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25880180828

    群居在一起的動物,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種種表現形式,我們稱之為社會行為。在自然界中,有些動物的一生都是在獨來獨往的寂寞生活中度過的,比如像蝸牛、海龜。這些動物在生殖季節找一個臨時伴侶共同生活,生殖過後就各奔東西,誰也不相往來了。但是像蜜蜂、螞蟻等動物,一生下來就在一個擁擠喧鬧的社會里,過著一種高度社會化的生活。這樣的動物,我們稱之為社會性動物。 群居性的動物經常協同作戰、共同捕獵。團結就是力量在它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然而,群居在一起的生活方式讓這些動物在食物資源、空間資源乃至配偶資源上都要進行劇烈的競爭,難免產生糾紛,甚至血腥爭鬥。如何趨利避害、保證種群的延續壯大,動物們自有它們的一套行為準則。 群居在一起的動物,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種種表現形式,我們稱之為社會行為。 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特殊的行為。如捕食、供給、求偶等。越是低等的生物,行為越簡單。動物的社會性也是發展變化的,是為了生存和繁殖而進化的結果。動物的行為有明顯的遺傳因素,有些則與環境密切相關。 歸納起來。動物的社會行為包括:優勢等級序列、通訊行為、求偶行為、利他行為和親殺行為。 第一個問題優勢等級序列。什麼是優勢等級序列?在這個社群動物裡面,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動物會有的欺軟怕硬、恃強凌弱的這些現象。比如像螃蟹棲息地,你要到海灘上去看一看,在湖邊上去看一看螃蟹生活的時候。尤其是海灘上,早上太陽剛剛上來的時候,你耐心在海邊上搬個凳子等著它。螃蟹一起出動了,出動了以後,你就看那個大螃蟹出來以後,是八個爪子把自己的肚子撐起來,肚子是離開地面的,它的腹面是離開地面的,揮舞著大鉗,橫行霸道。那麼比它小的弱者,見了它以後,就得把八個爪子平鋪在地,把腹部貼在地上,老老實實做出了一個臣服的樣子。它不敢挺起肚子,如果它要挺起來那就要捱打了。張牙無爪的螃蟹,如果遇到更大的螃蟹,它也得老老實實地把腹部貼到地面去,把爪子、把兩個大鉗要收下來。假如它要是不認識對方,不知道對方厲害,它也可能會挺起肚子,揮舞著鉗,那麼就打吧。打到最後,很可能導致其中一隻螃蟹鉗子就被揪了下來。所以我們有時候也會看到螃蟹沒有鉗子,有一個螃蟹沒有鉗子,就一個鉗子、或者一大一小。小的因為它曾經經過一場惡劣的戰鬥以後,它把鉗子搞丟了。打丟了以後,它又再生了一個,再生的當然是一大一小。不過我們在海灘再仔細看一看,包括我們平時吃的螃蟹,一大一小的鉗子,或者一個有鉗子、一個沒鉗子,這樣的螃蟹數量並不多。也就是說,在社群社會里面,動物的社會里面,並沒有那麼多的螃蟹,就是那些螃蟹不會整天打架,不會整體把自己的鉗子打丟,很少,其實倒是很少的。就包括我們看到的猴子猩猩,這些社群動物,它們既然居住在一起,不是為了打架而來,大家來自五湖四海,還是以講究團結為重。 那麼為什麼大家能夠基本維持一種和平,那種缺腿少胳膊的現象並不是常見,只是偶然見到。那就是因為這個社群動物當中存在著優勢等級序列。我們把這優勢等級序列定義也告訴大家,這個動物的社群當中,形成的一種等級制度,這就是優勢等級序列。這種制度是動物憑著自身的實力透過競爭來佔有相應的或者取得相應的地位。這樣的話,就是從大到小,從強到弱來排序,這種序列就是等級序列。 等級序列的表現很多,也比較複雜。我們把它總結一下,它具有五個基本特徵,有這樣五個基本特徵。第一個是懼異原則,懼異原則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這個社群動物裡面,群體裡面的成員們,都是懼怕外來者。這個懼異就是懼怕外來的,或者懼怕陌生者,對外來者抱有恐懼的心裡,並採取了一種攻擊的排斥的態度,排斥它們。這就是懼異原則。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這種現象的意義在哪裡?對這個優勢等級序列的社群有什麼樣的好處?好處就在於把外來者據到外面。那麼肯定是外來者會給它們帶來潛在的威脅。因為多了一個外來者,很可能這裡的資源就會形成緊張,食物資源、空間資源、配偶資源等等。 第二個就是強硬領導下的和平。一個優勢等級序列形成的一個社會里面,不管是一群猴子,還是一群母雞,還有一群公雞,它們並不是天天打架,也不打了,這是比較一個平靜的一個群體。因為前面我就講了,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了。為了生存,為了繁衍後代,不是為了打群架。所以這樣來了以後,大家排好位置了,那麼大家就相安無事。所以,這種強硬領導下的和平,但是這種和平,並不是民主的,不是大家像人類一樣坐在一起講道理,沒有。它是強權政治的產物,是透過強權政治的手段來統治這個社會,統治這個集團,導致它們使它們達到一種和平。 第四個特點是社會消滯現象。社會消滯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旦這個優勢等級序列建立成功以後,就是個穩定的,又叫社會惰性。社會惰性就是說不太輕易改變,社群動物成員之間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了。那麼,也不會輕易去改變自己的階級地位,不會去打架鬥毆,不會輕易去打架鬥毆。 還有一個就是優勢等級序列第五個基本特徵,叫做分割槽分群級序。也就是說,優勢等級序列不僅僅是個體的地位排序,還包括了群體或者地區,這個地域也是一樣的。我們看到有一群猩猩,這個猩猩不是也排位置嗎?猩猩排了位置以後母猩猩就做了王后了,它的孩子儘管體力不如任何一個其他的成年猩猩,可是它可以耀武揚威,可以到別的母猩猩懷裡,把別的母猩猩懷裡的小孩,那個小猩猩拎出來扔掉,因為它要吃奶。那個母猩猩儘管不願意,但是也不敢不給它餵奶,如果它要是不願意,不給它餵奶,拒絕給它餵奶的話,那麼小猩猩就會把它媽媽喊來,懲罰它。 下面我們講第二個,通訊行為。生活在一起的動物,自然就是彼此要接觸,難免要在一起接觸。就需要資訊交流,它們可以透過聲音、鳴叫,透過唱歌,還透過舞蹈,透過相互接觸,透過釋放化學物質,使得它們能夠資訊相通,使這個群體的行動相互協調。這個就是需要通訊。 第一個型別就是聽覺通訊,聽覺通訊是動物用發聲的器官或者物體發出訊號,由其他的個體用耳朵等感覺器官接受訊號的一個過程。這個在人類也是,我喊了你一聲名字你馬上就能聽得見,你馬上能答應我,這就是聽覺通訊。 第二種通訊方式叫視覺通訊,又叫光通訊。光通訊就是訊號發出者,發出可見的姿勢,光亮等成像系統,使接受者用眼睛感受並且做出相應的反應。我們到動物園裡面都能看到孔雀開屏,大家一去穿了美麗的衣服,它就把屏開開了。大家就覺得孔雀是不是跟你比美,遊客們很高興,又給它鼓掌,孔雀也好像很興奮。其實也不是那麼回事,因為一個你鼓掌了它害怕了,另外你穿的衣服太花哨了,受到刺激,它也害怕。害怕的時候怎麼辦?一緊張,“嘭”它就把尾羽打開了,所以呢,並不是跟你比美,你們誤解了它。另外有時候它也會開屏,開屏幹什麼?那是我們後面要講的,開屏不是對你開屏的,是對雌性的孔雀,是為了吸引母孔雀開屏。所以那是我們後面講求偶炫耀的時候還要再談的。這個就是說如果單單就是一個雄性的孔雀,引起興趣,突然又喊又叫,有拍巴掌,又穿著很美麗的衣服,它開屏了,它是向你示威。是透過這種方式來警告你,這也是一種視覺通訊的表現。 第三個是觸覺通訊。觸覺通訊就是動物透過身體的直接的或者間接的相互接觸,來進行資訊交流的這個過程。觸覺通訊實際上也是一個相當普遍的一種通訊方式。在自然界裡面,有很多動物呢,是瞎子,是聾子,那怎麼辦?它們也要進行通訊,否則的話它們怎麼能相互識別,相互見面呢?尤其在繁殖季節,對不對。這個時候是透過觸覺通訊。 下面我們再說的是第四種,化學通訊。化學通訊就是動物透過釋放化學物質來傳遞資訊的一種通訊方式。有些動物它們要劃分領地,劃分領地就是透過把自己的尿液排到標記物上,比如說一個土墩子,或者這顆樹上。講到化學通訊,我要給大家再講一件事,就是說,我們現在養狗的很多,有很多居民家裡養了狗。尤其是帶出去散步的時候,它這邊撒一點尿,那邊撒一點尿,它不是一次把尿排光,到處撒尿,而且太不文明瞭。那麼這一點呢,我們得給這些狗做一個公正的評價。它們不是不文明,這是它們一種本能表現。因為主人帶它到哪裡去了,它就以為那個地方就是它的勢力範圍。它的勢力範圍,它就要告訴其他的狗,這是我的地盤,因此它就要撒一泡尿。這個撒尿不是為了排洩的需要,是為了劃分領地的需要。 第五個通訊方式就是電通訊。電通訊是動物靠自身的電場變化,來測試周圍環境的物體,感受周圍的資訊。這主要是一些低等的動物,它們在水裡面,像魚類,在水裡面就是透過發散這種電力線。發散電力線以後,周圍的物體可能要切割它這個電力線,那麼它就能感受到這個物體它的性質是石頭還是木頭,是小魚是獵物,還是敵人呢。這是一種,就是感知這個周圍的環境,更重要的是它們彼此之間要進行交流,尤其在生殖季節,要相互識別呀。對方是雌的還是雄的,個體是大是小,適合不適合自己。如果不適合自己一個龐大的個體來了,像是同類,結果把自己吃掉,那不行,也得迴避呀。所以它們也要門當戶對,大小要適宜的。所以就透過這種電力線,電力線的大小密度都能讓對方感受自己的性狀,性質。 下面我們要講的就是求偶行為。求偶行為對生殖很重要。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動物表現的一些求偶行為,有的它不僅僅是交配生殖的這樣一種意義,還有其他的一些意義。 第一個要跟大家談的叫求偶炫耀。 首先它有吸引異性的好處,第二個能排斥同性,當然不喜歡同性跟它競爭配偶資源。第三個就是促進異性的個體性腺發育,第四個是防止與異種個體雜交。因為求偶炫耀它不管是孔雀也罷,還是梅花鹿也罷,這種形態結構是有物種的特異性,那麼就不會引起雜交,就是異種之間的雜交。第五個就是有利於暴露求偶者的弱點。比如說有一種野雞,山裡面的一種野雞。這種野雞我們叫雉。它為了在求偶季節,在生殖季節,在樹林裡邊找到一個空曠的場地。那在這空曠的場地周圍,那些母雞一起就飛到樹上去了,飛到樹上幹嗎?在做觀眾,在看。然後空空的場地一會兒就來了好多雄性的野雞,來了幹嗎?在這上面它們不是打架,它們是在比武。這個比武不是打,是比的跳舞。有的就跳得非常好看,有的就跳得非常難看。有的是飛到天上,在空中翻兩個跟頭。有的一個跟頭沒翻就摔了個鼻青臉腫。好了,這一方表演以後,表演完了,表演最好的野雞,它趾高氣揚地出去了,走出這個場地。於是有一大群的母雞就跟它跑了。也有的就是因為它表演很糟糕,也可能它剛剛第一次登臺表演,剛剛性成熟,所以不行,所以它走出來的時候沒有一隻母雞跟它走。因此,它只好勤學苦練,明年再來吧。這就是暴露了求偶者的弱點。這樣雌性個體就可以做出最佳的選擇。 這裡我們就談一下動物為什麼有同性戀,它肯定有它的生物學的意義。首先,第一個是抑制攻擊,對攻擊具有抑制性。動物群體之間經常發生衝突,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對抗性衝突。因此,自然要同居在一起,又不能發生這種對抗,那怎麼辦?自然就會要有一些抑制這種對抗性攻擊的行為產生。其中就是交換物品,對唱山歌,在一起跳跳舞,相互理理毛髮,相互擁抱等等這一系列跟求偶的行為很相似。像猩猩、黑猩猩、矮黑猩猩在一起就容易打架,一旦為了小事就會打,打得頭破血流。但是它們也很快就平息了,為什麼呢?有時候就是透過一種求偶的,或者性行為來把這個事情平息掉。這是第一個功能,就是生物學的意義。 第二種形式,基本型別就是叫做一夫多妻制的。比如說像雞,公雞它可以妻妾成群。為什麼可以妻妾成群?我們再看,這個母雞它帶了小雞,它不管是孵蛋的時候,不管它是孵蛋,還是孵出小雞以後帶小雞,它是不會讓公雞靠近的,它不讓公雞介入。這個公雞它無所事事,它當然去找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對吧?而且母雞也不會計較,這就是一夫多妻制,是由雌性個體來選擇的。 好,我們下面就講社會行為的第四個型別,叫利他行為。有些個體為了群體的利益,或者其他的個體的利益,去犧牲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自己的性命。我們看過蜘蛛和螳螂它們的婚禮,蜘蛛螳螂的婚禮是非常悲壯的,那是指雄性而言,不是雌性。雄性的螳螂或者雄性的蜘蛛找到了物件以後很開心,不過很快婚禮一結束,它也沒了。為什麼?被雌性的蜘蛛給吃掉了,母蜘蛛會把它吃掉的。那麼它願意,它自願,它自願奉獻自己的身體作為母蜘蛛的營養物質。這種是一種極端的利他行為。 養過小雞的人都知道,這小雞一旦見到食物的時候,它一邊吃就一邊發出叫聲。發出什麼樣的叫聲?發出食物召喚的聲音,就是“叫嘰 叫嘰 嘰 嘰 嘰”,這個聲音就是食物召喚。發出這種聲音以後,其他雞聽到這個聲音就一起過來了。所以這幾隻雞要是在吃的時候,在吃的過程中,它會不停地發出聲音,不管食物是多,是少,夠不夠它們自己吃,都會把同類召喚過來一起吃。它的好處在哪裡,小雞身體很虛弱,很容易死掉,它餓了一兩頓就會死掉。它找到食物以後召喚大家來吃,拯救了大家。第二天,別的小雞找到了食物也會發出召喚,也會召喚它去吃。這樣的話,就是它為大家、大家為它,這樣的話,就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就共渡難關。可是長大了以後,你們看,長大了以後,它就不再召喚了,食物召喚就沒有了。雞長大了,不進行食物召喚了,找到食物就自己吃了這種極端的利己行為也來了。而且不但自己吃,別的雞要是過來吃,它還要打走,還要憑著自己的實力把它打走,互相啄。為什麼?自私。為什麼它變得這麼自私?怎麼長大了就變得自私了?雞之初性本善,長大了就變得那麼壞,其實倒不是,我們還是用生物學的功能來解釋。這個時候雞長大了,長大了以後它性成熟了,它每天可以下蛋,每天可以複製自己的基因。複製自己的基因,比把食物省下來,給可能八杆子還打不著的這種親緣關係的個體去吃,來得更有效了。因為它下的蛋不知道有百分之幾的基因跟它相同,跟它下的蛋相同,還不如自己複製。所以這個時候它就自私了,這種自私是基因要它這麼做的,是基因要它這麼做的。基因命令它,命令這個載體,現在你必須自私,你必須顧自己,讓自己的個體長得更好。小的時候就不行,要利他。當然了,我們並不是講,長大的雞都是自私的,什麼樣都表現自私。它有的時候也要表現利他,比如說老鷹來了,它會發出尖叫。就像草原的犬鼠一樣,發出尖叫,這種報警訊號就是利他。 跟利他行為相對立的是利己行為,我們這裡要談到有一個極端的利己行為,就是動物的親殺行為。 最典型的例子。杜鵑鳥的媽媽很自私,把蛋放在大山雀巢裡面,然後,讓大山雀給它養育後代。可是這個杜鵑鳥這個蛋孵出來的小杜鵑更加自私,自私到什麼程度?它一出來以後,就把巢裡面的其他的大山雀蛋給拱到巢外去。如果那些大山雀也孵出來了小鳥,那不管它是蛋還是小鳥,還是小的大山雀,它都一樣把它們頂到巢外,摔死它們,就剩它一個。這樣的話,大山雀義父義母精心飼養它一個,就喂著它一個。這也是幼體相殘的一個典型的例子。還有一個,有些動物可以發生遺棄的行為。怎麼遺棄呢?就是動物的群體或者家族對行為反常表現怪異的個體予以驅逐和遺棄。我們也不能用倫理道德來去評價,或者來判定它怎麼做,它有它的生物學的道理。因為一個行為怪異的動物,動物行為變化了、怪異了,很可能是得病了。得了病怎麼辦?客觀上講,很可能會傳染給全群,那就必須隔離。怎麼隔離?它們也沒有醫院,就是大家離開你,你別跟著大家跑,你別混在群裡面。你混進來害大家,所以把它拋棄掉。這是一個有效的隔離措施,因為行為表現怪異,或者容易生病的這樣一些個體,至少可以說明它基因中可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這種個體在群體中繁衍下去,也是不利於這個物種的基因的擴大。動物的親殺行為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它必然有它一定必然的因素,存在的必然的因素。生物總是要不斷適應這個環境的改變,實際上能夠較快適應環境要求的動物,它才能夠在競爭中生存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0道應用題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