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戶-名-DL
-
2 # 善良的優
有一本書連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都將其列為“必讀書單”,它就是《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因為此書在全球一舉成名,加上幾年後他出版的《未來簡史》,兩本書被讀者形容為腦洞大開、重新整理三觀。
尤瓦爾7月6日出席了在中國的首屆“XWorld大會”,並做了主題演講。在演講中,尤瓦爾提出如下觀點,讓世人震驚:
“隨著技術發展我們可以用機器替代出租車司機、醫生以及其他職業。少數精英階層創造大量的人工智慧,絕大部分人將變成沒有任何經濟價值的無用階層。數以億計的人將找不到工作,這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問題,這可能是21世紀最大風險。”"/>
快遞員全面失業,實體超市逐漸消失,諸如此類還有無人駕駛車輛、無人售票公交......一切都顯示出如今社會已經不需要那麼多人工勞動力。
大資料、人工智慧悄無聲息來到我們身邊,潛入我們的生活,默默的代替了許多崗位,使得原本就十分嚴峻的就業環境面臨巨大挑戰,下一個失業的會是我們所在的行業和我們自己嗎?
01 人工智慧是什麼?
那麼,可怕的人工智慧到底是個什麼鬼?
百度百科部分解釋: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人工智慧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對這種“複雜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關於人工智慧會全面取代人類工作還是部分取代的爭論甚囂塵上,至今仍無定論。
但無論怎樣,我們不得不承認,取代已經變成了“大勢所趨”,只是不同行業和不同工種,被人工智慧改造甚至替代的程度和早晚不同而已。
"/>
研究發現,人工智慧可在金融投資、醫療診斷、企業經營、軍事指揮等方面進行高水平的預測和決策,因為人工智慧可以快速學習這些領域的思維,並且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工作。而目前在這些領域工作的都是高學歷的中產階級。
那麼,人工智慧是如何取代這些“高階”工作的呢?
我們拿金融行業舉例,金融領域一般被視為技術含量較高的高階工作,但是其與人工智慧融合的趨勢在全球已經開始顯現。
摩根大通開發出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軟體,原來律師和信貸人員每年需要36萬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該軟體只需幾秒就能完成,且錯誤率大大降低。
IBM曾幫助一家日本保險公司做智慧理賠,理賠的平均時間減少了40%,人員的投入減少了30%,每年減少了1.5億日元的支出。
全球最大資管公司之一貝萊德,採用人工智慧取代傳統人工。今年3月宣佈裁員100名主動型基金部門員工,其中包括7名投資經理。這項舉措將給公司的總體運營成本帶來28%的下降空間。
"/>
在中國,作為傳統音樂人和投資人的雙重身份,胡海泉在被問及關於人工智慧會不會影響音樂人創作的問題時,他表示:
“儘管從我個人的行業慣性來講,人工智慧可能是無法取代傳統音樂人的。但事實上這個行業也在逐漸發生著改變,無論是從歌詞創作還是從編曲等很多方面,都已經用到了人工智慧。在音樂創作的領域,我們有時候很難辨別出哪些是人類創作的歌曲,哪些是機器創作的歌曲。無論從悲觀的角度,還是從樂觀的角度的看,未來我們都將要接受一個事實,即音樂內容創作可能不再僅僅是人類能夠做到的了。”人工智慧介入以上文藝領域雖然只是嘗試或者處於起步階段,但是一旦開始,就勢如破竹,絕不回頭。
所以就算是在創新和創造性領域,人工智慧也已經大張旗鼓地侵入,或是猶抱琵琶般徐徐登場,我們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再給自己找退路了。
大船已經起航,要快速上船還是拒絕登船,你還在猶豫嗎?
04 趨勢面前,勢不可擋
我所在的行業是B2B傳統工業領域,公司很多人認為這個領域和快速消費品行當不一樣,根本不適合電子商務和線上購物,但是我卻一直持相反觀點。
沒錯,電商最早始於快消領域,在今天基本上一切消費品你都可以透過線上購買,人們熟悉且習慣了這種採購模式和渠道。但是那並不意味著人們永遠不會考慮透過線上採購工業品。
當個體已經習慣了線上採購快消品的時候,終究有一天他會主動問你,在哪個網站可以買到你們的工業品?只要有一個競爭對手提前滿足了這部分需求,舊的模式開始崩塌,新的趨勢就不可逆轉。
後來在我的大力影響和努力下,公司終於採納了我的提議,開始進軍電商領域,從一些相對標準化,體積小的工業產品開始嘗試。
如今透過線上銷售的產品,銷售額逐月攀升,已經有超過線下銷售的勢頭,而這種大趨勢在整個行業也越來越明顯,此時我們已經走在了競爭對手的前面。
"/>
05 我們真的將淪為無用階層?
當然我們也不必如此悲觀,麥肯錫的報告指出,人工智慧在未來可以輔助人類完成某些工作內容,但是沒法完全替代整個崗位,尤其工作中的核心技能: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管理他人,做出決策,這些都是人工智慧目前所不能取代的。
所以就算尤瓦爾描述的未來絕大部分人都是無用階層的那一天真的到來,我們只要掌握以上核心技能,到時就可以從容應對,躋身於他說的“精英階層”,也就是管理階層。
<img src="//s3.pstatp.com/wenda/wenda_web/static/style/image/loading_a788ad0.gif" _src="data:image/svg+xml;utf8,<svg%20xmlns=" http:="" www.w3.org="" 2000="" svg"%20width="590" %20height="337">"/>
如何做到呢?分享以下幾點建議,供你思考:
1. 保持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敏感度和新鮮感
就好像大多數行業今天都離不開網際網路一樣,未來的行業也離不開人工智慧。
理性而客觀地地看待新科技帶來的變化,而不是剛愎自用,同時保持對人工智慧在本行業發展趨勢的敏感度和求知慾,我們才會清楚未來的行業如何佈局,商業模式如何轉變,我們自己的優勢和定位在哪裡。
2. 不斷提高自己核心競爭力,使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
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生活和工作的瑣碎中,疲於應付每一個具體的細節,從而忽略了自我成長。
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更需要發現和打造自己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讓自己思維持續升級,知識不斷迭代。在面臨鉅變的一天,我們就可以從容而自信地登上諾亞方舟,開啟新的旅程。
3. 在專家路線或管理路線兩個維度上,不斷深耕,不斷精進。
通常在職業發展道路上,都會選擇這兩個方向之一發展,要麼成為頂尖專家或行業大牛,要麼成為管理高手或牛逼領導。
根據自身的優勢和興趣,我們要明確在哪個維度深耕,進而在這條道路上不斷精進,力求成為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人工智慧就算來臨,到時我們也是最終管理和操縱機器的人,而不是趴在地板上的無用階層。
4. 在度過生存期和發展期後,開始考慮如何實現自我價值
畢業5年左右,我們度過了職業發展最初的生存期,並進入發展期。
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其實可以開始探索並打造自己的多重身份,也就是除了本職工作,可以培養其他興趣愛好或技能,比如投資,寫作,才藝,體育等等。並讓這些技能實現商業變現,進而使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這樣做,可以分散自己職業和收入上未來的風險。人工智慧不會同時取代我們所有的工作或技能,我們仍然可以憑藉著自己的多重身份遊刃有餘。知名外企亞太區戰略總監,十年以上高管經驗,專注於職場和個人成長領域研究。
不管人工智慧是要使絕大多數人淪為無用階層,還是會使中產階級大面積失業,只有隨時保持危機意識,擁抱變化,時刻準備著的人,才能最終變“失業”為“事業”,變危機為機遇,成功登陸人工智慧帶給人類的自由彼岸。
-
3 # 心比天高ll命比紙薄
針對於這個問題真的是不敢想。隨著科技發展,未來還有沒有人類存在或許都是個問題,隨著科技發展,科技可能回代替人類,人類也可能因為科技競爭爆發世界戰爭,未來百年應該還是上升的發展階段。再往後百年真的不敢想象,有可能會回到冷兵器時代吧!
-
4 # e風趣科技
在各個國家之間,人工智慧的競爭其實就是科技的競爭,大家都懂落後就要捱打這個道理,科技強國,所以我們一定要走在人工智慧尖端。
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我們的衣食住行會變得更加高效便捷。每一個家庭都有機器人管家,家務活全部自動化,出門沒有交通擁堵,想去哪直接就到了。想象下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個Sunny的清晨,人工智慧叫你起床,給你做早餐,幫你啟動汽車,然後你就可以開著車去上班了。亂糟糟的衣服仍舊洗衣機,就會自動清洗了。家裡的衛生全部都不需要你親自動手。回到家,把公文包輕輕一甩,鞋子,外套一脫全部自動歸位。在公共場所,有電子閱覽報。搭乘火車,飛機,高鐵,公交車,地鐵人臉識別就能透過。去看病,在網上選好專家,無需等候就可以看病了。做體檢檢查什麼的,有醫療機器人,分分鐘就檢查好了。外出吃飯想吃什麼對著機器人點餐,點完立刻就送過來了。
其實現在人工智慧就已經融入到生活中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過,網上購物,網上瀏覽新聞,不僅速度非常快,而且會根據你的瀏覽興趣推薦相關資訊,自動遮蔽廣告。關於人工智慧對生活的改變,實在是太多了。就物流來說,全自動智慧機器人分揀,搬運,大大節省了我們收快遞的時間。教育行業,兒童教育機器人,快快樂樂陪伴孩子成長。醫療方面,手術機器人提高手術效率,減輕醫生負擔。實在太多了,說都說不完,大資料是人工智慧的核心,提高演算法能力,是制勝關鍵點,祖國加油!
-
5 # Mario女陶
我之前看到過這樣的一本書,是KK寫的《必然》,他闡述的未來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1.在人工智慧來臨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將會是不斷變化的,沒有什麼是可以穩定下來的了。
3.人工智慧到來的時候,我們人類和事物之間的關係就是2種關係,第一個是使用,第二個是佔有。
4.就目前我們每2天產生的資料就是人類文明的總和,在未來,人工智慧的加入,會使得資料更加的龐大,我們那會最值錢的東西就不是資訊了,而是我們學習資料探勘工程師所加工出來的一系列有價值的資料。
5.在人工智慧時代,就是不斷的重新定義“人類”,那些舊工作永遠會被替代,新工作總是會出現。
這是書中說到的一些點子,我認為,人工智慧的到來,讓機器更多的瞭解我們,讓機器有了新的“思想”,讓機器變得更加智慧。人工智慧來臨,大部分的工作將交付給機器,我們將會有大量的時間去休閒,將會進一步的解放勞動力。
我想我們也會變得越來越像機器人,之後的各種智慧芯加入,我們將植入晶片,去用思維控制機器,用思想傳送指令。
這就是我認為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強大也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危害,這是霍金教授所擔心的。我相信我們可以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能合理的解決和戰勝困難。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幫助到大家的話,關注支援一下下~~
感謝堅持關注的朋友~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
6 # 魔數思
人工智慧的應用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我這裡列舉幾個熱點
醫療大健康
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醫生對病情的診斷 像醫療影象分析 會大大提高病情診斷的準確度和一致性
部分智慧化的可穿戴式裝置像機器手臂機器腿會讓很多殘障人士極大的改善生活
新零售
聊天機器人的出現和智慧化的監控識別系統讓無人超市變的可能
大資料的個性化推薦服務能讓零售在精準營銷上取得好的效果 能讓消費者的消費更體現個性
智慧城市
大資料安保能讓不法分子無處藏身 智慧話交通和無人駕駛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通擁堵的情況
智慧家居
按你的起居習慣控制家用電器 更好的照顧小孩 確保家庭安全
智慧互聯
以後人們的溝通方式會被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重新定義 推薦系統能把潛在的相關人群聚集在一起 提高溝通的效率 VAR技術能讓人在場景化的虛擬的環境中進行溝通交流
-
7 # 花林行者
人工智慧真正的來臨,會有很多崗位會被代替,人的生活會相對透明和簡單,但是這是一種進步,人可以做其它的事情。
-
8 # 一起來聽流行
人工智慧對於我而言,其實和VR的感覺很像,看上去這樣東西會顛覆整個時代,實際上離近距離接觸它們還很遠。
現在科學發展得這麼快,但從理論上來說,想開拓新的行業或領域是非常地困難。不僅需要創新的點子,還要不斷失敗和改進。所以,暫時不用過於擔心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臨隨時可能的行業變革呢?首先,一個創新的思想必定不是由新手提出來的,由新手提出來的只能叫嘗試,而不能叫創新的點子。要想創新就必須累積大量的實踐經驗和一如既往的堅持。創新只不過是個正常的階段,不是碰運氣就可以碰出來的。
-
9 # 楊劍勇
當AI技術日益成熟,家庭場景下各種裝置會率先嵌入AI技術,包括電視、冰箱甚至門鎖,都將在AI時代進行智慧化升級。當家庭場景各種裝置利用平臺進行互聯後,並利用AI技術處理,最終百姓可以實現智慧家庭生活。目前國內,海爾成套化智慧家庭得到了業界高度評價,此外,所有手機廠商進入智慧家居行業,希望搶奪使用者家庭入口。
智慧家庭作為人工智慧應用核心領域之一,且市場規模高達萬億,蘋果三星等手機廠商,亞馬遜、谷歌和BAT等網際網路巨頭,海爾和美的等傳統家電廠商,各界積極進入智慧家居領域,推動全球智慧家居迅猛發展,也讓AI技術得到落地,為人們提供智慧的生活體驗。
在國內,百度率先向人工智慧轉型的網際網路巨頭,智慧家庭則成百度AI重中之重,面向消費物聯網的智慧生活場景是百度AI技術商業落地重中一環。此前,為更好推進智慧家庭戰略落地成立了智慧生活事業群,以便推動AI技術在智慧家庭場景落地速度。
此外,華為作為全球通訊巨頭,特別在5G技術方面,在全球最具影響力,讓歐美等國進行封鎖,但依舊阻擋不了華為在全球簽訂5G商用合同。在通訊裝置以外,華為也在積極進入智慧家居市場,華為也是開足了馬力,成立獨立智慧家居品牌,以HiLink連線為核心的智慧生態平臺也初具規模,所披露的資料顯示,這個連線生態覆蓋照明、娛樂等六大領域,平臺使用者規模2000萬,並和京東小京魚智慧平臺打通,兩大巨頭間生態平臺互通,無論消費者購買哪一個平臺的產品都能彼此相容。
回覆列表
我就記得十幾歲的時候,能掰開的那種大桃子五毛錢一斤,五塊錢能買一大堆,又翠又甜!
現在社會發展了,物質也更豐富了,但以前的一些好的東西也沒有了,有得有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