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宋業華
-
2 # 閒情偶記生活點滴
大體有三種意思,第一種含意是指日月,即“易之為字,從日從月,陰陽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第二種的含義就是指動物的形體或顏色變化。如飛鳥或蜥蜴。易,即蜴。蜥蜴因環境變化而改變自身顏色。日之易,取其變化之義。
第三種含義是指易即上“日”下“勿”。《說文解字》中對易的解釋有:“易一日從勿”。勿字上面加“日”表示光、圓、元陽之像,恰為太極之顯象。太極為萬物之母。易的道理來源於太極,“日”是滋生萬物之根本;“勿”即物,物上面有日的照耀必會長生不息。
-
3 # 憶史情
‘’《易》有三義:變易,不易,簡易
《周易》的第一義一一變易
許慎《說文解字》認為,‘’’易‘’是蜥易的名字,是個象形字。蜥易是一種能夠隨著環境而變色的動物。《周易》(易經)以‘’易‘’為名,是說它是講萬事萬物變化之理。‘’
所以,根據《易經》的第一義,用蜥蜴這種隨環境而變色的動物比喻世間萬事萬物隨變化而變化之理。
《易經》的三義包含了中國文化的智慧,也是人類文明的大智慧。
-
4 # 夜燭隙談
個人覺得要辨析正確與否,這就要從易字的起源中去追究。
那麼,易的本意是什麼呢?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把易字的本義解釋為蜥蜴。可以看到蜥蜴的說法,本非日本人首創,真正的最早提出者是許慎。那麼,許慎為什麼給出這個解釋呢?
這是因為篆書的易字,有些蜥蜴的象形,上面圓圓的日象蜥蜴的頭部,下面的勿象蜥蜴的身子。所以,許慎的結論源於字形的類似性,並且把它歸為象形字。眾所周知,蜥蜴又叫變色龍,善於根據環境改變自己面板的顏色,那麼由本義蜥蜴引申為變化,好像也順理成章,邏輯上也沒有什麼瑕疵。但真是許慎認為的這樣嗎?
私以為,這值得探討。如果從篆書字型上推斷,這樣的解釋似乎沒什麼錯誤。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漢字存在一個演變的過程,篆書顯然不是文字的早期形式,它只不過是文字演變過程中的過渡產物,要想追溯一個字的本義,我們需要去檢視文字的早期字形,這樣才能看到它原本的所要傳達的東西。
這就像一句話,經過多人的傳播後,可能失去了它原本的意思,變得面目全非,文字的演變過程也是如此。顯然,作為文字早期的甲骨文中的易字的字型形式,就與篆書大相徑庭。左邊是上下依次排列的三個短橫,右邊是一個象形的月字,顯然並非蜥蜴的象形,倒是有些像月亮放出光芒的樣子。那它的本義是什麼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跟易字有些淵源的字陽字中得到啟示。陽的篆書右邊表示字義的那部分,跟易字很象,只不過中間比易字多了一橫。我們可以從字形看到,上面表示日,下面表示月,中間表示地平線。也就是說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月落到地平線以下就是陽的字義,表示白天,光明的一面。那麼易字大概也有日月更替的意思,那麼它為什麼沒有日形只有月形呢,私以為大概是為了區別於明字,所以把日形改成了三個橫。我們知道,三橫在八卦中表示三個陽爻,古代有太陽之義。所以,我認為易字的本義還是指日月的執行變化,也就是天地的執行變化,這與易作為預測的指稱是想吻合,只有通曉與順應天地執行的大道才能趨福避禍。
-
5 # 106731378390紅日
易經是一部經書,按現在字面意思是一部容易的經書,經是路經。
容易在它是一個圓按方位分八個卦,就象人周圍一圈的八個方向,經常聽人家講的一句老話叫,耳聽八方。眼觀六路那就是它的六個爻。聽到的看到的都是自然。
日木人講蜥蜴,那是我們古時人作的註解。小日本來我華夏大國學習,帶過去的,叫蜥蜴也是中國的,不是它東洋鬼的。蜥蜴也是個古物易變才能到現代。日本人離了我華夏它啥都不是,整一泥哈。
-
6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易”是蜥蜴的反義詞,“為"的近義詞
一一人們像“蟲”反對分“析”文字事物的“易”經,就是代表全民性腐敗,專吃腐敗食物生存的腐敗“蜥蜴”人和集體
“易”不是蜥蜴的意思,而是蜥蜴的反義詞。 是要改變(變易)“日”這一中樞、領導班子自己反“勿”要乾的腐敗等,實際導致腐敗(勿)公行的做法,這是永恆(不易)的真理,要以人民為中心的應用數學(簡易)細則反腐敗,否則,就是准予腐敗。這就是用大寫的漢字 “為(為)"這“易” 的近義詞意操作。這也是以往解釋不清楚的《周易》“為”一字概括,“易”變易、不易、簡易三易的具體操作。
《道德經.六十三章》,原文:“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夫輕諾必寡信……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其操作意思主要是:“為"(古字“為"是正反兩個"勿"相對組成,如“爪勿",後改成繁體“為”,見附圖中的古為字)了有所作為,為人為己為人民,必須用對立面制約。否則,你說勿要隨地吐痰,勿要貪腐,都是白說。
所以必須用正反兩個"勿"的作“為(爪勿)"互相制約,這是為了“無"有壓制服務物件人民的行"為"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你肯定要出“事”,出了“事"也就無壓制服務物件人民的"事";我說的這些話,有人們不能否定的一個的“味”道,是為了無有壓制服務物件人民的“味"道……天下的難事必需操作程式,與為字操作一樣,即改變頭腦領導班子(日)制止不準幹(勿)的易事要改變(易),這是不"易”的真理,否則,就是准予幹不準乾的事。
例如:天下最難最大的反腐敗的事必需操作程式是,要改變領導班子自己反腐敗,實際導致腐敗公行的做法,這是不易的真理,要以人民為中心的應用數學細則(易)反腐敗,否則,就是准予腐敗……
以自己匹"夫"反腐敗等承“諾”都是虛假承諾,達不到目標,就“寡信",沒人信沒威信……正“是”這樣,“以聖人猶”如遇到"難"事,就靠民主競爭制約權力,達到統一,所以才沒有“難"事啊!
附圖:古文"為"字
-
7 # 十佳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永珍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我老公聽說看易經可以增長自己知識,從網上買了一本《易經》和一本《周易》,結果就看了一晚上就不看了,說是看不懂,為了回答樓主的問題,我又特意翻出來看了一遍,結果只能看懂個大概,據說如果一個人能把《易經》這本書完全看懂的話,那他真的就做到了天人合一。
之所以說《易經》的易代表的是蜥蜴,是因為在《說文解字》的中提到,“易”是指蠍子,是蜥蜴的象形文字,但是在生物學上,蜥蜴是 一種變色動物,它的身上具有一層保護色,能夠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所以,伏羲在畫八卦的時候,根據八卦不斷變化的含義,將其命名為“易”,用來象徵 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的千變萬化。《說文解字》認為,“易”是由“日”和“月”組合而成的,日代表太陽,象徵陽,月代表月亮,象徵陰,所以“易”也象徵著陰 陽二元論的哲學。
在《周易》中理解西周之“易”,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
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 。
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有說“易”的甲骨文為 象徵將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變換、交易 。
-
8 # 書畫半畝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在此說明一下`易`字乃`蜥蜴`並不是日本人所言,其(說文解字)作者東漢的許慎早已說明其:易,蜥蜴。導宮也,其象形!
此蜥蜴民間稱謂其變色龍,它隨著季節變化改變自己身體顏色,以保護自己。尤其今人郭沫若先生,曾臆測《周易》的`易‘是借用蜥蜴的古體,借`易"字而取其蜥蜴身體顏色善於變化之義。而作為文章的標題!
因此這些文人迫不及待地推出``日月為易‘之說,而加以駁斥郭沫若變色龍之說。他們利用`易‘字上下結構:上為太陽,下為月字變體為月亮。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其一陰一陽之謂易。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張衛東
關於《易經》的易字,蜥蜴說起源於許慎的《說文解字》,並非日本。
“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秘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一曰從勿。凡易之屬,皆從易”。
從字典看來,易,象形,有一定的道理。蜥蜴,變色龍,善於變化,適應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和易義相符。但從文字發生學上看,我們更頃向《秘書》,“日月為易,象陰陽也”。古人仰天觀地,從大從簡,一定先見日月交替,晝夜更行,天道易象,至於蜥蜴這種小動物的變化,則經過更長時間的觀察才能發現。從這個角度講,蜥易應名於後,定型蜥蜴則更晚。
附月之謂陰,抱日之謂陽,陰陽變化,易以明道也。這裡,我有意寫陽這個繁體字,以表明易之象日月交替,陰陽一體,強調易之合一性,整體性。不僅如此,易,不僅包羅日月交替之變化,而且引申到天地之間交感互變。
八卦圖以最簡單的陰、陽兩爻三組合,體現陰陽變化及天地間變化(有關論述,流派紛呈,體系龐雜,非專著不足以說明),“仰則觀於天象,俯則觀法於地,觀鳥魯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古人以天道切人事,此兩八卦圖亦表明其不相沿襲之法數。
易以道化。《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易》與天地準,故能彌倫天地之道,萬事萬物,當其自靜而動,形跡未彰而象見矣。《易》,古王者改制之巨典,先王之政典。
“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知來藏往,吉凶與民同患”。其道蓋包政教典章之所不及矣。夏曰《連山》,商曰《歸藏》,周曰《周易》。
《易》大而廣,慮全而周。道家,陰陽家,儒家無不源於《易》,而漢以來東進之釋家,和《易》在一定範疇內異曲而同工。
漢獨尊儒,後釋學東漸,唐,佛鼎盛,而儒微弱。宋理學掀起,周敦頤作太極圖。
-
10 # 南雁的田園生活日記
《易經》的“易”字,真如日本人所說的,代表的是“蜥蜴”嗎?面對日本人的這種說法,我們可以回以兩個字:呵呵。
把“易”理解為“蜥蜴”,這是想當然和牽強附會的結果,只因為蜥蜴和變易的特性,就硬扯到一起了。日本人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變易只是《易經》其中的一個含義,除變易之外,還有簡易和不易。
“易”字取象於天象之日升月落、日月交替
通部《易經》,詮釋的都是規律,是前人對我們的生存環境規律的總結,其依據就是天象,即天體現象。經過對天體現象的長期觀測,他們發現,對地球的環境造成影響的,主要是太陽和月亮,因為日升月落、日月交替,才有了地球上的生物,以及一切生長現象。
因此,根據中國文字的象形法,古人把日月結合在一起,創造了“易”字。
我們來看這個“易”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日月的結合,既形象地描繪了這種天象,又直觀體現了“易”字所代表的含義。
比如四季的變化,就是日月共同作用的結果。
古人把月亮稱為太陰,我們看到了白天黑夜,是日月交替的結果;我們感受到了冷熱寒暖,也是日月作用的結果。
上圖中的少陽,即為春季,陰陽各半,冷暖適宜;少陰也是同樣的陰陽各半,冷暖適宜,但代表是秋季。那麼少陽和少陰的區別在哪呢?少陽是陽在上,陰在下,代表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即由寒轉暖;少陰則是陰在上,陽在下,代表陰氣上升、陽氣下降,即由熱轉涼。
上下都陽則為太陽,代表的是夏天,氣象為炎熱;上下都陰則為太陰,代表的是冬天,氣象為冬天。
變易:世間一切都是變化的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太陽和月亮永遠都在動,沒有一刻是靜止的。所以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看上去是同一條河流,但因為河水一直在流水,兩次踏入河流,河水卻不同樣。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也一樣,在流逝中,處於動態中。因此,我們看待事物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世上的一切,都處在變化中,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
簡易:萬變不離其宗,世間萬物都離不開陰陽二象有一首歌叫《霧裡看花》,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唱的: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世界是紛繁複雜的,以我們有限的生命,確實沒辦法看得清楚明白。因此,人們總感嘆社會太複雜。
其實,複雜只是表象,就像一棵繁茂的樹,如果只從花和葉去看,沒有哪兩片葉子是相同的,也沒有哪兩朵花是相同的,要一片片一朵朵看過去,太複雜了。
不易:變化中有著不變的規律不易即不變,從表面上來看,不易和變易互相矛盾,既然世間的一切都是變化的,又怎麼會有不變呢?
其實一點也不矛盾,變化的是事物的細微處,不變的是規律。
比如,每分每秒都是不同的,但每天的日升月落卻遵循著不變的原則,我們能清楚地知道何時天亮何時天黑,我們也能清楚地知道何時立春何時立冬,這就是不變的規律。
因為了解了不變的規律,我們知道了一年有四季,知道了如何根據四季的變化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農民知道了何時該播種,何時該收割,我們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就是個不變的規律。
回覆列表
在此說明一下`易`字乃`蜥蜴`並不是日本人所言,其(說文解字)作者東漢的許慎早已說明其:易,蜥蜴。導宮也,其象形!
此蜥蜴民間稱謂其變色龍,它隨著季節變化改變自己身體顏色,以保護自己。尤其今人郭沫若先生,曾臆測《周易》的`易‘是借用蜥蜴的古體,借`易"字而取其蜥蜴身體顏色善於變化之義。而作為文章的標題!
因此這些文人迫不及待地推出``日月為易‘之說,而加以駁斥郭沫若變色龍之說。他們利用`易‘字上下結構:上為太陽,下為月字變體為月亮。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其一陰一陽之謂易。
因此雙方開始論戰,並爭吵不斷,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
突然,又出現一些民間人士透過考據,並斜插一槓認為:生生為易,其天地之大德曰生。日出象徵生的意義。從天文現象而言:陰陽之變化取之於日出為易!
至今三方流派,仍在尋找各種理由去解釋《周易》!
論戰還在記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