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荷微觀

    對於輟學在家玩遊戲一年的14歲男孩,父母想勸他返校走向正途,已經不太可能。

    雖然父母有改正孩子不良喜好,但父母已力不從心。孩子的狀態不是一天養成的,你想讓他改變比病如抽絲還難。

    這裡建議父母,目前對於這個14歲的孩子來說,上學不是最重要的,頭等任務是教他怎樣做人,人做不好,即使有天大的成績,也走不好他以後的人生路,你救他這一次,說不定哪天它他又步入歧途。所以教他先做人後做事。

    父母可以藉助心理醫生,做心理疏導,從腦中徹底把他的打遊戲的毒癮戒掉。

    事實告訴我們,父母教育不好孩子,或者該陪伴他時沒有陪伴,你欠孩子的,他又以另一種方式都歸還給你。這就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 2 # 平頭老百姓123456

    這個問題問的好,1,現在的孩子從生下來到長大成人,基本上是祖宗級別的,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家長更是捨得不得捨不得罵,造就了孩子的養尊處優,2,家長過份的嬌慣孩子,直接從某種意義上消減了孩子的自理獨立能力和事情的解決能力,因為孩子知道一旦遇到什麼事情,會有疼愛他的父母為孩子出頭,這也就直接說明了兩個小孩發生口角雙方家長互毆很多這種事情,這就造就了更多玻璃心矯情的孩子,3,更多可悲的父母想著不讓孩子在外面受半點委屈,那麼你的孩子怎麼長大?怎麼去面對社會各種考驗?怎麼像雄鷹一樣去搏擊長空?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想法也會越來越多,當有一天嬌生慣養的孩子更多索取疼愛他的父母被拒絕時,玻璃心會徹底破碎,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被父母批評時走極端的原因了!等等案例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最後,建議孩子的父母親要儘快長大,這樣你的孩子才能長大,現在的孩子該打就打,該罵就罵,打的是做人的原則和底線,罵的是關愛與教導,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只有承擔和承認錯誤,才能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才會擁有健康Sunny的人生,過份溺愛最後只能害了孩子!

  • 3 # 拾月嶼

    14歲,一個多麼美好的年紀,正值豆蔻年華,也正是九年義務義務的關鍵時期。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面對知識爆炸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厭學,輟學,令人心痛。

    據不完全統計:因厭學或者學習困難輟學的學生可能佔到輟學學生的70%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初中階段的學生,這大大不同於過去因貧輟學。面對居高不下的輟學率,有人曾隨機做過問卷調查:什麼是造成青少年輟學的原因?答案大致包含三個方面:

    1.家庭原因:父母標榜“讀書無用論”。

    有些家庭,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總認為,讀書就是浪費時間,讀完書出來最終目的還是工作賺錢,不如早早開始來的實際;還有些家庭,父母自身就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但憑藉一時幸運獲取了一定的名利和地位,進而感覺“讀書本無用,金錢乃王道。”

    所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他們的楷模和榜樣。如果家長都產生“讀書無用論”的想法,那孩子厭學、輟學也不難理解了。

    2.學校原因:學校教育與學生需求不成正比。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孩子對知識的認知和渴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育模式已完全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更多的希望透過多元化教育,獲取課本以外從未了解的新知識。

    而老師教學方式方法的停步不前,勢必會讓學生感覺學習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加上有些老師對學生判斷過於武斷,喜歡用成績對學生劃分三六九等,從而令學生產生牴觸情緒,進而厭學、輟學。

    3.社會原因:花花世界對青少年產生巨大誘惑。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事物繼而誕生。作為未成年的孩子因心理尚未成熟,缺乏成年人應有的判斷和抗誘能力,容易被花花世界迷失雙眼,繼而出現厭學、輟學,走進社會的行為,他們更希望透過“走出去”感受學校和家庭未有的神秘感和新鮮感。

    那麼,面對孩子對學習教育的錯誤認知,家長該如何引導和糾正呢?1.言傳身教,從家長做起。

    身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於心中。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老師說過:“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試問,如果家長自己都不愛學習,又怎麼可以要求孩子成為“學霸”?

    著名演員黃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實成為演員之前,黃磊曾經是個大學教師,故滿腹經綸,熱愛讀書,他不僅自己愛讀書,還將這一良好習慣言傳身教給女兒多多,用黃磊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的話:“多多每天必須要讀完一本書,早上起床後,晚上臨睡前,都會抱著書看。”這樣的多多自然氣質不凡,魅力十足,引得圈內外一致好評。

    透過黃磊,我們不難發現,家長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極大。家長要為孩子做好帶頭榜樣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孩子宣告讀書的意義。家長要在工作之餘,全力陪同孩子,給予孩子適當的學習場所,學習工具,同孩子一起進步成長。讓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2.趣味教學,從學校做起。

    現在的孩子聰慧機靈,他們經常會腦洞大開的想一些,提一些老師也許從來沒遇到過的問題,做一些老師從未見過的事情。面對這些古靈精怪,求知慾較強的新時代學生,老師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那麼進行趣味教學勢在必行。

    01.教師授課要博才多學,風趣幽默。既可以對學生的各類問題沉著應對,予以解答;又可以風趣幽默,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始終帶著新鮮感和樂趣感進行學習,讓他們透過老師的傳授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02.教師授課形式應多元化,增亮點。教師應依照教育大綱,結合現今教育形式和學生需求,採取多元化教育模式,可藉助多媒體,教學素材及社會相關部門等多方力量,對學生進行新形勢,多亮點,趣味足的知識教育,從而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認可度,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03.教師切莫對學生“分數論輸贏”。在高呼“素質教育”的當今時代,衡量學生的標準已不再是單純的分數,更看重的是學生的整體綜合素養,單純的學習排名已不能很好的體現學生的整體實力,那麼,教師應該一改昔日“看分數,論成敗”的舊觀,摒棄分數劃分學生等級的標準,更多的將眼光放在學生綜合能力上來,以正確的教育觀念引導學生熱愛學習,喜愛讀書。

    3.社會監管,拒絕誤導。

    知識爆炸的當今社會,新事物層出不窮,作為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們,對於外界的誘惑難免缺乏一定的免疫力。那麼,社會需要多方監管,強化教育。

    面對社會的一切負面新聞和負能量,社會一定要及時予以發現,並制定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切勿讓不良資訊對孩子產生誤導。對於違反過國家相關政策規定、違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社會不良行為,國家相關部門要及時進行干預和管控。

    對於社會正能量的優勢資源,國家要大力予以扶持,讓優質教育在學生身邊生根開花,進而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社會誘惑。

    4.結束語:

    學生教育應是多方構成,通力合作的產物。單純依靠某一方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今教育的需求。希望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精誠合作,為學生創造身心健康,豐富多彩的教育氛圍,引導那些對教育產生誤區的孩子早日迴歸課堂,讓所有孩子都可以放飛夢想,翱翔在知識的長空。

  • 4 # 人之初育兒堂

    面對輟學在家玩遊戲一年的14歲男孩子,家長該如何幫助他迴歸正途?

    會玩遊戲的孩子,絕對都是很聰明的。不可讓他成為廢才,14歲的男孩子,正處在青少年叛逆階段。不知天高地厚,老子天下第一,你要硬生生斷了他的遊戲路,讓他自覺背上書包去學校,已經很難做到啦!慶幸的是他還在正路上,沒有吸毒混黑社會。現階段你改變不了他,父母就嘗試改變自己,去了解電子遊戲,因勢利導。

    電子遊戲——是指在手機或電腦上進行的遊戲。現在開發了許多遊戲專案。電遊已不單純是一種娛樂,更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甚至把它看成一種藝術。利用好它,也產生價值和財富,玩不好它就是對青少年成人身心健康有害,給人的生活產生了不良影響。但現在電遊已經實實在在,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娛樂方式,也使許多自控力差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

    孩子已這麼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要和孩子哥們似的敞開心扉,好好的認真的談談: 你既然感興趣,那就合理的接受它,並開發利用好它,讓它為自己創造價值和財富,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玩遊戲,來了解現在國內國外的電玩行情,包括一些國內電遊競技賽,幾年一次的電遊亞洲對抗賽,一些國際大賽。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專案,但每次國內國外大賽,據新聞了解,參賽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甚至好幾次冠軍,凱旋而歸,無限榮光!電遊玩的好。也可以為國,為家,為自己爭光!

    父母要了解孩子玩哪些遊戲專案?最佩服哪些大咖? 現在最重要的是,父母想辦法能聯絡一些同城玩家達人大咖更好,請他和孩子談透怎麼玩遊戲,帶他玩幾下,把他玩趴下。請遊戲高人幫忙引導他,先回學校把書讀完,一邊讀書,業餘時間再練習。以後有興趣再找組織帶你,參加各種大小比賽,或做遊戲主播,陪練,遊戲達人。咱們要玩就好好的玩,有方向性的玩,認真的玩,玩厲害的玩高雅的,玩出水平。讓全國的甚至全世界的小夥伴,羨慕你,佩服你。

    你感興趣父母一定會全力支援,只要你先讀完書,約定好你拿到什麼畢業證,得到什麼獎勵,爸媽一定給你獎,能承受得起的遊戲裝備給你。你可以明著玩,爸媽不阻攔著你,有些學校還有電競組織參加,只要你感興趣的正路,爸媽都會想辦法支援你,培養你。

    就好像那些從小打乒乓球,桌球,羽毛球,舉重運動員一樣。希望你在遊戲領域也能玩出成績,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現在文化課都不能放下,好漢還要書打底,長大了不能做個莽夫,有特長,還得有文化有內涵,人家就會更崇拜你。

    父母要360度接納的方式,跟孩子認真談談,和孩子明確目標:將來想做職業電玩達人大咖,還是電腦程式設計遊戲裝備設計。我們不能這樣閒著無目的的玩,要有計劃,有目標,有努力的方向。先回到學校去充實自己,以後考取相關的學校和專業,你一邊學一邊玩,爸媽不煩你不攔你。

    可憐天下父母心,找一些電玩達人,和孩子多接觸,讓孩子敞開心扉,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方向。在一條正道上,父母盡力去成就他,沒辦法,因為是自己親生的。等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會從內心裡感謝您們的。

  • 5 # 農家清青

    14歲的年齡應該上學,為了玩遊戲不上學是不對的,孩子14歲處於青春期,會有一些叛逆,家長應該多關心孩子,讓孩子回學校上學。

  • 6 # 阿娥你好

    少年輟學是個例,14歲少年的生長環境就2個,家和學校。其中家是第一生長環境,少年從出生到14歲受家的影響最大,學校是少年6、7歲上學到14歲接觸到的第二生長環境,凡是從家裡吸收負能量>正能量的孩子,①學業不順②無法適應學校環境這兩個狀態是必然的。

    表面上看輟學是因為少年沉迷遊戲,不思上進,實際上少年用拒絕成長(輟學)和拒絕與外界接觸(遊戲)來表達他對外界的憤怒、不滿和抗爭。

    人作為弱小的個體,一旦建立起自己是有能力的、世界是善惡並存的健全心理機制,就會懷著好奇心去學習新知、萌生夢想去探索未知。如果對自己和外界的感覺糟透了,就會自己建個殼縮在裡面不肯出去,記得我上學時有篇語文課文,叫《裝在套子裡的人》,當時我還小,傻乎乎的當喜劇看,現在想來,明顯是個悲劇。

    現在社會充斥著成功學,人心都很浮躁,人人被“標配”壓的喘不過氣,人人還想過“標配”的人生,對於家長來說,擁有“標配”孩子成為“標配”人生的一部分,我想說的是,孩子只能長成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如果家長壓根不瞭解,也不想了解自家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想用“標配”去壓制束縛他,不會成功的,只有失望。

    因為不瞭解問題裡少年的成長背景和成長細節,所以我沒法給家長提供立竿見影的神藥(一滴見效),何況這種神藥是壓根不存在的。我“看見”的是孩子目前的狀態的確有問題,而且問題有些複雜,想修復孩子的問題並不輕鬆。但不是沒藥可救,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需要家長①改變、提升自身認知,②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還記得那句“撼泰山易,撼人心難”嗎,家長願意改變自己多少呢?

    家是滋養家人變得更加勇敢、開放、願意成長,還是消耗家人變得畏難、封閉、自我設限的地方,家長想明白這一點比什麼都強。

    最後說一句,人只要往上生長都是正途,並非只有上學這一條路,當然,透過求學上升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路。

  • 7 # 迪吉象

    首先提及的是:遊戲不是洪水猛獸,關注點應該放在孩子身上,不應該是遊戲之中。

    很多家長總會錯誤地覺得:“我就不明白了,遊戲有什麼好玩?”然後更多的採用迴避、打罵、放養的消極態度來回應孩子。

    遊戲世界相對於現實世界更簡單也更純粹,玩法設計的時候一般只側重人性中的某一個點,因此孩子能更好的在遊戲世界裡找到現實中難以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面對虛幻的快樂,需要自控力和自制力。而我覺得所謂自控力與人的大腦發育程度與社會閱歷都息息相關,未成年人的大腦並沒有發育完全,所以相比成年人更容易沉迷其中。而這個快樂的程度,就決定了孩子沉迷的程度。

    有些家長自己雖然不沉迷遊戲,但是沉迷麻將,撲克,酒局結果導致反而疏忽了對孩子的照顧。個人認為這些行為和沉迷遊戲其實沒什麼差別,也導致了孩子只能透過遊戲來發洩自己的情緒,排解孤單,久而久之家長孩子形同陌路是必然的。

    所以解決遊戲成癮,最關鍵的還是如何和孩子相處。家長們總是喜歡用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想法設法的控制孩子。砸機子、斷網、封號、打罵這些行為換來的必然是孩子的逆反心理,輟學、絕食、離家出走。

    所以,

    1.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遊戲

    讓孩子明白一點:虛擬世界確實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但不是隻有精彩的遊戲而已。比如當孩子做完作業後,可以在網路上和一些小朋友聊天,也可以在網上聽歌,看影片。

    2.注重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對待孩子的遊戲成癮,家長們應該拿出自己的耐性來,用長時間的陪伴和親情把他拉回到現實世界中。在孩子放假的時候多陪陪他,這樣即可以監督孩子,也是走進孩子內心的最好辦法。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更多的在孩子身上傾注時間和心血,孩子才能更好、更茁壯地成長。

    3.幫孩子培養一兩種愛好或特長 

    想讓孩子一下子擺脫遊戲是不現實,也是極其困難的,不如想個辦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點,幫孩子培養一兩種愛好或者特長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打籃球,踢足球,健身,玩具等等。

    面對遊戲,我覺得家長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娛樂權利,不要功利化地看待遊戲,構建積極的朋輩關係,幫助孩子提升自我價值感,應該把遊戲作為親子溝通的重要話題和親子共娛的重要活動。

    何況在當下打遊戲不是什麼沒出息的事情,遊戲領域的興起更是一種潮流。所以,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認清自己,因為他年紀小,所以成長的道路更需要家長的引領、支援與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開不了機用u盤怎麼重灌系統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