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蜂,屬於胡蜂類的一種,名字的由來,據說是因「頭大如虎,兇猛如虎,斑紋如虎」而得名,民間的另一別稱是雞籠蜂,因為它的蜂巢大如雞籠的緣故。由此可知虎頭蜂的數個特徵:頭大,體長,身有斑紋,巢大。虎頭蜂除吃植物外,兼吃動物,或是蜜蜂,所以稱為蜂類中的流氓絲毫不為過。(P.S.虎頭蜂的巢可達直徑一公尺之譜!體長約10公分左右,一般蜂類僅1~3公分。)
通常虎頭蜂警戒範圍是直徑一百公尺,有些品種更遠,亦即侵入蜂巢百公尺內有被攻擊的危險。可是有人會問:一百公尺!那萬一範圍涵蓋必經之路要如何解決?筆者建議先觀察是否進入警戒範圍。判斷是否為巡邏蜂,為第一要件。採集蜂通常是直直飛去,不理會外來的訪客;但巡邏蜂除了盤旋外,偶爾會在隊伍之中繞來繞去。此時建議立刻停下隊伍,觀察這隻的動向,並判斷是否已進入警戒範圍。倘若發現來者不善,且蜂有聚集的傾向,不要遲疑,馬上原路退回。冒然前進試圖闖關是拿生命開玩笑!!
另外一提的是,虎頭蜂喜歡攻擊黑色目標,及毛茸茸的物體,加上一些甜味和香味——嗯~就成為相當標準的被攻擊目標。因此頭部常被攻擊,所以戴尼龍質帽子就相對的重要起來了。還有,上山前避免擦香水,古龍水之類,有些女生因為洗髮精的關係也要注意。現在市面上賣的防蚊液,防蚊效果尚可,但絕對不防蜂,且帶有微香,故出入蜂類出沒山區請斟酌情況,能不用盡量不用。
蜂類傳遞訊息也會使用激素。一般而言,有四種主要的激素:求偶所用為性激素;集合行動的為招募激素;為群居生活的是聚集激素;禦敵作戰的是警戒激素。警戒激素由尾部螫刺排放,若在順風狀況下,會招來大批的攻擊部隊。故人被虎頭蜂螫到以後,傷口上會留下警戒激素,這也是虎頭蜂用來鎖定目標的方法。依循著這原則,可以找出一種被螫之後的應變方法:向下風處跑。這方法有個好處:減少攻擊蜂的數量。要知道,虎頭蜂的毒液中,綜合了神經毒及出血毒;因為螫針的尾端倒刺較小,使得螫針折斷及卡在面板上的機率大大的減少,就可以作連續攻擊;另外,即使螫針卡在面板上,毒囊尚可繼續射出毒液約三分鐘。因此,減少幾隻虎頭蜂的攻擊,活命的機率相對就提高不少。(P.S.以量而言,虎頭蜂的毒性遠勝於任何蛇類。)所以不要忘記向下風處跑的要訣,但切記以來時的路途為主,以免不慎跑到蜂巢下了。:-)
保護好太陽穴是另一個重點。太陽穴被虎頭蜂親一下,活命的機會也不多了。還有逃離時,最好拿一件衣服(不要脫身上那件!我們不是要作孝子,虎頭蜂是看到細皮嫩肉就會螫下去的!)在頭上甩(看過脫衣舞的動作吧!)一方面避免頭部被螫,另一方面,當你看到逃離的路,可以向反方向拋去,當蜂群發現被騙時,你至少已經爭取到一些時間了。
在這裡還要給大家一個觀念:蜂在攻擊時是以「神風特攻隊」的方式,幾近自殺式的攻擊,只要目標未達成,就會不斷攻擊,直到不能攻擊為止。所以用任何方法,都只能暫時轉移它的注意力,不能冷靜判斷,不能把握時機,一切都是枉然。還有,有些人是在逃離的過程中,跌落山谷而喪命,這樣多不值得呢?當機立斷,冷靜逃生,才是保命之道。
以下再介紹幾種躲避蜂群追擊的方法,但筆者強烈建議看看「有此一說」即可,能不用就不用,若是真的沒辦法了,拿來作實驗也不錯:)
虎頭蜂,屬於胡蜂類的一種,名字的由來,據說是因「頭大如虎,兇猛如虎,斑紋如虎」而得名,民間的另一別稱是雞籠蜂,因為它的蜂巢大如雞籠的緣故。由此可知虎頭蜂的數個特徵:頭大,體長,身有斑紋,巢大。虎頭蜂除吃植物外,兼吃動物,或是蜜蜂,所以稱為蜂類中的流氓絲毫不為過。(P.S.虎頭蜂的巢可達直徑一公尺之譜!體長約10公分左右,一般蜂類僅1~3公分。)
通常虎頭蜂警戒範圍是直徑一百公尺,有些品種更遠,亦即侵入蜂巢百公尺內有被攻擊的危險。可是有人會問:一百公尺!那萬一範圍涵蓋必經之路要如何解決?筆者建議先觀察是否進入警戒範圍。判斷是否為巡邏蜂,為第一要件。採集蜂通常是直直飛去,不理會外來的訪客;但巡邏蜂除了盤旋外,偶爾會在隊伍之中繞來繞去。此時建議立刻停下隊伍,觀察這隻的動向,並判斷是否已進入警戒範圍。倘若發現來者不善,且蜂有聚集的傾向,不要遲疑,馬上原路退回。冒然前進試圖闖關是拿生命開玩笑!!
另外一提的是,虎頭蜂喜歡攻擊黑色目標,及毛茸茸的物體,加上一些甜味和香味——嗯~就成為相當標準的被攻擊目標。因此頭部常被攻擊,所以戴尼龍質帽子就相對的重要起來了。還有,上山前避免擦香水,古龍水之類,有些女生因為洗髮精的關係也要注意。現在市面上賣的防蚊液,防蚊效果尚可,但絕對不防蜂,且帶有微香,故出入蜂類出沒山區請斟酌情況,能不用盡量不用。
蜂類傳遞訊息也會使用激素。一般而言,有四種主要的激素:求偶所用為性激素;集合行動的為招募激素;為群居生活的是聚集激素;禦敵作戰的是警戒激素。警戒激素由尾部螫刺排放,若在順風狀況下,會招來大批的攻擊部隊。故人被虎頭蜂螫到以後,傷口上會留下警戒激素,這也是虎頭蜂用來鎖定目標的方法。依循著這原則,可以找出一種被螫之後的應變方法:向下風處跑。這方法有個好處:減少攻擊蜂的數量。要知道,虎頭蜂的毒液中,綜合了神經毒及出血毒;因為螫針的尾端倒刺較小,使得螫針折斷及卡在面板上的機率大大的減少,就可以作連續攻擊;另外,即使螫針卡在面板上,毒囊尚可繼續射出毒液約三分鐘。因此,減少幾隻虎頭蜂的攻擊,活命的機率相對就提高不少。(P.S.以量而言,虎頭蜂的毒性遠勝於任何蛇類。)所以不要忘記向下風處跑的要訣,但切記以來時的路途為主,以免不慎跑到蜂巢下了。:-)
保護好太陽穴是另一個重點。太陽穴被虎頭蜂親一下,活命的機會也不多了。還有逃離時,最好拿一件衣服(不要脫身上那件!我們不是要作孝子,虎頭蜂是看到細皮嫩肉就會螫下去的!)在頭上甩(看過脫衣舞的動作吧!)一方面避免頭部被螫,另一方面,當你看到逃離的路,可以向反方向拋去,當蜂群發現被騙時,你至少已經爭取到一些時間了。
在這裡還要給大家一個觀念:蜂在攻擊時是以「神風特攻隊」的方式,幾近自殺式的攻擊,只要目標未達成,就會不斷攻擊,直到不能攻擊為止。所以用任何方法,都只能暫時轉移它的注意力,不能冷靜判斷,不能把握時機,一切都是枉然。還有,有些人是在逃離的過程中,跌落山谷而喪命,這樣多不值得呢?當機立斷,冷靜逃生,才是保命之道。
以下再介紹幾種躲避蜂群追擊的方法,但筆者強烈建議看看「有此一說」即可,能不用就不用,若是真的沒辦法了,拿來作實驗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