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鏈上甲乙

    建築的BIM顧名思義就是建築資訊模型技術,提供過軟體技術建立的資訊模型概念。

    通俗來說,針對工程專案從設計開始、施工直至運營維護整個生命週期管理的資訊化管理模式。相對於傳統的建築行業管理模式來說,這項技術的應用價值無疑實現了各環節的聯動協同、減少了不必要的錯誤發生、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程質量水平。

    設計方面:

    透過軟體技術實現各種落地後的效能模擬,實現了錯誤預判分析,降低風險,利於各參與方的協同溝通,紙上談兵也並非終覺淺。

    施工方面:

    提前打通了各專業的衝突,減少錯漏變更,對各類投入資源及時進行最佳化整改,便於施工投資的控制。

    運營維護階段:

    利用共享的之前的資訊模型和資料共享,及時對接,及時掌握各類設施、空間還有應急管理的需要,降低了傳統的運營維護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 2 # hello大資料

    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環境發展因建築業承擔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建築行業其實責任非常大。特別是在新的經濟轉型期,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國建築行業也承擔著走出去的責任。我們不僅要建設自己,還要走向國際。現在建築行業也是全球化的過程,對中國建築業來說,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建造”也亟待升級轉型,支撐我們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

    建築工業化:國內的傳統現實 vs 國外先進的應用狀況

    建築工業化使專案開發具有質量可控、成本可控、進度可控的優勢。建築工業化作為一個成熟的技術在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經驗證明,應用建築工業化技術,建築建設的綜合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施工週期僅為傳統方式的 1/3,同時用工量大大減少,施工現場粉塵、噪音、汙水等問題都得到了較好解決。

    美國住宅標準化率和商業化程度幾乎達到 100%;瑞士 80%的住宅是用透過部件為基礎建造的;法國工業化程度也非常高,主要採用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裝配式體系,這個體系裝配率可達到80%,與傳統現澆建築方式相比,施工模板減少了85%,腳手架用量減少 50%,節能70%,節水80%,節約鋼材20%,節地、節石等都是效益均非常可觀,同時還能減少83%的建築垃圾,節省20%-30%的人工,縮短30%-50%的工期。從以上資料可以對工業化的效率有初步瞭解。

    資源再利用方面,十幾年前,日本、南韓等國家資源化率已經達到 90%。而到目前為止,中國建築的實際上還不到 5%。

    為什麼資訊科技與建築工業化會成為“伉儷”

    建築不再只是解決住的問題,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和能量蓄積已融入到人們對建築的需求中,因此,原有建築的內涵也發生了改變。為了提升建築本身的品質和效率,需要重新評估並重新整合現有的建築設計過程、生產與施工過程及運營管理的過程。

    在從因果邏輯向關聯邏輯的轉變過程中,建築師們在創造“更好居所”這一理想上找到了一致的選擇,資訊科技與建築工業化有機的結合起來。

    早在 1999 年,英國就在一個官方報告裡提出:五年內要透過應用資訊科技,使其建築業節約 30%的專案成本。根據各國相關報道,其實資訊化的介入確實可以大大提升施工效率,保守地說將施工工期縮短15%(這是很早以前的資料)。而後,網際網路技術介入建築市場,又可以節約 30%-35%的專案成本,這是英國在 2000 年前後提出的認識。

    這近十幾年中,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建築行業發展迅速。不僅是英國,各國家都在新的資訊化時代推出相應的研究和一些政策導向,特別是德國前幾年提出了工業 4.0 的概念,使得以資訊科技為特徵的新型工業化成為未來整個全球競爭力的焦點。

    實施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是改造和提升傳統建築行業的一個突破口,是中國建築從“建造大國”走向“建造強國”的必經之路。

    資訊科技如何伴隨建築工業化發展之路

    工業化的核心是一種組織管理的模式,就是一整套系統,特點是分工協作、資源最佳化配置、程式最佳化,用最經濟的生產要素在最短的時間建造完成,明確的工業化分工有利於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

    資訊科技為建築發展所需要的多重系統互動協同,提供了平臺和可能。資訊科技是促進新型建築工業化的一個強有力的推手。

    建築工業化目前走過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第一個階段有三個方面的特點:構件標準化、模式化;施工機械化;現場的裝配化、分工細化、程式化。

    隨著資訊科技的推動,建築工業化進入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徵是在網際網路絡環境下、雲端採用大資料架構實現智慧決策應用、並支撐前端的視覺化和模擬性,這將給建築工業化提供高效的、豐富的、以往解決不了的解決方案。 在第一階段中出現的問題,如建築構件獨特性和工業生產的標準化的矛盾,建築設計和構件製造脫離的矛盾,建築設計和施工脫離的矛盾等相關問題,都可以在建築工業化的第二階段有效地解決。

    未來建築工業化發展趨勢

    德國提出工業化4.0 的指向性非常明確,美國也在新的時代裡提出資訊時代新硬體時代的戰略,中國也提“網際網路+”。對於德國來說,工業4.0的指向非常精準,即利用德國製造業的優勢,在新時代裡繼續保持國家發展的優勢。

    工業4.0 包含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轉變,對於建築行業來說意義非常大。建築的大量採購和運輸在工業 4.0 裡得到了顛覆性改變,就像最大的計程車公司沒有車,最大的零售商沒有實體店,沒有產品庫存。所以建築行業未來怎麼樣?其實我們的資訊和網路時代也是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將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和全製造流程的數字化以及基於資訊通訊技術的模組化的整合,將形成高度靈活個性、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一種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下, BIM 是一個核心的技術平臺。因此看到資訊化和工業化的關聯性, BIM 是促進新型工業化和建築業資訊化發展重要的技術和技術平臺。 BIM 技術是推動建築的顛覆性革命。

    建築的“ BIM+”時代

    網際網路+”在建築行業裡可以稱為“ BIM+”。在 BIM 技術平臺上,很多東西可以載入進來。美國目前在BIM領域裡大幅推進,不斷更新BIM標準的版本,在這方面中國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 BIM+”時代的到來,與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以及3D列印、VR/AR技術以及3D GIS等結合在一起,從BIM技術平臺上有很多延展。比如在3D GIS和 BIM整合方面延展到城市層面上,智慧城市、數字城市可以打通平臺,一起高效率進行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

    BIM+VR也是可以解決很多原來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所見非所得和工程控制難的一些問題。實際上VR提供了很多新的技術手段,有一種說法是,數字化設計的平臺和VR結合將來成為我們泛設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AR 伴隨著 VR 快速發展,不僅是在虛擬環境裡,疊加到現實環境裡,BIM和AR的結合也有很多發展空間,為我們的城市建造和建築設計、施工帶來了很多可能性。

    中國建造的轉型升級

    中國要從建築業大國成為建築強國走向世界,粗放的中國建造需要升級和轉型,這需要以工業化和資訊化為核心。其中有三個要點:

     1、精緻化建造,即怎麼低能耗、高效率地去建造。

     2、智慧化的關鍵,建築要為使用者考慮,很多東西從設計、施工、運營一直到使用監管,智慧的思想要能夠始終貫穿進來。

     3、建築要以綠色化為引領。

  • 3 # 工保網

    建築資訊化,是中國建築業發展的重點內容與趨勢方向之一。如果說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結束了“手繪圖紙”時代,設計師擺脫圖板束縛,開始進入建築資訊化發展時代;那麼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的出現,則極大的加速著建築資訊化發展的程序。

    1

    從發展演進來看,BIM技術是CAD等設計軟體深度研發應用的結果,代表著數字化設計發展的進步;

    2

    從實踐應用來看,BIM技術不僅能應用於設計環節,還可以貫穿整個建築生命週期,提高不同建設環節的資訊化水平;

    3

    從技術效能來看,BIM技術區別於傳統CAD,其建立的建築資訊模型包含指定專案相關資訊的完整資料庫,如相關構件的大小尺寸、數量、位置關係等等,優於二維圖紙的視覺呈現,利於設計與施工資訊的有效傳遞。

    因此,近年來國家釋出多項政策檔案,大力推動BIM技術在建設工程領域的快速發展。各地區政府也不斷嘗試在不同建設工程領域、環節試點應用BIM技術。

    1、政策支援,推動BIM技術快速發展應用

    2020年4月3日,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聯合釋出新職業,確定了13個新職業資訊,其中之一即是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員(BIM工程師),這標誌著中國BIM技術職業發展正式進入政策視野,促進著BIM技術人才的培育與發展。

    此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部政策檔案,制定相應的技術規範標準,大力推動BIM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用:

    國家政策推動

    2015年6月16日,住建部發布的《關於推進建築資訊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檔案中明確了具體推進目標:到2020年末,建築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以及特級、一級房屋建築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並實現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資訊科技的一體化整合應用;注重引進BIM等資訊科技專業人才,培育精通資訊科技和業務的複合型人才,強化各類人員資訊科技應用培訓,提高全員資訊化應用能力。

    2016年8月2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16-2020年建築業資訊化發展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提高建築業資訊化水平,著力增強BIM,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加強資訊科技在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2017年5月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穩步推進BIM為代表的前沿資訊科技在勘察設計行業的應用。

    2020年4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關於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202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提出採用“網際網路+監管”手段,推廣施工圖數字化審查,試點推進BIM審圖模式,提高資訊化監管能力和審查效率。

    地方政策探索

    2014年開始,各區域政府相繼釋出政策意見,推廣BIM技術的試點應用;2017年,貴州、江西、河南等省市加入政策推動行列;2018年,重慶、北京、吉林、山西、深圳等地出臺相關政策意見,推動BIM技術在各建設工程領域、環節的應用;2019年,山東、海南、廣州等地深入探索BIM技術在招投標、工程監理、施工圖審等環節的實踐應用。

    技術規範標準

    隨著BIM技術在全國範圍內的實踐應用不斷擴大,國家與地方也開始著手建立相應的應用標準,規範指導行業發展。

    1

    2016年,住建部批准第一部BIM應用標準《建築資訊模型應用統一標準》;

    2

    2018年,浙江省住建廳釋出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建築資訊模型(BIM)應用統一標準》;

    3

    2018年,廣東省住建廳釋出廣東省標準《廣東省建築資訊模型應用統一標準》;

    4

    2018年,河南省住建廳正式批准的《民用建築資訊模型應用標準》、《市政工程資訊模型應用標準(道路橋樑)》、《市政工程資訊模型應用標準(綜合管廊)》、《水利工程資訊模型應用標準》;

    5

    2019年,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釋出《建築資訊模型設計交付標準》、《建築工程設計資訊模型製圖標準》和《建築資訊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三本BIM領域內重要的國家、行業標準;

    6

    2020年,湖南省住建廳釋出《湖南省裝配式建築資訊模型交付標準(徵求意見稿)》;

    2、BIM技術的發展困境

    近年來,在政策力量的持續推動下,國內BIM技術應用在建設工程領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由於發展時間較短,BIM技術在市場環境、技術人才、配套保障制度等方面面臨一定發展困境。

    市場環境:甲方權利過大,朝令夕改

    目前,國內建築市場仍存在一些發展問題,各類建設活動主體的不規範市場行為嚴重阻礙著建築業健康快速發展。BIM技術的市場發展也受此影響,難以有效推廣應用。

    以建設單位為例,在明顯的市場優勢背景下,建設單位常常強勢干預設計工作,迫使設計人員變更設計,朝令夕改。然而,BIM技術應用的最終成果,是一套完整、精確的全息模型,頻發的設計變更將極大的增加設計人員工作量,降低BIM應用效率,甚至可能還不如採用傳統設計方法高效。

    技術人才:人才培養成本高,技術推廣難

    發展BIM技術,客觀上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支撐,但目前國內BIM技術行業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在人才培養方面,BIM技術的人才培育成本較高,培育時間較長,對中國BIM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用造成一定影響。

    同時,儘管工程設計是BIM技術應用較早、較成熟的環節場景,但BIM技術在國內工程設計領域的實際應用並不理想,一方面技術應用成本較高,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另一方面,各大設計院的設計專家已在CAD領域深耕多年,技術積累都在這一領域,主觀上並不願重新進入BIM技術領域重新學習,重新建立優勢。這就導致BIM技術在工程設計環節的應用推廣進展緩慢,更不必談監理、施工等環節的技術應用。

    配套制度:技術風險缺乏保障

    如上文所述,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員即BIM工程師,已在2020年4月正式成為國家認可的社會職業。基於工程建設活動的高風險性,相應的,BIM技術應用也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對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產生影響。但就目前而言,國內尚未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風險責任制度與風險保障制度。

    從整體上來看,近年來中國BIM技術發展獲得了國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推動,這也是影響BIM技術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由於發展時間較短,中國BIM技術仍面臨多方面的發展困境,亟需國家進一步規範建築市場,出臺相應的人才培育政策,建立完善的風險責任與保障機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國總統馬克龍說要呼籲全球為巴黎聖母院重建捐款,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