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翹
-
2 # 隨手談詩
先說答案:寫的是蘇東坡用生命裝X的故事。
這篇文章,你不能獨立去看,否則,除了末尾那首小詞,其他意義不大。
但是如果你對東坡比較瞭解,把這篇文結合《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來讀,其趣味就無窮了,咱們看下原文:
《遊沙湖》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螄店。予將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餘作歌雲:“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是日,劇飲而歸。
故事很簡單,蘇東坡在沙湖買了一塊田,這天跟朋友一起去看田的時候,路上生病了,找了個聾啞人看病。
病好之後,東坡和這個聾啞醫生一起遊玩,看了溪水西流,有感而發,作了一首《浣沙溪》詞。最後,劇飲而歸。
讀到這裡就很奇怪,為什麼去看一下田,就能生病?翻開東坡年譜一看,這篇文章作於元豐五年3月,想起《定風波》作於元豐五年3月7日,也是在沙湖道中,不由細思極恐。
這首《定風波》,一開始就點明瞭時間、地點、事件: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說3月7號這天,東坡和朋友一起遊玩在沙湖,喝了很多酒,突然下起了雨。由於沒有雨具,大家都忙著躲雨,非常狼狽。
東坡冷眼看著這群俗人,在雨中“竹杖芒鞋”漫步,還“吟嘯且徐行”,在他眼裡,這些俗人“皆狼狽”,非常嘲諷。
然後一陣“料峭春風”吹來,吹醒了東坡的酒意,也吹得東坡“微冷”,然後……他就“因往相田得疾”了。
所以我說這是一個用生命裝X並且失敗的故事。
明明是個小酒量,還偏要喝酒,喝就喝吧,還要吹風淋雨嘲笑別人,這下好,生病了吧!
病好之後呢,還不吸取教訓,“是日,劇飲而歸”。
真是不愛惜生命的一位同學啊!
蘇 軾:遊沙湖①
【原文】
【註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仁宗嘉佑(1057)二年進士。曾任鳳翔府籤判,神宗時出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因“烏臺詩案”被誣入獄,貶為黃州團副使。哲宗時任翰林學士知制誥,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惠州、儋州。徽宗時遇赦北還,不久逝世。蘇軾是一位全才,文、詩、詞成就極高,是宋代文學最高水平的代表。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全集》等。
① 遊沙湖:題一作《遊蘭溪》,作於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時蘇軾被貶於黃州。
② 相田:舊時買田時,先察看田的好壞。相,看,視察。
④ 穎(yǐnɡ影)悟:聰明過人。
⑤ 了:知曉、理解。
⑥ 郭門:外城城門。
⑦ “休將”句:意為不要為白髮(年老)而感傷。白居易《醉歌示妓商玲瓏》詩中有“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是感嘆人生易老,朱顏易改。此則反其意而用之。
【品讀】
《遊沙湖》寫於蘇東坡因烏臺詩案流放黃州的第三個年頭,因患手疾,在治療中與當地醫生龐安常締結的一段情誼韻事,恰好從另一種視角反映了其在人生低谷中的精神狀態和生命姿態,有所探佚價值。
全文寥寥一百七十二字,囊括了寫人、描景;抒情、言志。內容充盈,內涵充沛,內蘊充實。前半部分記事,突出“異人”,以及與“異人”之間的相交故事。何謂“異人”,東坡先生說:“雖聾,而穎悟絕人。”而“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原來,這位“異人”是“聾”人,雖“聾”卻天賦異稟。若作寥寥幾筆勾勒,附上數字,“異人”便能深諳其意,解惑其中。此等聰穎,在《東坡志林》中有載:“龐常安為醫,不志於利,得善書古畫,喜輒不自勝。”對其描述雖短,訊息卻豐富。這位殘疾醫生龐安常行醫治病,從不看中利益,益善寓樂,喜好書畫,偶得饋贈,便欣喜若狂得手舞足蹈,一幅天真可愛、淳樸自然的憨態本色。其人身殘志堅,尚能以己之力服務大眾,東坡先生呢?
自貶謫黃州,無所政事,惟暢遊天地之間,常攬悅氣象萬千。
文章後半部分描景,寫東坡先生與龐安常共遊清泉寺、洗筆泉、蘭溪的暢快情形。寺不遠、泉甘洌、溪悠遠,置身如此自然風光中,生命輕鬆,情趣激越,感慨生髮,不由踏歌而起:“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是日劇飲而歸。”此刻、當下,縱有萬般無可奈何,縱有千萬溝溝壑壑,縱有諸多憤慨難訴,都一併化作聲聲清音,徘徊山水中。
此小品核心不在“遊”,而是人景結合,情景交融,相互輝映,以達到抒情、言志的目的。其格局特殊,文詞一體,互為映襯和激發,構成了不可割分的藝術整體,信手拈來,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