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夫說歷史
-
2 # 圍爐閒話
鼠疫是鼠疫桿菌借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主要傳播途徑分為鼠蚤叮咬、呼吸道感染、面板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主要型別分為有腺型和肺型。其中,腺型常發生於流行初期。到了流行高峰時期最常見的是肺型(肺鼠疫)。肺鼠疫發展迅猛,急起高熱,全身中毒症狀明顯。臨終前高度發紺,面板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稱。
鼠疫桿菌
大家耳熟能詳的歐洲黑死病(plague)主要指的就是鼠疫。關於它什麼時候開始在歐洲肆虐的以及透過什麼途徑傳到歐洲的,有多種說法。其中比較有代表的就是經由蒙古人“帶到了”歐洲。當時,蒙古人的金帳汗國大軍正在進攻熱那亞人殖民據點卡法,蒙古人把軍中死於鼠疫的人的屍體透過投石機扔到卡法城內,造成城內居民感染鼠疫,之後鼠疫又跟隨著水手和老鼠傳到歐洲各地。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由於歐洲當時正在四處抓捕女巫,而貓尤其是黑貓作為女巫的助手也是在人們大力剿滅的範圍內。天敵數量的銳減,造成歐洲老鼠的數量急劇增加,人被老鼠感染的機會大大增加了,此外歐洲中世紀屎尿橫流的居住環境對黑死病的傳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黑死病死者倒臥街頭
當然歐洲黑死病具體是怎麼蔓延到歐洲的,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說法,也難以考證。但是,給歐洲造成的巨大損失是有目共睹的。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348年—1350年的三年之內,光歐洲就有近3000萬人因黑死病而失去生命。如果再算上以後300年的數次鼠疫暴發,歐洲有近一半人因黑死病喪生,全球有近3億人失去生命。兩次世界大戰人口損失的總和也抵不上這場災難的一半,甚至就連歷史上最著名的英、法百年戰爭也因黑死病暴發而使交戰雙方握手言和(實在沒人打了)。
你以為就歐洲這麼慘嗎?實際上,在14世紀從英格蘭一路向東到日本,從北方的蒙古金帳汗國向南到爪窪,當時這片亞歐大陸上的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飽受鼠疫的折磨。僅元朝皇室,就有多名皇子喪生,而民間的慘烈程度,更是可想而知。鼠疫嚴重削弱了元朝以及各個蒙古可汗國的實力,間接導致了蒙古帝國最後的分崩離析。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元朝末期所經歷的,明朝在自己王朝的末期也經歷了,而且更加慘烈。
明末的鼠疫災難其實不止一次,萬曆十年(公元 1582年)華北地區就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鼠疫,到萬曆十六年(公元 1588年)鼠疫基本消滅。萬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山西邊防重鎮大同到太原一帶再一次爆發大規模鼠疫,此次鼠疫來勢兇猛,整個山西都受到了嚴重破壞,甚至作為王室皇族的太原晉王都薨了。第三次鼠疫從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一直到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十一年的時間,是這三次裡持續時間最長、破壞力最大的一次。
老鼠(看著好萌)
萬曆朝開始,老天爺就與明朝不對付了。萬曆46年(公元1618年),“小冰河時期”開始,廣東下起了大雪,從此中國開始持續遭受乾旱和低溫的侵襲。到了崇禎11年(公元1638年),漕河干枯了。崇禎13年(公元1640年),黃河干枯了,而長江和淮河竟然全部封凍了。到了明朝末年,中國內地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小冰河時期。而崇禎一朝超過一半的年景都是乾旱。低溫、乾旱,糧食大面積的絕收,對於明朝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打擊是巨大的,國家的根本開始動搖。
倒斃的饑民
常年的糧食絕收,饑荒開始遍佈整個明帝國。“萬曆十六年(公元 1588年)春大飢,人相食。是年大疫,自春徂秋,死者萬餘人,開倉賑之。”人鬧饑荒,野地裡的老鼠也不好過。它們在野外找不到食物,那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奔向人類居住的城鎮。“崇禎十四年(公元 1641年)大疫,郡屬旱蝗,群鼠銜尾渡江而北,至無為,數日斃。”老鼠們互相銜著尾巴渡江南去。大量老鼠橫行鄉里,增加了人鼠接觸的機會,給鼠疫大規模傳播打下了基礎。老鼠的一個習性也加劇了鼠疫傳播的危險。那就是老鼠喜歡在自己的洞中儲藏大量的食物。饑民們根據老鼠的這個習性,掘開鼠洞,掙食老鼠的存糧。大量死在路邊的老鼠也成為了饑民果腹的食材。有沒有病都不在人們的考慮範圍內,不被餓死、活下去才是當時人們腦子中唯一的想法。
倒斃的饑民
鼠輩橫行,除了天災的原因,還有人禍的始由。歷史記載,自嘉靖朝開始,明朝與蒙古邊境之間就常有變亂,致使許多漢人被蒙古人俘擄或自己逃往蒙古草原,大面積的牧場被漢人開墾為農田,改變了牧場原有的生態環境。壓縮了原本生活在草原上的老鼠的生存空間,老鼠被迫與人近距離生活在一起,人與鼠接觸的機會大大增加。
除了老鼠,明帝國內部另一股龐大的流動力量也是鼠疫傳播的重要途徑。這個就是終明一朝都無法解決的流民。這些四處流動,沒有固定居所和工作的人們,在正常年景裡,是一股威脅社會治安的不穩定因素,極易引發民變。在災荒年景他們又成了疾病傳播的重要途徑。許多饑民,包括疫區的人們外出逃難加入到這個團體中,其本身就極有可能就攜帶著帶有鼠疫病菌的跳蚤甚至老鼠。他們四處遊蕩,無意中擴大了鼠疫傳播的範圍。
除此之外,鼠疫還有可能透過邊境皮貨貿易,進行擴散。前文說過,在萬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爆發的鼠疫,其起源地就是邊防重鎮大同。而且崇禎時期爆發的鼠疫,其範圍“北至塞外,南逾黃河”。這些記載所帶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就是明末鼠疫,至少是萬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爆發的鼠疫,一定程度上,是和蒙古草原脫不開干係的。在清末東北地區,也成爆發過嚴重的瘟疫。當時造成瘟疫的一個很重要病原,就是當時的皮草市場中夾雜了大量來自蒙古草原,未經妥善處理的旱獺皮。這種皮子上有攜帶鼠疫的跳蚤。由此可以推斷,自從明代隆慶時期(公元1566年—公元1572年)開放明蒙貿易之後,明人和蒙古部落貿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物品便是皮毛。在明代,明蒙皮貨貿易中,旱獺皮應該也佔據著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那麼旱獺所攜帶的鼠疫病菌,透過貿易從明蒙邊境城市,傳播到內地,也就不意外了。再加上明代對於草原邊緣地區的過度開墾,導致環境惡化以及食肉動物的減少,使得旱獺這種齧齒類動物的數量因為缺少天敵而飆升,鼠疫爆發的機率也就自然提高了許多。
旱獺
多重因素的彙集,終於使得這場曠日持久的瘟疫於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在山西爆發了。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在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也爆發了鼠疫,之後迅速蔓延。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七月,疫疾從河北地區傳染至北京,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傳至天津。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秋間發生的腺鼠疫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天轉化為肺鼠疫。崇禎十七年年末,鼠疫才得到控制。究其原因之一是人死的太多了,人口密度下來,老鼠也都凍死了,傳染源少了。
感染鼠疫死亡的人
鼠疫爆發期間,在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歲大凶”。嘉興府桐鄉縣居民90%被感染鼠疫,蛆蟲從房子裡一直爬到街道上。鄰近的湖州府則損失了30%的人口,民眾無病而口中吐血而死,未染病死亡的人多投河自殺,哭聲震天。在天津,每日感染死亡者數百人,十室九空。在北京及其附近地區,“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家中死人,親屬朋友不敢來弔唁,以致全家死絕無人知曉。據說當時北京城每日死亡萬人,每四到五個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以至於城門都被運出的棺材堵塞。沿街的小戶居民,十之五六死去,死在門口的最多,街頭連玩耍的孩子都沒有了。最後乞丐都不能倖免,人幾乎死光,連搬運掩埋屍體的人都找不到了。
亂墳崗子
這場瘟疫對整個明帝國的打擊是巨大的。首先,國家在瘟疫中損失了大量人口,國家的稅負、糧食及國防陷入癱瘓,整個國家的金融體系趨於崩潰。其次,由於明末政府苛捐雜稅繁多,再加上饑荒、鼠疫等自然災害,爆發民變,遂演化成李自成席捲全國的內亂。第三,軍心渙散,軍隊數量銳減。北京三大營人數由10萬人降到5萬,兩萬七千匹戰馬只剩一千匹。剩下計程車兵孱弱不堪,行動遲緩。北京內外城牆15.4萬個垛口,只能由這5萬名羸弱士兵據守。軍隊將領低聲下氣乞求士兵們登城守衛,仍然“逾五六日尚未集”。最後,宮中太監三、四千人上城守衛。以至於李自成兩天就攻下了北京城,逼著崇禎自了殺,明朝由此滅亡。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場瘟疫摧毀了大明的防禦體系,李自成這種戰鬥力不高的農民軍不可能這麼快打到北京城。寧武關大戰,李自成被守軍周遇吉的區區數千人幹掉七萬多人。如果不是鼠疫,李自成連北京的城牆都不一定看得到,更別提和擁有十萬之眾、做為精銳的三大營較量,他的幾十萬大軍,恐怕一個也剩不下!
武備出征
明軍軍陣
疫病肆虐的北京城,是大明朝最後的仰仗,崇禎帝可能從未料想京師會如此快速淪陷,自己連從容出逃的時間都沒有,最後不得不自縊於煤山槐樹之下。也許,連闖王李自成也沒有想到可以如此輕易地拿下北京城吧。
-
3 # 使用者1903992584013715
明末大鼠疫危害有多大? 那場災害。到底有多恐怖?對於這個問題, 從歷史上也介紹我。到時的情況。可以說是危害極大。危害的程度比較深的。當時就陝西一代由於屬於造成的。老百姓沒有吃喝。到處流離失所。到處賣兒賣女。瘟疫比較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歷史上的,李自成,張獻忠造反,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兩個人揭竿而起。順乎天意。想重新打造一個新的天地。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當時的人民。沒有飯吃。沒有錢看病。你的官員貪汙剋扣關係。 有的吃觀音土。導致中毒而死。場景十分的慘無人道。這就是花生以後發生的歷史悲劇。
-
4 # 沉默的二蛋
明朝的鼠疫危害可以說是大明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學系的曹樹基教授和李宇尚教授。
明朝末年到清朝順治皇帝入關這段時間裡面,是中國地質史上的小冰河時代,在那個時代,廣州都曾經下過大雪,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在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發生過三次旱災,旱災使得全國各地的糧食減產,全國都活在飢餓之中,飢餓使得民變變得愈演愈烈,終於發生了高迎祥李自成的起義事件。
在旱災發生的年代,人的吃食減少,老鼠的吃食更加的減少,人沒有東西吃,逮到老鼠就吃老鼠,老鼠身上的鼠疫桿菌因此傳播到了人的身上,疫病最先出現在山西,經由人吃老鼠這件事情以後,鼠疫開始在人群中爆發,很快傳到了李自成老家所在的陝西,農民吃不上糧食,又被疫病纏身,沒有活路的人民開始拿起武器造反。起義的隊伍席捲全國,同時也將疫病逮到了河北,北京,河南和安徽。
鼠疫引起的病又被稱為“大疙瘩病”發病的人,咯吱窩和大腿上會長起一個大包,很快就會吐血而死。只要感染了鼠疫的人,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後來一個福建人找到了一個控制鼠疫的辦法是,用放血的辦法治療鼠疫,並且很快將鼠疫控制住了,但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自成的五十萬大軍包圍了這座被鼠疫摧殘的北京城,京師的三大營已經被鼠疫摧殘的戰鬥力急劇下降,經過兩天的戰鬥,北京城易主,明朝滅亡。
-
5 # 一壺清茗品春秋
明末大鼠疫的危害,首先,帶來了大量人口的死亡。這場大鼠疫波及了山西、山東、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當時各地“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據統計,這場鼠疫僅北京就奪走了20萬人的生命。而在其他爆發過瘟疫的大名府、大同、順天府等地的地方誌記載,“十室九空”“城為之空”“排門逐戶,無一保全”等等,據專家估計,明末的崇禎年間,鼠疫流行的核心區,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北部的疫死人口,要佔到這三個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再加上持續的乾旱,蝗蟲,鼠疫,天花和饑荒造成全國損失人口達40%。
其次,給明末經濟以致命打擊。人口的死亡,不僅讓整個社會處於恐怖之中,更直接帶來了生產力的減少,而當時正處在小冰期,大旱接踵而至,造成了糧食的大量減產,接著帶來得是各地荒年,給予以農業經濟為支撐的大明經濟以致命打擊,而抵抗後金、鎮壓流民叛亂的鉅額軍費開支越來越多,農民負擔日益加重,造成了社會經濟崩潰。據當時戶部給事中左懋第給朝廷上書中提到,“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一石米已經到了二十四兩白銀,而且人剛死了就被其他人吃了。
第三,造成了軍隊戰鬥力嚴重下降。九邊中的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是鼠疫的核心區,直接導致了大量精銳士兵數量的減少。同時,伴隨的是於當地人口減少,無法正常生產,造成軍隊無法徵收稅糧,士兵食不果腹,導致戰鬥力的下降。特別是北京,據記載,駐守京師的軍隊有10萬人,大疫過後,僅餘5萬多人,原有近3萬匹戰馬,能騎乘的竟然不到1000匹,而且軍心渙散、士兵羸弱,毫無戰鬥力可言,守衛城池,五、六天還湊不齊人。
第四,間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由於華北地區的人口的大量銳減,經濟的崩潰,使得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特別是在進攻北京時,北京幾乎沒有可用之兵,最終佔領北京,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此時,受到鼠疫波及更小的滿清鐵騎入關,趕跑了李自成,開始了滿清三百年的統治。
回覆列表
明末皇帝朱由檢也是蠻悲催的,從信王到皇帝的角色轉變,“得益於”他的兄長木匠皇帝朱由校,彼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岌岌可危,內憂外患不斷,更要命的是還出現了天災,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鼠疫,這是這位皇帝並沒有與大臣商議出可行的解決辦法,而是採取了愚蠢的做法,加重賦稅,結果直接導致大批難民的出現,後來更是導致農民起義軍揮師攻打京城,那麼明末的大鼠疫到底是怎麼來的,又給大明帶來了什麼後果,到底危害多大?首先,天災。這點崇禎皇帝確實無可奈何,畢竟天要下雨還是颳風還真不是他說了算,在崇禎繼位為帝的第十四個年頭,他遇到了大旱,而且時間持續還比較久,差不多有4年時間裡都是大旱的天氣,百姓手裡存量能有多少?地裡的莊稼早就被蝗蟲洗劫過一遍,長時間的無雨天氣,農地早就龜裂開來,這樣的情況下直接導致逃荒的難民陸續出現,人要生存,老鼠也要生存,就這樣也隨著難民四處大遷移,餓瘋了難民見老鼠肆虐,於是就逮老鼠充飢,而老鼠身上的病菌就轉到難民身上,扛不住的難民死掉,就有其他活著的難民瓜分其屍體,就是這樣的幾何倍增的病菌,導致其他捱餓的難民紛紛感染鼠疫。其次,人禍。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崇禎,未對出現的大旱及鼠疫進行有效的措施,導致難民增加的同時,也帶來的肆虐的鼠疫,最後連大明的帝都也被波及到,京城計程車兵數量從10多萬急劇下滑到只有5萬,軍隊是國家的防禦力量,可見軍隊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可是天災卻讓軍隊的一些高階將領帶來了“商機”,如虛報在冊軍隊人數,剋扣在冊士兵的軍餉,導致軍心嚴重渙散。最後,後果。皇帝及大臣們的不作為,導致明情激憤,闖王李自成順應形勢,對大明發起了攻擊,不過闖王集結的也是普通百姓,其鼠疫到來的危害特也被波及到,只不過那是在拿下京城之後。彼時對他而言得感謝天災加人禍,帶給了他成功的可能,結果他用摧枯拉朽之勢,順利拿下大明的眾多城池,直逼大明的京城,在成功逼得崇禎自盡後的短短几十天,他也選擇退出京城,因為此時的京城鼠疫未結局,自己的軍隊也出現鼠疫患者,而彼時清軍在吳三桂的“導航”下入關了,至此真正意義上的大明江山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