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簡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紗,或作浣紗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後闋頭兩句往往用對仗。)
詞牌格式
浣溪沙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段三句兩平韻 韓 偓
宿醉離愁慢髻鬟(韻)
可仄平平可仄韻
六銖衣薄惹輕寒(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慵紅悶翠掩青鸞(韻)
平平可仄仄平韻
羅襪況兼金菡萏(句)
可仄可平平仄仄
雪肌仍是玉琅玕(韻)
骨香腰細更沈檀(韻)
名家作品
一、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1,村南村北響繰車2。牛衣古柳賣黃瓜3。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4。
註釋
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簌簌,下落貌。
2.繅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漫,隨便。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閒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鑑賞
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的農村田園風光也出現在蘇軾詞中。元豐元年(1078),徐州春旱後得雨,蘇軾到石潭謝神,作了一組《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上片擷取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
下片則寫作者本人,日高、路長更兼酒困,未免倦極口渴,便敲門求飲。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心卻對農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一斑。
二、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髮唱黃雞5。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遊,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注:"江南吳二孃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淒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云云,亦有出處。《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台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這裡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髮,悲嘆衰老。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淨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鬱,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三、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1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盞3,蓼茸蒿筍試春盤4。人間有味是清歡。
1.泗州,今安徽泗縣。劉倩叔,生平不詳。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遠。
2.清洛,指洛澗,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3.雪沫乳花,煎茶時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時烹茶,以乳色鮮白、泡沫細膩為上乘。蘇軾《西江月》(龍焙今年絕品):"湯發雲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
4.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筍,萵苣筍。春盤,唐代以來風俗,立春日用春餅、生菜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詞作日離立春不遠,故先"試嘗"。
此為一首記遊詞。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於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遊玩的時候所寫。
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彷彿漸流漸見廣遠無際。本無意之風景,於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
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一番風味。而全詞的主旨,最終落在"清歡"二字上,可見作者對生活情調的欣賞。
全詞筆調雅緻,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獨特情致。
四、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
晚風庭院落梅初,
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閒瑞腦,
朱櫻斗帳掩流蘇,
通犀還解闢寒無。
懶《花草粹編》作“慵”。《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玉鴨燻爐:玉製(或白瓷制)的點燃薰香的鴨形香爐。燻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
瑞腦:一種香料名。
朱櫻斗帳:斗帳,覆鬥形的帳子。
流蘇: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綵線盤結而成。
遺犀:犀,指犀牛的角。遺,應為“通”之誤。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的作品。作者用白描的藝術手法,繪製了兩幅清淡典雅的畫面:一是室外“閨婦夜晚傷春圖”,一是室內“閨婦夜晚懷人圖”。不同感受透過基本相同之處的典型形象加以表現,因此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意境。兩幅畫面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妙趣橫生,突出了詞旨。
五、浣溪沙
繡面芙蓉一笑開。
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
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繡面:唐宋以前婦女面額及頰上均貼紋飾花樣。
芙蓉:荷花,此處指很好看。
飛:《歷代詩餘》作“偎”
寶鴨:指兩頰所貼鴉形圖案,可參敦煌壁畫供養人之婦女繪畫,或以為指釵頭形狀為鴨形的寶釵,釵,古代婦女頭上的飾物。
香腮:美麗芳香的面頰。
一面:整個臉上。
風情:男女愛慕之情。
韻:標緻。
箋:紙,指信箋、詩箋。
此詞當是易安早期作品。寫一位風韻秀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寫採用比擬、襯托、側面描寫的方法。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歡快俊朗。
六、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
闢寒金小髻鬟松,
醒時空對燭花紅。
莫許:不要。
琥珀:松柏的樹脂積壓在地底億萬年而形成的化石,呈褐色或紅褐色。琥珀濃,指酒的顏色很濃,色如琥珀。
疏鍾:斷續的鐘聲。
瑞腦:一種薰香的名字,也叫龍腦,即冰片。
魂夢:即夢魂,指睡夢中人的心神。
闢寒金:任昉《述異記》:“三國時,昆明國貢魏嗽金鳥。鳥形雀,色黃,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至冬,此鳥畏霜雪,魏帝乃起溫室以處之,名曰闢寒臺。故謂吐此金為闢寒金。”詩人遂以闢寒金指代珍貴之精金,“闢寒金小”,喻精金頭飾小巧。闢《樂府雅詞》作“碎”,誤。
髻鬟:古代婦女的兩種髮式。
燭花:蠟燭燃燒時的燼結。
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作。寫女主人晚來用酒遣愁,夢裡醒來的孤寂,隱含無限的離情別緒。透過夢前夢後的對比,把年輕少婦沉重的愁苦情思從側面烘托出來。全詞寫的相思,卻不著相思一字,具有婉約詞的藝術特色。
七、浣溪沙
小院閒窗春己深,
重簾未卷影沈沈,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閒窗:原作“間窗”蓋“閒”之誤。帶護闌的窗子。閒,闌也。閒窗,一般用作幽閒之意。
沉沉:指閨房幽暗,影子濃重。
理瑤琴:理,調理定調,一般指代彈琴。瑤琴:玉為飾,美的琴。
遠岫:遠山。
薄暮:傍晚,黃昏。
細風:微風。
輕陰:暗淡的輕去。
此詞當屬李清照前其作品。作者用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含蓄蘊藉的筆致,寫出女主人傷春懷人的悒悵情懷。傷春、懷人,相輔相成。“崔”、“弄”兩詞琢煉得妙。“弄”字寫出一幅風雨戲雲,陰雲飄卷的動畫面,表現了女主人孜然獨處的悽寂心境。
八、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
金爐次第添香獸,
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
酒惡時拈花蕊嗅,
別殿遙聞簫鼓奏。
紅日,別版做"簾日". 三丈透,三丈為虛數.指太陽昇起的高度. 透:透過.
金爐,別做"佳人". 金爐為銅製的香爐. 次第:依次. 香獸:香料炭屑製成的 獸型燃料.
地衣:地毯.
佳人:指宮女.舞點,別做"舞急","舞徹",舞點".舞點,按照音樂中的節拍舞一支曲調.溜:滑落.
酒惡(e三聲),別做"酒渥".亦稱"中酒",指酒至微醉.時拈,別做"時沾","時將".常常拈取.花蕊:此處代指花朵.嗅:聞.
別殿: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宮殿.簫鼓:蕭和鼓.泛指樂器.
九、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鬆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閒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充套件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絡,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簡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紗,或作浣紗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後闋頭兩句往往用對仗。)
詞牌格式
浣溪沙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段三句兩平韻 韓 偓
宿醉離愁慢髻鬟(韻)
可仄平平可仄韻
六銖衣薄惹輕寒(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慵紅悶翠掩青鸞(韻)
平平可仄仄平韻
羅襪況兼金菡萏(句)
可仄可平平仄仄
雪肌仍是玉琅玕(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骨香腰細更沈檀(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名家作品
一、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1,村南村北響繰車2。牛衣古柳賣黃瓜3。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4。
註釋
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簌簌,下落貌。
2.繅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漫,隨便。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閒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鑑賞
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的農村田園風光也出現在蘇軾詞中。元豐元年(1078),徐州春旱後得雨,蘇軾到石潭謝神,作了一組《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上片擷取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
下片則寫作者本人,日高、路長更兼酒困,未免倦極口渴,便敲門求飲。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心卻對農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一斑。
二、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髮唱黃雞5。
註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遊,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注:"江南吳二孃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淒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云云,亦有出處。《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台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這裡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髮,悲嘆衰老。
鑑賞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淨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鬱,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三、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1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盞3,蓼茸蒿筍試春盤4。人間有味是清歡。
註釋
1.泗州,今安徽泗縣。劉倩叔,生平不詳。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遠。
2.清洛,指洛澗,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3.雪沫乳花,煎茶時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時烹茶,以乳色鮮白、泡沫細膩為上乘。蘇軾《西江月》(龍焙今年絕品):"湯發雲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
4.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筍,萵苣筍。春盤,唐代以來風俗,立春日用春餅、生菜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詞作日離立春不遠,故先"試嘗"。
鑑賞
此為一首記遊詞。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於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遊玩的時候所寫。
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彷彿漸流漸見廣遠無際。本無意之風景,於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
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一番風味。而全詞的主旨,最終落在"清歡"二字上,可見作者對生活情調的欣賞。
全詞筆調雅緻,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獨特情致。
四、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
晚風庭院落梅初,
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閒瑞腦,
朱櫻斗帳掩流蘇,
通犀還解闢寒無。
註釋
懶《花草粹編》作“慵”。《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玉鴨燻爐:玉製(或白瓷制)的點燃薰香的鴨形香爐。燻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
瑞腦:一種香料名。
朱櫻斗帳:斗帳,覆鬥形的帳子。
流蘇: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綵線盤結而成。
遺犀:犀,指犀牛的角。遺,應為“通”之誤。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的作品。作者用白描的藝術手法,繪製了兩幅清淡典雅的畫面:一是室外“閨婦夜晚傷春圖”,一是室內“閨婦夜晚懷人圖”。不同感受透過基本相同之處的典型形象加以表現,因此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意境。兩幅畫面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妙趣橫生,突出了詞旨。
五、浣溪沙
繡面芙蓉一笑開。
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
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註釋
繡面:唐宋以前婦女面額及頰上均貼紋飾花樣。
芙蓉:荷花,此處指很好看。
飛:《歷代詩餘》作“偎”
寶鴨:指兩頰所貼鴉形圖案,可參敦煌壁畫供養人之婦女繪畫,或以為指釵頭形狀為鴨形的寶釵,釵,古代婦女頭上的飾物。
香腮:美麗芳香的面頰。
一面:整個臉上。
風情:男女愛慕之情。
韻:標緻。
箋:紙,指信箋、詩箋。
賞析
此詞當是易安早期作品。寫一位風韻秀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寫採用比擬、襯托、側面描寫的方法。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歡快俊朗。
六、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
闢寒金小髻鬟松,
醒時空對燭花紅。
註釋
莫許:不要。
琥珀:松柏的樹脂積壓在地底億萬年而形成的化石,呈褐色或紅褐色。琥珀濃,指酒的顏色很濃,色如琥珀。
疏鍾:斷續的鐘聲。
瑞腦:一種薰香的名字,也叫龍腦,即冰片。
魂夢:即夢魂,指睡夢中人的心神。
闢寒金:任昉《述異記》:“三國時,昆明國貢魏嗽金鳥。鳥形雀,色黃,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至冬,此鳥畏霜雪,魏帝乃起溫室以處之,名曰闢寒臺。故謂吐此金為闢寒金。”詩人遂以闢寒金指代珍貴之精金,“闢寒金小”,喻精金頭飾小巧。闢《樂府雅詞》作“碎”,誤。
髻鬟:古代婦女的兩種髮式。
燭花:蠟燭燃燒時的燼結。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作。寫女主人晚來用酒遣愁,夢裡醒來的孤寂,隱含無限的離情別緒。透過夢前夢後的對比,把年輕少婦沉重的愁苦情思從側面烘托出來。全詞寫的相思,卻不著相思一字,具有婉約詞的藝術特色。
七、浣溪沙
小院閒窗春己深,
重簾未卷影沈沈,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註釋
閒窗:原作“間窗”蓋“閒”之誤。帶護闌的窗子。閒,闌也。閒窗,一般用作幽閒之意。
沉沉:指閨房幽暗,影子濃重。
理瑤琴:理,調理定調,一般指代彈琴。瑤琴:玉為飾,美的琴。
遠岫:遠山。
薄暮:傍晚,黃昏。
細風:微風。
輕陰:暗淡的輕去。
賞析
此詞當屬李清照前其作品。作者用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含蓄蘊藉的筆致,寫出女主人傷春懷人的悒悵情懷。傷春、懷人,相輔相成。“崔”、“弄”兩詞琢煉得妙。“弄”字寫出一幅風雨戲雲,陰雲飄卷的動畫面,表現了女主人孜然獨處的悽寂心境。
八、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
金爐次第添香獸,
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
酒惡時拈花蕊嗅,
別殿遙聞簫鼓奏。
註釋
紅日,別版做"簾日". 三丈透,三丈為虛數.指太陽昇起的高度. 透:透過.
金爐,別做"佳人". 金爐為銅製的香爐. 次第:依次. 香獸:香料炭屑製成的 獸型燃料.
地衣:地毯.
佳人:指宮女.舞點,別做"舞急","舞徹",舞點".舞點,按照音樂中的節拍舞一支曲調.溜:滑落.
酒惡(e三聲),別做"酒渥".亦稱"中酒",指酒至微醉.時拈,別做"時沾","時將".常常拈取.花蕊:此處代指花朵.嗅:聞.
別殿: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宮殿.簫鼓:蕭和鼓.泛指樂器.
九、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鑑賞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鬆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閒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充套件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絡,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