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必知道我是誰是誰
-
2 # 54時間海
我們現在看到父母的缺點,看到父母的不完美,是自己成熟的表現。
對於父母的不完美,為人子女的要想到,就是不完美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撫育成人,幫我們安家立業,我們才能擁有現在的一切,沒有父母我們來到世界上的資格都沒有。
小時候,父母就是我們心中神一樣的存在,他們擁有超能力,無所不能。當自己慢慢長大後,思維成熟了,發現父母的缺點也很多,在我們心裡的形象不再完美。
像我爸媽嘮叨時,我會想,他們是在關心我們,兒時的穿衣吃飯都是父母安排,如今成人後都是自己的主見,父母就不斷的提醒我們,注意吃飯、注意穿衣、注意安全等等,這就感覺父母的絮叨,其實是他們愛我們的一種表現,有什麼不原諒的?
媽媽做事情毛糙快,有時碗會出現碗洗的不乾淨,地擦的不亮,這是她在以往的生活中養成了習慣,既要工作,還要洗衣做飯管孩子,時間是有限的,任務量是大的,長此以往養成了毛糙快的性格,為此我也很多次說過媽媽,後來想想,媽媽辛苦了一輩子,這些活她幹不好,我來幹,只要我在家的時候,這些事情都是我做。
我爸和我媽做事相反,超級磨蹭,看到他幹活我就急的慌,反過來想,有大男子主義的爸爸,現在退休後,為了我們安心工作,買菜做飯帶孩子都學會了,對他來說這些都是不是熟悉的工種,能做成現在的樣子很好了。
父母是節儉的,儘管生活好了,還是很節省,舊衣服不捨的扔,剩飯菜不捨得倒。就是父母的這種節儉,供我們兄妹幾人上學工作,前幾天,和父親有分歧,就爭執幾句,我氣的離開了父母家,嫂子和我說了一句話,我覺得能作為警示良言,她說:我們為父母做的,不及他們為我們做的百分之一,對於他們的錯誤為什麼不能原諒?
父母逐漸老去,他們越發的不完美,容顏的蒼老只是其一,性格的改變也很巨大,我們多陪伴父母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父母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佛。
-
3 # 穆光所至
精彩的人生從來都需要豐富的情感來支撐。作為一個90後大概從覺得自我獨立開始,對父母的抱怨就未曾停過,中學時期: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所謂的前衛;大學時期: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所謂的成熟;畢業之後: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夢想;遠行: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苦衷;結婚生子:覺得父母不懂得如何生活。
我也曾困惑,為何我的父親在家庭聚餐的時候總是吃的最少?甚至夾菜給他還會生氣,為什麼我的母親新衣服總是在櫃子裡?為什麼她做的飯越來越油?為什麼她跟我打電話的聲音越來越大?我甚至不敢說我瞭解我的父母,但是我相信天下多數的子女都曾在與父母爭執的時候,瞥一縷白髮而心驚,在讓父母出力的時候,見幾條皺紋而心疼。所以為什麼要去在意父母的不完美呢?滿地亂跑的你指著這個問媽媽:這個可以玩嗎?我想要那個!現在父母小心翼翼問:這個是放在這的嗎?我想讓孩子回家住幾天行嗎?
親情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單向的,所以為什麼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計較一些既成的事實,其實這世界要求別人改變本就很殘忍,何況是無上的親情?兒時,父親彎著累了一天的腰扯著遍地跑的你,母親柔弱的身體抱著快要三十斤的你做飯洗衣,既然他們已經因你而改變過,我們就不要再去讓父母為我們做出什麼改變了。
-
4 # 僵無語
父母不作為,不完美,但是不可否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讓你讀書,學會知識,他們有很多的不完美,可是很多事情是他們的堅持,讓你學會了很多東西
之前小我五歲的妹妹和我說她英語競賽得了第一名,老爸說這都是他的功勞,妹妹才會得獎的,妹妹很不屑一顧的說,我得獎是我自己努力得來的,和他有半毛錢關係,真不要臉,我說不可否認這裡有你自己的努力,但是這裡也確實有老爸的功勞,你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你根本不願意學,是老爸逼你學的,如果不是老爸逼你,你根本不會去學,也不會有現在的成績,你小時候不懂,可是老爸不能不懂,父母有很多不好的時候,但是他們也確實給了我們很多,親情這種東西扯不清,理不順,剪不斷,多想想父母對你好的時候吧,別一件不好的事情,忘記了全部對你好的事情
無論怎樣都是你的父母,這句話對有的人來說有點道德綁架吧,但是父母只要不做沒有人性,不可原諒的事情,就多想想他們好的時候吧
-
5 # 四川小甜甜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天天在家,和爸爸媽媽朝夕相處,總是會有口舌之爭,會有些小矛盾。後來出來上班了,離爸爸媽媽遠了,偶爾回家一次,特別的親熱他們,捨不得他們。這是為什麼呢?牙齒和舌頭,天天都在一起,偶爾也會有不和睦,然後牙齒咬傷舌頭。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而又合群的,我們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優點,有缺點,你身上有很多別人稱之為道的閃光燈,當然,也有令人厭惡的缺點。你的爸爸媽媽包容你了嗎?答案是肯定的,那你為什麼不能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呢?就比如說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教我們說話,認字,走路,長大了的我們卻沒有耐心教他們用手機,用電腦,跟不上潮流一樣。
多點耐心吧。都是最心愛的親人。
-
6 # 賀媽13
人沒有十全十美,父母也是一樣的,小時候總是覺得他們偏心我是上有姐下有弟自己在中間父母又是農村的普通的農民大姐是第一個孩子肯定得寵我弟哪就更不用說了重男輕女農村的陋習,我自從不讀書了就之身去外地闖蕩覺得外面比家裡好(✪▽✪),在家老是和媽媽吵架爸爸只是看著從不會說誰對誰錯哪是就覺得我肯定是保養的,知道在外面受了委屈給媽媽打電話是媽媽說回家吧當時眼淚就出來了覺得我還是有家有父母的孩子,現在自己做母親(●✿∀✿●)了特別能理解父母他們不是不愛,只是不善於表達罷了。
-
7 # 亦書亦影
我想簡單的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原諒的前提是什麼?
原諒只有在對方請求的情況下才有意義。如果你的父母並沒有請求得到你對原諒,這說明在他們心中,他們和你本人對事情的看法是不一致的。你的感受他們並不瞭解,他們的想法你也無法揣測。只有雙方溝通明確,對問題有了一致的認知後,才能談原諒。
二、父母的責任與能力。
父母的責任是將孩子撫養長大,給孩子足夠的經濟支援、心理支援……但這種責任本身是沒有辦法界定的。不同的父母,他們所受的教育水平、認知水平都是有很大侷限的,尤其是沒有任何知識背景的父母來說。所以很多的父母表現出了愛的特質,卻讓孩子為自己而活。
另外,很多的父母並沒有情緒管理與認知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他們情緒的表達方式也是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得來。即便是受過良好的情緒管理訓練的父母,他們也有可能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所以,不要懷著一顆苛責的心對待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是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限制。你要相信,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個好父母。
三、如何真正原諒?
在原諒之前,可以先溝通一下自己和父母對問題的看法。將自己這麼多年的隱忍、不快、憤怒表達給父母。如果當面表達有困難,可以先採取書信的方式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寫給父母,然後在見面約談。
積壓在內心的負面情緒(來自父母的)如果不釋放出來,是會轉移的(轉移給愛人或孩子)。
你有權利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當然如果雙方不能相互理解,要想辦法離開父母,逃離父母對自己的控制。
真正的原諒是放下。如果說放不下,就說明沒有原諒。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牽掛他們、愛他們,這才是真正的原諒。
作為受傷的我們更應該以自己的經歷為警戒,時刻注意不要用負面情緒傷害周圍的人,努力做一個讓孩子喜歡的好父母。
回覆列表
感謝我能回答你的問題,人無完人,什麼都不要要求的那麼完美,你敢說自己做的什麼事都很完美無缺嗎?自己也做不到那麼完美無瑕,無論父母對我們對了什麼,她畢竟是給予我們生命的那個人,他們養育了我們那麼多年,我們從小到大身上有無數個缺點,難道父母嫌棄我們了,沒有吧,一個人學會寬容,大度,有格局,不然就是在社會上也不能混好呀,社會上不能容忍的事情還要多,難道就每個看不慣,你就不原諒,斤斤計較,那感情你要生活的很累了,原諒別人也是善待自己,學會寬容,理解別人,對自己父母好一點,缺點每個人都要,只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好好生活,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