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小刀

    謝邀請!心理學效應很多都可以運用到生活中,比如木桶效應,蝴蝶效應,破窗效應,狼來了等等,這些都在生活中會發生。給大家舉個身邊的例子,我小時候有個鄰居,他家裡有個男孩,而且是家裡就這麼一個男孩,全家很是嬌貴,80年代,傳宗接代的思想還是很嚴重的,我們那個廠子裡都知道王叔家有個寶貝兒子,所以有兒子的對他家如此嬌貴兒子很嗤鼻,沒兒子的又羨慕嫉妒恨,心裡酸溜溜的。兒子一天天長大,我們一起上學,每天早上6:00我們6個人都要到王叔家等他兒子起床,看著他慢吞吞的穿衣吃飯就耽誤我們很久,心中很是氣憤,但是王叔叔每天都耐心的洪勸他兒子起床,還要我們別急。時間一長,我們都在私下裡揍王叔叔家兒子,每次他都向全廠子裡大人告狀,為此我們6個人都捱過家長的打罵,但是大人的打罵並沒有消除我們小小心靈的憤怒,因為他太耽誤我們的時間了,而且還認為理所應當!隨著一次次的告狀和接連不斷的私下欺負,他再告狀,全廠子裡的人沒有一個相信他說的話了!

    等我學了寓言故事“狼來了”後,我對王叔叔家兒子竟然有種深深的同情。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效應。生活中我們都要真誠相待,多為他人著想,才能收穫真情!

  • 2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是繆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致力於婚姻情感、親子育兒、自我成長等方面的諮詢。人生是一場旅行,每一處風景都是獨特的體驗,願我們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心理學的效應有很多都可以生活中應用,那就讓我們看一看有哪些可以應用在人際交往、婚戀情感、職場發展等方面吧。

    人際交往

    給初次見面的人留個好印象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會影響你們的關係發展……

    我們都想給初次見面的人留個好印象,因為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會帶來很大的影響,而這就是首因效應在起作用。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第一印象對交往雙方的影響。如果能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信任和了解;反之,就會難以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但是,我們也要記住,雖然這些第一印象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但並非總是正確的,要深入瞭解一個人,還是需要長時間地接觸才行。

    如果第一印象不是很好,也沒關係,因為還有……

    還有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近因效應是指在交往過程中,最近一次接觸給人留下的印象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之前形成的評價,也稱為“新穎效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對陌生人來說,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對於熟悉的人,最近的表現更容易給我們留下印象。所以,初次見面會產生首因效應,但隨著交往的深入,近因效應慢慢取代了首因效應,會對關係有更大影響。

    要想成為好朋友,不妨考慮住得近……

    兩個人能否成為朋友,其實還這與兩個人住處的遠近有很大關係,這被稱為鄰近效應。因為住得近的人自然碰面的機會也相對頻繁,重複的接觸就會引發、增強相互間的好感。在辦公室裡,座位離得近的人也更容易關係更親近,這也是因為較近的距離可以增進他們的瞭解,漸漸就熟悉起來,成為朋友。

    想更容易獲得別人的支援和配合,可以學習進門坎效應……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者讓助手到兩個居民區勸說人們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他們在第一個居民區直接向人們提出這個要求,結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絕,接受的僅為被要求者的17%。而在第二個居民區,實驗者先請求眾居民在一份贊成安全行駛的請願書上簽字,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幾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辦了。他們在幾周後再向這些居民提出豎牌的有關要求,這次的接受者竟佔被要求者的55%。研究者認為,人們拒絕難以做到的或違反個人意願的請求是很自然的,但一個人若是對於某種小請求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就會增加同意這種要求的傾向;而當他捲入了這項活動的一小部分以後,便會產生自己以行動來符合所被要求的各種知覺或態度。這時如果他拒絕後來的更大要求,自己就會出現認知上的不協調,而恢復協調的內部壓力會支使他繼續幹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幫助,並使態度的改變成為持續的過程。運用這個方法來使別人接受自己的要求的現象,心理學上叫做進門坎效應。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運用這樣的技巧來與人們進行溝通,就可能更易於得到對方的配合與支援。

    婚戀情感

    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嗎?還是……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查榮茨做過試驗:先向被試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現了20多次,有的出現了10多次,有的只出現1、2次,然後請別試評價對照片的喜愛程度。結果發現,被試更喜歡那些看過20多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隻看過幾次的新鮮照片。也就是說,看的次數增加了喜歡的程度。這種對越熟悉的東西就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多看效應。在兩性相處中,如果能善於製造雙方接觸的機會,來提高彼此間的熟悉度,互相就更容易產生強烈的吸引力。當然,多看效應發揮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應要好,如果給人的第一印象很差,有可能接觸越多感覺會越差。

    約會去哪裡可以讓彼此更親近?當然是黑暗的場所啦……

    戀愛時男女雙方經常會約會,如果選擇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約會,可能會提高彼此親近的可能性。因為在黑暗的地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生安全感。這時,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於在光線比較亮的場所。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暗效應。

    棒打鴛鴦真的能成功嗎……

    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膾炙人口,他們相愛很深,但由於兩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裡成員的認可,雙方的家長百般阻撓。然而,他們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家長的干涉而有絲毫的減弱,反而相愛更深,最終雙雙殉情而死。可見,如果父母不同意子女的戀情,百般阻撓也許反而使他們愛得更深,走得更近,這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倒不如順其自然,也許反而會讓兩個年輕人比較理性地看待這段感情。

    為什麼有時候覺得另一半還不如普通朋友對自己好……

    在家庭生活中,很多夫妻常常無視對方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總認為這是責任、義務,而不是因為愛和關心;而一旦外人對自己做出類似行為,則會認為這是關心,是愛的表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過度理由效應。每個人都力圖使自己和別人的行為看起來合理,因而總是為行為尋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夠的原因,人們就很少再繼續找下去,而且在尋找原因時,總是先找那些顯而易見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對行為做出解釋時,人們一般就不再去尋找內部的原因了。所以,為了家庭的和睦,還是要做個有心人,更深入地去看待對方的行為,不要停留在只看表面現象。

    職場發展

    如果你去面試,要怎麼打動面試官……

    有一個故事:有位求職青年,應聘幾家單位都被拒之門外,感到十分沮喪。最後,他又抱著一線希望到一家公司應聘,在此之前,他先打聽該公司老總的歷史,通過了解,他發現這個公司老總以前也有與自己相似的經歷,於是他如獲珍寶,在應聘時,他就與老總暢談自己的求職經歷,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果然,這一席話博得了老總的賞識和同情,最終他被錄用為業務經理。這就是所謂的名片效應。即兩個人在交往時,如果首先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的相似性,從而很快地縮小與你的心理距離,更願同你接近,結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在這裡,有意識、有目的地向對方所表明的態度和觀點如同名片一樣把你介紹給對方。所以面試前,先把對方公司的背景瞭解清楚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是新員工,想在工作中始終讓別人對你有比較好的評價,你應該……

    如果在工作中,你一開始為了表現自己,就特別努力,得到領導和其他同事的好評。可是後來漸漸覺得這樣很累,於是就不再那麼賣力,那麼大家對你的評價開始越來越糟糕的時候,可不要奇怪,因為這是阿倫森效應在起作用。阿倫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分4組人對某一人給予不同的評價,藉以觀察某人對哪一組最具好感。第一組始終對之褒揚有加,第二組始終對之貶損否定,第三組先褒後貶,第四組先貶後褒。對數十人進行過後,發現絕大部分人對第四組最具好感,而對第三組最為反感。阿倫森認為,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所以在工作中,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由於自己的表現和一開始不一致,導致造成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從比較好,往不太好的方向逆轉。

    如果你是領導者,你要如何激勵團隊……

    管理者如果想讓團隊出成績,那就千萬不要對團隊置之不理,而是要在恰當的時候給與一定的反饋,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會比什麼都不反饋要好,這就是赫洛克效應。心理學家赫洛克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被試分成四個組,在四種不同誘因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第一組為表揚組,每次工作後予以表揚和鼓勵;第二組為受訓組,每次工作後嚴加訓斥;第三組為被忽視組,不予評價只讓其靜聽其它兩組受表揚和挨批評;第四組為控制組,讓他們與前三組隔離,不予任何評價。結果工作成績是前三組均優於控制組,受表揚組和受訓斥組明顯優於忽視組,而受表揚組的成績不斷上升。這個實驗表明:及時對工作結果進行評價,能強化工作動機,對工作起促進作用。適當表揚的效果明顯優於批評,而批評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評價的好。

    對組織來說,人才是資本,但如果所有的優秀人才都一直往上晉升,這對組織來說可不一定是件好事……

    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僱員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這被稱為彼得原理。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後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組織中的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了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因此,這就要求改變單純的“根據貢獻決定晉升”的企業員工晉升機制,不能因某個人在某一個崗位級別上乾得很出色,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員選聘機制,客觀評價每一位職工的能力和水平,將職工安排到其可以勝任的崗位。不要把崗位晉升當成對職工的主要獎勵方式,應建立更有效的獎勵機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為獎勵手段。有時將一名職工晉升到一個其無法很好發揮才能的崗位,不僅不是對職工的獎勵,反而使職工無法很好發揮才能,也給企業帶來損失。其實對於個人而言,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著不停地升職,但不要將往上爬作為自己的唯一動力。與其在一個無法完全勝任的崗位勉力支撐、無所適從,還不如找一個自己能遊刃有餘的崗位好好發揮自己的專長。

    其實心理學的效應還有很多,比如南風效應、異性效應、超限效應等等……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都可以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有意思的。

  • 3 # 酷炫腦科學

    下次在某寶剁手前,可以先把螢幕調暗些看看還有沒有得救。

    為什麼珠寶店的燈光調得那麼亮?為什麼PS人物照片第一重要的就是增加曝光?為什麼在某寶上買回的衣服顏色實際比圖片上的暗?

    這是因為在我們做每一個決定和評估時,光線的明暗程度其實是在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

    比方說,天晴的日子裡,人們對於股票市場走向有著更積極的預測,人們的幸福感更高,也更加樂於幫助他人;而在陰雨連綿和Sunny久違的日子裡,人們則可能會患上季節性的情緒問題,比如季節性抑鬱。

    人造光線也能對人產生類似的效果。人們在明亮光線的環境中,體驗到的情緒會比以往更強烈,並且無論這個情緒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能被增強。在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待在光線強的房間裡, 參與者更加想吃口味重的辣雞翅;讀小說時會認為小說里人物態度更加激進;會覺得女性更加有吸引力;對於積極的詞有更良好的體驗,對於消極的詞的體驗更差;會更加喜歡喝平時愛喝的果汁,也更加不喜歡平時就不愛喝的果汁。所以,這也是為什麼PS人物照片第一重要的就是增加曝光的原因了。同理,某寶商家在上傳自家寶貝照片時,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提亮。

    另外,選擇在光線比較暗的環境裡談判,也能令談判的過程變得相對容易些。有研究發現,在光線比較暗的房間裡進行談判,談判雙方的極端態度可能會減弱。相對的,在銷售跟情緒有關的商品的場所,如花店、首飾店,光線會特別明亮。原因就在於明亮的光線能增加人們的積極情緒和購買慾望。

    參考文獻:

    Alison Jing Xu, Aparna A. Labroo. Incandescent affect: Turning on the hot emotional system with bright light.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013; DOI: 10.1016/j.jcps.2013.12.007

  • 4 # DrJoe應用心理學

    2016年特朗普的當選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在和政治學教授的聊天中,發現有兩個心理現象可以解釋美國的這次選舉。

    一個叫證實偏見(confirmation bias),意思是人們更喜歡接觸與自己觀點符合的人和物。隨著美國的政治越來越兩級化,選民的意識形態也越來越分化。隨之而來的,是他們更喜歡接觸符合自己胃口的新聞。比如,共和黨選民更喜歡收看Foxnews,Hannity show等保守派媒體,喜歡關注非法移民破壞美國秩序、黑人犯罪等新聞。而對於民主黨選民,他們更喜愛CCN、Washington Post等自由派媒體,樂於見到美國多元化這樣的言論。

    因此,證實偏見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人們只熱愛符合自己胃口的媒體,那麼媒體吹捧自己的候選人,抹黑對方的候選人是否還有意義?比如,自由派媒體無論如何抹黑共和黨候選人,對於保守派的選民並無多大影響,因為這些選民根本不會收看自由派媒體!

    下圖反映出不同意識形態選民,對不同媒體的態度。

    推而廣之,證實偏見其實也被廣泛運用在很多普通新聞媒體和論壇上。我們知道許多論壇的推送是根據使用者喜好的。推送符合讀者胃口的新聞,顯然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增加流量。

    另一個心理現象,其實老生常態了,即內隱態度(implicit attitude)。內隱態度,顧名思義,即心中而不是表面的態度。特朗普的 當選,證明了美國的“沉默的大多數”。這些選民在“政治正確”的高壓下,不能隨意發表言論(比如,不能把犯罪和恐怖襲擊和特定的人種與宗教聯絡起來),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心裡不這麼想。特朗普的當選,恰恰反映了這些人不買政治正確的賬。

    內隱態度的存在,也說明傳統的民調存在著很大的缺陷,無法測量出選民“說不出口但卻真實的想法”。因此,學術界內也有議論,認為應當增加更為動態和精準的測量方式,如反應時間甚至腦成像等。

    概括起來,心理學作為萬金油一樣的專業,可以解釋許多 “不合常理”的現象。政治心理學(political psychology)在美國也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覺得瓊瑤的書對女性有誤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