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偉人雜談
-
2 # 入我陣來l
劉邦,大漢帝國開創者。縱觀其一生,用轟轟烈烈來形容也不為過。
這樣一位做大事的人,是不是完美無缺呢。
應該不能吧
作為兒子,他有愧於父親。
當時父親被項羽擄走,並放言要煮了他父親,劉邦笑嘻嘻的說,好呀,記得留碗湯給我喝。
作為丈夫,他對不起妻子。
當初善良單純的呂雉嫁給劉邦時,他已經40多歲,除了到處吹喝酒牛蹭吃蹭喝,還到處留情還有個私生子。這些呂雉都忍了,嫁夫從夫,她悉心照料全家老小,只是沒想到,她被項羽抓走關進了小黑屋3年之久,費盡周折出來後,卻物是人非___他已稱王,身邊鶯環燕繞,劉邦早已將她忘的一乾二淨。
作為父親,他對不起兒女
想當初劉邦等人中計被項羽及部下追殺,眼看就要追上,劉邦想也沒想就一腳把兒子踢下了馬車,幸好一位手下眼疾手快撈了上來才免一難。
作為領導,他對不起出生入死的部下
功高蓋主,是每個帝王不能說的心病。有的帝王仁慈,畢竟當初出生入死一起打下來的江山,有功勞苦勞還有兄弟情,做不到太絕,於是杯酒釋兵權,大家都好。劉邦不一樣,韓信這種自己作死的,大家都說不了什麼。可是發小,妹夫,兒子他都不放過。他身邊最後善終的只有張良和陳平。
-
3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只有韓信,韓信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之一,沒有韓信,劉邦建立不了強大的漢朝,也滅不了楚霸王項羽。韓信是滅掉楚霸王項羽的大功臣,可最後還是被殺了,儘管執行者是呂后,但劉邦不點頭,誰敢殺韓信?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功臣亡。韓信被殺,還是說明了當時群雄割據的歷史已經不復存在,沒有了紛紛擾擾的諸侯小國,韓信自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邊疆還是需要人駐守,尤其是需要韓信這樣的人物,他多謀善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所以漢高祖劉邦才唱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個猛士怕不是對韓信的思念和懺悔?
-
4 # 香茗史館
拋開客觀因素,劉邦一輩子對不起的人其實挺多的,例如劉執嘉(劉邦父親)、韓信、呂雉、彭越、樊噲等等。但要論最對不起誰,我認為只能是他的兒子漢惠帝劉盈。原因如下:
常年在外,沒盡到父親責任劉邦起事之前雖然有亭長這個工作,但其作為簡直堪稱當地“大混混”,《史記·高祖本紀》稱其“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整天不著家,不事生產,年紀已經很大了還沒有結婚,卻未婚先生子(長子劉肥)。
後來,呂太公將呂雉嫁給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可是婚後的劉邦仍然習性不改,整天不著家,“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家裡的一切都由呂雉操持,年幼的劉盈可以說是由呂雉一手帶大的。
再後來,劉邦因為押送徒役去酈山,由於徒役逃散,眼看沒法交差,於是劉邦乾脆趁夜遣散了徒役,帶著十幾個人躲進了芒碭山,就此開始了流亡生涯,一直到後來秦末天下動亂,在沛縣起義帶人征戰天下。
可以說幼年時期的劉盈常年跟隨母親生活,身為父親的劉邦根本沒盡到自己的責任,劉盈基本沒享受到什麼父愛。
逃亡時期,將兒女趕下車子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趁著項羽在齊地平亂的機會,率領五十六萬大軍貢獻西楚都城彭城。項羽隨即從齊地親率三萬奇兵回援,將劉邦殺的大敗。
劉邦在彭城戰敗後,派人前往沛縣尋找家人,卻不想家人也都逃亡了,沒有找到,卻在途中碰到了同在逃往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於是帶著他們一起逃亡。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和《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由於項羽追兵追趕甚急,劉邦為了逃命,接二連三的將兒子女兒推下車,打算丟棄他們獨自逃命,幸好有夏侯嬰護著,劉盈和魯元公主這才沒有被丟下。
可憐的劉盈好不容易在戰亂逃亡途中遇到了父親,心想可算有個依靠了,卻沒想到這個父親竟然為了逃命接二連三的將自己拋下,如果不是夏侯嬰護著,恐怕想要活下去都難。攤上這麼一個父親,求劉盈的心理陰影面積。
劉呂爭權,易儲風波我認為劉邦的易儲之舉完全出自於劉呂權力之爭,而並非什麼簡單的寵幸戚夫人,劉邦雖然好色不假,但卻並不昏庸,他不可能僅僅因為寵愛一個女人,就輕易的下廢立太子的決心。
從劉邦後來的所作所為看,易儲風波極有可能源自於劉氏和呂氏爭權,劉邦不想讓自己打下的江山最終落入呂氏手中,這才決定易儲。這也是為何韓信、彭越、盧綰等人都能先後封王,而功勞甚大的呂澤卻僅被封為國公的原因;這也是為何劉邦彌留之際,先讓樊噲去平定盧綰之亂,卻又讓周勃、陳平去處死樊噲的原因(樊噲是呂雉的親妹夫);想必這也是原為呂澤手下的陳豨對劉邦離心離德,最終叛亂的原因。
而從呂雉在易儲風波中展現出的實力,劉邦死後呂后對朝政的掌控力,以及陳豨叛亂先後五王被牽扯進去,且韓信、彭越在這一敏感時期被殺的情況來看,呂氏當時在朝中的實力極為恐怖。
就因為劉呂爭權,劉盈的太子之位就差點被廢,可見劉盈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
劉盈繼位,卻沒有足夠的實力易儲風波後,劉盈太子之位雖然被保住,但劉邦卻並沒有為這位未來的繼承人留下足夠忠心、且擁有實力的支持者,最終導致大權被呂雉所掌握,這也算是劉邦的責任,或者說是他的失誤。
或許,劉邦至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將皇位傳給劉盈吧,因此並未給這位未來的皇帝培植足夠的勢力,等到平定英布叛亂歸來,劉邦因傷導致身體情況急轉直下,再想安排後事已然來不及了。
大權在握的呂雉在劉邦死後,迅速處死了易儲風波中差點上位的劉如意,將曾和自己爭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同時,還將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嫁給惠帝劉盈為後。呂后的所作所為,直接導致了劉盈的英年早逝。
所以,漢惠帝劉盈的早逝,從根源上講,劉邦也是負有一定責任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劉邦的一生中,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漢惠帝劉盈,他不僅沒有盡到父親對兒子的責任,也沒有盡到皇帝對太子的責任。
-
5 # 大郭176967564
一代天驕,對不起誰?沒誰!幾年征戰,帶領麾下創立萬世基業,跟著立漢之王打天下的幾乎所有人都因為“漢王”的成功而成功!活下來的封候拜將,沒有活下來的也揚名萬世!作為一個個人,還要怎樣?如果不跟著“漢王”,哪裡來的如此榮耀?如果真要找那麼幾個所謂“漢王”對不起的人,是不是先看看這個人是否對得起自己該得的那份榮耀?
-
6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單從感情因素上講,劉邦對不起的我覺得是項羽和韓信。
劉邦自沛縣起兵之後,雖說佔據了沛縣,自封沛公,並佔據了數縣,但是實力並不強,在秦末風起雲湧,群雄割據的年代,劉邦的實力更是算不上強大。
項梁、項羽在吳地起兵之後,渡江北上,實力迅速擴大,陳勝、吳廣敗亡之後,成為當時最大的反秦力量,於是劉邦直接去投奔項梁,項梁直接很大方的給予劉邦五千兵馬,讓劉邦去拓展地盤,而這之前劉邦最多的時候也只有三千人馬。
項梁敗亡之後,宋義、項羽北上救援趙國,劉邦率軍西進關中,可以說當時秦軍的主力幾乎都在河北的章邯手中,而項羽斬殺宋義奪軍後,與秦軍在鉅鹿一戰,擊敗王離,然後迫使秦軍章邯投降,可以說項羽雖然沒有首先入關,但是卻消滅秦軍的主力,是抗秦的“中流砥柱"。
而劉邦進軍關中,所遭遇的則是早已人心惶惶的秦軍偏師,最後劉邦進入關中,逼降秦王子嬰,是避實就虛,躲過了秦軍的主力,難免有投機取巧之嫌,劉邦奪取關中後,項羽在鉅鹿一戰已經成為諸侯長,而劉邦想到的不是迎接項羽,而是想到的是封閉函谷關,想要獨佔關中。結果被項羽一戰而擊破函谷關,直接攻入漢中。
此時的漢軍的曹無傷已經稟報項羽,漢邦陰謀獨王關中的計劃,於是項羽準備幹掉劉邦,可是在出現了項伯洩密給張良之後,就出現了鴻門宴的典故,結果最終項羽眼看劉邦前來赴宴,不僅沒有殺掉劉邦,而且還告知了曹無傷告密的情況,結果劉邦回營後“立誅曹無傷”。
項羽進入咸陽後,大封諸侯,雖然沒有讓劉邦王關中,但是也將巴蜀、漢中之地封給了劉邦,然後回師楚國,但是漢軍在項羽回師,並進攻齊國之時,迅速東進偷襲了楚國,連都城彭城都佔領了,氣得項羽回師將劉邦打得大敗,還活捉了劉邦的老爹、老媽和媳婦呂雉,但是項羽都沒有殺害。
後來項羽與劉邦在成皋對峙,項羽最終同意楚漢平分天下,並送還劉邦的父母,妻子,但是項羽剛撤軍,劉邦立馬反悔追擊,最後在垓下將項羽包圍,讓項羽敗亡在烏江邊上。
可以說劉邦是依靠項家壯大部隊,又利用項羽牽制秦軍得以攻破秦國,而且數次項羽能殺劉邦的時候,都放過劉邦,但是劉邦最終仍舊幹掉了項羽,不過在以魯公的爵位安葬項羽的時候,劉邦還哭了幾聲,還將項伯等幾個投降的項家子弟封侯,並賜姓為“劉”。
再說說韓信,韓信是劉邦手下的第一戰將,什麼曹參、灌嬰之流都是韓信的屬下。
韓信從項羽處投奔劉邦,但並沒有立即得到重用,韓信覺得無法伸展抱負,於是再次逃亡,而此時蕭何將韓信追回,並將韓信舉薦給劉邦。
劉邦召見韓信,韓信對劉邦說,漢軍多楚人,此時雖然在漢中,但是仍舊思念家鄉,如果此時東進尚可一戰,否則時日已久,意志消沉,則士氣頓消,而且項羽“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外強內弱”,所以漢軍應該東進,與劉邦封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軍,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揮師東進,開始與項羽爭奪天下。
漢軍佔據關中後,韓信率軍擊敗魏國,魏王豹投降,劉邦率主力南下楚國的彭城,直接打回了老家沛縣之地,而韓信、張耳帶領偏師北上河北和燕趙之地,劉邦在楚國大敗,父母和媳婦都被項羽抓住,從滎陽逃走的時候,也為了加快速度,不得數次將馬車的兒子劉盈和女兒踢到車下,可謂是慌不擇路,而此時韓信、張耳憑藉著數千軍馬,透過背水一戰已經滅亡趙國,降服燕國,兵力擴大到20萬,於是劉邦急忙逃往韓信處,悉數奪走韓信的兵權和大軍。
依靠奪來的韓信大軍,劉邦再次與項羽對峙於滎陽、成皋一線,而韓信則用劉邦奪走之後的殘軍,襲擊齊國,並擊敗項羽派出龍且帶領的20萬楚軍,最終平定齊國,佔據齊地,兵力再次擴張到數十萬。
而當時的劉邦和項羽仍在成皋對峙,但是韓信已經平定趙、燕、齊,天下三分已經佔據其一,此時項羽深感到韓信的巨大威脅,於是派出使說服韓信,請求韓信或者協助項羽,進攻劉邦,然後項羽、韓信平分天下,或者兩不相幫,劉邦、項羽、韓信三分天下。而此時的韓信手下的謀士蒯通,也多次建議韓信對於楚漢之爭做壁上觀,然後觀察時事,再趁機而動,所謂退可稱王,三分天下,進可窺伺與九鼎,爭天子之位,而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但是韓信都沒有聽從,而是執意要做劉邦的忠臣。
後來韓信協助劉邦將項羽包圍於垓下,並最終戰敗項羽之後,劉邦再次馳入韓信大營,奪走韓信兵權,後來又將韓信將齊國徙為楚王,但是心裡仍對韓信多有猜忌。劉邦稱帝之後,以天子巡遊陳地的名義,將前來迎接韓信生擒,並帶回長安,爵位降為了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
後來代地的陳郗造反之後,呂后、蕭何以韓信參與謀反的罪名將韓信夷三族。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韓信的下場最為悽慘,漢初劉邦的手下議功封爵,一堆赳赳武夫互相自詡功勞,還為此互毆,但是漢初第一武將,也是漢軍戰功最顯赫的大將韓信,卻已經被夷除三族,在本可以稱王,甚至稱帝的條件下都沒有謀反的韓信,最後卻在淮陰侯的時候,以謀反的罪名被族誅,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當然了選領導要選劉邦,因為跟他混你能夠升遷,能夠實現人生抱負;找兄弟,還是找項羽,因為他真的義薄雲天;找下屬,還是找韓信,他真能幹,而且比較忠心。
-
7 # 巫女阿滿
劉邦這輩子最對不起的是他和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
《觸龍說趙太后》裡有句名言叫“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個道理放在劉邦身上也是一樣的。
劉邦寵愛戚夫人和他們的兒子劉如意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因為劉盈仁弱不像自己,而“如意類我”他就動了改立太子的心思。加上戚夫人在旁邊吹枕頭風,劉邦更是要按捺不住。
這裡就有問題了,如果你真的覺得愛他們,對他們好,要麼直接改立太子;要麼就要讓她們死了這條心,並給他們安排好退路。
但是劉邦兩件事都沒有做到。沒有改立太子這個是因為群臣勸諫,加上商山四皓給劉盈站臺,並非是劉邦主觀意願不想換,劉邦畢竟還是理智的君主,對於朝堂穩定還是很看重的。
這就留下了最大的隱患——人人都知道你其實是想立劉如意的,那麼將來你死之後,讓劉如意如何自處? 劉如意後來的遭遇就充分證明了在這一點上劉邦的短視。
當然,你可以說,劉邦覺得劉盈仁厚,不會虧待弟弟劉如意。事實上劉盈也是這麼做的,劉盈對劉如意的保護可以說是帝王家難得一見的溫情了。但是你和劉盈的母親呂雉在一起那麼多年,還能不知道她的性格嗎。
總之,在這件事情上,劉如意太小,根本沒有選擇權,命運交給了父親做決定。但是劉邦的處理葬送了劉如意的性命,戚夫人最終難逃做成人彘的悲慘命運。
-
8 # 歷史風暴
個人認為劉邦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他的結拜兄弟項羽!
項羽是滅秦第一功臣論能力,項羽算是秦末第一勇將,在反秦大起義中介入沒有項羽當機立斷在河邊破釜沉舟,率領楚軍一鼓作氣擊敗秦軍主力,秦末反秦鬥爭很可能就會夭折,當時各路諸侯面對強大的秦軍兵團作壁上觀可知,如果項羽失敗,諸侯們會向面見項羽一樣匍匐著身子去朝見章邯、王離等人。那麼,整個北方將會重新被秦國所控制,天下能夠對抗秦軍的力量就只有劉邦,如果這樣憑劉邦只能指揮10萬人的軍事才能,無疑會被章邯擊敗。甚至不需要章邯,關中父老見到劉邦孤軍進犯也會將他打敗。
項羽對劉邦是有恩的劉邦在攻打豐邑的時候遇到困難,不得已前往項梁處借兵,作為同樣的反秦義軍,項梁和項羽大度的借給了他5000人馬。大家都知道項家軍的特點是兵少、戰鬥力強,為當時天下最精銳的部隊,有了5000項家軍的幫助劉邦順利拿下豐邑。按照當時的情況,如果沒有項家軍的幫助,劉邦很可能止步於豐邑,從此默默無聞!
項羽對劉邦仁至義盡秦朝滅亡後,擁有最強大軍事力量的項羽請劉邦去吃鴻門宴,項羽本來可以輕鬆將劉邦、張良、樊噲一網打盡。甚至率領自己的40萬大軍輕鬆擊敗劉邦,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將劉邦封到天府之國四川,希望他不要反對自己做一方諸侯頤養天年,對已經奔五的劉邦來說已經是仁至義盡!
誰成想劉邦在漢中還不老實,積極和北方諸侯聯絡試圖擾亂天下渾水摸魚。最終項羽被劉邦匯合各路大軍圍在垓下,結束了其波瀾壯闊的一生。
可見,,劉邦最對不起的人就是項羽!
回覆列表
劉邦最對不起的人應該是韓信。劉邦能稱為皇帝,大部分功勞應歸功於韓信,可能劉邦擔心韓信功高蓋主,疑有反叛之心,其實韓信對劉邦衷心耿耿,即使當初有人規勸韓信自立稱王,成三國鼎立之勢,但是韓信腦海不曾有反叛之心,可惜後來被劉邦殺害,劉邦也知道自己錯了,一直也不承認,並且殺了知情人士蒯通,但對謀殺韓信的錯誤行動,留下終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