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三國

    馬岱,演義中,他初次登場是隨叔父馬騰入京,後來因衣帶詔事件,曹操將馬騰及其兩個兒子斬殺,只有馬岱喬裝趁亂逃出。馬岱千里奔襲,向遠在西涼的馬超彙報慘劇,並跟隨馬超起兵,討伐曹操。他曾在潼關前打敗鍾繇,後馬岱跟隨馬超投奔劉備。馬超病逝後,馬岱繼承了他的爵位,並受到劉禪和諸葛亮的重用。如蜀漢丞相諸葛亮七擒孟獲和六出祁山伐魏等軍事行動,都有馬岱的身影。

    蔣琬成了諸葛亮的接班人,掌握了蜀漢的大權。楊儀被閒置了,他非常不滿,還發了幾句牢騷,如他曾和謂費褘訴苦:“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將全師投魏,寧當寂寞如此耶!”

    其二,馬岱在楊儀倒臺後,受到牽連,鬱鬱而終。

    其三,馬岱可能看到伐魏報仇無望,憂憤而亡。

    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

    估計這是一次很小的戰役,這代表了馬岱誓死伐魏的決心。這次戰役之後,各大史書失去了馬岱的記載,估計馬岱伐魏無果,受到蜀漢朝臣排擠,鬱鬱而終。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 2 # 阿慶還是阿慶

    首先馬岱可真不是憑一己之力斬殺魏延的。馬岱是率領手下部將斬殺掛單的魏延父子。

    馬岱是蜀國五虎上將馬超的胞弟,在起初跟隨馬超投奔蜀國後一直籍籍無名。其實其終生最出名的行動屈指可數,起始於馬超病逝之後。最開始是跟隨諸葛亮平定孟獲的叛亂。然後是跟隨諸葛亮參加北伐,但是並沒有什麼顯眼的戰績。然後便是馬岱在諸葛亮死後,蜀軍撤退過程中聽從楊儀的命令斬殺魏延了。

    不過蜀國在諸葛亮死亡前後展現出完全不同的對外姿態。之前始終是進攻性的,但是之後在蜀國後主的堅持下已經開始逐漸轉向防守了。所以這個時候即便姜維都無奈的躲在漢中屯田養兵。這個時期馬岱又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想來要麼像楊儀一樣被棄之不用,要麼就是擔任某一個地方的守將了。

    之後再一次冒頭,便是蜀國最後的北伐,馬岱帥軍北出,遇到魏國武將並被對方擊敗,然後便撤退回來了。

    其實從史書來看,這便是馬岱最後一次出現在大家面前了。但是馬岱是有墓地的。可見其並沒有戰死沙場,而是最終老死或者病死在蜀國了。

  • 3 # 豹眼看歷史

    關於馬岱,史料記載的並不多,就是生卒年也不詳。

    除了斬殺魏延這個橋段,馬岱露臉的機會並不多。

    但由於魏延是諸葛亮死後,蜀漢超級大佬級別人物,馬岱幹了這麼一件大事,他的結局自然受到很大的關注。

    探討一下他的結局,也的確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這對了解三國曆史,正確評價那個時期的歷史人物很有意義。

    一個人的歷史命運,必須適應歷史的潮流。

    否則,不僅不會有大的建樹,而且可能是個悲劇。

    馬岱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僅從他的本身經歷,看不出很大的歷史價值。

    但如果把他與馬超父子的命運,結合在一起看待,那就很有意義。

    我一向認為,作為歷史愛好者,我們不是考古學家、歷史學家。

    如果我們僅僅把眼光侷限在一些歷史細節上,恐怕感悟不多,意義不大。

    把眼光放得更寬一些,感覺會很不一樣。

    這是我看歷史的習慣,希望友友們認可和喜歡。

    馬岱(生卒年不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祖父馬平,曾任天水郡蘭幹縣尉;伯父馬騰,蜀漢驃騎將軍馬超的從弟。

    涼州的馬氏家族,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在西涼很有勢力。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非常看重以馬騰為代表的馬氏宗族力量,極力拉攏。

    馬騰的兒子馬超,少年成名,曹操多次徵召入朝為官,都被馬超拒絕。

    後來,馬騰與韓遂等人一起對抗曹操,結為異性兄弟。

    以利益結成的聯盟,終因利益而解體。

    由於部曲之間的矛盾,馬騰與韓遂最終失和,相互攻殺,韓遂殺掉了馬騰的妻子,從此成為了仇敵,連年交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派遣鍾繇、韋端前去勸和,並以馬騰為前將軍,封槐裡侯。

    之後,馬騰聽從張既的建議,也迫於壓力,決定入朝為官。

    曹操上表封馬騰為衛尉;封其子馬超為偏將軍,代替馬騰統領軍隊,屯於原地;封其子馬休為奉車都尉,馬鐵為騎都尉,同其餘家屬遷徙鄴城。

    如果馬騰像漢中太守張魯一樣,依附朝廷,追隨曹操,也會是不錯的結局。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在赤壁之戰後,開始對關中用兵。

    關中馬超與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一時俱反。

    這與曹操的宣傳工作沒有做好有很大關係,但與馬超等人缺乏政治智慧,認不清大勢所趨,更有絕對關係。

    張魯就有句名言:“寧願曹公為奴,不做劉備上賓”。

    這是很明智的選擇。

    但此時,馬超卻選擇了在潼關抗拒曹操,而馬岱選擇追隨從兄馬超一起抗曹。

    七月,曹操率大軍親征,大敗關中聯軍。

    馬超、韓遂等欲割地求和,曹操不許。

    後來,馬超、韓遂又以兒子為質求和。

    曹操採納賈詡建議,用離間計大敗馬超,韓遂投降曹操。

    平定涼州地區後,曹操撤軍,斬殺了馬騰及其兒子,夷滅其三族。

    馬超不自量力,這事就玩大啦。

    213年,馬岱跟隨馬超逃亡漢中,依附張魯。

    馬超還是不安分,引起張魯疑懼,就想殺了他。

    無奈之下,馬超只得再次逃亡益州,依附劉備。

    劉備可不是吃乾飯的,深知馬超的套路。

    馬超遇到劉備,那真是小巫見大巫。

    馬超念念不忘想打回西涼去,做個西涼王。

    劉備寧可不要西涼,也不會讓你馬超去做西涼王。

    可想而知,馬超是多麼的鬱悶,馬岱也就無所作為。

    222年,馬超病重,上書劉備:

    "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

    同年十二月,馬超就掛掉了。

    就此看來,馬超的智商也不會比呂布高多少,何苦來著?

    此後的馬岱也就死心塌地成了劉備的小跟班,與曹魏成為了死敵。

    魏延一向不聽諸葛亮的招呼,馬岱也就成了諸葛亮最後處決魏延的棋子。

    之所以囉裡囉嗦說這麼多,我的意思是,馬岱的命運完全不必交給蜀漢的劉備。

    馬岱及馬超等整個馬氏家族完全有更好的選擇和出路。

    這就是歷史,沒有假設,但卻能給後世以足夠的啟迪和感悟。

    馬岱與整個馬氏家族的命運在一起,也沒有選擇的機會和權利,等待他的也不會有好的結局。

    馬超死後,馬岱一直追隨諸葛亮,多次參加北伐。

    但隨著諸葛亮屢屢北伐失敗,馬岱也沒有機會,能夠打回老家去。

    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病逝五丈原。

    按照諸葛亮的最後安排,馬岱斬殺了魏延。

    馬岱因為這個功勞也被封為平北將軍、陳倉侯。

    據《晉書》記載,235年馬岱率領蜀漢軍隊,繼續北伐。

    司馬懿也沒很當回事,僅僅派遣部將牛金就擊敗了馬岱,斬殺蜀軍千餘首級。

    之後再也見不到馬岱的蹤跡了,連啥時候死去的也沒有任何記載。

    西涼派系本來在蜀漢就沒有多大的實力,馬超死後,更沒有了發言權。

    就個人能力而言,能夠斬殺魏延,可見馬岱也不是等閒之輩,但落得如此下場,也是可悲可嘆。

    一個人的命運,如果不能融入歷史的潮流中,只有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

    具體說就是,如果馬岱跟隨馬超一起,投奔曹操,其結局就大不一樣了。

    馬岱的一生,儘管留給後世的史料不多,但足以給後世許多可以汲取的東西,

    這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意義所在。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活法,所有結果都是自己的選擇。

    每個人都值得尊敬,但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品味歷史,感悟人生。

    馬岱墓遺址位於四川省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其墓雖不甚巨集大,周圍卻是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圍繞,無侵葬野墳。墓前有石桌祭臺有石碑,碑高約二米,碑上刻有:"漢平北將軍馬公諱岱之墓。"墓室依山坡而建,封土高約3米。1950年代曾於封土下發現花邊磚,磚上隸書"馬岱之墓"字樣。廣漢市向陽鎮(與青白江接壤)在修大件路時也發現馬岱碑,現存於政府院內。

  • 4 # 羽評郡主

    三國時期有很多人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這些人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最大的一個謀士諸葛亮。可惜的是諸葛亮最後也沒有能夠完成他想北伐的這個願望。然而在自己死之前,諸葛亮做了這樣一件事,的確是能夠看出他在這方面的才幹。他叫了三個人與自己交談,並且授予了一個可謂是能夠穩固江山的錦囊妙計,後來這個錦囊妙計也成了一個人的送命符,這個人就是魏延。說到魏延之死,我們就不得不提到誅殺他的馬岱,這個人到底是何來歷,他最後又去了哪裡呢?

    上演“一合斬”將魏延擊殺的馬岱,在三國曆史上究竟什麼來頭?

    也許大多數熟悉三國的人應該會知道這個人的來歷,馬岱的父親叫馬翼,是最早期的一個將軍。他作為馬翼的長子,自然是跟著父親學會了行軍打仗方面的一些技能,而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之中,馬岱逐漸跟著自己的哥哥馬超兩個人蔘加了大大小小的一些戰役。

    可是馬超的名聲較大,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一直處在別人的陰影之下,自然也沒有被人注意到。由於自己的這種小透明的狀態,所以馬岱一直以來都是在默默地積蓄著自己的力量,這也為他後來立下軍功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在諸葛亮離開人世以後,魏延和楊儀兩個人之間的矛盾逐漸爆發,而這種矛盾也使得這兩個軍隊之間無法相容,雙方都寫了各種各樣告黑狀的東西,讓對方難以下臺。所以後來爆發了兩個人之間的一場戰爭,而魏延在打不過的情況之下,只能夠帶著一些人往漢中跑。

    可是我們也知道,在一個戰爭時代,如果沒有軍令那麼行軍也是很困難的,可是楊儀跟魏延兩個人的矛盾已經到了撕破臉皮的地步,所以他這個時候並沒有向上請示,直接就派了馬岱出去追殺掉這個逃竄的人。而魏延在逃跑的途中本身就沒有太多的人追隨,馬岱趁勝追擊,自然也獲得了成功,並且成功地將魏延殺死。

    他之所以能夠殺了對方,其實和對方沒有太多的兵馬可以用也有著決定性的關係,而且一個人在經過長時間的戰爭之後,本身就處於一個疲弱的狀態,這個時候他想要斬殺他完全是探囊取物般的簡單。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的這種,單槍匹馬去拿下對方的這種勇氣,正是因為他的這一個功勞,使得他在後期的過程之中被提拔了起來。但是由於自己缺乏太多的經驗,所以在提拔起來之後很難服眾,再幹了一段時間之後,也沒有太多的功績可以拿出來,所以最後也就成了一個不被人看中的小官。

    雖然最終的結果是好的,但是這個過程沒有走程式,自然也不會受到上面的表揚。最重要的是他的這些戰爭方面的才幹,僅僅只是來自於一些小打小鬧,並沒有讓他有紮實的基礎,所以在自己身居高位之後也無法服眾,自然也就被人搞下了臺。

    雖然歷史書上沒有給他進行詳細的記載,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他身上的才幹的確非常的讓人佩服。雖然最終的他到底有著怎樣的結局,我們並不清楚,但是在那個不太太平的時候,他能夠有這樣的一件事情被人們記住,已經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事情了。畢竟三國時期的英雄輩出他能夠被人們記住,本身就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而這個人最終在離開人世之後,也被葬在了四川省,並且還立有墓碑周圍也非常的青蔥茂盛,也算是有一個比較好的結局了。

  • 5 # 石頭說歷史

    魏延確實是馬岱殺掉的,不過在演義和正史中的記載差別很大。

    在演義中,諸葛亮知道他死後魏延必反。他在臨終前授以馬岱祕策,讓他“潛伏”在魏延身邊,然後趁魏延大喊“誰敢殺我”、大意麻痺之時,一刀將其斬殺。

    同時,諸葛亮又交給楊儀一個錦囊,讓他和魏延對陣時故意示弱,並引誘魏延高喊“誰敢殺我”,到時候自然有人除掉魏延。

    一切都被諸葛亮安排好了。

    諸葛亮死後,魏延不滿楊儀主持撤軍,要和他拼個你死我活。但其他將領都追隨楊儀,魏延問馬岱是否願意隨他,馬岱應允。得到馬岱的相助,魏延大喜,同馬岱直驅南鄭。

    楊儀在城上拆開錦囊,故意向魏延示弱,他對魏延說,只要你敢高喊三聲“誰敢殺我”,我便拱手獻上漢中,隨你處置。

    魏延有點得意忘形,他說,別說三聲,三萬聲我都敢喊。隨後在馬上高喊一聲“誰敢殺我!”不想話音未落,身後的馬岱便厲聲喊道“我敢殺汝!”魏延來不及反應,便被馬岱一刀斬於馬下。

    諸葛亮為何要安排馬岱斬殺魏延呢?

    一來,馬岱的忠心絕對可靠,他不會違背諸葛亮的命令。

    二來,馬岱是馬超的從弟,是半路入夥的,在蜀軍中並無派系,可以獲得魏延的信任。三來,當時馬岱在蜀軍中也算是個實力派。雖然和魏延正面單挑勝算不大,但偷襲斬殺還是沒有問題的。

    在正史中,魏延和楊儀兩人積怨頗深,諸葛亮一直沒有化解兩人的矛盾。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發生內訌火併。魏延理屈,手下士卒潰散,最終和幾個兒子逃亡漢中。楊儀命令馬岱帶兵前去追擊,並斬殺了魏延父子。

    那麼此後馬岱結局如何呢?

    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中,馬岱斬殺魏延都是大功一件,因此馬岱被封為平北將軍、陳倉候。不過馬岱在正史中沒有列傳,記載也極為簡略,其此後事蹟便不得而知了。馬岱墓位於四川省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墓碑上刻有:“漢平北將軍馬公諱岱之墓。”

  • 6 # 海軍史研究會員

    馬岱可不是憑一己之力殺死魏延的。那個魏延哈哈大笑“誰敢殺我”然後被馬岱殺死只是小說情節。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實際上是魏延發動兵變要殺與他有宿怨的楊儀,結果在將軍王平的怒斥下,魏延的部下覺得自己老大這麼做實在是沒道理,又擔心被連累,於是全都投降了。“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魏延木辦法,只能帶著幾個兒子逃往漢中(不知是想召集部隊還是叛逃魏國),“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楊儀派馬岱去追殺魏延,這時候馬岱應該是帶著不少人馬,威風凜凜,魏延父子就幾個人,自然毫無反抗之力,所以丟掉了腦袋。

    因為殺了魏延的功勞,馬岱被封為平北將軍、陳倉侯。奇怪的是,第二年(235年)發生了一起三國志沒有記載的戰鬥,《晉書》稱,“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這裡的帝指的是司馬懿,牛金是名將曹仁的部曲。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剛剛去世,蜀漢就再進攻魏國呢?

    其實這次戰鬥後面還有一句記載:“武都氐王苻雙、強端帥其屬六千餘人來降。”苻雙名不見經傳,這個強端卻很有名氣。

    218年曹劉漢中爭霸時,劉備遣使者企圖通好陰平氐人,時陰平氐人雷定響應馬超,而陰平氐王強端卻親曹魏,劉備部將吳蘭在沮水被曹洪打敗,逃至陰平時被強端所斬殺,並將其首級送交曹軍。

    強端的遊戲形象

    229年,諸葛亮派將軍陳式佔領了武都、陰平二郡,可想而知,親魏的強端日子不會好過,所以諸葛亮一死,強端就和同樣親魏的苻雙一起帶著部眾越境投奔魏國。而蜀漢自然不肯輕易放過,馬岱就帶著自己的部隊(應該不會太多,也就數千人)追殺。只是沒想到強端已經和司馬懿事先搭上了線,後者派牛金前來接應,擊退了馬岱。對蜀漢來說這只是一次不成功的平叛行動,因此沒有多少記載。

    諸葛亮出祁山就是走的武都郡,因此雙方在邊境兩邊都有駐軍,反應都很快,同時也都努力拉攏武都當地的少數民族——氐人

    而且武都氐的這一次叛變後來又發生了變化。不知道什麼原因,武都氐王苻健請求歸降蜀漢,蜀漢派將軍張尉前往接應苻健(和牛金一樣),過了約定日子還沒有訊息,大將軍蔣琬為此十分焦慮,將軍張嶷說:“苻健請求歸降很真誠,一定不會發生什麼變化,平時聽說苻健的弟弟(可能就是指苻雙)很狡詐,而且胡人不可能一起來歸附,恐怕有叛變的情況,所以滯留在半路上。”幾天後,訊息傳來,苻健弟弟果然帶四百戶人眾投奔魏國,只有苻健前來歸順。因為擔心苻健再次反覆,乾脆“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餘戶於廣都”,遷徙到四川腹地,想跑也沒得跑了。

    此後馬岱就再也沒有記載,蜀漢也一連十餘年沒有北伐,因此馬岱應該是在這期間就病逝了。

  • 7 # 我是越關

    三國時期,如果談到下落不明的將領,馬岱和他的家族絕對算的上其中之一。而關於馬岱以及他們家族的結局下落,直到後世的考古調查才慢慢的揭開了馬岱以及家族神祕失蹤後的結局。

    馬岱的父親名叫馬翼,是東漢開國元勳伏波將軍馬援之後,馬翼有兩個兒子,長子馬岱,次子馬抗。

    公元211年,馬超起兵反抗曹操,當時馬岱跟隨馬超參加了潼關大戰,兵敗後又隨馬超去了漢中,最終在公元214年投奔了劉備。

    馬岱南下後,西涼南下蜀川的道路被曹操切斷,所以馬岱和父親馬翼、弟弟馬抗失去了聯絡。而馬翼則帶領馬抗沿著古絲綢之路到了亞美尼亞地區,馬抗的後代經過多年的繁衍生息後,成為了當地最有名的馬米科尼揚家族,後來更是成為了亞美尼亞的民族英雄。

    再來說說馬岱,當時投奔劉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根本沒有任何記載,直到馬超臨死前才向劉備說:“馬家兩百餘口人全部被曹操殺死,現在我只有從弟馬岱,所以希望陛下可以關照一下。”馬超死後,馬岱也因為戰功逐漸被提升為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

    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徹底爆發,雙方都向劉禪上書誣告對方謀反,最終兵戎相見,王平率軍戰敗了魏延。當時魏延眼見大勢已去,所以帶著兒子和幾名親信準備逃往漢中,這時楊儀選擇趕盡殺絕,在沒有獲得朝廷允許的情況下,派遣了馬岱追殺魏延,最終將魏延處死。

    從這以後,《三國志》中便沒有了記載,但卻在《晉書·宣帝紀》中有過一筆記載;

    “三年,遷太尉,累增封邑。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

    這裡的三年,指的是曹魏青龍三年,即公元235年,在諸葛亮去世後的第二年,馬岱便帶兵攻打曹魏,不過最終被司馬懿愛將牛金擊敗,並且損失上千兵馬。

    由此可見,馬岱斬殺魏延之後,劉禪賦予了馬岱一定的軍權。不過馬岱的軍事能力的確一般,加上後來又蜀漢戰事減少,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被雪藏。而自己雪藏到了姜維北伐的時代,很可能已經去世。

  • 8 # 我是趙帥鍋

    馬岱作為馬超的從弟,屬於劉備集團中涼州系的二號人物。當初,馬超歸降劉備時,本是希望和劉備合作,他幫助劉備平定西川,劉備幫助他反攻涼州,兩人只算同盟關係。但後來在劉備、關羽和諸葛亮的壓制下,馬超逐漸淪落成為劉備的小弟,徹底向劉備臣服。

    不過,劉備給馬超所敕封的官職是驃騎將軍加涼州牧,從官職來看,劉備也是希望有一天能夠憑藉馬超在西涼地區根深蒂固的影響力,將涼州也納入到蜀漢的版圖內。只可惜,蜀漢在最鼎盛時突然急轉直下,隨後馬超、劉備先後病逝,奪取涼州的計劃就此擱淺。

    等到諸葛亮北伐時,魏延被拜為涼州刺史,從官職來看,諸葛亮所要傳達的意圖是,蜀漢北伐的目標,是藉機奪取涼州,所以你魏延不要總想著打長安。當然,因為魏延是荊州人,在西涼地區並沒有什麼影響力,所以諸葛亮就將馬岱派到魏延身邊做助手,此後馬岱就一直跟隨在魏延身邊作戰,也全程參與了諸葛亮的五次北伐。

    後來,等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延因不滿諸葛亮見軍權交給楊儀,遂帶兵私自撤離,還防火燒燬通往漢中的棧道。在魏延看來,諸葛亮見軍權交付給楊儀,就是預設楊儀將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憑藉楊儀和魏延的惡劣關係,等到楊儀徹底掌權,魏延肯定不會有好下場,所以他才冒險燒燬棧道,打算借司馬懿的手除掉楊儀。

    按照魏延所計劃,他的先行撤退必然會走漏訊息,到時司馬懿肯定會率大軍對楊儀進行追擊,因為撤退的棧道已經被燒燬,楊儀很有可能會被司馬懿追上,到時楊儀自然凶多吉少。當然,作為久經沙場的名將,魏延很清楚所有的殲滅戰都會有生還者,搞不好楊儀也會逃出來。

    所以,為以防萬一,魏延親率大軍堵在褒斜道南谷口,這裡是棧道被燒之後,回漢中的必經之地,在魏軍追擊之下生還回來的蜀軍必然要經過這裡,沒有比這裡更合適的展開阻擊了,魏延命人在這裡安營紮寨,只等楊儀的到來。

    當時,魏延的先行撤退確實讓楊儀差點遭到司馬懿的圍殲,好在死諸葛嚇走了活仲達,而棧道雖然被燒,但好在楊儀知道另一條通往漢中的小道,所以最終有驚無險。而當楊儀的大軍出現在魏延面前時,魏延當場驚得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他一手製造的險境中,楊儀的大軍竟然沒有遭受到任何損失。

    此時,魏延以區區兩萬人對抗楊儀的八萬大軍,實際已經處於明顯的下風,只不過大家礙於魏延的威名,不敢冒然出擊。於是,楊儀就派王平出戰,結果兩軍還未打,王平便先聲奪人:“丞相剛剛去世,屍骨還未寒,你們這群混蛋就想造反麼?”

    王平一語正中魏延部下要害,這些將士此前一直被矇在鼓裡,直到楊儀大軍出現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大多數人心裡本就已經不願賣命,現在王平又以大義相激,再思及家中父老妻兒,丞相恩德,一時間全部一鬨而散。

    在這種背景下,孤家寡人的魏延也只能帶著他的兒子和少數親信撥馬落荒而逃,楊儀不打算就此放過魏延,他命令馬岱帶人前去追擊,總而言之,對敵需狠,斬草除根,男女老幼,不留一人。

    很快,馬岱在漢中成功追上魏延,並將魏延斬首示眾。而楊儀則用腳踐踏著魏延的頭顱狂笑道:“庸奴,復能作惡不?”接著,楊儀下令誅滅魏延三族。這戰過後,馬岱因誅殺魏延的首功,被劉禪進封為平北將軍、陳倉侯,成為蜀漢為數不多封侯拜將的人物。

    在諸葛亮死後的第二年,蔣琬已經全面替代諸葛亮掌握蜀漢大權,但與諸葛亮不同的是,蔣琬並不熱衷於北伐,這也讓馬岱很是憂慮,因為馬岱和馬超一樣,都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反攻回自己的家鄉西涼,加上當時馬岱年事已高,隨時可能會被上天給喚走。

    在這種背景下,馬岱就連著給朝廷上了好幾道奏表,要求允許他出兵伐魏,一方面蜀漢朝廷也想奪取涼州,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馬岱確實年事已高,如果等他也去世,蜀漢內部就再也找不出一個在涼州有根深蒂固影響力的人物,所以還不如趁馬岱健在,讓他試一試。

    於是,蔣琬就同意了馬岱的出兵請求,當然,蔣琬肯定是不會向諸葛亮那樣舉全國之兵來伐魏,所以他只是讓馬岱帶領駐紮在漢中前線的一萬多士兵伐魏。蔣琬的意思很簡單,先小打小鬧一陣,打贏了就追加兵力,打輸了就趕緊跑回來,對蜀漢也沒什麼損失。

    隨後在公元235年,馬岱正式率領一萬大軍發動了北伐曹魏的戰爭,但可惜的是,馬岱這支軍隊,很快遭到魏將金牛的阻擋。這金牛曾經是曹仁的部將,後跟隨司馬懿一同從荊襄來到關中,在得知馬岱出兵後,司馬懿就立即派遣牛金前去迎戰,而金牛也不負眾望,一戰將馬岱打得大敗而歸,斬首一千多人。馬岱兵敗回到漢中後,想到自己壯志難酬,很快就鬱鬱而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貨幣到底是不是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