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又見馬

    我記得小時候就是拿個塑膠袋裝著就帶回家了。

    其實現在也是用塑膠袋裝著,時代雖然發展了,但對於豆腐,從製作到售賣,到包裝,應該是沒有太大變化。

  • 2 # 多維宇宙

    簡單之至!活人還能讓尿憋死?我這裡用瓢,舀水的瓢。當然也有用小盆的,裝菜的小盆,可以直接上桌當菜吃了。蘸醬油大醬都行。

  • 3 # 升騰的海水

    自己帶盆或者盤子。如果大家有印象,可以回憶一下侯耀文和趙麗蓉老師演的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老太太著急去買豆腐,手機拿著小盆,這是那個時期的真實寫照。

    關於買豆腐,我有一段心酸的回憶。

    上世紀七十年代,春節供應都是憑票,豆腐也不例外,臘月二十八,母親把積攢了一年的豆腐票拿出來,讓我和妹妹去買豆腐。那年我11歲,妹妹5歲,像排隊買豆腐這樣的事,一般小孩子就能做了,母親在家忙別的事。我們拿著一個鋁盆去國營菜店買豆腐。春節前,排隊的人太多,排了很久還沒到跟前,我們已經凍得受不了了,一直跺腳,感覺腳趾疼得像是有小蟲子咬。也算幸運,我們遇到了父親戰友的妻子,那個阿姨是菜店的售貨員,她看我們凍得可憐,就給我們開了後門,直接把豆腐買上,我們喜出望外,興奮得往回走,像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回到家門口,一邊大喊:“媽,我們回來了。”一邊用凍僵的手開門,一個不小心,半盆豆腐就扣地上了,母親推開門,見狀就劈頭蓋腦打我,妹妹嚇得躲在我身後,我很疼卻不敢大聲哭,明知道這是積攢了一年的豆腐票,過年就指望這些呢,讓我全部扣到灰土,媽媽能不急嗎?

    母親心疼地把地上的豆腐撿起來,特別髒的只能扔了,不太髒的掰碎用水洗很多遍,然後用布包起來,壓上石頭上鍋蒸至定型,蒸好的豆腐形狀雖然不好看,但是還能吃。年夜飯,母親將豆腐油炸了,裝進陶碗,加蔥片、薑片、鹽、醬油、高湯,做成蒸碗豆腐,是我記憶裡驅之不散的年味。

  • 4 # 無可無不可32580

    小時候聽見外面有吆喝“賣豆腐”的聲音,奶奶就拿個小盆去買,是黑豆豆腐,買回來我和哥哥會切一小塊生吃,剩下的切小丁,紅白蘿蔔切小丁,和粉條一切起炒了,攪著奶奶擀的手工麵條,簡直就是美味,三十多年過去了,至今懷念那種味道,懷念爺爺奶奶!

  • 5 # 博文影視欣賞

    滿滿的都是回憶,用的是碗或賣豆腐的盤子或筐子,吃豆腐也不是天天吃啊,也就是來個親戚朋友的,做個豆腐吃!看到這些圖片,再也找不到

  • 6 # 好好粉梁博

    哈哈哈,我小時候就愛幹類似的跑腿活兒,想起來就覺得好玩兒~

    我家都是用盤子或碗,端著黃豆去換,賣豆腐的會有塊抹布,把碗盤給擦一下,裝上豆腐就走了。講究的人會用葫蘆瓢端黃豆,單獨再拿個碗盤裝豆腐~

    再後來有了塑膠袋,不用自備了~

  • 7 # 路西法之榮耀

    那時買菜都是用竹籃子,如果要買豆腐的話需要自帶個吃飯的碗放在菜籃子裡。那時的豆腐都是老豆腐,也就是現在菜市裡看到的那種拿紗布蓋著豆腐放在木板上,需要多少拿刀劃的那種有點老的豆腐。

  • 8 # 使用者54401599555

    我71年的,那個時候經濟條件差,跟本沒有什麼活錢在手上,都是以物換物,比如六兩豆子可以換一斤豆腐。豆腐都是自己拿一個盆子或大碗裝,那時候沒有現在的方便袋,不過環境好也好點,一些頭腦活絡勤勞的人們會做好豆腐,用兩個大籃子挑起來,仍後走村串巷,並大聲吆喝,換豆腐囉,換豆腐囉,記有一次爸爸媽媽去出工去了,我帶弟弟妹妹在家聽到換豆腐的叫聲,想到媽媽煎的兩面金黃的豆腐,直流口水,就學做大人拿豆子去換豆腐,也不認稱,記的是兩個老婦人,人家給兩塊豆腐,豆子任人家自己裝,也不知裝了多少豆子。中午爸爸媽媽下工回來一看,說豆子多給人家一倍都不止,不過沒捱罵,只是叫我們大人不在家如果想換什麼吃的去隔壁找個大人著,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好笑。

  • 9 # 逛遍人間趣事

    我是70後,小時候買豆腐都是用一根小細繩拴著拎回家,那個豆香味,是真香,吃的時候,別管是細絲還是大塊,儘管下刀!

  • 10 # 凡塵繚繞之

    應該是自己帶盆去裝。記得90年前後有賣豆腐花的,推個腳踏車穿街走巷吆喝,奶奶給了5毛錢讓我們帶盆去買。然後老闆拿到盆先稱下盆的重量,減去盆的重量然後開始打豆腐花,打好夠5毛錢,撒上白糖,或是撒上花生粉末和白糖,捧回家真開心。 還有打醬油的也是,自備醬油瓶。 碾米 碾面的都得自備編織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陸毅在電視劇《新三國》中扮演的諸葛亮,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