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謝謝邀請!可惜歷史不容回放啊!歷史項羽回去江東也無力迴天了!項羽本身是客居江東,帶領八千江東子弟起兵的!項羽真正的家已經隨著遷移!到了彭城了!再有即使項羽回江東,那裡也沒有起碼暫時沒有那麼多的壯力男人跟著他起兵了!就是有也只是一小股力量,怎能禁得住劉邦大軍的弒殺呢?所以項羽兵敗是他自己的性格決定以外,天時地利人和項羽都已經失去,即使再回江東,以項羽的性格依然會自刎的!

  • 2 # 睿澈

    首先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政權興亡的關鍵因素是人,也是局勢。從人上來講,楚漢垓下之圍後項羽精銳盡失,從范增、龍且、季布、英布這些人死的死叛的叛,項羽幾乎無人可用,再加上江東地狹即使湊十萬之眾也恐難抵擋劉邦的諸侯聯軍。從局勢上來看,劉邦、韓信、英布、彭越、等諸侯幾乎都是項羽的敵人,項羽在天下已經失去人心,恐再難有盟友,那麼僅憑一己之力對抗天下諸侯無異於以卵擊石。

    所以從用人還是局勢上來看,項羽垓下之圍後其勢難回了。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 3 # 歷史白話君

    我認為即使項羽沒有烏江自刎,而是坐船逃到了江東,也不可能打得過劉邦,原因有以下三點:

    1.項羽已經是光桿司令了,而劉邦手下謀臣良將眾多。

    項羽的謀士范增已經被項羽趕走,並且病死,手下的將領也基本都戰死,反觀劉邦手下有張良、韓信、蕭何等能人。所以即使項羽成功回到江東,手下沒有能臣良將也不可能是劉邦的對手。

    2.江東的基礎無法與中原抗衡。

    江東的基礎和中原還是差很多的,無論是人口兵源還是後勤補給上都不如中原。就類似三國時期的吳國最終沒有辦法和魏國抗衡一樣。

    3.項羽性格決定了他的成敗。

    項羽是一個英雄,而劉邦則是梟雄,項羽的性格註定了他的失敗,即使他回到江東,他的性格也不會改變,等待他的依舊是以失敗告終。

  • 4 # 守荷人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如果過江東,也許歷史九會改寫!

  • 5 # 汐水柔情

    項羽如果過烏江,重振旗鼓再來,是否會戰勝劉邦,對於這個問題,可以肯定的回答,項羽依然會敗,具體分析如下:

    項羽敗給劉邦,敗的不是軍事才能,而是敗在了政治,論打仗劉邦差項羽差太遠了,連韓信都不一定是項羽的對手,更何況劉邦呢,項羽即使能夠重頭再來,他依然會敗。

    項羽即使過了烏江,也很難組織一直軍隊,因為他失去了民心,而劉邦順民心,百姓都依靠在劉邦這邊,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的暴政,令百姓人人得而誅之,厭惡至極,讓項羽來治天下,還不如讓劉邦來當,所以項羽即使能組織起來的軍隊,也不過是支敢死隊,根本不能抗衡天下,更何況劉邦都已經一統天下了,天下太平,擁有絕對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項羽如何抗衡?

    如果項羽當初愛民,順民心,劉邦又有何機會爭奪天下,項羽的脾氣註定了他當不了皇帝,他得到的天下都是用武力壓制,統治的時間都不會長久,敗掉江山只是時間問題。

  • 6 # 狐筆春秋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論述過,有興趣的同仁可以參看前文,今日鄙人想在此對此問題進行再此論述,一者完善之前的認知,再者補充之前的不足。

    第一:項羽的優勢

    1、項羽的統帥之才

    也許有人會說,一旦項羽渡過江東,那麼劉邦的人馬必定會尾隨而至,趁你病要你命,不給項羽任何喘息的機會。確實這種情況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但是,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就楚漢相爭的整個局勢而言,在正面戰場上劉邦始終不曾佔到過便宜,唯一一次彭城突擊戰,雖然戰果很輝煌,但那也是在項羽深陷齊國泥潭不能自拔,彭城之內守備空虛的前提下進行的。所以在項羽獲知彭城被陷之後,他馬上率領近兩萬人馬,日夜兼程的趕回彭城並發動迅猛的進攻,將正沉醉在美酒美姬之中的劉邦打的南北不分一路狂奔,之後更是龜縮滎陽城內不敢出戰。最終還是憑藉著紀信的自願獻身冒充劉邦才僥倖逃過一難。由此可見,論軍事實力,在整個劉氏集團中還未有人能夠正面和項羽抗衡。當然,有人會以韓信來反駁,但是隻要我們翻開《史記》就能發現,韓信和項羽在正面戰場的較量只有一次,那就是“垓下之戰”此時的項羽軍團已是久戰疲敝之師,但是在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漢軍時,依然能夠成功突圍,並且斬將易幟如探囊取物一般。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韓信和項羽之間的差距嗎?

    2、楚軍的特點

    一旦項羽能夠忍辱負重,低下他身為貴族驕傲的頭顱,回到江東,補充兵源,積聚糧草,那麼以其無上將才,要抵抗甚至擊敗漢軍不是沒有可能的,甚至來說,機會是非常大的。因為漢集團中中計程車卒和將領主要由秦人和豐沛,碭泗之人組成。這從地域界碑上而言,他們屬於純正的北方人,而就當時列國形勢和聯絡而言,他們絕大多數應該是不習水戰的旱鴨子。而項氏家族身為世代楚將。水戰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最基本的一種戰鬥技能而已。而江東地區的地勢地形主要以山川湖泊,大江大河,山地丘陵為主,完全不像北方可以縱橫馳騁。騎兵在此就像是被堵在風箱裡的老鼠,很難施展開來。但是身為楚軍的楚人,他們卻是如魚得水,再加上他們同氣連枝,此刻保衛的已不僅僅是西楚霸王項羽,而是他們的家人妻子,父老鄉親。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保家衛國。楚人士卒焉有不盡力而為的道理?

    第二:劉邦的劣勢

    1、孤軍深入,糧草難繼

    五年的楚漢相爭,偌大一個關中之地已經被消耗的滿目瘡痍。在《史記》中曾明文記載:在關中壯丁多數被徵發的情況下,蕭何不得不徵調老弱及還不到服役年齡的少年人開赴滎陽。而同時期的江東地區卻幾乎是完整的,這裡的百姓基本不曾受到大規模的損傷,經濟生活總體比關中而言要優裕的多,畢竟整個亡秦之戰和爭霸之戰其主要戰場還是在北方。我們都知道,古代戰爭打的就是人。因為不僅正面戰場的軍隊需要人,負責轉運糧草輜重的後勤更是需要人。而今關中已然凋敝到慘不忍睹的地步。且不說軍隊人數的補給,但就糧草的轉運而言就已經是其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更何況他們還得跨越長江天險呢?所以就關中和江東兩地對照,孰優孰劣已然一目瞭然,毋庸贅言了。

    2、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相信聽過這句話的人應該不在少數。秦楚之間的恩怨糾葛一直就是歷史遺留問題。楚人痛恨秦人的出爾反爾,同情楚懷王客死他鄉,再加上楚國曆史上的幾次遷都,都是由於秦軍的猛烈攻擊造成的,可以說,對於秦人楚人“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而這也就是為何項羽坑殺秦軍的命令能被順利執行的原因。再之後,項羽“屠咸陽,殺降王,焚宮室”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並不能單純的視之為個人的行為,因為這是身為出國貴族其生命中固然揹負著的屈辱,更是萬千楚華人民的血海深仇。

    而就秦人而言,項羽坑殺的20萬秦卒絕大多數是關中子弟,此刻一旦有機會深入出國腹地,出於人之常情,在我們面對血海深仇的敵人時,誰還能用仁義道德壓制住人性的瘋狂?所以,幾乎不用論證,我們就可以得出,一旦劉邦追殺項羽到了楚國,那麼他所要面臨的就不再只是項羽,而是千千萬萬胸懷仇恨的楚人。這注定是一場不死不休的戰局。

    第三:關於楚懷王

    也許很多人都會說項羽殺了楚懷王,楚華人難道還會相助項羽嗎?誠然,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但其實這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在《史記》中范增見項梁之時,范增就曾明確說道:“之所以要援立楚懷王,只是因為懷王客死他鄉,楚人至今憐之。而擁立了楚王,項梁就能更大限度的得到楚國及六國後人的支援”換句話說,楚懷王說到底只是一面旗幟而已。其政治意義遠遠大於他在百姓中的實際影響力,就如同當年的小明王一樣。最後死在朱元璋手中,但於大局其實並無影響。再加上,當時天下人都知道首倡義師,討伐暴秦的就是項氏家族。而項氏家族在楚國的影響力又豈是這個牧羊兒所能比擬的?換言之,當烏江亭長搖櫓過江迎接項羽的時候,整個江東地區還是認同項羽的。而且就是項羽本人也說:“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可見,懷王之事,僅僅只是楚漢相爭時期,劉邦用來佔據名分大義的一個藉口,其實際影響力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綜上所述,筆者還是以為,如果項羽肯放下自己貴族的身份,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忍辱負重,包羞忍恥,臥薪嚐膽,生聚教訓以待天下之隙,那麼重振旗鼓,捲土重來未嘗不是沒有可能的。

  • 7 # 吾知暢談

    太多人覺得垓下之戰是決定劉邦項羽成敗的一戰,如題所說,如果沒有這麼一戰或者這麼一戰項羽沒有自刎,而是逃回彭城或者老家下相,然後開始休養生息,厲兵秣馬,準備再與劉邦決一死戰,勝敗如何呢?

    答案是項羽肯定會敗。因為項羽根本沒有劉邦那麼懂得隱忍,如果項羽懂得洞悉天下,懂得審時度勢,他也不會落到如此地步,再不濟,跟劉邦二分天下,楚河漢界之分幾十年是沒有問題的。

    曹操當年問其子曹彰,喜歡做什麼,曹彰回答:喜歡帶兵打仗,想當一名將軍,一位統帥。這也是曹操的黃鬚兒。

    如黃鬚兒一般,項羽可能更勝一籌,比黃鬚兒更有能耐,但是,也只能是一位優秀的統帥。而劉邦是謀略家,政治家,是有雄心壯志,坐擁天下,收攏天下人心的人。

    你的目標就是如此,你的眼光就是如此狹隘,給你再牛逼的謀士范增也無濟於事。

  • 8 # 老鴨說歷史

    個人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是不會發生改變的,性格不能改變,其他都是枉然。我擷取一下自己文中的片段,解釋這個問題。

    一、政治上見識短淺

    項羽為人固守思想很重,他率領兵馬入咸陽後,殺了秦王子嬰,掠奪了咸陽宮裡的寶貝、美女,回到彭城享樂,放棄佔領咸陽。咸陽地理位置險要,四面有關塞要道,土地肥沃物產豐盈,是兵家爭奪之地。他對勸諫他的人說“富貴不歸故鄉,像穿著錦繡的衣服在夜裡行走,誰知道他已經富貴了呢?”。

    他政治上見識短淺,謀求的不是天下大計而是富貴榮華,只想榮華也好,卻受不了他人的管制。矛盾的思想,限制了他的發展。

    有人說,咸陽分封諸王時,他分封的將領,除了六國後人外,有很多是隨他打仗的有軍功的將領,對自己的親屬並沒有封王。到了與劉邦爭奪天下時,這種相對的公平也被打破,他沒有再分封有功的將領。從爭取和團結將領上來說,並不利於正確和團結優秀將領,不利於政治上的制衡。

    二、思想上閉塞狹隘

    項羽剛愎自用,不善於聽取他人意見,思想上十分閉塞。

    對自己身邊人才的忽視:韓信、陳平、英布都曾是他手下的將領,卻因為他不知人善任,放走了這群人。誠然,韓信、陳平在一開始也不被劉邦重視,可劉邦從善如流,聽從蕭何、魏無知等人的建議,使韓信、陳平發揮他們的才能。

    項羽僅有范增一人,卻不肯聽從范增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後來,陳平用計離間項羽與范增,可憐老范增一片赤誠,竟遭懷疑,死於回彭城的路上。

    對於主動投靠人才不重視:劉邦左司馬曹無傷投誠項羽,告發劉邦。項羽被劉邦忽悠了幾句,為顯示自己胸懷坦蕩,轉瞬把曹無傷出賣了。劉邦回到漢地,即刻殺死了曹無傷。這樣的主子,不是擔當責任,承擔風險,誰敢為之賣命?

    對於反對意見拒不接受:佔領咸陽後,有人勸他佔據關中之地。他不採納,想要回歸故里。那位有見識之人,批評項羽“沐猴而冠”,反被項羽怒而烹殺。

    項羽眼中的人才是什麼樣子呢?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他喜歡的是“英雄”情懷,“鴻門宴”樊噲有勇有謀,冒著性命危險救劉邦脫困,陳述劉邦仁義之舉。項羽覺得有道理,懷“婦人之仁”不說,當眾稱讚,昭示自己對樊噲這種英雄惺惺相惜。樊噲帶著腦袋活,項羽大哥帶著“名義”活,固步自封。

    三、政策上殘暴不仁

    戰爭歷來殘酷,我們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發動戰爭。章邯帶領秦降卒投降項羽,秦降卒受到屈辱、凌虐,抱怨了一些,無非是怕將來被送到江東做奴隸,遠離秦地的父母妻子。做為政治家正是可以得人心的大好機會,可項羽不僅沒有及時安撫,反而坑殺了降卒二十萬人。這樣無疑推遠了這些士卒的父母妻兒,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上。

    到達咸陽後,他與劉邦的做法也截然相反。劉邦聽從意見,安撫人心,對百姓秋毫無犯。項羽引兵咸陽,焚燒秦王宮殿,屠殺咸陽城的軍民。後來又誅殺義王,落人口實。

    攻打彭越時,因為外黃堅守,他帶兵攻打了數日,守軍才投降。項羽惱怒外黃人的堅守,下令要殺死外黃十五歲以上的所有男子。多虧外黃縣令門客十三歲的小孩勸諫項羽說,“彭越用強力劫外黃,外黃人非常恐懼,才投降彭越,盼著您的到來。您到來後,卻要坑殺外黃男子。照大王這樣的殺伐,恐怕無人再敢投降大王,定會堅守到底。”項羽這才停止弒殺。這件事,一方面說明項羽手下無人提正確意見,另一方面說明項羽在政策上除了殺人就是殺人。

    四、社會經驗不足

    劉邦出身草莽,為人也圓滑,前四十年的風雨歲月,讓他精通人情世故。而項羽不同,他出身高貴,放不下身段,且任人唯親,不辨是非。若論血緣遠近,項羽與項伯關係近的多。然而項伯卻在“鴻門宴”上阻擋項莊。

    項伯與張良關係很好,他告訴張良,項羽對劉邦起了殺心,讓張良早日逃跑。張良不僅沒有逃走,反而把項伯引薦給了劉邦,劉邦問張良是如何稱呼項伯的。張良說,我叫他“大哥”。劉邦請來項伯,稱呼“大哥”並以兄長的禮節對待項伯,還約了做兒女親家。項伯雖是項羽的叔叔,不僅沒有幫項羽,反而幫助劉邦。可見項羽對項伯平日裡並不尊重,否則怎麼被劉邦的花言巧語哄騙了?!

    項羽和劉邦爭天下久了,自覺愧對天下百姓。他和劉邦說,“如今天下混戰,皆因你我二人。不如你和我單挑,一決雌雄”。劉邦笑著推辭,說智鬥不鬥武力。如論驍勇善戰,非項羽莫屬。若論智謀,項羽差太多了。社會經驗不足的項羽,想用對決的方法決定勝負。天下又怎麼單靠個人而奪得呢?

    老鴨認為,項羽貴族出身,他不瞭解底層人民的渴望,他不知道貧窮與渴望活下去,對人民的重要。他不懂得人心,他不知道封妻廕子對於人才的重要性。他不理解爭奪帝業,不僅僅是富貴榮華!他是個英雄,具備英雄情懷的英雄,卻唯獨不適合做帝王,一個亂世中的帝王!

  • 9 # 武術傳承者刀客公子

    著名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中國歷史上的最強武將。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號 西楚霸王 。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江東斬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率軍入關中,以 五諸侯滅暴 秦 ,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冊封十八諸侯,大政皆由羽出 ,號為“ 霸王 ”,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霸王項羽,千古以來唯一一位沒有奪得江山卻能稱王並被史記寫進帝王列的一位英雄人物,從心裡來說很多人很尊敬敬佩這位英雄人物希望他可以重振旗鼓君臨天下,我也不例外,況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但終究是沒有發生的事情誰也不能妄下定論!

    太史公終非項王本人又豈知項王本心,項王烏江自刎,誰能肯定不是霸王一生征戰,江東子弟兵戰死殆盡,回想一生戎馬天下蒼生苦不堪言,世家出身的項王自以天下為大,心懷仁德故以烏江自刎還天下太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位明星可以稱得上是“神仙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