作家,她的作品我都喜歡,她以極為冷靜的敘說故事方式,向我們描繪了民國時期的都市生活。她玲瓏透徹,自身的經歷以及對生活的感悟都對映在人物身上。看她的作品,拂去歲月的煙塵,感覺人類不停代謝,但是生命就像有輪迴,命運如此的相似,隔著70年的時光,這些人物就生活在我們周圍。佟振保搖晃不定讓人不齒的情意,範柳原白流蘇兩個情場高手棋逢對手的相遇,還有曹七巧的偏執,顧曼楨的無助,王佳芝的迷戀,看著讓人嘆息。她運用語言熟練,老辣,大膽,突破了同時代的侷限,特別有生命力,是民國以來最出色的作家。

  • 6 # 飛花娟

    飛花《作娟悟語》,我最入心的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半生緣》。

    一,這篇小說以曼璐姐妹的人生坎坷經歷為主線,以一家人的生活本真狀態為基礎,真實的反映了人吃人的舊社會的黑暗層面,揭示了三十年代大上海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不易和艱辛。

    二,小說語言流暢,故事情節曲折功人,扣人心絃。對女性人物內心的刻劃細膩,柔軟,生動,尤其是曼楨被囚禁那段描寫,如泣如訴,我邊看邊掉淚。明明受過高等教育,面容嬌好,有期待的美好姻緣,又有一技之長,前途燦爛,卻陰差陽錯被姐姐關進了籠子,暗無天日,叫天天不應 叫地地不靈,生不如死。也佩服曼楨在困境中堅強不屈的獨立個性,柔中帶鋼。之所以寫的這樣深刻打動人心,也許和張愛玲小時候被父親關起來那段痛苦經歷有關,折射出作者少年時代的影子。作者對曼璐的悲慘人生表示深切的同情,對曼楨的獨立女性的人格魅力著力謳歌。

    三,透過閱讀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沒有一個好時代,任何人想要過好自己,尤其是女性是非常難的。慶幸我們今天生活在中華復興的偉大時代,任何人只要努力,只要上進都會有前途。尤其是為女性就業創造了各種優惠政策,使我們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最大的作用和能力,按照自己的理想規劃,把個人做到極致。

    喜歡張愛玲的這部小說,它走進了我的心裡。

  • 7 # 麥小弋

    用一生愛,換半生緣。——張愛玲《半生緣》

    張愛玲是小編最喜歡的女作家,沒有之一;而她的小說《半生緣》也是小編最喜歡的,沒有之一;《半生緣》中的顧曼楨更是小編最喜歡的人物,沒有之一;而故事中的沈世鈞卻是小編最不喜歡的人物,他的可恨之處甚至比祝鴻才還令人髮指。

    《半生緣》是張愛玲為數不多的長篇小說之一,更是一部將她對世俗的不滿和憤恨表達的淋漓盡致的作品。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張愛玲都是一個清冷至極的女子,她把對親情、愛情、友情的渴望,通通轉移到筆端對世俗的鞭撻和譏諷上去了。

    在愛玲的作品中,我們所看到的人物大都是病態的:有為了自己的婚姻而犧牲妹妹一生的顧曼璐,也有因為一時懦弱而和愛情失之交臂的沈世鈞,還有為了一己私慾而斷送兒女幸福的曹七巧……而那些勇於向生活挑戰、自強不息的女性則在這病態的生活中被身邊最親近的人毀掉了人生,諸如顧曼楨、白流蘇之流,她們對生活的渴望、對幸福的盼望都通通被身邊最親的人親手推毀。

    “用一生的情,換半生的緣”。最初的曼楨和世鈞,有過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而顧曼璐曾經也為了全家人的幸福,而選擇犧牲了自己的人生。但一念之間,顧曼楨和沈世鈞之間就成了那句“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所有的陰差陽錯都恰逢其時,顧曼楨和沈世鈞的愛情成就了半生的緣,到底是有緣無分啊!

    所有的遺憾都成空,唯有曾經的甜蜜過往成了顧曼楨支撐著活下去的理由。而沈世鈞卻因為一時的軟弱而錯失了自己一生的情,沈世鈞這種男人真是比祝鴻才那種混賬還讓人心痛。如果他能勇敢的站起來的話,說不定他和曼楨的結局會不同,可惜的是他從來都沒有為了自己的愛情爭取過。

    而張愛玲筆下的顧曼璐雖說是造成世鈞和曼楨悲劇的源頭,但如果她曾經沒有為了整個家庭犧牲掉自己的人生的話,那是不是犧牲的就是曼楨了呢?我們無從得知,但卻對這個女人恨不起來。她有勇氣在舊社會為了自己的家人的生計而犧牲掉自己的人生就是一種莫大的勇氣,又怎麼能因為她一時的錯誤而否定她對家人的好呢?

    作為家中的老大,顧曼璐曾經也有過一段美好的感情,但為了讓家人過上溫飽的日子,她只能犧牲掉自己的愛情,去當舞女。而舞女在舊社會是被人唾棄的,曼楨也曾多次勸說姐姐不要再去做舞女了,但她也沒能力改變家人的生活。舞女是吃青春飯的,當顧曼璐在年紀大了,跳不動的時候,她所能選擇的就是就嫁給祝鴻才這樣的男人,因為好人家的男人是不會娶她的。所以,她才會在自己得不到丈夫的愛的時候,想到犧牲妹妹成全自己。

    在張愛玲的筆下,顧曼璐雖然為了自己的婚姻犧牲了曼楨的愛情,但細想之下,她做出的犧牲和曼楨做出的犧牲簡直就是大巫見小巫。

    而曼楨的愛情卻成了祭奠顧曼璐婚姻的隨喪品。

    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8 # 長之安兮

    最入我心的是《半生緣》,這是作家張愛玲的一部長篇小說,幾度易稿,幾度改名,結局推倒再重寫,成就了一部經典之作。

    1、小說開篇先寫男主一一沈世鈞,一箇舊上海工廠裡的助理工程師,

    他是一個年輕大學生,家在南京,父親開皮貨行,是個“暴發戶”,父親長年不歸,外面有姨太太及孩子,世鈞大哥已逝,母親將家庭的厚望寄託在他身上。他現在寄住在上海友人兼同事一一叔惠家裡,叔惠家境一般,父親是普通辦事人員,但為人豁達,母親是家庭婦女,夫妻倆對世鈞熱情又周到。

    有一次世鈞與叔惠一起去工廠外面的館子吃飯,遇到了叔惠辦公室的一個女同事一一顧曼楨,在以後的多次接觸中,他們三人經常一起吃飯,世鈞與曼楨逐漸互生愛慕之情,後來順利地發展到了男女朋友關係。

    2、顧曼楨老家在六安,後全家搬來上海居住,現在和奶奶、母親、大姐及弟妹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是大

    姐曼璐的房子。困為父親的早逝,養家餬口的重擔壓在了十六歲的曼璐身上,她被迫輟學,在上海難十里洋場裡做舞女,一人供養全家。累也好、苦也罷,她自個吞,無人能說,母親每日裡只能攤開手接受她的錢,雖心疼,但看著這麼多孩子要活下去,要上學,也是無可奈何,隨她去了。

    曼璐原來有一個情投意合的人,他倆自小有婚約,他叫豫謹,在鄉下做醫生,本來差不多談婚論嫁了,可是曼璐家遭變故,她棄學做了舞女,而後又墮落風塵,她自覺配不上豫謹,遂主動解除婚約了。

    3、張愛玲以蒼涼悲情的筆調,全景展示了小說的基調,淡淡的舊上海生活、人物的描寫,這對她來說太熟悉

    了,張愛玲從小生活在一個缺少父愛和母愛的家庭裡,雖然原是貴族家庭,但父親守舊,抽菸片,一事無成,母親追求自由,看不慣這男人,遠渡歐洲,後來回來了離婚復婚,終究又離婚,她父親又再娶,她後來因故被父親毒打,最後投奔了母親,但是母親經濟並不寬裕,勉強供她上學,時有怨言,小小年紀的她,生活的艱辛都嚐遍了,她拼命學習,後來她嘗試寫文章,發誓要出名,“出名要趁早”,後來大獲成功,成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滬上著名的女作家,風頭一時無二。

    4、世鈞與曼楨的美好的愛情,最後被曼璐生生拆散了。

    曼璐也是一個可憐人,她放棄了初戀,選擇了投機商人祝鴻才,本以為有了婚姻下半子不愁了,然而她發現自己無法生育,祝鴻才變了臉色,徹日不歸,強烈的被掃地出門的恐懼感使得曼璐最終有了瘋狂之舉,為了攏住丈夫,她設計二妹曼楨失身於祝鴻才,並軟禁她於祝家。當不明真相,遍尋曼楨不著的世鈞找到曼璐家,問她是否知道曼楨與豫謹已結婚?曼璐說是。世鈞死心了,很快回南京與翠芝結婚了。就這樣,讓原本自由戀愛,已談婚論嫁的一對璧人從此兩隔了,再見已是十八年後了。

    5、曼楨後來生下一個男孩,但是曼璐卻並沒有攏住丈夫的心,祝鴻才風流成性,沒多久就露出了本性,

    在無盡的悔恨和愧對妹妹的折磨中,曼璐身體每況愈下,不久撒手而去。她走完了悲慘的一生。她的前期,是一個扛起一大家子重擔的弱女子,令人著實敬佩,可是後期人格完全撕裂了,如此瘋狂,著實令人咋舌。

    而曼楨,一箇舊時代的知識青年,本該有大好前程,擁有美滿的婚姻,成為人生的贏家,但卻被封建父權、男權社會及腐蝕下的人吞噬了,只嘆那單純美好凋零盡。

    結語,以塑造女性悲劇形象為特色的張愛玲,在她的作品中著力刻劃了一個個不同的悲劇形象。

    她的作品中,人性的悲涼與冷漠淋漓盡致地顯露出來,尤其這部《半生緣》,她用一種蒼涼的悲情的筆調,前期的美好與後期的變調反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令人觸目驚心,讀之唏噓不已。

    張愛玲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滬上,文采出眾,佳作不斷,名噪一時,但是感情生活並不如意,愛上有婦之夫一一胡蘭成,一個汪偽政府要員,隨著日寇的投降,胡成了喪家之犬,卻在逃亡路上,風流快活,傷透了張愛玲的心。後來她決絕與之情斷,解放後又輾轉香港,最後孤獨終老於美國。

    張愛玲的作品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也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但是她勝在大量進行細節描寫,絲絲入扣,烘托渲染氣氛,讓人忍不住讀下去,陶醉在她營造的世界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秋時代的晉、楚、齊、秦、吳、越是如何起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