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憶江南音樂坊
-
2 # 葉靜湖
漢字的筆順是為了寫字而規定的,不是完全從書法的角度考慮的。有時候只是為了書寫方便,並不是為了書法美。書法藝術的目標是為了寫出優美的漢字,所以不一定完全遵循筆順的要求。
1988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聯合釋出了《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在這個字表中確定了7000個漢字的規範筆順” 。在此之前老師所教授的筆順不完全具有規範性和唯一性。
即使是現在小學老師教授的筆順也不敢肯定全正確。所以,你覺得筆順不對也有可能是你學的不對。
我個人不贊成過份講究握筆、筆順等無關緊要的細節。如果筆順不對影響筆法、結字的美感,在大量的書法實踐中,自然會糾正過來。關鍵是書法美的認知、控筆能力和書寫的熟練程度。
-
3 # 半條命4785
筆順的問題主要是傳承的問題 其實主要是現在人以楷書筆順為主 篆隸楷行草的筆順是有傳承和關聯的 特別是古人寫過的筆順 現在呢應該無條件繼承 練字久了你就會發現其中的一些密秘 一是方便二是漂亮三是必須有古意而且能看出傳承的古意 也就是能看出文字的文化的根兒 說錯勿怪啊 也請您關注我
-
4 # 翰墨書道
真正的書法家對自己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一方面為保證書法作品的質量、藝術性和文化的正確傳播,另一方面是書法家的責任和對藝術精益求精的必然要求。寫錯筆順的情況出現筆誤客觀存在,但嚴肅的書法家是不讓那種作品流傳於世的。
題主所謂的為追求字型美觀而故意寫錯筆順的可能性極小。不少的漢字在古代和我們現代的書寫筆順順序不一樣,也是客觀存在,這種情況在篆書、隸書、楷書和草書中都有。我們現在認為的錯誤筆順有可能是書法家按照古代的書寫筆順去書寫的。還有一種情況是同一個字本身就有兩種筆順的寫法。
古代一些字的筆順和我們現代的寫法不一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和部分漢字的發展演變過程一個。在有篆書演變成隸書或楷書,乃至行書特別是草書的過程,在古代的書法作品中一直沿用的都是古代的書寫筆順,書法家都是學習古代書法的高手,沿用古代的書寫筆順是是正常的形為。我們現代人從小上學所學的都是簡化後的漢字,還有對其中的一些字的不適合現代人書寫習慣的書寫方法做了簡化,肯定是有部分字的書寫方法和古代是不一樣的。
但作為學習古代的書法藝術來說,卻不能把不適合現代人的一些書寫習慣的東西刪減了。這對我們學習古代書法不利,特別是草書或行書,丟掉了古代的書寫筆順,在看古代的書法作品,往往會對那種筆順不一樣的字的書寫和造字原理產生不可理解的狀況。還有就是,按現代的書寫習慣去書寫古代的書法中的字不好看的問題,確切存在。比如草書,不按傳統的書寫方法去寫,不但不好看,還可能出現無法辯識的情況,因為草書是對楷減省的符合化的書寫,是無法按照現代的筆順去書寫的。
-
5 # 草莽遊民
筆順,書法法度中的一項。書法有法,無定法。所有清書(篆,隸,真,魏碑,含小楷等)肯定地說,必須堅守筆順,因其筆筆分明,沒有牽絲引帶,筆畫傳遞的關係靠筆順來體現,沒必要打破順序,況且,字寫的好壞和筆順沒有多大關係。清書以外的字型,依字型而定。這個要透過讀帖去理順古人的筆意,搞清楚古人在哪些字,哪種情況下打破了筆順,效果會怎樣,對比,是最好的檢驗。行書,草書總體是追求快捷,自由灑脫的。即便破了楷法筆順,也是必然的,合理的。書法有法,在這裡有時候無定法。這種情況下,若以清書的法則去評論筆順,是不知道清書和濁書的不同。所以,不是書者故意犯錯,而是評者膠柱鼓瑟。遵重古法吧,那些古人的智慧真的了不起。愛書法就多讀帖。切莫用一本帖或一種字作尺子去評說。中國書法和中國文化,那是真正的博大精深。倘能學到一點皮毛,我也知足了。
-
6 # 創新炎黃
《書法筆順與規範筆順是兩碼事,你知道嗎?寫錯規範筆順不違法,但可能扣分!》
一、中國漢字有兩種筆順:規範字筆順由法律規定,但也會變化;所謂筆順,就是在文字書寫時,筆畫的書寫順序。在現實生活中,中國漢字筆順有兩種體系,也就是兩種分類:其一是規範筆順;其二為書法筆順,也叫傳統筆順。
傳統筆順,在漢字文化圈使用的書法筆順。這些筆順遵從字源、字形結構、字形變革或古法。書法筆順也隨著書法體篆、隸、真、行、草的改變而改變。而各個書法家書寫筆順各不相同。
圖:常用楷書筆順規範助記口訣
二、書法筆順,隨書法書體不同而筆順各不相同,書法筆順為書法流暢與筆勢服務;現代規範漢字筆順只是對規範楷書書寫筆順作出了規範,從而保證了漢字標準化的準確性。而行書或是行楷兩類日常實用書法中的筆順已沒有嚴格的筆順規劃,筆順完全遵從實際書寫中的流暢性與速寫需要。
現代硬筆書寫筆順,黃若舟先生在研究新中國鋼筆字書寫技法時,就對現代硬筆行楷行書書寫筆順進行了最深度的研究。他的研究,在速記條件下,所有筆順基本遵從右側收筆的原則,因而讓現代日常行楷與行書書寫技巧大大提升。這種筆順規則也基本上被現代硬筆書寫所採用。
三、書法筆順因時不同,筆順在書法文化領域已成為一種書法創新的突破口;書法藝術以其“獨特性”“可識性”“抽象意境”來給觀賞傳遞作者書法本身之外的思想與感悟。書法家透過調整筆畫筆順的調整,使用書寫出來書法作品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筆勢”成就一種不同的書法特色。
在田英章先生的工筆楷書創作中,人們就能經常看到他採差化的筆順來處理作品中的筆畫書寫,所形成的作品中的筆畫之間形成一種不同的筆畫呼應關係,讓以往的作品有了新意!
作為書法工作者,筆順只展示在一種書法的動態創作過程之中,筆順對於書法而言也沒的統一標準,在各種書體的表現更是大相徑庭。正因如此,筆順經常成為書法家們創造書法不同“筆勢”的一種方法!
但是,對於學生考試時候,“規範筆順”就成為一種考試內容,這種規範由法律規定,答錯了題,雖然不算兒法,但是扣分就是必須的了;而對於書法家而言,“書法筆順”靈活變化卻可以成為書法創新一大訣竅!
-
7 # 大魔康夫
首先,要明確的是:什麼是筆順?筆順就是漢子筆畫的書寫順序。
第二,漢字的約定俗成筆順規則是:先橫後豎(如:“幹”),先撇後捺(如:“八”),從上到下(如:“主”),從左到右(如“林”),先進後關(如:“田”),先中間後兩邊(如:“水”),從外到內(如:“回”)等。如“仗”,筆順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乀。這個一般不要去突破它。民國書法家、教育家李肖白大師對此專門有所論述:“近今習書者,對於落筆之次序(筆順),多不注意。殊不知落筆之次序,與字之結體,頗有關係。蓋落筆之次序能得其當,則疏密排勻,點畫適宜,字型易工也。茲舉數例,以見一斑。”
第三,要知道:漢字的傳統筆順及各地區標準筆順皆存差異。中國內地的筆順標準為《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
第四,對於嚴格遵守筆順的要求 各種書體有不同。楷書最嚴格,行書、草書,則尺度較為寬泛。而且,行書、草書為了達到筆法結字型勢的完美融合,往往有意地要求去改變筆順。這也是題主問題的關鍵指向所在。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書家是在有意地改變筆順。
第五,我就行書的筆順改變做一個釋義。常見的行書變化體勢的方法大約有16種:1.區域性草化;2.方圓;3.長扁;4.正斜;5.輕重疏密;6.外縱與內斂;7.連與不連;8.變化布白;9.突出區域性;10.向背;11.開合;12.變更點畫;13.突出不同的點畫;14.放縱一筆;15.改變筆順;16.利用異體字。
筆順,是指書寫一個字時先寫哪一筆後寫哪一筆的順序。為什麼要先寫這一筆而後寫那一筆呢?主要是為著書寫的順當、方便。所以,筆順的“順”字含有“順序和順當”這兩層意思。同一個字,字型不同,書寫時的筆順也不盡相同。行書的點畫用筆和結體取勢可以沿襲楷書,也可以不沿襲楷書而有所變化。當其不沿襲楷書而有所變化的時候,書寫的筆順也往往可以有所不同。筆順不同,筆勢便隨之變化,從而引起點畫之間的呼應、連帶關係的改變,進而整個字的體態神情也就變化了。請看如圖所示的字例(取自古書碑帖):
左邊的“冊”字先寫外框,再寫其餘筆畫。下面的“冊”字則是先將四個豎向筆畫從左到右依次連筆寫完,再寫橫畫。中上的“書”字是最後一筆才寫中間的豎畫,下面的“書”字是第六筆寫豎畫;兩個“龍”字的筆順也是明顯不同的。把這些用不同筆順寫就的同一個字放在一起觀照,我們就很容易看出:運用不同的筆順可以表達出不同的審美趣向(注意不是取向)來。
-
8 # 玉鄉大哥1
那是不可能的,那麼寫一定是有人本身修養的原因
現在有影片可以看到人家寫字的過程,所以經常感覺筆順是不是寫錯了,當然有人就是寫錯了,但大部分人不是寫錯了,而是為了流暢等原因才那麼寫的…
筆順是怎麼來的?它是人們在寫字中逐漸總結出來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字型在書寫中,由於人身體結構的本能原因,會順著它來寫字,最簡單的事就是漢字從左到右或是從上到下寫,符合人體的結構也符合漢字的結構,書字中間一豎,寫行書就有人最後寫豎,就是因為上面橫和下面日字筆順能相連而流暢,如果是楷書,就可以先寫豎,所以說不同字型可能會有不同的筆順,左右的筆順就不同,但反了就不行嗎?寫楷書行,但寫行草書就不流暢了,
書法藝術就是看結果,都是為了表現出美,所以筆順不過是過程,這不應該成為書法的一種桎梏…
-
9 # 子衿書法
在草書中,這樣的情況很多。
先張旭古詩四帖為例吧。“北闕臨丹水”中的“丹”字。點的筆順很明顯的是顛倒的。但此時這樣的處理,與上面臨字的字勢最好的承接關係便是這一“點”。若是按著正常的筆順寫當然也可以,但就不如打破常規先寫這一點來的順暢。
再看他的另外一個倒插筆寫法“謝靈運王子晉贊”中“謝”字的“點”是在把其他字寫完以後才補上去的。此時如果按著筆順寫,字勢終繼是必然的事。
最左面的這一列“謝靈運王”四個字,張旭在處理的時候,也不走尋常路,一口氣把這四字寫完才把這一點點上。
這樣的例子多如牛毛,不勝列舉。之所以會有不顧筆順而倒插筆的情況出現,是為了照顧字勢。字勢不可遏。字勢受阻,處處受到掣肘,拘束猥瑣,便不得佳。(“歲”字的筆順也沒有按規定筆順寫)
筆順的顛倒,應根據字勢的需要,不能生搬硬套。如果不顧實際,只以新奇故意做作,為顛倒而顛倒,就是是非不分之狂妄顛倒。學書之輩,尤宜慎重。
-
10 # 王羲那個之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為什麼要有筆順?有筆順要求的意義是什麼?
篆書筆畫筆順並不嚴格。比如寫國字框,可以先上面橫,也可以後橫。整個框一般可以分兩筆或三筆或四筆寫成。
隸承篆而來,所以我們見很多名家寫隸其實並不常按語文上筆順來,而是像畫篆的方法。比如寫見,上面可以先四橫再補兩豎。以本人臨習的上圖中“曾”為例。田內先豎,還是先橫,往往根據書寫者筆意推斷,並沒定法。
書法在科舉以前,是貴族遊戲。文字普及並不像隋唐以後,更不用和現在比。筆順的要求,無非是想讓普通人更快記住字形。而書法的筆順不同於語文,書法的筆順是筆意順即可。同一個草字頭,不同書家有不同書寫習慣。米芾寫惠,從末筆挑的方向看,中豎為最後一筆。集王聖教中的寺的豎也是。蘭亭序中每,前三筆是撇橫橫,類似於無的寫法。
書法上書寫和語文上,大體來說是大同小異的。
回覆列表
大家都知道,漢字書寫是有一定規則的。漢字的筆順一般遵循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內部後封口等原則。
輪到寫書法,有些個別字的書寫順序略有不同。如“左”字,先寫橫,後寫撇。而“右”字則是先撇後橫。
而行書和草書,相對楷書而言,為了書寫順暢,和前後筆畫的牽絲引帶,在某些字的筆順上也與楷書有些不同。
如你所說,有些書寫者為了書寫方便,字型美觀,以及自己書寫習慣等方面的原因,而改變書寫筆順。這種情況是有的,並不是故意寫錯筆順。我的解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