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21642975909
-
2 # 使用者4171945558081
周潤發個人檔案 本名:周潤發 英文名:ChowYun-fat 籍貫:廣東寶安 出生地:香港南丫島 生日:1955年5月18日 生肖:羊 星座:Taurus 身高:180cm 最喜歡的人:媽媽 最喜歡的運動:淺水、帆板 職業:演員 周潤發主要港劇作品目錄 1976年《狂潮》(飾邵華山與繆騫人合演) 1978年《奮鬥》 1979年《網中人》(飾木嘴輝與鄭裕玲合演) 1980年《親情》(與鄭裕玲合演) 1980年《上海灘》(飾許文強與趙雅芝合演) 1981年《鱷魚潭》(飾歐陽漢與鄭裕玲合演) 1981年《千王群英會》(與汪明荃合演) 1982年《火鳳凰》(飾倪駿與鄭裕玲合演) 1983年《播音人》(與趙雅芝合演) 1983年《蘇乞兒》(飾蘇乞兒與米雪合演) 1984年《笑傲江湖》(飾令狐沖與陳秀珠合演) 1985年《大香港》(飾駱中興與龔慈恩合演)----------------1983年在大陸上映的。
成就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男人
1955年5月18日,周潤發出生在香港的南丫島,
由於做海員的父親早逝,家境十分艱苦。
童年時,他曾在島上幫助母親耕田、養雞。
遷居九龍後,周潤發只讀了三年中學便外出養家餬口,做過搬運工、信差、推銷員等工作。
1973年,周潤發十八歲,因為偶然間看到電視臺的徵聘廣告,考入了無線電視臺第三期藝員訓練班,一年後成為基本藝員並參與綜合性節目的演出。
周潤發真正的事業隨著八十年代開始起飛,1981年拍攝的《胡越的故事》可以說是他第一部成功的電影。
在此片中,他把一個逃到香港的越南軍人失落、飄泊的復仇生涯及其複雜的內心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
而電視劇《上海灘》更是讓他成為“無線頭號小生”,
華人世界中最紅的明星,許文強這個名字也變得家喻戶曉,
據說當時在上海,每次播出這個劇集的時候,這個華人口最多的城市竟宛如一座空城。
接著,周潤發的演技在電影《等待黎明》中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這部描寫香港淪陷後抗日鬥爭的影片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一名沉默寡言、外冷內熱的地下工作者,為救護一船人忍辱負重乃至最後犧牲。
這個角色為周潤發贏得了1985年亞太影展和臺灣金馬獎的雙料影帝。
自此,殊榮接踵而來。
在香港二十年來的演藝生涯中,周潤發成功塑造的角色有很多,但是最令人記憶猶新的,應該算是電影《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
周潤發在演藝事業中進行過很多嘗試,幾乎涉足所有的香港型別電影,演技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提高,曾先後七次贏得影帝稱號,為香港男演員之最。
1995年,周潤發結束在香港的演藝事業,隻身前往好萊塢發展,他的最後一部影片《和平飯店》造成了他和香港演藝圈之間的種種傳聞。
但傳聞畢竟只是傳聞,周潤發打入好萊塢之後,接連出演了幾部不甚叫好也不叫座的電影,所演的角色也未能擺脫他在香港動作片中的套路,
直到1999年,影片《安娜與國王》才使他在角色上有了一些突破,到2000年出演《臥虎藏龍》,周潤發的演藝生涯終於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象徵了一種迴歸。
其實,周潤發的銀幕生涯和銀幕角色,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人們心中所追求的一種精神,是香港影壇全盛時期,甚至可以說是香港本身全盛時期的蓬勃動力。
香港影壇自六十年代起就產生了無數的明星,有些人的身影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夠在大銀幕上看見。
或許我們可以說,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各自的明星,而香港經濟高Sagitar飛的八十年代,就是周潤發名留影壇的開始。
往往,在我們試圖去理解一段歷史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去尋覓經歷過當時那些事件的群體或是個體;
相對地,在我們嘗試著去了解一個人的時候,他所身處的時代背景又必須成為我們得出結論的先決條件。
因為正是在那個時候,“香港製造”的品牌效應正式向全球華人推廣開來。
這個時代中,出現了香港的“五臺山”——即無線電視臺、亞洲電視臺、佳藝電視臺、香港電臺、商業電臺五個重要的廣播電視傳媒品牌,
出現了嘉禾、新藝城、永盛這樣的影業巨頭,以及成為星光跳板的“香港小姐”、“新秀歌唱大賽”以及“無線藝員訓練班”等。
這個“全民娛樂,歌舞昇平”的大好年代,是繁殖巨星的年代,不少現在依然舉足輕重的巨星,都在這十年間出道、成名、走紅。
八十年代初期,香港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強大生命力,本地化政治培育了香港人的歸屬感,草根階層加入了他們一直以為可望而不可及的演藝事業。
在那個年代,一個小販不必擁有學位,也有機會成為鉅富,因為社會有一股噴薄蒸騰的“向上流動力”。
周潤發的演藝生涯,是當時社會底層心態的投影。
他正是參加“無線藝員訓練班”之後才踏上星光大道的。
周潤發的戲路很寬,他所塑造的叛逆型、嬉皮型、或低下層的人物,有的英俊瀟灑、文質彬彬,有的則滑稽可笑、落魄難堪,也有的深藏不露、冷峻而富有感情。
他尤其擅長刻畫那些文化層次不高、缺少家庭溫暖、在困苦條件下掙扎而重江湖義氣的人物,表演起來真實生動、形神兼備。
在《上海灘》裡周潤發飾演的混跡上海灘的許文強是個徹底的浪子,他的眼神中永遠有一種頹廢的美。
他頭戴大禮帽,身穿長風衣,圍著白圍巾,他的眼神會說話,他笑時的露出迷人的酒窩。他不時從上衣的口袋裡掏出潔白的手絹擦擦鼻子。
舉手投足之間,他演繹了一段30年代上海灘的恩恩怨怨。
這個名叫周潤發的男人,將男人的成熟和渾厚、沉穩和滄桑、機智和勇敢、奔放和內斂,做到如此收放自如行雲流水,將撼人魂魄的魅力發揮到極致。
他在逃亡時候,在火車的包廂裡還會迷住一個有點反叛的女孩。
也許只有這樣的浪子才會令一個這樣的女人難以忘懷,也只有這樣的浪子才會在那種危機重重的條件下,還會去尋找一份纏綿,一份刺激。
由周潤發扮演的許文強迷倒的不只有那個反叛的女孩子,整部《上海灘》在上個世紀80年代熱播全國時,像許文強一樣瀟灑豪爽是無數青少年的夢想,所以,據說凡是沒看過周潤發的《上海灘》就不能算做70年代出生的人。
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那些明星中,很少、甚至基本沒有人能夠發揮周潤發那樣的銀幕魅力。這大概是因為,周潤發的角色直接呼應了他身處的時代。
這一點,從令他大紅大紫的《英雄本色》一片中就可見一斑。
《英雄本色》三部系列電影的出現,是當時事業陷入低潮的導演吳宇森對傳統功夫片的瓶頸所作的突破。
《英雄本色》系列電影是香港社會處在高度發展時期,對於一個新的、現代的英雄的需要。
周潤發憑藉個人經歷所培養出來的那種草根但重情意的氣質,可以說是正好符合了這個要求。
吳宇森對於暴力鏡頭嫻熟的運用和周潤發豐富的肢體語言,讓《英雄本色》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小馬哥也成為了深植人心的一個角色。
比起狄龍所塑造的那個掙扎於正邪之間的複雜人物,周潤發所扮演的小馬就顯得單純許多。
但繁與簡的對比卻讓那個單純為義氣出生入死的小馬成為了青春熱血的年紀最嚮往的偶像。
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下,江湖,雖不再是千百年前醉裡挑燈的那個世界,但依然是年輕人夢想中成為英雄的舞臺。
正是一個大家都在追逐金錢中忘記了江湖道義的年代,正是香港社會經歷鉅變的時期,小馬,以他對情意的尊重和堅持,成為了一個在不斷變幻的空間中,人們能夠牢牢地抓在手中的精神支柱。
周潤發本人在回憶《英雄本色》時說:
“我在香港拍了七十部電影,只有《英雄本色》是一生難得遇上一次的好片子,七十分之一的機會。我現在在美國一年只拍一部,就算拍二十年也只有二十部,而我可能再也碰不到另一個《英雄本色》。”
雖然影片子最終以小馬的壯烈成仁結束了故事,但這個角色正是經由這場槍林彈雨的洗禮而得到了永生。
《英雄本色》為周潤發鋪開了一條功成名就的大道。
周潤發憑藉《喋血雙雄》中的殺手形象位列第八,他也是上榜的唯一一位華人演員。
事實上,周潤發和此片的導演吳宇森正是因為《喋血雙雄》而受到西方關注,從而進入好萊塢的。
本片也曾受到了英國電影雜誌《帝國》的青睞,被評為十五年來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之一。《喋血雙雄》結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冷漠城市的感覺,成功創出了一個“殺亦有道”的經典硬漢形象。
這部影片也直接影響到全球的動作片模式,更被不少電影抄襲及借鑑。
除了形式上的創新之外,《喋血雙雄》最令我們感動的一點,在於周潤發與李修賢之間亦敵亦友、惺惺相惜的關係。
雖然互為警匪,但是人性之間的共鳴令兩人互相敬重,互相理解,進而發展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生死與共的友誼。
在白鴿飛舞的教堂內,一場慘烈的槍戰對決,將他們的人格魅力牢牢地銘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之內。
誠然,是這些角色讓我們記住了周潤發。
但明星和演員之間的區別在於,人們會記住前者的名字,後者的角色。
雖然演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明星能夠在塑造角色的同時注入自己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質,這就使得我們在記住這個角色的同時也記住了這個明星。
很難說,是一個角色成就了明星,還是一個明星成就了角色,兩者的身份會在某些程度上重疊起來。
如果沒有這些角色,可能周潤發到現在還是一個默默無名的演員,但是如果不是周潤發,這些銀幕上的人們又真的會為我們所記住嗎?
雖然香港影視圈有很多在正邪角色之間遊刃有餘的明星,但是能夠在同一個角色中完美地傳達出濃重的掙扎感,則非周潤發莫屬。
當我們回顧他履歷表上那長長的角色名單時,會發現,周潤發幾乎沒演過什麼普通意義上的“好人”,但卻個個都是真正的“好人”。
這或許是明星的個人特質所賦予角色的另一層光環。
在影片《監獄風雲》中,鍾天正是個被判坐監的囚犯,但代表社會秩序和法律正義的獄警張耀揚反而更令觀眾痛恨,大家都希望鍾天正趕緊逃出監獄,與兒子見上一面。
在影片《阿郎的故事》中,他飾演的阿郎因非法賽車入獄,出獄後在工地開車維生。
阿郎的女友波波想帶著他們的兒子去美國過更好的生活。
但觀眾卻一直希望波波留下,給阿郎一個機會。
而結局阿郎最終倒在賽道上,摩托車爆炸的場面,更令人不禁淚眼迷離。
阿郎,令人牽掛無限!
似乎觀眾的理智與情感到了周潤發這裡,就只剩下情感了,其它都在其次。
那是因為,周潤發的角色常常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溫柔細膩的心。
正是這一點,沖淡了角色本身的血腥氣,也使周潤發的形象完滿了起來。
也使得他所演的角色,無論揹負了多麼不幸的命運,都永遠擁有最高的認同感。
從《上海灘》開始,許文強和馮程程的愛情糾葛曾深深地牽動觀眾的心。
在《喋血雙雄》中,殺手小莊也一直對失明的珍妮不離不棄,而《監獄風雲》裡的鐘天正,對家人的思念同樣那麼真摯,
在《阿郎的故事》中,浪子回頭後的那一份溫柔,使得女友波波再次回到了阿郎身邊。
雖然這些故事的結局,大多不甚美好,但周潤發的角色形象,早已在這場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沖天烈焰中,永遠地存留了下來。
而在電影《縱橫四海》裡,他就將這種幽默機智的形象,融合到了重情重義與溫柔細膩之中,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英雄。
身為一個偷畫的賊,卻既幽默風趣,溫情脈脈,又俠肝義膽,重情重義,為兄弟假裝殘疾,默默忍耐,在槍林彈雨中怡然不懼,在生死一線的瞬間,爆發出驚人的智慧。
除了剛毅、柔情與幽默感之外,周潤發也能讓角色透出一股“大哥”的派頭。
不知是否出於整個社會對金錢的追求,香港電影繁榮昌盛的時期,關於“賭”的題材層出不窮,僅電影就有“賭神、賭聖、賭俠、賭霸、賭王”五套系列,而作為當頭炮的《賭神》,其號召力更是無與倫比。
周潤發在影片中扮演高進,其實這個角色的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賭神”這個稱號,更重要的是周潤發的個人魅力把這個稱號發揮到了極至。
但是周潤發所飾演的賭神並不是單純地流露霸氣,在經歷了從受傷、到失憶、到恢復記憶、再為愛人復仇的人生道路之後,周潤發早已完成了令“賭神”由神到人再成為神的昇華。
賭神之所以為神,正因為他其實是個人。
用句幽默的話來說,這部影片讓我們中的許多人體驗了“老大是怎樣煉成的”。
這許許多多特質疊加起來,造就了我們心中的經典周潤發。
這個人出身底層,經歷苦難,卻依然熱愛生活,充滿希望,重情重義,為朋友兩肋插刀,
為家人擋風遮雨,為了保護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甘願犧牲性命。
對一個時代而言,有什麼比在芸芸眾生中找到一個最完美的角色更令人欣慰?
周潤發在香港影視圈奮鬥了二十多年。
如果不計算他所參加的綜藝性節目的話,他總共參與了超過十一部連續劇和七十部電影的拍攝,這不能不說是高產。
雖然在香港,明星高產並不算是什麼新聞,但是像周潤發如此高產同時高質量的明星,卻也並不多見。
1985年,周潤發憑《等待黎明》獲亞洲太平洋影展、第二十二屆金馬獎雙料影帝;1987年憑《英雄本色》中小馬哥一角獲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憑在《秋天的童話》中飾演的船頭尺,獲第二十四屆金馬獎及香港第一屆“導演評選大獎”最佳男主角獎;1988年憑《龍虎風雲》獲香港第七屆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獲美國電影協會“亞洲傑出演員獎”;1990年憑《阿郎的故事》獲香港第九屆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周潤發的獲獎經歷光芒燦爛,華人世界的明星中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從他的身上我們見證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娛樂業的拿來主義造就了香港流行文化的極度繁榮,個人風格突出的超級明星是香港這個浮華世界的標誌,年輕人雄心勃勃,唱片公司和電視臺推波助瀾,經過簡單訓練而成就明星夢的青年,向世界各地發散著他們的影響力。
在演藝圈內,周潤發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他的謙遜。
才華和努力讓他躋身巨星之林,但他總是謙虛地把一切歸功於機運,談到演戲這一行,他認為:
“最重要的是生活經驗。不瞭解生活的本質,演戲會變得很困難。幹這行必須喜歡這行。成功是需要積累出來的。”
這樣一個明星,到了哪裡都會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