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祥雲舞月

    生長在不和睦的家庭和單親家庭,對於孩子來說,哪個更好一點?

    首先生長在不和睦的家庭肯定不好。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吵吵鬧鬧,影響孩子的性格。長此以往使孩子比較孤僻,易怒敏感。

    但是生長在單親家庭,那就看這個單親家庭是怎麼樣的?

    如果即使是單親家庭,但是孩子並不缺少愛,生長在這種家單親家庭比生產在不和睦的家庭要好的多。父母雙方包括祖父母,外祖父對孩子的關愛有加,不因為父母的感情破裂就對孩子有所冷淡,這樣不缺少愛的孩子,同樣是Sunny快樂的,自信向上的。

    但是如果生長在單親家庭,這個家庭充滿了埋怨,憎恨的氣氛,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好。雖然沒有了吵吵鬧鬧,但這種缺少愛,陰抑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如果

    一旦想解散這種不和睦的家庭,父母雙方一定要考慮好:雖然家庭解體了,但是要對孩子負責任,使孩子不缺少愛,不要互相詆譭,互相憎恨,分開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心裡要念著彼此的好,要對孩子更加呵護才行。

  • 2 # echo小茵茵

    如果有足夠的能力和強大的心理獨自撫養孩子,單親家庭是一定好過不和睦的家庭的。

    上週看了一個故事,一個女孩患了抑鬱症,當她和心理醫生交流的時候,她說,她的父親母親其實很早就離婚了,但是為了給她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一直沒有告訴她,兩個人在同一屋簷下分居,表面維持著和平,但是她總是能感覺到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於是開始胡亂猜測,甚至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好,導致家裡氣氛不對勁,長時間處於巨大的精神壓力下。

    直到有一次,女孩聽到父母談話說,等到她考上大學就徹底分開,她才恍然大悟。但是這幾年的擔驚受怕已經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導致了她的抑鬱症。

    我們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我們不要以為可以瞞著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回去不斷的猜測事情的原因,而且孩子都會傾向於往自己身上去猜,所以,即使有些事情太複雜,比如夫妻倆感情不好,也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解釋,也至少要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問題。

    為了孩子不離婚其實是一句假話,因為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其實是備受傷害的,這樣的婚姻維護的並不是孩子的利益,而是成年人自己的。

    也有很多家庭確實由於現實原因沒辦法離婚,比如經濟無法獨立,無法要來撫養權等等,但這些並不是孩子造成的,如果我們把這些歸結為為了孩子,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壓力,從而影響到他的心理發展。

  • 3 # 暖心秋媽

    關於這個問題,沒有更好的理由所在。

    單親家庭或許看起來沒有不和睦,但其實已經是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了。孩子生長在一個不和睦的家庭,雖然這個家庭不和睦,但是,起碼這個家庭是完整的,有著爸爸媽媽共同生活著。

    生活在單親高質量家庭的孩子。

    小雙的爸爸媽媽在她七歲的時候就離異了,小雙選擇跟著媽媽一起,爸爸再婚後很快就生下了弟弟。小雙父母離婚的時候,小雙已經懂事了,她知道爸爸是希望有弟弟,在家的時候她常看著爸爸對媽媽施暴,所以父母離婚時她選擇了跟著媽媽。

    離異後的兩人住著離得不遠,小雙媽媽從來不會在孩子面前抱怨她爸爸的不對,小雙爺爺奶奶來接她時,小雙媽媽也會有禮貌地接待老人。小雙媽媽一直未婚,因為她不希望二婚家庭給自己女兒帶來偏見。幸好,小雙的舅舅舅媽、大姨小姨、姑婆、舅公們都很疼愛她。所以,這樣的高質量單親家庭,孩子的成長沒有什麼不好。

    生活在抱怨連連的單親家庭的孩子。

    小宇的爸媽在他三歲時離婚了,因為是男孩,所以小宇家人不準小宇媽媽把孩子帶走。很湊巧,他的3個叔叔也是離異了。

    小宇每天就在奶奶家的抱怨中長大。小宇奶奶總是埋汰著他媽媽、他嬸嬸,從來沒有說過半句兒媳婦的好話。小宇漸長漸大,開始知道是自己的爸爸懶惰無為。他除了被奶奶灌輸的媽媽不要他,也學會了埋汰自己的爸爸。小宇在低年級時還是願意聽課學習,漸漸地到了6年級就不願上學了。因為他要麼不打架,一有不順心的事就開始埋怨,別人稍說話不好聽,他會把人往死裡打。

    小宇奶奶的教育是失敗的,幾個兒媳婦都離婚走了,怪誰呢?

    生活在不和睦的表面健全家庭的孩子

    小芳媽媽在單位上班。因為之前沒開放二孩,所以小芳奶奶一直埋汰小芳媽媽生不出帶把的孫子。每當小芳媽向爸爸訴苦時,爸爸總是讓媽媽順著奶奶。於是,奶奶更加指責媽媽。當小芳媽媽抱怨得多了的時候,小芳爸爸卻覺得“女人就是事多”,開始與老婆吵架,就這樣三五天小吵,整個家都不得安寧。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小芳覺得挺心酸的。當媽媽希望再要二胎時,她勸媽媽別生了。“我都12歲了,你被奶奶埋汰了十幾年還不夠?如果生了妹妹,你選擇帶兩個孩子離婚還是繼續忍受我奶奶的罵聲連天!我都受夠了。你還要生一個來遭罪?我奶奶本性難移啊!”

    有了家,有了孩子,就不能雙方都負責嗎?既然選擇了要孩子,就應該承擔責任。最看不起那些不帶孩子只嘰歪歪嫌棄女人這嫌棄女人那的男人;也看不起一天到晚顧著麻將不顧孩子的女人。

    在我看來,有本事生下孩子,不管男女,就應盡全力養與育孩子,就應對家負責任,就應對家有擔當。

  • 4 # 使用者102109999583

    作為一個單親孩子的我,我認為不和睦的家庭更好,因為我是單親,我特別希望父母為了我就算分房睡,互不說話但能為了我陪在我身邊,對我的性格等方面會比現在好很多。既然生下我就有一方拋棄我,雖然有人說可以每個月見面幾次,說這些話的人都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我多麼希望身邊能有父母陪伴,就不明白那些不是單親家庭的所謂專傢什麼的就會說,夫妻不和不要為了孩子不離婚,這完全就是錯誤的!我的單親群裡做過調研,218名單親孩子,希望父母為了自己不離婚的佔有163名,雖然這個調查基數比較少,但客觀的也能反應出點意義吧!

    我現在也是一個父親,我體會過沒有父親陪伴在身邊的感覺!但是她現在不想和我過了,原因可能特別荒唐,她是無性戀人,拒絕夫妻生活,因為我想過夫妻生活所以不想和我過了,說為了我好要和我離婚。現在我和她分居7個月了,孩子現在3歲,我家人開導我就算沒有夫妻生活也沒什麼,我想就算為了孩子不過夫妻生活就不過了,昨天給她打電話想看看孩子,就是不接我電話。挺鬱悶的。

  • 5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是蒲杜珊,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

    在我看來,生長在不和睦的家庭和單親家庭都不好。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的話,我們試試從孩子和大人兩方的視角共同入手,來看看究竟怎麼選會更好一點呢?

    不和睦家庭:家裡人經常鬧彆扭、爭吵,然後就幾天不說話。媽媽時不時的抹眼淚、不發一語,我不想看到媽媽這麼難過;爸爸有時幾天不回家,我想他,他會不會就這樣不要我了呢?

    爸爸終於回來了,我想和他親近,可是看到媽媽委屈又埋怨的眼神,我的腳步再不敢上前。我感到害怕,甚至不敢動一下,我擔心自己一旦做錯什麼,會讓這一切更糟......這個時候,誰可以告訴我,我該怎麼做呢?

    單親家庭:

    又是放學時間,明明的爸爸媽媽都來接他了,我的奶奶還沒有來。每當這個時候,我好想媽媽......!

    我也有爸爸媽媽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或者是什麼做的不好,他們分開了。我跟著爸爸,但他要忙工作,不怎麼來接我;媽媽搬出去了,好久好久才能看到她一次。每次想她的時候,我不敢說,擔心爸爸也這樣離開我,只好仰頭看著天空......誰可以告訴我?

    這一切都不是我的錯。

    親愛的朋友們,這兩種家庭,你們更願意成長在哪種呢?假如我是孩子,這都不是我想要的。

    從家長的角度看:

    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很好奇提問的家長。可以猜測一下嗎?你大概是一位媽媽,面對家人之間的不和睦,你感到身疲力竭。你想離開,可是“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你在考慮孩子的需要。

    假如你其實是一位男性,那麼就更加的難能可貴,因為很少有男士會如此替孩子著想,或者說難以考慮得如此細緻把。孩子有如此父母,是他們的福氣。

    可事實也正如我們如上所述,無論是繼續不和睦或者選擇單親,都不是孩子內心想要的。同時不和睦的家庭環境更容易讓孩子形成性格孤僻或者暴躁、行為不良,離家出走、成癮更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如果瞭解原生家庭強迫性重複的朋友,也會很清楚,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將來十有八九也會有如此的再生家庭。而單親家庭下成長的孩子,比起雙親家庭更容易自卑不自信、人際不良、抑鬱等,強迫性重複則是哪種型別的家庭都可能發生。

    故,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雙避衝突壓力源,選擇哪個都不好,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孩子來說。那我們該如何自處呢?

    我的個人建議是,做自我成長(在心理、身理、物質等方面)。當我們足夠強大時,無論迎面襲來是何種問題,我們都有隨之而來的解決之道。到那時,面對矛盾,我們可泰然處置並正確引導孩子;或者選擇單親,也能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一個人帶孩子的風風雨雨,能在後續的生活中不但可以發揮自己角色的功能,也能給與孩子對另一半形色

    (父親或母親)功能的需要。

    在最後,衷心的祝願你即將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未來!

    “我們的人生不是錯誤,卻為何總是白白受苦”?願意與你一起面對問題、探索內在、重獲新生。擅長領域:個人情緒困擾、婚姻情感問題、家庭關係修復、人際關係不良、個人成長、青少年行為問題以及家庭養育諮詢。工作時段:週一至週五全天。

  • 6 # 多哈說心理

    這個要區別看待,沒有絕對哪個更好。下面我分五種情況給予說明。最後一種情況,是最為理想的情況。

    不和睦的家庭+不幸福的孩子

    1、父母經常爭吵,而且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爭吵。雙方都想爭奪孩子,總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讓孩子誠惶誠恐,無所適從。有的父母甚至把怒氣發洩在孩子身上,透過打罵孩子來攻擊對方。

    2、父母經常冷戰,家裡沒有歡笑。孩子猶如生活在冰窟之中,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氣氛。

    以上的兩種情況,對孩子的成長都極為不利。也給孩子造成錯覺,以為婚姻就是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恐婚,不願意邁入婚姻大門。

    不和睦的家庭+相對幸福的孩子

    這種情況下,父母之間雖然不和,但不表現在孩子面前。他們在床上同枕異夢,但在孩子面前,卻佯裝恩愛。會一起帶孩子外出遊玩,也能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這樣的父母心智比較成熟,也比較負責任。他們甚至約好等孩子高考結束之後離婚。

    之所以說孩子相對幸福,是因為孩子雖然可以在一個貌似美滿的家庭中成長,但孩子長大後如果知道真相,會覺得受到了欺騙,同時也會對父母產生愧疚心理,原來父母為了我做出這麼大的犧牲。特別是父母的一方在外面有情人,另一方為了孩子單方面做出犧牲時,更讓孩子感到不安。

    單親的家庭+不幸福的孩子

    離婚之後,有的人雖然把孩子帶在身邊,但在孩子身上總能看到對方的影子,特別是孩子繼承了對方不好的一面時,更是讓單親的爸爸或媽媽難於容忍——他們正是因為無法容忍對方的這一面才離婚的。單親父母可能會把對對方的怒氣發洩在孩子身上,當著孩子的一面謾罵對方,讓無辜的孩子遭受痛苦。被迫離婚的一方,也可能把怒氣發洩在孩子身上,透過打罵孩子來懲罰對方。

    有的人會把孩子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送回老家的孩子,不但承受父母離婚帶來的痛苦,還要承受同時失去父母陪伴的痛苦,可謂雪上加霜,孩子的個性可能因此發生變化,甚至自暴自棄。

    單親家庭+相對幸福的孩子

    這樣的家庭裡,父母雖然離婚了,但負責撫養孩子的一方非常堅強、樂觀。他/她獨自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儘量給孩子帶去歡樂。他們會像講故事一樣告訴孩子為什麼爸爸媽媽需要分開,就像好朋友有時候也需要分開一樣。除此之外,他們還做到:

    1、不在孩子面前講對方的壞話,相反,告訴孩子對方的優點及對方曾經給孩子的愛。這樣的父母明白一點:孩子身上有對方一半的基因,肯定對方相當於肯定孩子,否定對方相當於否定孩子。

    2、把離婚當做一件平常的事情看待。既然我們在每件事上都有可能犯錯誤,那麼在婚姻上也可能犯錯誤。離婚,相當於給爸爸媽媽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讓孩子也能輕鬆地看待離婚這件事,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

    3、雖然離婚了,但雙方依然能夠像朋友一樣相處,依然可以一起給孩子過生日,一起陪孩子吃飯,讓孩子重溫以前的快樂。當然,一般情況下,只有父母雙方心智都比較成熟才可能做得到。

    重組家庭+幸福的孩子

    離婚後,不自哀自怨,仍然積極尋找另外一半,直至重新建立幸福的家庭。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給孩子示範了父母是如何糾正自己的錯誤的,是如何讓自己重新獲得幸福的。這樣,孩子才有機會見證什麼是幸福的婚姻,從而對婚姻充滿嚮往,將來不至於恐婚。

    有的父母離婚後,為了孩子,決定犧牲自己的幸福,不再尋找另一半。竊以為,這樣的做法不可取,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感到愧疚,一輩子都覺得欠父母的。孩子長大以後無論到了哪裡,也總擔心父母孤身一人,無人陪伴,總是揹負著這樣的思想包袱。

    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幸福負責,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榜樣作用。

  • 7 # lovo738

    我覺得還是單親家庭吧,我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心力交瘁,心理很害怕。那種感覺沒經歷過的人不能體會,在外面玩得好好的,突然聽到有誰的阿爸媽媽在打架,心理害怕死了,跑去看還好不是自己的的爸爸媽媽,後來大了實在受不了,勸他們離了

  • 8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生長在不和睦的家庭和單親家庭,對於孩子來說哪個更好一點?這個問題絕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影響孩子最大的是“人”,而不是“事”。

    所謂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指的是使孩子形成了心理陰影甚至創傷,導致他在未來自己面對生活時,出現自卑、退縮、悲觀等阻礙人充分體驗到幸福感的性格因素。

    這些性格因素的形成除了受孩子的先天氣質影響,更直接與孩子的成長環境與生活經歷相關,而這是由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父母如何養育孩子、處理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構成的。

    因此,我們既能看到在單親家庭中成長起來的樂觀而又堅毅的孩子,也能看到在“標準的幸福家庭”中成長起來的精神崩潰的孩子。

    決定孩子性格的通常不是某一樁短時間發生的具體事情,而是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如果你作為父母在考慮究竟是離婚還是湊合過才是對孩子好,不如換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在哪種情況下,你能有更好的精神狀態,以更積極的方式來面對生活,處理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與問題?是作為一個單親父母,還是一個留在婚姻中的伴侶?

    這個問題沒有對與錯,高與下之分,因此,誠實地問問自己的內心,讓它給出答案,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哪怕未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改變,也不代表這一刻你的想法是錯的,只要我們是在誠實地面對自己,努力地實踐自己的選擇就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多人都說現在過年"年味"變淡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