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喜之日見
-
2 # 居心繡
拍月亮一般用1.5左右,如果整個畫面不以月亮為主,前景光線不足,可以適當增加曝光量,前提是用三腳架,也可以考慮用閃光燈輔助,但不要正面閃光,否則會丟失層次感。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調大光圈,降低景深,讓前景虛化,同時採用包圍曝光,就可以拍出理想的照片了。
-
3 # 平凡影像館
應該是你的測光點沒選對,如果是對畫面中最亮的部分測光,則暗部就會太暗死黑;如果是對畫面中最暗的部分測光,剛亮部就會太亮過曝。
所以測光點應該選擇在亮部與暗部過渡的中間位置。
-
4 # 鐵腿水上漂
如果是手機拍攝的,可能需要開啟HDR模式。如果是單反拍攝的,儘量選擇RAW格式,對同一場景多次不同曝光。後期都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
5 # 洛陽艾農
對於天地光比太大怎麼辦?這是攝影人經常遇到的問題,既是挑戰,也是學習的好機會。應對方法如下:
首先考慮上架子使用漸變鏡,這樣直接透過物理方法,拍攝出曝光平衡的畫面。這是拍攝日出、日落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不具備條件,可以用HDR模式拍攝,直接有相機拍攝多張自動平衡畫面。
三是有角架沒有漸變鏡,可以用包圍曝光法拍三張,然後經ps合成。
下圖:三腳架+漸變鏡拍攝
-
6 # yz大帥
拍攝這樣的風景照可採用這幾種方法:1、運用小光圈,在對焦測光上應該在中景物體過度的地方進行測光。2、如果採用前景測光,可提高曝光值2至3檔,反之,採用後景測光應減少曝光值。這樣的拍攝方法,是需要一定經驗技巧,就看你追求的場景,是前景重要還是天空重要。3、要注意場景亮部與暗部之間的構圖比例關係。儘量採用亮面和暗面比例1比3或3比1的比例,這樣可以獲得更好的照片主體色調。
-
7 # 悅人己
戶外拍風景,這種情況經常遇到。有些是自然條件就是如此,無法規避,有些則是自己挑選的拍攝時機不對,早晚不拍,非要選擇大中午日照最強的時候去拍,自然80%的場景會出現這種情況。當然,如果是旅遊為主,遊玩過程中,那也沒辦法,畢竟不是專門去攝影的,更多是打卡和記錄。
解決的辦法也有。最簡單的就是上濾鏡——中灰漸變鏡,簡稱GND鏡,它一半透光一半阻光,阻擋進入鏡頭的其中一部份光線,是風光攝影的必備濾鏡。GND鏡用來平衡畫面上下或左右兩部份的反差,常用來降低天空的亮度,減少天空與地面的反差。可以在保證下半部分的正常曝光外,有效壓暗上部天空的亮度,使作品明暗過渡柔和,能有效突出雲彩的質感。GND鏡有不同型號,灰度也不盡相同,從深灰逐漸過渡到無色,通常是測出畫面的反差後再決定使用,按無灰度部份的測光值曝光,必要時作些修正。
其次就是利用相機自帶功能:HDR。按照相機的提示,分別對準暗處和亮處拍一張,相機自動合成,保證明暗均可正常曝光。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佳能相機(其他相機沒用過沒發言權)裡,由於是相機自動合成生成JPG,因此,在相機設定為RAW+JPG格式儲存功能開啟時,HDR功能將不能使用。必須將設定改為只存為JPG格式,HDR功能才可以正常開啟使用。
再麻煩一點的就是,觀察亮部和暗部的結合地帶,儘量選擇接近平均亮度的地方進行點測光,再在後期中進行明暗處理。這種方法最好是在相機裡開啟RAW格式儲存。如果帶了三腳架,可以直接拍兩張,一張是對暗部測光,機位不動,再一張則對亮部測光,最後後期合成。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避開大光比環境。比如選擇早晚時間段,光線柔和,光比不大,避免正午Sunny直射的時候出去拍照。
-
8 # 小魚大魚看世界
攝影拍攝風景不是天空太亮,就是前景太暗,要怎麼解決?
這個問題多數都是因為曝光不準確造成的,相機對焦點要不就是對在了地面這麼一來天空就會過曝,如果對在天空那麼地面一片死黑。
為了解決這種大光比拍攝,有兩種方案
第一種就是借用相機包圍曝光來拍攝,這種拍攝方法相機會拍攝幾張不同曝光引數的照片,後期我們合成一下就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方法有些時候並不是一切都可以解決的,在光線變化過快或者連續拍攝需求的時候就會帶來非常多的麻煩,另外對於後期選片也是一個比較頭疼的事,開啟儲存卡一堆包圍照片,看時間長了容易花。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購買一款GND漸變鏡,有了這個鏡子在拍攝光比比較大的風光時直接插入鏡頭前方,逐漸移動會發現天空高光被很好的壓制,這樣我們正常的拍攝對焦就會獲得非常精準的天地曝光,不會發生太黑或太亮的問題。
在GND選擇上儘可能選擇0.6-0.9區間的這種鏡片使用率最高,而且漸變鏡還可以有效的壓出雲的層次,對於喜歡風光攝影的攝影師來說算是一個必買的配件。
相機拍攝記錄記得設定為RAW格式,這個格式對於後期調整空間非常大,JPG儘量少用,尤其是這種光比大的拍攝,後期JPG調整的餘地有限
-
9 # 曉烽
簡單點,兩個方法,不怕麻煩的話,用中灰漸變濾鏡,壓暗高光區域(不一定是天空),光比大,哪邊亮壓哪邊,濾鏡支架可以轉動;怕麻煩就用包圍曝光+後期HDR合成,交給軟體處理。記住用RAW格式,合併以後仍然生成的是RAW格式(PS的RAW格式,副檔名是dng),然後按照正常的後期就可以了!
圖二開始就是PS的Camera Raw濾鏡HDR合併操作步驟,可以參考!圖一是用漸變濾鏡拍攝的照片。個人喜歡用濾鏡平衡曝光,見仁見智哈
-
10 # 墨染印畫
拍攝風景不是天空太亮,就是前景太暗,要怎麼解決?風光攝影中,經常會遇到逆光等光比的場景,畫面中最亮和最暗的地方相差深遠,導致相機無法正常拍攝,要麼過曝,要麼欠曝。那麼如何解決風光攝影中的大光比呢?
1、使用中灰漸變鏡
當天空和地面明暗反差過大時,使用中灰漸變鏡來壓低天空的亮度顯得極為有用。有人會問,不是可以在後期處理中做個蒙版來壓暗天空或者提亮地面嗎?的確可以,但是拍攝時已經喪失的那部分層次卻是無法調整過來的。 假如使用中灰漸變鏡來壓暗天空使得天空層次得以保留,後期再有壓暗層次的天空,效果才正好。甚至在拍陰天的時候,使用中灰漸變鏡還能拍攝出烏雲密佈的超現實天空。例如把2片漸變鏡組合起來,可以更加大強度地壓暗天空。
加了耐司ND1000和3檔的中灰漸變鏡進行拍攝。在這不得不提的是日出拍攝利器——RGND反向中灰漸變鏡。不同於普通GND,反向GND的減光幅度是由濾鏡中心向頂端遞減的,因此非常適合用於拍攝日出與日落。R-GND的漸變部分最適合拍攝日出、日落,因為日出、日落的太陽角度低、光線強。常用的中灰漸變鏡無法控制低角度的太陽強光,而反向漸變可以做到平衡畫面光比,前景保留更多色彩、層次、細節,不至於把前景拍成剪影效果。按照檔位常用的有0.3 、 0.6 、 0.9和1.2 、1.5。
使用卡色 170mm 玻璃 六檔灰鏡和 0.9反向漸變鏡拍攝。2、搖黑卡
“搖黑卡”一般用於日出、日落等上部和下部反差較大時的場景,此時,如果對天空測光,地面景物一定曝光不足,如果對地面測光,天空便會出現曝光過度。這時,搖黑卡的作用最明顯,但要想辦法降低快門速度,比如,用最低的感光度、很小的光圈,按地面部分曝光,再用黑卡擋住天空部分進行搖動,搖動是為了防止出現搖黑卡的痕跡,如果快速太快就很容易留下黑卡的痕跡。
光比非常大,要拍到一張漁女塑像不過曝,而周圍不死黑的照片,採用了搖黑卡的方式進行拍攝。TIPS:實際拍攝中,黑卡可以是卡紙、塑膠、黑絨布等稍硬的材質,表面的反光能力越差越使用,甚至可以用黑色的帽子、手套等代替。
3、包圍曝光+後期HDR
HDR需要不同曝光的照片,這一點可以用包圍曝光來搞定。對場景使用包圍曝光拍攝3張或更多張照片,然後將這些同一場景、不同的曝光的照片匯入專門的HDR處理軟體(本人用PS居多),系統將根據曝光值的變化情況生成一張細節更多的作品。在透過調整對比度、飽和度、明度等,可以獲得常規光圈快門組合無法拍攝的影像效果。想使用包圍曝光,需要在相機上找到BKT這個功能,這個按鍵或者選項就是包圍曝光(具體怎麼選,看自己相機說明書)。
包圍曝光+後期HDR拍攝這個的確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有侷限性,特別在夜景和海景的時候,風大樹葉吹動的時候,包圍曝光必須在短時間內得到三張或者五張照片來處理,但是當日出日落,慢門的時候,快門已經低於1秒,包圍曝光產生的位移差,或者風大的時候目標物體的移動等等就無能為力了。
4、藉助水面
拍攝日出、日落時,有意識地主動利用水面、冰面等拍攝太陽,會得到很好的效果。水面也好,冰面也好,能夠不同程度地起到鏡子的作用,反射出天空光影的色彩,不僅能將畫面的反差降低,還能把太陽的美表現得更加絢麗。
利用水面反射光,降低畫面的反差。5、藉助白雪
冬天的白雪表面反光能力是最強的,日出、日落時藉助地面的白雪,逆光拍攝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在冰天雪地的場景中,逆光拍攝能帶給人彌足珍貴的溫暖,會給觀者帶來舒適的感覺。可以說,沒有哪個季節比白雪皚皚的冬季更適合逆光拍攝了。由於日出、日落時光線角度低,色溫也較低,即光線中的紅色光比例較高,因此被Sunny照射的雪面上會呈現出迷人的暖色,而陰影部分由於反射了天空光會呈現出淡淡的天藍色。
在冷暖對比中,能給人帶來豐富的審美感受。6、拍攝剪影
逆光拍攝時,大光比有時候是個曝光難題,需要千方百計減小光比。偶爾不妨嘗試拍攝剪影。一般為利用較亮的背景襯托出較暗的主體輪廓。剪影畫面的形象表現力主要取決於形象動作的輪廓。剪影不利於表現細部和質感,卻擁有簡潔和神秘的力量。一般情況下,亮部和暗部的曝光量相差4個級或以上才會出現剪影。實際拍攝中,當太陽的角度低時,許多景物的逆光面亮度明顯下降,此時按照天空中的亮部曝光即可成功拍攝剪影。
利用明亮的太陽、天空反襯出主體完整而生動的輪廓。總之,逆光拍攝是比較難掌握的拍攝技巧之一,只有在實際拍攝中多摸索,多練習,勤加總結經驗,才能真正掌握逆光拍攝技巧。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逆光或側逆光下,用中灰密度鏡減光 漸變鏡壓暗天空 或依據點測光取中間值測光曝光raw 格式拍攝後期糾正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