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4週歲9個月,上幼兒園中班,到了幼兒園不跟小朋友玩,總是自己一個人發呆,而且很黏老師,被小朋友欺負也不敢跟老師說,很內向。老師說文化課就很棒,教一遍就會。應該怎麼引導教育?
2
回覆列表
  • 1 # 薇愛米多

    內向的孩子喜靜,不合群,喜歡一個人待著,一個人思考不喜歡和別人接觸。不善交際,那麼怎樣改善改善孩子的內向呢?

    首先,內向的孩子比較敏感,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會看臉色,一旦發現大人臉色不好,即使不是因為他自己而臉色不好也會害怕,所以家長在對待內向孩子時態度要平和,不對孩子擺臉色或者不在孩子面前露出不好的臉色來。

    第三,內向的孩子普遍的自信心不足多表揚鼓勵孩子,把他的優點放大,讓他們自己看到他們也是有很多優點的,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第四,多帶孩子去接觸更多的人事物,多接觸外界,多接觸群體。也就是多鍛鍊孩子與人相處。在遇到困難時引領孩子去解決問題,慢慢的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面對。

    第五,孩子進入幼兒園,可以請幼兒園的老師幫忙,讓老師多安排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多安排孩子參加團體活動。

    對於內向的孩子不能急於求成,一下子就讓他變得外向,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慢慢引導。

  • 2 # 安達媽媽身心成長說

    每一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天性,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學會揚其長處,避其短處,進行引導即可。

    提問者中說的這個孩子,不知道您是想要讓孩子變得外向嗎?!孩子天性就是內向,頭腦清醒,不會輕易哭鬧,愛學習又會學習是孩子的優點,父母老師們都喜歡這樣的。不與同學們一起玩這不算缺點更不能認為孩子不好,也不能說明孩子不善於交際,愛學習的人一定是愛思考的,思考就是需要獨處安靜。很多人一起玩,他就喜歡獨自看著,而不參與其中,然後在看的同時孩子一定在思考其所看到的,孩子的世界有孩子所需要去探索和思考的。這裡突然讓我想起一句俗語:局中者迷,局外者清。喜歡獨自一人,或許就是喜歡站在局外看一切吧。

    雖然孩子還小,但孩子的天性和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進行引導教育就是最好的,最適合孩子的,並非要去強制性改變和破壞孩子的天性和成長規律而適得其反。

    不知道以上說的大家會有怎樣的看法,是否認同?!至於具體如何進行引導教育,對孩子不是很瞭解,不能詳細,簡要說以下幾點。

    首先:看到並接受,尊重孩子天性中的優缺點(愛學習,愛思考,喜獨處,內向)

    其次:根據孩子的優點進行引導,溶於到同學中,體驗與同學在一起的感受(比如:會學習,讓孩子教一教同學們如何學的,也可以與同學們一起探討思考),這是需要時間的,切忌要求一次就成功。

    最後:只要孩子內心是積極向上的對面生活,不用太在意孩子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兩者都有利有弊,最重要的是積極向上的心,性格與生俱來,而心是可以隨成長和教育環境而影響的。

    上午陪寶貝在小區玩耍,順手就給寶貝拍了張笑容燦爛,Sunny帥氣的照片️

  • 3 # 小林子啦啦啦

    孩子3-5歲養成的性格特徵對他的一生起到關鍵的作用,人的性格特徵一般在3-5歲期間就定型了,後期難以發生本質上的改變。因此,幼兒階段對孩子性格上的引導與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過分內向的孩子,往往不能和其他小朋友發展友誼,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他們在心理上更容易產生自卑、沒有安全感等消極情緒。所以,幫助內向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心靈小屋,幫助他們融入周圍小夥伴的氛圍,對於這一類孩子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一、外向型孩子和內向型孩子的典型表現

    1、外向型孩子小剖析

    外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經常表現出對外部事物的關心和興趣;他們的感情外露,而且熱情、開朗、活潑、好動;在行為上當機立斷,不拘小節,善於發展與他人的關係,獨立性相對比較強。

    2、內向型孩子小剖析

    內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一般表現為沉默寡言、不喜歡和人交往,相反的喜歡獨處;反應緩慢,適應新的環境比較困難,做事情比較謹慎小心。

    孩子在進入幼兒園這個全新的環境中後,其個性特徵往往比以前任何時刻都要典型和突出,因此是老師和父母鑑別孩子內外向的黃金期。外向的孩子喜歡在交流和討論中學習,但是比內向孩子更調皮;內向型的孩子則在課堂上很少舉手發言,喜歡透過觀察和思考學習,課餘也常常自己躲在一個角落玩,性格安靜而內斂。

    二、內向型寶貝教養方案

    1、和幼兒園的老師談談,得到老師的配合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老師就成為孩子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老師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人格的形成過程,因此和老師之間的溝通非常必要。家長可以定期和老師談談孩子的情況,告訴老師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適應環境;自己的孩子需要充分做好心理準備後才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請老師能夠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理解孩子。

    2、對待孩子要有耐心

    內向型的人一般說話辦事都比較謹慎,他們常常要經過仔細的思考才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才會採取行動。因此,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行為風格,不要總是急於打斷孩子的話。

    3、不要對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

    面對內向型的孩子,父母在提問時除了要有耐心,還需要注意發問的技巧。性格內向的孩子,如果被一下子被問到一連串的問題,他會格外緊張,甚至語無倫次、無法思考。因此,在向內向型孩子提問時,家長不要追問太多的問題,要慢慢來。

    4、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內向可能是由於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和自信等原因造成的,比如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在課堂上不敢大聲發表自己的想法,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怕被小朋友拒絕等。因此,父母需要儘可能的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平時,父母要多抽時間陪孩子一起玩遊戲、讀書等,在這些過程中給予孩子表揚和積極的反饋,增加一些和寶貝交談與溝通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很棒。

    5、鼓勵寶貝發展社交關係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週末可以帶孩子去串門,讓孩子體驗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樂趣。為了避免孩子不知道怎麼和小朋友交流,可以事先在家裡陪孩子進行角色訓練,教會孩子交往的一些小技巧,增強孩子的自信。

    6、尊重孩子的社交習慣

    在孩子和小朋友交往時,要尊重孩子的社交習慣,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比如,與小朋友玩什麼樣的遊戲、展開什麼樣的活動,要充分考慮寶寶的意見和興趣。

    7、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

    內向型的孩子往往會把情緒、情感藏在心裡,很少直接表達出來。因此,對於內向型的孩子,父母要在這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這些孩子往往更敏感,也更多慮。父母在平時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主動的說出自己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時,父母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這樣可以強化寶寶的行為,讓他們更有自信的表達自我。

    在引導的過程中,父母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對待內向性格的孩子,切不可操之過急。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4 # 吃熱狗早教育兒

    孩子3-5歲養成的性格特徵對他的一生起到關鍵的作用,人的性格特徵一般在3-5歲期間就定型了,後期難以發生本質上的改變。因此,幼兒階段對孩子性格上的引導與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過分內向的孩子,往往不能和其他小朋友發展友誼,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他們在心理上更容易產生自卑、沒有安全感等消極情緒。所以,幫助內向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心靈小屋,幫助他們融入周圍小夥伴的氛圍,對於這一類孩子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一、外向型孩子和內向型孩子的典型表現

    1、外向型孩子小剖析

    外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經常表現出對外部事物的關心和興趣;他們的感情外露,而且熱情、開朗、活潑、好動;在行為上當機立斷,不拘小節,善於發展與他人的關係,獨立性相對比較強。

    2、內向型孩子小剖析

    內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一般表現為沉默寡言、不喜歡和人交往,相反的喜歡獨處;反應緩慢,適應新的環境比較困難,做事情比較謹慎小心。

    孩子在進入幼兒園這個全新的環境中後,其個性特徵往往比以前任何時刻都要典型和突出,因此是老師和父母鑑別孩子內外向的黃金期。外向的孩子喜歡在交流和討論中學習,但是比內向孩子更調皮;內向型的孩子則在課堂上很少舉手發言,喜歡透過觀察和思考學習,課餘也常常自己躲在一個角落玩,性格安靜而內斂。

    二、內向型寶貝教養方案

    1、和幼兒園的老師談談,得到老師的配合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老師就成為孩子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老師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人格的形成過程,因此和老師之間的溝通非常必要。家長可以定期和老師談談孩子的情況,告訴老師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適應環境;自己的孩子需要充分做好心理準備後才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請老師能夠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理解孩子。

    2、對待孩子要有耐心

    內向型的人一般說話辦事都比較謹慎,他們常常要經過仔細的思考才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才會採取行動。因此,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行為風格,不要總是急於打斷孩子的話。

    3、不要對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

    面對內向型的孩子,父母在提問時除了要有耐心,還需要注意發問的技巧。性格內向的孩子,如果被一下子被問到一連串的問題,他會格外緊張,甚至語無倫次、無法思考。因此,在向內向型孩子提問時,家長不要追問太多的問題,要慢慢來。

    4、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內向可能是由於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和自信等原因造成的,比如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在課堂上不敢大聲發表自己的想法,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怕被小朋友拒絕等。因此,父母需要儘可能的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平時,父母要多抽時間陪孩子一起玩遊戲、讀書等,在這些過程中給予孩子表揚和積極的反饋,增加一些和寶貝交談與溝通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很棒。

    5、鼓勵寶貝發展社交關係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週末可以帶孩子去串門,讓孩子體驗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樂趣。為了避免孩子不知道怎麼和小朋友交流,可以事先在家裡陪孩子進行角色訓練,教會孩子交往的一些小技巧,增強孩子的自信。

    6、尊重孩子的社交習慣

    在孩子和小朋友交往時,要尊重孩子的社交習慣,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比如,與小朋友玩什麼樣的遊戲、展開什麼樣的活動,要充分考慮寶寶的意見和興趣。

    7、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

    內向型的孩子往往會把情緒、情感藏在心裡,很少直接表達出來。因此,對於內向型的孩子,父母要在這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這些孩子往往更敏感,也更多慮。父母在平時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主動的說出自己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時,父母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這樣可以強化寶寶的行為,讓他們更有自信的表達自我。

    在引導的過程中,父母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對待內向性格的孩子,切不可操之過急。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5 # 邦邦媽教子筆記

    一 、不要告訴孩子他有“不合群”的特點

    當然,“不合群”這個詞往往會被包裝成“靦腆”、“高冷”、“膽子小”等等。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在社交中更加放鬆,那就不要讓孩子聽到你用這類標籤評價他。

    孩子會對這個標籤信以為真,甚至把社交時的緊張當成自己的固有特點,而非一種可以自我控制的情緒。隨著長大孩子也會知道“不合群”在當今語境下不是一個好詞,因此,不要讓他因為自己的靦腆而感到羞愧。不要讓他接受社交障礙會與恥辱掛鉤的這種價值觀。

    二、 試著多問孩子具體問題,而不是“今天乖不乖”

    在和孩子溝通時,很多父母提出的問題是“今天上課聽老師的話嗎?”或者“今天乖不乖?”,可是很多孩子聽到這類問題,會認為父母想要的無非是一個肯定的回答,於是孩子並不願意跟父母分享他們在學校裡的經歷。

    儘量避免這類提問,改為用溫和而不帶主觀色彩的方式從你的孩子口中獲得資訊,儘量問他一些明確、清楚的問題,用具體的問題引導孩子思考。比如不要問“你今天怎麼樣”,而是問“今天在數學課上講了什麼?”讓孩子透過一個他思考後的回答,和你分享他的感受。

    三、 讓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興趣愛好,從而適應社交環境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例子,一些內向的孩子最後蛻變成一個開朗健談的人。但是,也許並不是這些孩子改變了,而是孩子所處的環境變了。就像成年人因為不開心就裸辭、拉黑,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舒服的工作和交際圈。

    父母應該讓內向的孩子自由去尋找最能激發孩子能量的科目,讓他繼續在上面下功夫。

    並且幫他尋找那些既可以遇見其他孩子,又可以有足夠自我空間的活動。教他在大團體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當孩子感覺到他在小組中應該做什麼貢獻時,他就會覺得舒服多了。

    可以陪同孩子參與一些他必須張口講話的場合,教會他從人群中尋找對他友好的人,同時教孩子一些簡單的社交策略,鼓勵他時刻保持自信、微笑,跟對方進行眼神交流。這些內向的孩子在準備充足之後也會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

    四 、鼓勵和稱讚孩子,而不能操之過急去接觸全新的環境

    內向者也會像外向者一樣尋求他人的陪伴,只是情況會少一些而已。最關鍵還在於要讓你的孩子逐漸接觸到新的情境和人。注意要尊重他們的限度,這樣你才能培養出更加自信的孩子,過分保護或強迫他們都不會得到你想要的效果。

    讓他知道他的感受是正常的,根本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一定要按著孩子們的步伐,不要太催促他們。你可以試著跟其他的孩子介紹他,或者,輕輕地把手放在他背上支援他,讓他能感受到你的存在,並從中獲得力量。

    當他遇到社交問題時,讓他知道他的努力會得到你的稱讚。比如告訴他:“昨天我看到你和幾個新認識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我知道這可能很難,但是我真的為你驕傲。”慢慢地,你的孩子就會發現,打破他為自己築起的保護牆,也會在另一端發現樂趣,也會學會自己去打破這堵牆。

    換句話說,不要擔心你的孩子沒有和其他朋友在院子裡玩鬧,而是在後院的一棵蘋果樹下獨自坐著。其實他更有可能成為被蘋果砸中的人。

    我是楊欽濤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碩士、父母城邦簽約家庭教育指導師。

    用發生在身邊的事例,解決你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排澳門站即將開打,郎平被批用人過於保守,新人無法進入,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