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ang笑非
-
2 # 鄞粵強
草的有點太草率了,一味的只是草,完全沒有條理,章法太過率性,沒有達到草書應該有的流暢,練達,剛柔並濟的高度,所體現的都是柔軟的,凌亂的,破碎的氣勢,導致全篇韻味雜亂,像一團團亂草,支離破碎。
-
3 # 關淇科技專營廣西特產
個人看法:
作者有一定的書法基礎,運筆還算比較熟練。對草書也已有一定的研究,除幾個個別的字不規範外,大部分都寫得算是有尺度。但書法的佈局,留白,疏密,粗細,連筆等方面作者應該是還沒能用心練習。
建議作者多練一下楷書,紮紮實實的把基礎打好,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4 # 蒼鍾
初看這幅作品,兩個字“流暢”,還有一點懷素的意思。細品之,筆畫轉折處太快,沒有適當停下調鋒,像是在紙上滑動,沒有剎紙的意思,線條弱,輕飄浮躁,章法亂。還需要緊靠某一書家,多臨帖,不該胡寫亂寫。
-
5 # zhangjun-8
草書又可分為:行草、章草和狂草,都有比較嚴格的運筆方法和行筆規律 ! 後來人也多是秉承前人的筆法稍加"改造”後,洐生出屬於自己的體式:如毛體等。 草氏家族對“黔”字的多樣寫法
早期的草書人,在創造快速和個性書寫的時候,注重的是單一字型與整體佈局相協調,追求的是快速、靈動、粗細相間和一氣呵成。手腕似蛟龍入海、翻覆有餘;筆尖如水蛇出洞、蜿蜒曲折。。。從上圖可以看出:這(縮小版)是一副佈局十分完美、粗細相得益彰、清晰而又明快的草書佳品,無論是從右至左的筆走龍蛇、還是從藝術版畫的角度去欣賞,該作品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書法者的獨具功力 ! 而依我(當然,我只是個門外漢)個人對內容的孤陋寡聞,如果在沒有範文或大師指點的情況下,我還真認不出來倒底是寫了些什麼。但從草書的既有、潛規則上來“辯認”,我隱隱約約又看到了熟悉的“明月黃山…” !
中華獨秀一 一草書,歷經了一千好幾百年的滄桑演變,其書寫筆(方)法與書寫習慣在因人而異、隨筆而遇中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諸代書寫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又融合(進)了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明了諸多風格,如自由體、潦草(鳥巢)體、嫁接體、連體。。。
題主若問我這副狂草作品倒是有多高?單從草書的基本和固有筆勢(方法)上來講,我認為這副作品在氣勢上、單行佈局上還是挺不錯的,屬於連體的範疇 ! 如果從草書的“肢散而身不散”、“形散而神不散”的角度上講,此作品一通到底、粗細(指字的大小)適中、間隔過大,純屬個性化創造,只能算是觀賞品 ! 好在我先前有學過曹操的《觀滄海》,不然僅從七拐八拉、寫得不倫不類、純屬個人創造性的字面上來看,我真的又要去望"字”興嘆了 !
這副狂草作品寫(還是用畫吧)得也成功,起碼上下間銜接十分連貫、筆鋒運作相當流暢、從頭至尾一氣呵成,集合了各路書寫方法,有勝於草聖一一張旭的可能,同時也能令張老先生瞠目結舌:我以前寫了後面忘了前面的 N多字,今天在這兒也認不全了。握草 ! 還東臨碣石?!
其實,不管去是寫什麼字型,或寫的什麼字(內容),能讓大部分人認得到、看得清才叫好,還得有章法(規矩)。再出神入化的筆端,流露出來的無非還是字,即使是藝術品,也要讓人能看得懂、認得全、理得透、欣賞得到。否則,寫來寫去只有自己認識,又有什麼用 ? !
-
6 # 木易論
作為一個學習了五年草書的學者來說,我看到開頭大膽的猜測了一下,這應該是《觀滄海》,再往後,我就不太好猜了……
這幅字以書寫者目前的水平,還不能用作品來形容,怎麼說呢,草法還有待提高,且有的字不能叫草書,只能用潦草來形容,舉例:
比如這個東臨石碣,臨字的第二筆明顯不對,石碣二字更是連在了一起,這是什麼草法?我可能是孤陋寡聞了。
這句秋風蕭瑟還能這樣連線?太過生硬了一點,同樣的草法不對,且秋風二字連線的位置不對,不夠飄逸。
其裡二字草法對了,但其字的下筆控制不當,稍微調整一下問題不大,但似乎多寫了一個字。
幸甚至哉,後三個字還是寫得不錯的,草法有了,說明書者也非完全的自由體。
這個起字,我個人認可這種筆法,飄逸美觀。
總結下來,這幅字好壞參半,書者應該系統學習過草書,明顯可以看出會一些草法,不過書者的寫字習慣太過偏左,但我相信書者也在不斷的學習進步。
-
7 # 嚴效禹yxy6961
草書不是草草寫,草書要象楷書一樣,讀帖,臨摹,多煉。草書對現代人來說要從識字開始。草書自成體系,有自已相對獨立的筆法,結構和章法,墨色是草書的基夲元素之一。
-
8 # 落月灣中垂釣客
一、作品正文書寫的內容是曹操一首著名的四言詩《觀滄海》。
這首詩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雄心偉志和寬廣的胸襟。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這首詩有很多書家創作過書法作品,茲抄錄全詩如下: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二、垂釣客對作品的管見管窺
1、這幅不完整的所謂的狂草作品因為字錯多達21個,不但水平不高!並且是完全失敗的作品,更談不上好!因為有錯字是作品的致命傷,錯字多的作品則是完全失敗的作品!
“臨”字的草書書寫有誤(與吹相混),“觀”字的書寫錯誤(見的草書少一撇)丶“滄”的草書錯誤(三點水與倉的書寫錯誤,《草訣歌》雲:有點方為水丶空挑即是言;倉欲可同人,三點水與言相混丶倉的草書是信手塗鴉丶是臆造!),“海”的書寫錯誤(每的書寫是臆造丶是信手塗鴉),“澹”字書寫錯誤(三點水草成兩點水),“島”的書寫錯誤(島的草書有失法度,上下結構可寫成左右結構丶左右結構可變成上下結構,但包圍結構的草書鮮見外移寫成上下結構),“樹”的草書錯誤(左右的草法皆錯),“木”的草書錯誤(與市的草書相混),“叢”的草書錯誤(上下皆錯),“豐茂”的草書皆錯(字形完全失誤),“蕭瑟”二字草法錯誤(草字頭草法少一橫,瑟的草書完全失去形態,是信手塗鴉的臆造),“洪波”二字的草書錯誤(洪字的草書完全失去形態丶波錯草成了皮),“出其”二字草書錯誤“出與生相混丶其的上部草成了門”,“燦爛”的草書錯誤“粲的草書錯誤丶爛的右邊闌的門草法錯誤”,“哉”的草法錯誤(口的上面多了一橫可謂完全失去形態),“歌”的草書錯誤(完全失去形態)!
2、筆法水平低, “使、轉”這一重要草書筆法使用不嫻熟!
學草書必須懂得使轉。不懂使轉去描字,是學不好的。孫過庭《書譜》中雲:“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孫過庭不但歷史上孫過庭第一次提示了真書和草書的聯絡和區別,更揭示了草書的真諦——“草書的形由使轉組成”,任何書體要寫得好看,自然要講究用筆,這就是點畫精到的保障。草書的情性,恰恰是在點畫功夫上表達出來的。而真書的形,大家都知道由點畫組成,但如果沒有使轉就很死板,一有使轉這個字就活了。草書本來是動的,有點畫則動中有靜。真書原本是靜的,有使轉則靜中有動。
3、草書狂放失度,信手塗鴉、憑空信手臆造的字多。
4、通篇缺乏神韻,沒有一個令人能引起觀賞者強烈共鳴、“心摹手追”的好字與妙字!
5、草書書法的創作,比其他書體的創作更法度嚴謹,切忌信手塗鴉、隨意而書,更不能憑空臆造!
-
9 # 清風上人187
這副作品,從遠看去筆法連綿,給人以輕浮,雜,亂,運筆不穩,節秦動靜感不強,
一副好書法,運筆有放有收,好似彈琴古箏,快如疾風暴雨,緩似拔繭抽絲,要行筆有度,不能由筆走,人要使筆走!
每一個拐,有點方為水,空挑便是言,要交待清楚,不要筆尖亂繞,亂繞當時寫了,三天後連自己也不認識!這樣是不能叫文化傳承和書法藝術的!
書法 藝術!就要給人以美,給人以享受!不然不看作品倒是心靜如水,一看作品給人打亂心境,心亂如麻!不管任何體,首先要寫著讓人認識看懂再變化,腳踏實地,寫好便好,不下功夫,糊弄一時,終久是淘汰的!
-
10 # 孤星伴殘月103
百花齊放,百花爭豔!我思量,書法書體的規範固然重要,但普通人群的藝術欣賞修養的自我提高也猶為重要!聽慣了二人轉、黃梅調就否認了京劇、越劇等劇種的藝術存在,扭得了秧歌舞就否定了笆蕾舞的存在!吹得響鎖吶就嘲諷交響樂為嘈雜噪音都是藝術修養缺失的體現!我們不能把自我文化的修養侷限於鍵盤,將對漢字的認識侷限於印刷體。更不能因為自已剛學會一點點外語的皮毛而將會讀丶會說幾句“洋津濱”認為自己是高於說漢語人群之上的“高、大、尚”,將外文高置為“陽春白雪”,將一切傳統的東西歸納於“下里巴”族!中國漢字的書法藝術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與精淘,存在的不僅僅是文字,而是幾千年的輝煌,書體不僅僅是書,而是書法丶書道的精髓,呈現百花齊放,百花齊豔不足為奇!而今奇怪的是,書家以名而書,不是從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欣賞性出發,不去從筆山墨池的磨礪中發展弘揚漢字的書法藝術,而是搞歪門斜道,走旁門左道,金錢開道,將脫離漢字書法的實用性,藝術欣賞性的一切東西奉為至高無上的神聖。而民眾呢,不去增強自我的中國漢字和中國漢字書法藝術的修養,認為自己能認識的字型丶自已欣賞的書體就是中國漢字的書法藝術,自已不認識的字型丶自已不欣賞的書法一皆是糟粕、是垃圾,這也是不可取的,不去認識中國漢字,不去讀懂中國漢字,不去學會欣賞中國漢字的書法藝術,中國漢字和中國漢字書法藝術就會斷代,就會在我們手中終止傳承!
回覆列表
算是草書。字的力度不夠,有好幾個字草書寫法很不規範,就是那種自己一個人創造的草法。總體佈局還不錯,還不能說是一副好的作品。還需努力學習,記住草書草法的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