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簡短而凝練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漁父兩個人物形象。漁父是一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汙濁,屈原則顯得執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願捨棄生命,也不與汙濁的塵世同流合汙,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屈原被放逐後,在四海間流浪,在湖邊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湖上的)漁父見了,問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閭大夫麼?怎麼竟成了這般模樣?”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濁,只有我還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漁父道:“真正賢明的聖人不會拘泥於一事一物,而能隨世情流轉而相應地改變。世上的人都混濁,你何不也一起揚泥蕩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著吃糟喝酒?為什麼要想得那麼深遠,凌駕於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聽說:剛洗頭的人一定會彈去帽子上的浮塵,剛洗澡的人一定會抖去衣服上的塵土。怎麼能讓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齷齪感染?我寧願將此身投入湘水,葬身於江中的魚腹之內,卻怎能讓潔淨光明的純白之質,蒙上世俗的塵埃?”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槳離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纓;(湖上的)碧波混濁,可以洗我的雙足。”就這樣唱著歌遠去,不再與屈原說什麼了。
本文以簡短而凝練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漁父兩個人物形象。漁父是一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汙濁,屈原則顯得執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願捨棄生命,也不與汙濁的塵世同流合汙,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屈原被放逐後,在四海間流浪,在湖邊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湖上的)漁父見了,問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閭大夫麼?怎麼竟成了這般模樣?”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濁,只有我還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漁父道:“真正賢明的聖人不會拘泥於一事一物,而能隨世情流轉而相應地改變。世上的人都混濁,你何不也一起揚泥蕩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著吃糟喝酒?為什麼要想得那麼深遠,凌駕於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聽說:剛洗頭的人一定會彈去帽子上的浮塵,剛洗澡的人一定會抖去衣服上的塵土。怎麼能讓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齷齪感染?我寧願將此身投入湘水,葬身於江中的魚腹之內,卻怎能讓潔淨光明的純白之質,蒙上世俗的塵埃?”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槳離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纓;(湖上的)碧波混濁,可以洗我的雙足。”就這樣唱著歌遠去,不再與屈原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