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林根數學

    皇帝也是人!

    ①集權與一人,分權與眾人;

    ②分化反對派,挑起派系之爭;

    ④近衛(包括京禁)不予高銜,意思是想反,但無擁者;

    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 2 # 秉燭讀春秋

    這個問題問的有水平,我的答案是:皇帝很怕政變。春秋君為你舉例說明,以理服人。

    大家對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不陌生吧,他還是個武功很高的皇帝,他發明了“太祖拳、太祖棍”。不過他最初是後周京城的殿前都點檢,當時後周皇帝“母寡主幼,”趙匡胤發動兵變,奪了“孤兒寡母”的江山了。

    (趙匡胤)

    事情是這樣的,趙匡胤領命帶著後周大軍去邊關禦敵。當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時,趙匡胤睡著後,被將士強行披上龍袍,老趙驚醒說:“這是做啥啊?穿龍袍是死罪,”眾將下跪苦苦哀求說:“我們血雨腥風的為小皇帝玩命的幹,最後落不下一到好處,倒不如“都點檢”做皇帝,我們跟著你幹。”趙匡胤勉強接受了。

    其實這都是老趙一手導演的好戲,在拉出部隊後,老趙手握重兵,也就奠定了謀反的條件。這時他的弟弟趙光義和趙普商議,半路演一齣戲,把那些不明就裡的將士裹挾進來。於是就有了開頭一幕。當然這次是很成功的兵變。不然老趙也建立不了北宋吧。

    話說趙匡胤奪了江山,建立了宋朝。但有一件事他不放心,他時常想:“我能做到黃袍加身,難道別的將領做不到嗎?”他越長越不放心。於是這才引出一段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有一天,老趙把曾經幫助自己稱帝的有功之臣邀到宮裡喝酒,當喝了差不多的時候,老趙開口說話了,“愛卿,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我最近總睡不好覺,有誰知道為什麼嗎?”眾將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趙匡胤繼續說道,有道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我一直在想,你們這些人不一定會造反,但不保證你的手下不造反!有一天你的手下重演當時的“黃袍加身”的戲碼,你們會怎樣呢?

    眾將聽後個個嚇得渾身發抖,齊沙沙跪下了說道:“陛下指條明路吧,為臣不敢”趙匡胤忙命他們平身,緩緩說道,為今之計,眾將官何不多置田產,回家養老何樂不為呢?眾將方恍然大悟,“多謝陛下開恩”。這就是皇帝害怕兵變最好的例子。當然,歷史這樣的事例還有許多。有興趣的可留言分享。

  • 3 # 董清鳳

    古代皇帝當然怕政變,一旦有人政變成功,不但自己皇位不保,整個皇家都要腦袋搬家。所以這也是他們防範的重中之重。所以古代最嚴重的罪行莫過於謀逆。是要凌遲夷族的。這也是許多皇帝要誅殺權臣的原因,比如朱元璋和劉邦就一直因大殺功臣被人詬病。趙匡胤比較溫和,也搞了個杯酒釋兵權。宋朝更是為了防止政變,搞了一套互相制約的官僚和軍事體系,最後把自己搞的財政不支。建文帝為防止自己的叔叔政變搞削幡,結果反被自己叔叔造反成功了,付出慘重代價。可見為預防造反,各時代的皇帝都是花了大力氣的。

  • 4 # 胡笳胡談

    謝謝邀請。這問題問的特傻,都不知道怎麼來的。無論古今中外,皇帝最怕的就是政變。國外的我們就不講了,講講中國的吧。中國自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開始,到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溥儀遜位為止,兩千多年,最高統治者都叫皇帝。

    在中國,皇帝代表了專制,代表了集權。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

    在中國,皇帝制度是子承父業,是家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這種家天下的制度下,在這種單一專制制度下,在這種沒有任何監督的絕對權力下,我們從正常的人的心理出發,哪個人會不擔心別人搶了自己這權力?會不害怕失去皇帝的寶座?會不擔心政變的發生?中國古代皇帝努力建立各種制度來防止政變的發生。

    漢代的分封和削藩,看似矛盾,但目的都是為了防止政變。唐代的藩鎮制度導致軍人擅權,宋代杯酒釋兵權導致兵力衰弱,但目的也是為了防止政變。歷代開國皇帝大殺功臣,歷代王朝儲君之爭風起雲湧,都是因為擔心這家天下不能安穩傳遞。

    甚至,那麼多皇帝修仙,還不是為了長久坐穩皇帝座,為了不把這權力交給別人。

    我們幾乎可以說,中國古代的大部分制度都是為了防止政變。那你說古代皇帝怕不怕政變呢?這種問題稍微動一下腦袋就知道答案了。

  • 5 # 蘇子侃歷史

    政變,對於古代皇帝而言,都是噩夢般的存在。說實在沒有哪個皇帝不怕政變。特別是那些手頭沒有實權的皇帝,更是擔驚受怕。畢竟對於皇帝而言,政變就意味著失去了權力、皇位,嚴重一點的更是整個家族凋零。正是因為每一個皇帝對政變都極度恐慌,才產生了古代中國兩對最尖銳的政治矛盾——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矛盾,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矛盾

    自從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政府之後,便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秦始皇廢分封、立郡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吸取了周天子大肆分封導致的地方諸侯做大,最終取代周天子的教訓。西漢繼承了秦的制度,但是因為吸取秦滅亡時沒有皇室子弟救國的教訓,漢高祖劉邦仍然分封劉姓子弟。等到漢景帝時期,地方諸侯再次做大。七王之亂,再一次提醒了西漢的皇帝,地方勢力時刻威脅著中央政府。到了漢武帝時期,武帝劉徹採納主父偃的推恩令才徹底的解決了中央政府與地方諸侯的矛盾。

    縱觀整個中國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矛盾無時不刻都存在的。西漢有劉姓諸侯國,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有門閥士族,唐朝有節度使。等到宋朝重文輕武,地方勢力才無法挑戰中央政府。但是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又設立了藩王,直接導致了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變推翻建文帝。朱棣之後,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自此封建王朝時期的地方勢力再也翻不起大浪。

    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皇權與相權(含將權)之爭才引發了更多的政變。當皇權勢落相權勢強時,政變發生的機率便更高了。秦二世寵信趙高後,權力被架空直接導致秦國的滅亡。司馬懿父子透過一步一步的削弱曹氏的勢力,最終在司馬炎時代取而代之。楊堅大權獨攬,逼迫周靜帝宇文闡禪讓給自己,並建立大隋。趙匡胤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宋朝。太多的丞相、將軍因為權力過大發動政變取而代之。正是因為這些現象的存在,從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之後,歷朝歷代的皇帝無不再加強皇權、削弱相權。漢武帝時期,建立了內外朝制度;隋唐時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兩宋建立了二府三司制。到了朱元璋時期更是直接廢除了丞相。

    從歷朝歷代皇帝不遺餘力的削減地方政府和丞相、將軍的權力這點來看,每一個皇帝內心都是害怕政變的。

  • 6 # 第三十五條軍規

    皇帝不僅僅怕政變,更主要是怕政權不穩,即便是手握兵權,徹底的愚民,依舊擔心那些不知道從裡揭竿起義的傢伙,或者是哪個洋人的艦炮,明朝怎麼亡的,還不是紅衣大炮打進了山海關,清政府肅不清的貪官汙吏,有良臣將相,也抵不過這幫人的奸佞之言,最後皇帝還是得靠這幫人,而這幫人是百分百的擁君者,所以皇帝怕政權不穩

  • 7 # 野叟雜談

    覺得這個問題問的很奇怪,皇帝怎麼可能不怕政變呢?一旦發生政變,對於皇帝而言,不僅是失去權力那麼簡單,很多時候是性命堪憂!

    早在先秦的時候,出了一個著名的思想家名叫韓非子,一般都把歸於法家。他曾經有一篇文章,名叫《八奸》,就是告訴帝王,你們一定要小心八種人。他稱之為“八奸”:一曰同床,也就是睡在身邊的人。二曰在旁,也就是國君的子女。三曰父兄,也就是國君的兄弟叔伯之類的。一般看來,這些人都是最親近的人,而在韓非看來這些人都是國君最危險的人。可我們看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對於君主而言最危險的人也的確是這些人。原因很簡單,權力已經將人性扭曲。在赤裸裸的權力面前什麼親情、友情、愛情都是靠不住的。

    四曰養殃:為君主服務的人,宮女、宦官等人。宦官專權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原因很簡單,在皇帝的眼裡,宦官是最可愛的人。一般的官員為什麼會貪汙呢?無非是要包養女人,包養女人以後自然會有孩子,為了養孩子就需要更多的錢。而宦官沒有性的需求,也就不會有子女,他們要更多的錢沒用,只需要吃飽就行了,多麼大公無私啊!於是就對宦官充分信任,於是就出現了宦官專權的現象。宦官是寄生在專制皇權上的一個毒瘤。而且,只要是有專制權力的存在,就會有君主身邊弄權的現象發生,不管這樣的人是否被閹割。

    五曰:民萌。也就是獲得了民心的人。從專制君主的立場出發,並不是很喜歡清官的。因為這樣的人受到百姓的擁護,而專制君主看來,百姓應該只擁護自己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人。

    六曰:流行。也就是一群鼓吹無用學說的人。在專制君主看起來,學者是一群很危險的人。所謂知識越多越反動。專制的時代裡只需要一種學問,也就是論證該如何效忠皇帝,皇帝是多麼的偉大,皇帝拯救了天下的黎民。任何異端的學說都在被消滅之列,所以才會有焚書坑儒。其實焚書肯儒只是牛刀小試而已,後來的文字獄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明史案,比如大義覺迷案,比如名教罪人案。

    七曰:威強。也就是私人武裝。專制的皇帝明白政權與武裝之間的關係。所以,任何人擁有武裝都是一件危險的事。中華民族本來也是有尚武之風的,但在專制者看起來整天舞刀弄槍是非常危險的。後來別說擁有私人武裝了,私人擁有武器都是不允許的。專制統治者的武裝首先是用來鎮壓人民的,其次才是保衛他們的專制國家。

    八曰:四方。也就是裡通外國的人。在專制統治者的眼裡,沒有任何人值得信任。他們是真正懷疑一切的人。這樣的人生也真是毫無價值的。

    那麼該如何避免這八種人發揮其不利的作用呢?韓非子在《十過》篇裡提出了十條措施。

    第一,明說以誘避過。也就是反覆地訓導臣下,使他們明白效忠君主的好處和不忠的下場。

    第三,不使大臣結黨營私。在專制君主看起來臣下最好是一盤散沙,任何組織起來的力量都是可怕的。而且在專制君主的眼裡,結黨,必然營私。在專制的時代裡,人民不可能有結社的自由。比如東漢的黨錮事件,對正義力量的打擊藉口就是結黨。當時漢靈帝也不明白什麼是結黨,宦官就告訴他說,結黨就是謀反,於是漢靈帝大怒,立即展開了瘋狂鎮壓。

    第四,疑詔詭使。也就是挑撥臣下的關係,使他們互相懷疑。同時利用各種權謀對臣下進行監督。也就是搞一些陰謀。歷代帝王都是深諳此道的。

    第五,心藏而不露。作為皇帝一定要保密,否則臣下是不敢對你有真話的。雍正就知道這個道理,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按照規定當時三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直接給皇帝上密摺。而且皇帝也可以直接批准某些低階的官員有上密摺的權力。這樣的密摺不經過正常的公文渠道傳送,而是由上奏者本人密封后由專人直接送達皇帝。皇帝在閱讀並批示以後,會將皇帝的批示直接送達上奏者本人,皇帝的批示用紅筆,稱硃批。之後收回,由大內專門保管。

    第六,故弄玄虛刺探真情。

    第七,要求臣子以效忠皇帝為唯一標準,一定要做到不以是非為標準,而以皇帝的意志為標準。你只要順著皇帝,縱然是貪點,皇帝也是容忍的。

    第八,懷疑一切。皇帝的性格都是多疑的。其典型代表就朱元璋。在他的眼裡,沒有任何人是值得信任的。

    第九,易視以改其澤。也就是儘量做到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觀察。所以,在專制的時代裡,特務政治總是大行其道。洪武年間特務政治空前猖獗。朱元璋要求臣僚對自己絕對忠誠,時常採用特務手段來對臣下進行偵察。洪武初年就有檢校之職,其主要任務就是到京城的大街小巷、各個衙門中進行特務偵察。朱元璋曾經說過:“有此數人,譬如惡犬,則人怕。”不過檢校並不是專門的機構,後來朱元璋又設立了專門的特務機構——錦衣衛。這一機構就是專門負責侍衛、緝捕、偵察、刑獄之事。它的權力凌駕於刑部和大理寺之上,是一個軍事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握。錦衣衛所設的監獄叫詔獄,也就是由皇帝批准逮捕入獄。洪武后期的許多大獄都是由錦衣衛來負責審理的。藍玉案就是由錦衣衛首先告發的。朱元璋還經常在朝堂之上杖責大臣,稱為廷杖,重的往往就直接打死了。而廷杖就是由錦衣衛來執行的。

    第十,殺。皇帝從來不慈善家,不要指望皇帝會心慈手軟。漢武帝時淮南、衡山大獄株連了幾萬人,當時全國也不過幾千萬而已。朱元璋更是大開殺戒。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究竟殺了多少人,恐怕是一個永遠也搞不清楚的謎了。而且皇帝殺人的理由是不用問的。不要以為自己無罪就不會被殺。韓非說:“賞之譽之不勸,罰之毀之不畏,四者加焉不變,則除之。”也就是皇帝認為不能控制的人必殺不可。而且在殺人的時候,一定不能手軟。韓非說:“忍不制則下上,下不除則大誅。”所以,不要指望皇帝會憐憫。到後來殺人都已經成了一門藝術。古代的專制統治就是這樣靠恐怖和暴力來維繫的。

    後世的帝王,嘴巴上都說自己是孔夫子的信徒,其實他們都是韓非子的學生。他們也都在盡力加強權力,避免政變的出現。雖說具體的措施可能各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大體上還是韓非子所講過的這些內容。

  • 8 # 楊樹先生

    古代皇帝比誰都怕政變,因為政變後往往自己代表的宗族一派都會被除的乾乾淨淨。從萬民敬仰的天子到任人宰割的階下囚,這種巨大的落差所帶來的痛苦以及對至高無上權利的追捧所以必須要防止政變。

    縱觀中國歷史,古代政變主要是由“內部引起”(外族入侵只是朝代的正常更替,不算在政變之列)這也充分的論證了《矛盾論》的實用性即“一切矛盾產生於內部”。

    從歷史上看古代的政變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皇子之間的爭鬥。中國歷史上通常以“嫡長子繼承製”來維持皇權的維繫,加之皇子眾多,一個當選其他的則被封番到一些邊境地區戍邊,除了特殊情況終生不得進都再加之對權力的渴望,時常會出現皇子之間的刀光劍影。

    這裡面比較著名的就是唐朝時“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了政變,奪得了皇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

    第二種:宦官政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宦官由少府管轄。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鑑於秦亡教訓,間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勢力。元帝以後,宦官勢力復萌。東漢時,侍從皇帝的中常侍專由宦官充任。他們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左右皇帝視聽。其時,外戚勢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牽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團專政局面。

    宦官在我們歷史扮演這重要的角色,由於被賦予的權利過大,常常左右著朝政。最出名的如秦朝時的趙高。趙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為了一己私利,趙高置江山百姓於不顧,與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謀,篡改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更改遺詔賜長子扶蘇和蒙恬死。

    第三種,權臣的政變。一個國家中如果出現了大臣比皇帝厲害,那麼遲早會完蛋,要麼大臣完蛋,要麼皇帝完蛋。這一情況出現在國家衰敗時期。

    比較有名的有唐朝的奠基者李淵,以前是隋朝的臣子,後來擁兵自重。還有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以前是將軍,最後透過10萬兵馬,打下了江山。

    最後我排列了下中國古代十大亂政的太監,大家可以看看。

    明朝——魏忠賢

    秦朝——趙高

    明朝——王振

    明朝——劉瑾

    清朝——李蓮英

    東漢——張讓

    唐朝——李輔國

    北宋——童貫

    清朝——安德海

    唐朝——高力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