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95278951632

    概述:訓詁學從先秦就已經開始了,戰國末期的《爾雅》被認為是最早的訓詁學著作,而訓詁學的傳統觀念形成於唐代的孔穎達,國學大師黃侃則創立了訓詁學的現代觀念。語言學家王力在1947年的《新訓詁學》中提出“必須打破 小學為經學附庸的舊觀念 ,然後新訓詁學才真正成為語史學的一個部門。”周大璞在《訓詁學要略》中也說 “訓詁學的研究物件就是詞義和詞義系統,他的首要任務就是研究語義發展演變的規律。”新訓詁學是相對舊有 的訓詁學而言的。

    古代:在產生於秦漢之際的《爾雅》中,第一篇與第三篇分別以“釋詁”“釋訓”命名。在這裡,“詁”與“訓”分立,這表明,在作者心目中,“詁”與“訓”是“釋”的物件,是作為兩個實在物件出現的,並非構成一個術語。這從《爾雅》十九篇均以“釋×”為命名方式也可以得到證明。西漢《詩詁訓傳》中,“詁”“訓”“傳”三字並立,這是漢代毛亨在繼承前人及《爾雅》的基礎上所創立的三種訓釋方式。“詁”大致為訓解古詞古義及其他基本詞,“訓”大致是訓釋連綿詞及重言詞,“傳 ”是在“詁”與“訓”的基礎上闡釋詩的內在涵義等。毛亨的“詁”“訓”“傳”有兩個特點,一是“詁”“訓”“傳”的含義及使用,仍具有詞源的特徵,二是《周南·關瞍詁訓傳第一》之類名稱表明毛亨並未將“詁”“訓”及“傳”作為一個術語來使用,因此,毛詩中“詁訓”並非連用,而是分用。東晉,郭璞在《爾雅·序》中說:“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郭璞又在《爾雅·釋詁第一》中第一條下說:“此所以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

    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詁訓傳者,註解之別名。毛以《爾雅》之作,多為釋詩,而篇 有《釋詁》、《釋訓》,故依《爾雅》訓而為《詩》立傳。傳者,傳通其義也。《爾雅》所釋,十有九篇,猶 雲詁訓者。詁者,古也,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訓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釋言》則《釋詁》 之別。故《爾雅·序》篇雲:‘《釋詁》、《釋言》,通古今之字,古與今異言也。《釋訓》,言形貌也。’然則詁訓學,通古今之異辭,辨物之形貌,則解釋之義,盡歸於此。《釋親》已下,皆指體而釋其別,亦是詁 訓之義,故唯言詁訓,足總眾篇之目。”在這段話中,孔穎達展示了他的概括歷程:由“詁訓傳”概括為別名“註解”構成了一個術語,這是一次對學科認識的質的飛躍。又由“詁訓”總括其物件:“通古今之異辭,辨物之形貌。”最後又加以補充道:“故唯言詁訓,足總眾篇之目。”孔穎達在訓詁領域中已初步進入了術語的確定及物件的劃分領域中,已由具體的物件初步上升為抽象的概括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卓系統的手機為什麼關機之後再開機非常的耗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