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林居

    西方因烏克蘭制裁俄國 B-52模擬轟炸俄海軍基地刻赤海峽跨海大橋

    美東時間3月15日,美國、加拿大與歐盟宣佈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理由是俄在2018年攻擊了三艘烏克蘭海軍艦船,吞併了克里米亞半島,並在烏國東部地區挑起事端。莫斯科響應稱,不會對此坐視不理。

    美國財政部在15日發表的宣告中指出,制裁的物件是“六名俄羅斯人和八個實體,以對俄羅斯繼續和正在侵略烏克蘭做出迴應。” 宣告稱,“被制裁的個人和實體所擁有的全部財產和利益都被封存,禁止一般美華人與之交易;再則,任何實體,如果這些制裁物件所擁有的股權超過百分之五十,也被執法行動封存。”

    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說:“這次與歐盟和加拿大采取聯合行動,再次顯示我們都決心實施有目標和有意義的制裁,對克里姆林宮無視國際準則,破壞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為作出反應。”他還補充說:“國際社會堅定地站在一起,反對俄羅斯在刻赤海峽發動海軍攻擊,吞併克里米亞,並對分裂分子在烏克蘭東部地區舉行非法選舉提供支援。”

    前美國外交官、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丹尼爾.弗裡德認為,華盛頓與加拿大和歐盟對俄立場進行協同是好事,問題是耽誤了太久。他說:“在刻赤海峽發生的「侵略」是去年11月的事情,現在已經是三月中旬了。”

    被俄國扣留的三艘烏克蘭艦船

    2018年11月25日,三艘烏克蘭海軍艦船準備從黑海穿越刻赤海峽駛向該國在亞速海的港口。但莫斯科稱,這些外國軍用艦艇入侵俄國領海,實施了危險機動,並且沒有服從俄方發出立即停船的合法要求。

    目前,烏國3艘艦艇仍然被俄邊防部門扣留,船上的24人先後被克里米亞地方法院批准逮捕;俄聯邦安全域性指控,其中2人是“協調了這起挑釁事件的烏克蘭國家安全域性特工”。而在參與行動的炮艇“尼科波爾”號上找到的檔案顯示,該艦艇編隊任務是從敖德薩隱蔽抵達別爾江斯克。先前說法則是前往馬裡烏波爾。

    此後,本已高度緊張的俄烏關係一度瀕臨戰爭狀態。去年11月27日,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在刻赤海峽事件後批准了彼得.波羅申科總統在烏國部分地區實施戰時狀態30天的命令。

    刻赤海峽危機期間,烏克蘭向邊境調運坦克部隊。

    刻赤海峽事件發生後,波羅申科當局多次要求美國及其西方盟國擴大對俄國的制裁,甚至軍事介入俄烏衝突。

    克里姆林宮則指責基輔方面故意選擇黑海發起挑釁。2018年11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舉行的“俄羅斯在召喚”論壇上發言稱,刻赤海峽危機是烏國總統波羅申科在2019年選舉前策劃的挑釁,而俄國邊防人員在衝突中履行了保衛國界的職責。

    普京說:“說到黑海事件,這毫無疑問是挑釁。是現政權在明年3月的烏克蘭總統選舉前策劃的挑釁。據我所知,烏克蘭現任總統的支援率大概排名第五。有可能甚至無法進入第二輪,因此需要做些什麼,以激化局勢,並對他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反對派代表製造不可逾越的障礙。”

    而為展示對烏克蘭的支援,2019年1月6日,美國海軍的“麥克亨利堡”號(LSD-43)船塢登陸艦從地中海經達達尼爾海峽進入黑海,這是自2018年11月5日俄羅斯在刻赤海峽攔截三艘烏克蘭艦船以後,第一艘進抵該地區的美軍戰艦。當時,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司令莉薩.弗蘭凱蒂中將說:“「麥克亨利堡」號進入黑海重申了我們維護黑海安全的共同決心,加強了我們與該地區的北約盟友和夥伴的牢固關係。我們在黑海的例行行動也彰顯了美國第六艦隊海軍部隊內在的靈活性與能力。”

    “庫克”號驅逐艦在黑海航行

    接下來在莫斯科時間1月19日20時50分,美軍導彈驅逐艦“唐納德.庫克”號(DDG-75)進入黑海水域,而俄國黑海艦隊也相應立即派出“求知”號護衛艦追蹤其行蹤。2月25日,“庫克”號驅逐艦抵達烏克蘭在黑海沿岸的港口敖德薩,並於那裡停留3天。

    同時,隨著華盛頓於2019年2月1日正式決定暫停履行事關俄美戰略平衡的《中導條約》(INF),並將在六個月後退出《中導條約》,美國與俄羅斯的矛盾越來越大。

    3月5日,北約盟軍最高司令、駐歐美軍司令柯蒂斯.斯卡帕洛蒂陸軍上將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警告稱,俄國在歐洲的威脅日益嚴重,而當前美軍在歐洲的部署情況令他不安。他呼籲國會應考慮增加駐歐部隊、軍艦和飛機,而且駐歐美軍的數量與能力都需要提升。

    據美國軍事媒體《防務新聞》週刊(Defense News )報道,斯卡帕洛蒂將軍在作證時說:“美國在歐洲的戰略威懾態勢令人不安,在俄軍快速擴張之下,美軍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令人擔憂。未來需要更多的裝甲部隊和導彈驅逐艦、航母打擊組和兩棲部隊,才能應付俄羅斯不斷髮展的現代化武力。”美國國會在去年編列了63億美元用於歐洲威懾計劃。

    北約盟軍最高司令斯卡帕洛蒂將軍

    不過,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馬克.坎西安說:“有關增加(歐洲軍力)部署的問題,國防部是希望部隊結構不要過於龐大,以便騰出經費做為裝備與訓練現代化之用。”

    2018年10月12日,《防務新聞》曾發表軍事專家戴維.拉特的文章稱,“美國已開始為歐洲可能發生的衝突鋪設「基石」。但如果戰爭明天就爆發,美軍將很難調派坦克和重型武器裝備。”

    拉特分析,造成無法往歐洲快速調重灌兵力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用於運輸武器的艦船比二戰時期少得多。而且裝備故障愈加頻發。”他說:“例如,所有處於戰備狀態的46艘(運輸)艦船均已明顯老化,即將到達服役期限。此外,美國海軍還面臨人員問題:年輕工程師根本不瞭解陳舊的動力裝置,而業務能力強的工程師很快就會退休。”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華盛頓能向歐洲調派足夠的兵力,也會遇到另外一個不小的問題,那就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裝備自己的部隊。海軍上尉傑瑞.亨德里克斯稱,雖然美國很“看重”與其他國家在軍事領域的競爭,但武器運輸正在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戰略問題”。他說:“如果我們沒有補給列車和船隻為這種規模的行動提供保障,我們就沒有與強國競爭的實力。”

    斯卡帕洛蒂上將在本月5日再次向議員們羅列了他的部分需求內容。在2018年,他就提出了包括一個裝甲師、一個戰鬥航空旅、遠端火炮、工程師和維修後勤旅,以及導彈驅逐艦、航母打擊群與攻擊潛艇的長長清單。

    守衛在羅塔基地外的西班牙警察

    這位美軍歐洲司令部長官稱,他已經要求為西班牙羅塔海軍基地(Naval Station Rota)增派兩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當地現駐有4艘配備“宙斯盾”導彈系統的驅逐艦。由於美國海軍削減了駐中東和太平洋地區的部分兵力,歐洲司令部一直希望擴大海軍在歐洲的軍事存在。

    羅塔基地是美國海軍西班牙設施司令部(COMNAVACTSPAIN)所在地,同時也是美軍飛機從美國本土進入歐洲的主要節點。由於該基地距離東南方的直布羅陀海峽約55海里,又處在從本土至西亞的中間點,因此在戰略位置十分理想。羅塔基地可為美海軍駐歐洲的第六艦隊和運兵前往德國、中東的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提供良好支援,海軍形容其為“通往地中海的玄關”(Gateway to the Mediterranean)。

    美國空軍方面,據俄羅斯媒體3月17日援引追蹤軍機飛行的網站(Mil Radar)資料稱,兩架美軍B-52H“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飛抵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而在前兩天,已有四架B-52H移駐費爾福德。也就是說,美國現在已經有六架能攜帶核武器展開遠端攻擊的戰略轟炸機駐防英國基地。

    在1955年就服役的B-52,是美國空軍現役最古老的軍機,自越南戰爭以來,它幾乎無役不與,一直都充當著戰略空軍的中堅打擊力量。

    B-52戰略轟炸機

    B-52作戰半徑7,210公里,能夠在1.5萬米高度以每小時1,000公里的速度巡航,最大航程16,232公里。半個多世紀來,B-52已經實施了多次改裝,用於兼顧低空飛行、常規轟炸、遠端飛行,更增加了旋轉發射器和發射巡航導彈等新功能。

    鼎盛時期,有600多架各種型號的B-52在美國空軍服役;如今仍有76架B-52H在服役。B-52H可攜帶常規炸彈或核彈,最大載彈量為30噸,還能發射巡航導彈、空地導彈攻擊地面目標。

    美國空軍早編出預算,替全部的B-52H安裝新發動機與新式航電系統,以完成延壽與效能大升級;美軍還將B-52H同新式巡航導彈“遠端精準武器”(LRSO)整合,解決在AGM-86空射巡航導彈退役後,仍有高效能精準導彈與之匹配。最新升級將至少可使B-52H再服役至2050年,屆時B-52的在役時間將達到驚人的90年以上。

    3月16日,據飛機雷達平臺(Plane Radar)監測顯示,一架編號61-0009的B-52H,於莫斯科時間上週五16:25,從西南方向經波蘭邊境飛向波羅的海地區的俄加里寧格勒州,最近時飛至99英里(160公里)處,然後這架戰略轟炸機依原航線返回。

    B-52模擬攻擊俄波羅的海海軍基地航線圖

    俄媒稱,美軍核轟炸機本次飛行的針對性相當明顯。“航跡圖顯示,B-52特意飛到加里寧格勒外海,執行對波羅的海艦隊基地模擬攻擊,然後依原路返回。”

    但今年2月11日,挪威情報局局長摩丹.哈格-蘭登中將在奧斯陸軍事協會的年度演講中透露,俄國科拉半島的蒙切戈爾斯克空軍基地(Monchegorsk AFB),曾於2018年2月14日派出11架蘇-24組成的編隊,對挪威設在北極圈的雷達站進行了模擬攻擊。因此今次 B-52的行動,可能是一種“禮尚往來”。

    俄國戰機攻擊演練的目標是挪威最東北端的瓦爾德(Vardø),它是位於巴倫支海沿岸一個小島上的傳統漁村,但是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靠近俄羅斯的北極軍事基地—科拉半島,兩地相距不足80公里,這使其成為北約監視俄軍動態的上佳地點。

    挪威設在北極圈的雷達站

    1998年,挪威在小鎮建了一座Globus II雷達站。從此,該雷達站便成莫斯科與奧斯陸間的一個爭持點。雖然挪威對外宣稱Globus-II雷達是觀測太空的物體,但它顯然是用來防範俄國的。據信,Globus-II能偵測到俄軍在北極地區試射的彈道導彈特徵。哈格-蘭登中將說:“俄羅斯對挪威的壓力是日益尖銳,他們在邊界地區的軍事行動相當具有針對性。”

    而在歷史上,加里寧格勒本是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可算德國的最早發詳地。然而在二戰後,該地被蘇聯併入,但因1991年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獨立,加里寧格勒就再也不能與俄本土接壤,成為了俄國最西部的一塊飛地。加里寧格勒還是除聖彼得堡外,俄在波羅的海的唯一不凍港,又是俄國和北約國家最接近的領土,因而戰略地位至為關鍵,駐紮著攻擊力強大的海空軍基地、精銳陸軍及雷達站。

    莫斯科強調,“最近,俄羅斯邊境周圍以及海外軍事設施附近的外國偵察機和無人機的活動大幅增加。它們經常出現在波羅的海上空、克里米亞地區和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以及敘利亞的俄羅斯基地附近。”

    普京總統召開聯邦安全會議

    3月7日,普京總統曾在克宮召集俄聯邦安全委員會常務會議,專門研究外國在俄國邊界附近軍事偵察活動日益活躍的問題。

    作為軍事反制手段之一,3月15日,俄軍最新式S-400防空導彈系統作戰班組在加里寧格勒州投入戰鬥值班。波羅的海艦隊發言人稱:“該系統在成功地實施了初戰實彈射擊後從阿斯特拉罕州卡普斯京亞爾靶場進入常駐地。”

  • 2 # 儒道之主

    3月16日,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報道稱:根據飛機雷達平臺監測資料,3月15日16時25分(當地時間),美國一架編號61-0009的B-52H戰略轟炸機飛越波蘭邊境,靠近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距離最近時約150公里。追蹤軍機飛行的Mil Radar稱,該架B-52H戰略轟炸機對俄羅斯海軍的波羅的海艦隊基地進行了模擬攻擊。重點就在於:B-52H戰略轟炸機可搭載核武器。

    3月16日,俄羅斯國防部證實了此事,稱美軍B-52H戰略轟炸機被俄羅斯的防空導彈系統跟蹤,派出戰機對其進行了伴飛,並對其在波羅的海中立水域靠近俄羅斯一側的整個飛行過程進行了監控。B-52H後來改變了航向,並飛離該空域。美國近來的動作確實值得高度關注,3月17日,又有兩架B-52H戰略轟炸機飛抵英國,加上之前轉移到英國的四架,在英國已有六架B-52H戰略轟炸機。美國意在向俄羅斯施壓——迫其重新與美國就《中導條約》問題進行談判,並在對美戰略問題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

    毫無疑問,這是美國在向俄羅斯展示自己強大的戰略核打擊以及跨洲際的常規打擊能力。自特朗普宣稱退出中導條約後,美俄就開始了另一場“鬥法”:俄羅斯反對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理由是“俄羅斯違反了中導條約”,證據是“俄羅斯研製並裝備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9M729)”。美國也為保留中導條約開出了條件:俄羅斯銷燬伊斯坎德爾-M導彈,並接受美國的核查。實際上,9M729不過就是美國撕毀中導條約的一個藉口或者說是幌子而已。

    美國退出反導條約,為的是在全球建立自己的反導防禦網,打造可護美國“絕對安全”的防禦之盾。而中導條約限制了美國在中近程彈道導彈方面的發展,退出中導條約,美國就可再打造出一支進攻之矛。當然了,美國退出後,俄羅斯也可發展自己的中近程彈道導彈。不過,美國的中近程彈道導彈可以部署到歐洲等地,可對俄羅斯構成直接的威脅,而俄羅斯憑中近程彈道導彈卻無法威脅到美國本土的安全。因此,退出中導條約對美國更為有利。實際上,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針對的並非只有俄羅斯,而是中、俄。

    退群成癮的美國能夠繼續留在中導條約框架內嗎?能,但前提是中、俄需在對美戰略問題上做出讓步。這就是美國特朗普政府打的好算盤:若不肯讓步,那美國就退出,擺脫中導條約的限制,世界重回冷戰時代;若肯讓步,美國自然得利。美國戰略轟炸機模擬攻擊俄羅斯艦隊基地,這意味著美俄間的軍事對峙已經升級,美俄間又到了劍拔弩張之際——美國有意開啟核軍備競賽,讓世界重回冷戰時期,重新被核大戰陰雲籠罩。美國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大搞軍備競賽,以拖跨對手。

    自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就是美國稱霸世界的最大“絆腳石”,俄羅斯擁有約7000枚核彈頭,是這世界上唯一一個有能力滅掉美國的國家。這是美國處處“擠兌”、“打壓”俄羅斯的根本原因,美俄始終處於敵對狀態,兩國關係從未真正改善過。自美國計劃退出中導條約,美俄的政治互信水平就已下降,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美國暫停《中導條約》後,美俄軍事對峙升級——美國不斷增強在俄羅斯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並加大了對俄羅斯的偵察力度。B-52H戰略轟炸機模擬攻擊、6架B-52H飛抵英國,都是軍事對峙升級的結果。

    提高北約的核戰能力、進攻能力等,表面上看是為北約計,但實際上卻是把北約牢牢的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升級北約與俄羅斯的軍事對抗,一是可以遏制、打壓俄羅斯,二是可繼續控制北約各成員國為美國利益服務,三是弱化美國與北約成員國間存在的矛盾,四是美國可坐收漁利。顯然,這是美國“正在完成的戰略和戰術任務”,讓北約與俄羅斯鬥得不可開交,這些北約成員國更會對美國“言聽計從”。有意思的是,每當北約其它成員國與美國鬧矛盾的時候,就會有“俄羅斯威脅論”,那些矛盾也就煙消雲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物業優秀員工實績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