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搞笑影視

    這時候多分散孩子注意力,帶著公園哪裡溜達溜達,現在好多孩子都是天天玩手機過來的,這種是父母一種不負責任行為,雖說孩子不哭不鬧了,但是父母也有教育跟指導孩子的義務呀,

  • 2 # 小杜的生活日記

    父母的語言和行動,對孩子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

    放假期間,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爸爸)我想玩手機。

    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

    所以,很多孩子會因此沉迷在手機世界裡,上癮而不能自拔。

    近來,有資料顯示,孩子每天連續玩半小時手機,平均每分鐘會眨眼超過7次,淚膜破裂時間平均小於5秒,長此以往,視力將急劇下降。

    資料一出來,令不少家長感到詫異並且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的確,面對孩子要求玩手機的請求時,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覆,有可能會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那就玩一會兒”

    很多年輕的家長,因為需要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

    孩子一旦放假在家,沒有家長的陪伴,手機便成了孩子的精神寄託。

    而孩子專注於玩手機,不吵不鬧,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是一件“好事”。

    因為孩子變乖了,家長就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只要有手機,孩子彷彿就不用怎麼管教,也會乖乖的坐著。

    的確,孩子專注於玩手機,的確會讓家長輕鬆不少。

    孩子不再調皮搗蛋,不會在家長耳邊胡鬧,儼然一個安安靜靜的乖孩子。

    但是,家長可曾想過放肆讓孩子玩手機的後果?

    手機好玩,孩子當然知道。

    即便有一定自制力的成年人,在手機面前也未必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手機的使用時間,刷起微博抖音也會停不下來。

    更何況是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呢?

    所以,孩子一旦拿起手機,如果家長不加以管控的話,孩子便會不知疲倦的玩下去。

    大家都知道,手機等電子產品有輻射,長期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是眼睛。

    所以,一旦孩子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以上,就會加重近視的風險。

    如今,隨處可見小孩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這跟玩手機脫不了干係。

    不僅如此,如果孩子假期在家養成玩手機的習慣,那麼就難以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一天不玩手機,心裡就不舒服,其實,這已經跟網癮沒有區別了。

    所以,面對孩子想要玩手機的請求,如果家長心軟,一時答應但又不加以約束的話,不僅容易導致孩子患上近視,還會導致孩子成績下滑,影響未來。

    “媽媽帶你出去玩好不好?”

    曾在朋友家做客時,看到過這樣一幕:

    小孩看見周圍的同齡人都在玩手機,於是也纏著身旁的媽媽說想玩手機,這位媽媽俯下身子認真的對孩子說:“媽媽帶你出去玩好不好?”

    孩子很爽快的答應了,臉上洋溢著開心,牽著這位媽媽往門外走去。

    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聰明。

    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想要玩手機,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孤獨、無聊。

    或者說看周圍的人都在玩,會產生一種跟風的心理,孩子會覺得,自己不玩手機呆立在那裡,會顯得格格不入。

    如果此時,有人提出陪孩子去玩,孩子便會覺得自己得到了關注,不再孤獨。

    如此一來,注意力便會從“想要玩手機”轉回到“有人陪自己”這件事上來。

    家長適時的迴應,讓孩子遠離手機,帶孩子出去走走,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對玩手機上癮,還能讓孩子見識更廣。

    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比手機更加有趣,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也會得到更好的滿足。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眼界才會更加的開闊,而不只會手捧手機,上網、打遊戲。

    所以說,面對孩子想要玩手機的請求,家長兩種不同的回覆,會成就兩個截然不同的孩子。

    那麼,如果孩子已經對手機上癮,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既然孩子已經對玩手機上癮了,作為家長就要有相應的手段給予制止。

    此時,如果讓孩子繼續玩下去,顯然是錯誤的,這樣只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

    但是如果強行制止,也不可取,因為孩子必然會激烈的反抗。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想要玩手機的時候,家長不妨提出帶孩子外出走走,逛逛公園、打打球,跑跑步等。

    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轉移孩子想要玩手機的慾望,讓孩子明白,除了手機以外,其實還有更多好玩的事情。

    懂得拒絕孩子

    孩子雖小,但是也懂得接受父母所灌輸、教育的道理。

    所以,父母可以適時的對孩子講講道理。

    當孩子提出要玩手機的時間,家長不要立馬嚴詞拒絕,可以先跟孩子講講玩手機的害處。

    讓孩子明白,其實手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也有許多的壞處。

    比如會造成近視,戴眼鏡,眼睛不舒服等,讓孩子感受到“害怕”。

    如此一來,孩子自然不敢常提玩手機一事。

    培養興趣愛好

    假期,孩子有很多的空餘時間,如果過於無聊,孩子自然會想要玩手機。

    家長不如趁此機會,為孩子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有時間的家長,可以帶孩子出門,多接觸大自然,讓孩子對大自然保持一份熱愛、好奇。

    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可以為孩子買一些益智又好玩的玩具,比如說拼圖、積木等。

    或者透過一些有趣的圖書,來培養孩子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總之,家長要學會利用各種的玩具、遊戲,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沒有空餘的時間想要玩手機。

  • 3 # 80後家庭廚男

    “手機焦慮症”是指越來越多的人不知不覺地開始依賴手機所帶來的方便,時間長了一部分人開始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多了些毛病,一旦手邊離了手機,就立刻覺得心裡沒著沒落的,再不就總覺得自己不在服務區內,時不時地就想要掏出來看一下,有的人甚至發展到開始害怕接聽電話或懼怕以手機交談。或者由於工作的關係,有的人需要整天帶著手機,因為手機就等於金錢,但是,有的人即使不是工作的原因,每天也要帶著手機,如果手機不在身邊,就很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心理學家分析,像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患了“手機焦慮症”。

    生活中,有的爸媽為了能在照看孩子時省一點心,拿手機給孩子看動畫片,玩遊戲。這樣熊孩子就能安靜下來,坐在旁邊一直玩,既不會摔著,也不會哭鬧,爸媽們也樂得輕鬆自在。

    孩子手機"焦慮症"就是什麼時候都想玩手機,用手機看動畫片,玩遊戲。沒有手機就哭鬧。

    我覺得無論是什麼習慣都是可以改過來的,分享了兩點對於改掉孩子玩手機的惡習。

    1、發掘孩子的興趣點,代替玩手機

    孩子喜歡玩手機不是沒有原因的,對於手機裡面形形色色的資訊,孩子是充滿好奇的,同樣出於興趣,就可以找到孩子其他的興趣點,比如孩子喜歡武術,就給孩子報個武術班,或者孩子喜歡跳舞,就報個舞蹈班,這樣分散他對手機的興趣,他玩手機的時間自然而然就少了。

    2、幫助孩子找到目標

    都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其實沒那麼神奇,孩子玩手機到後來慢慢的脫離手機,不僅僅是有一個興趣,更重要的是孩子找到了一個目標,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了,自然而然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了。手機並沒有那麼重要,手機的存在更多是一種消遣。當孩子有了目標,就不會把時間花在消遣上,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一個目標,對於迷茫期的孩子,做父母的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條件為他尋找一個目標,讓他為之努力。

    3、以身作則,少玩遊戲,多陪孩子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你的言行舉止對於孩子來說影響是很大的,如果在孩子面前,你和他的交流時間還沒有你玩手機的時間長,那才真的是家庭教育的可悲。

    不僅僅是孩子,就連父母,也時常被手機所禁錮,所以,為了孩子,請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讓我們一起努力,擺脫手機!

  • 4 # 愛嘮叨的馬小媽

    針對孩子玩手機這件事,馬小媽分享幾個簡單的小妙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用親子約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控制時間

    比如家長可以這樣問:你決定玩多長時間,10分鐘還是15分鐘,一般孩子都會選擇15分鐘。

    在孩子選擇結束後,你可以那你可以補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計劃的時間內結束遊戲,我決定多加你一分鐘。媽媽相信你能做到。”

    當孩子能夠在約定的時間內離開手機,那麼家長就一定要兌現承諾。如果孩子央求說再玩一會兒,你也應該堅決,並明確能夠守約才可以獲得加一分鐘。

    在這裡,建議家長教會孩子看時間,比如在手機上看,在鬧鐘上看,學習用時間約束法來調整自己的行動。

    家長得想辦法跟孩子溝通

    找個時間與孩子好好聊一聊,讓孩子自己體會迷戀手機的這幾年以來,自己的一些變化,比如耐性的減弱,體重的增長,成績的下降,朋友的減少,等等。

    不要因為你做了作業才有手機玩,這不是獎勵

    為了激勵孩子按時做完作業或者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而給孩子玩手機,應該事先商議決定,避免孩子為了達到玩手機的任務而行動。

    如果允許孩子玩手機,就應該強調做作業是必須的,玩遊戲也是一種放鬆,但絕不是因為你做了作業才有手機玩,這不是獎勵。

    可以試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帶孩子一起讀故事,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

    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

    不要因為手機忽略了孩子,如果當家長的整天手機不離手,無論吃飯還是睡覺都在玩手機,卻聲嘶力竭地要求孩子遠離手機,效果可想而知。

  • 5 # 紫瑗

    現在家長普遍對孩子玩手機擔心焦慮。孩子視力下降了,歸罪於手機。孩子成績下降了,歸罪於手機。孩子習慣變壞了,歸罪於手機。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的確比較大,但身處在這個資訊時代,讓孩子不碰手機顯然也不現實。還是來客觀分析一下,如何看待手機危害,如何讓孩子不沉迷手機。

    一、假如沒有手機,孩子一定會安心學習嗎

    出生00後的這些孩子,他們的玩具是手機。他們更喜歡“宅”在家裡看手機。而出生90年代的孩子喜歡偷偷去網咖。80年代的孩子多喜歡成群結隊去爬樹,挖鳥。

    假如沒有手機,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好嗎。肯定不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不在手機。

    有的孩子拿手機用於學習新知識,使用新工具。而有的孩子用手機來打遊戲。

    所以孩子沉迷手機有其另外的原因。

    二、玩手機為什麼越管越糟

    朋友說他兒子這次高考沒有考好,原因就是玩手機打遊戲。說孩子自控力差,意志力差,沒有目標感。表面看好像如此,事實是如此嗎?

    大家都說上網有癮。提到“上癮”好像都是不良的習慣。喜歡喝酒的人有酒癮,打牌的人有牌癮,成癮是有一個過程,不是一下成癮的。

    人們不會因酒癮禁止喝酒,也不會因牌癮禁止打牌。去因孩子玩手機而禁止玩手機。孩子肯定是反對的,不聽話的。

    孩子沉迷手機大多是打遊戲。為什麼打遊戲,因為好玩刺激,孩子在吃好穿好的同時也需要娛樂,需要快樂,對高年級孩子有學業壓力,打遊戲可能會釋放壓力和焦慮。

    我們也能看到孩子回家後喜歡玩聯機遊戲,和同學一起玩。這是孩子的社交需求和被接納需求。

    如果明白孩子有一定的心理訴求,追求新鮮感、刺激感、發洩情緒、求接納交流與認同等心理。就不會去強制去禁止孩子玩手機了。

    三、用替代法幫助孩子遠離手機

    有教育專家推薦了一個實用的替代法,就是“優點轟炸法”。聚焦孩子的優點,不斷強化。

    家長不要把學習掛嘴上,和玩手機來對立。孩子的逆反心理會覺得,都是因為學習不能玩手機,會更反感學習。

    家長如果改變溝通的焦點,將目光聚焦到孩子成長上。可以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這是一個自我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探索的過程。等孩子自我多力量積累的越來越多就有了意識,應該去控制自己。就是自控力。

    儘量變相滿足孩子的成就感。讓孩子不再拿學習和玩手機做交換籌碼。孩子會明白手機只是一個工具,幫助人們更好的掌控生活。而不是自己被手機掌控。

    對於孩子玩手機,家長不必過於焦慮。只要方法得當,讓孩子控制玩手機節奏。養成有自控的習慣就好。

  • 6 # 聆夕聽雨

    手機上可以聽歌聽故事聽書看書看電影看動畫片查資料問問題也有人回答可以百度可以當做百科全書用,可以學英語學手工甚至學做菜學穿衣打扮,可以隨時隨地拍照拍影片,聊天還可以看見對方...等等等等。試問有幾個不喜歡倒騰手機的呢?杜絕孩子玩手機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小學生的作業老師都佈置在APP上!正確的引導才是王道!如果你自己整天低頭打遊戲就別指望孩子能控制自己!我的手機 iPad上沒有任何遊戲,一些APP是我自己常刷的,一部分APP是孩子學習用的,還給他下載了聽故事和聽歌的。動畫片可以在週末完成作業之後看半小時,喜歡看抖音,我也給他下了,還給他註冊了一個賬號,每天分享他早上跑步的小影片,他覺得很有成就感。有時候他也會自己模仿別人自己自拍,但是控制在週末或者假期。定了規矩就要照辦,可以玩手機的時候同意他玩,時間到了收回,基本他都能做到,合理的給孩子玩點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強制性的規定他不能碰要好!

  • 7 # 如何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無論什麼習慣都是一隻被養大的猴子,它存在於一個人的精神層面,也成了人們無法分割的一部分。也可以說它成了人們身上的肉,如果你強行割除,那對於這個人來說是痛苦不堪的。甚至他會打你、罵你以及疏遠你,畢竟你是割他肉的人。

    面對手機焦慮的孩子,強行的控制已不能制止孩子不在玩手機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個人強制性的不讓我們玩手機,我們會怎樣?當然你可反駁我說,大人都知道什麼時候該玩手機,什麼時候不該玩手機。但是,如果面對手機焦慮孩子的家長,我敢說,你一定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該玩手機。

    面對手機焦慮的孩子,有時候猶如面對一個人需要減肥的胖子、或者一個有煙癮的人。他就算知道他目前所做的事是錯的,但運動場上永遠見不到他們,點菸的手也永遠不會停止。

    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生了改變,孩子不在只對手機感興趣,胖子瘦了、煙癮沒了。

    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議:

    1、請你明白你是愛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

    2、停止對孩子的指責。

    3、不玩手機從家長做起。

    4、不要以自己工作忙、沒時間教育孩子為藉口。如果你是真忙,請你讓孩子看看你是有多辛苦的工作的。

    5、多與孩子溝通,並及時發現孩子感興趣之外的事。

    6、請你犧牲你所有的空餘時間與孩子建立聯絡,培養家人一起都能參與的興趣,比如說看書、寫字、運動等等。

    7、請長期堅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聯儲為何宣佈打造FedNow實時支付服務?它對行業與客戶有哪些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