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范蠡、文種都是楚國人,楚國利用越國滅掉大患吳國,所以勾踐成功後要滅掉楚國奸細,對嗎?
7
回覆列表
  • 1 # Hellossn

    1.勾踐此人人品問題:可供患難,不可同享富貴

    雖說勾踐性格堅韌,但人品真的有問題。關於這一點,范蠡早已看清。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范蠡在給文種的信中就提到“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因此,范蠡辭官,轉而從此經商,成為一代商聖,人稱陶朱公。並留下一句千古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種不信范蠡勸言,繼續輔佐勾踐,最後被賜劍自殺

    2.功高蓋主

    范蠡,文種都身為大夫。在那個時候,是由自己的軍隊和領地的,相當於割據一地了。而且魯國就曾發生了三桓之亂,三個大夫不把魯國國君當回事,恣意妄為,魯國國君形同虛設。更厲害的是齊國最有勢力的大夫——田氏叛亂取代呂氏成為新一代國君。這在勾踐眼中可是有切身的體會。何況勾踐剛當上老大,依然更擔心被推翻了,因此,他急於殺掉輔佐他上位的兩位大夫。

  • 2 # 路遙lgy

    謝謝邀請!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在范蠡等人的幫助下,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消滅了吳國,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范蠡隨既離去,有說是與西施浪跡江湖去了,有說是做生意去了。臨走留下信給文仲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口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之共樂。子何不去?文仲看後,稱並不朝。於是就有人在越王面前進讒言,說文仲要造反,勾踐聽信讒言,賜給文仲一把劍說,當初你給我出七條建議消滅吳國,我用了三條,剩下的四條在你那裡,你去用這六條建議找我的先王們,幫他們消滅吳國吧。文仲就自殺了。 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後,更是雄心勃勃,一心想稱霸,而文仲在越國為相,一心想修生養息,主張養民安定發展生產,這與越王勾踐的內心和認識,相差太遠了,再有就是居功自傲,所以越王勾踐只能殺了他了!

  • 3 # 梅軒說三國

    話說勾踐滅吳後,實力大增,心氣也大增,領兵渡淮,瓸齊、晉在徐州會盟,向周天子獻禮。周天子封勾踐為伯。回到越國後,勾踐頗覺志得意滿,對周邊諸侯也越來越像救世主一樣慷慨大方,將淮上之地歸還楚國,將過去侵奪的宋國土地歸還宋國,把泗水以東百里土地還給魯國。一時間,越行江淮,諸侯都畏其三分,勾踐遂稱霸天下。

    在這個過程中,范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苦心戮力,為勾踐深謀二十餘年,終於成功滅吳,報了會稽之恥,令勾踐稱霸天下。范蠡也被勾踐封為上將軍。

    但范蠡始終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深知,自古專制獨裁者是不願與別人分享富貴權力的,自己作為臣子,盛名之下,難以久居。勾踐這個人只可與人患難,不能共享富貴。於是就上書辭去上將軍之職,他說,自古道,主憂臣勞,主辱臣死。當年大王在會稽受辱,我就該為大王赴死,之所以不死,是想為大王報仇雪恥。現在我們已經滅掉吳國,一雪國恥,那我也該踐行當年的諾言了。

    勾踐冷笑道,我正想與你分國共治,難道你還不滿足嗎?如果你還有別的想法,不願為我所用,那豈不是自絕於人民了?

    范蠡說,下命令是大王的事,按照我的願望自由生活是我的事,希望大王滿足我的這點小小的要求。

    范蠡回到家後,連夜收拾金銀財寶,帶上他的家佧——據說還有一位美麗的西施姑娘——漂洋過海跑到了北方的齊國,再也不回去了。

    到了齊國之後,范蠡給昔日的戰友文種寫信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踐這個人長頸鳥喙,可以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享樂,你還不引退避禍等什麼?

    文種一見范蠡書信,幡然醒悟,於是稱病不朝。

    有人就誣陷文種欲作亂,勾踐正愁沒有藉口殺死文種呢?於是藉機派人賜給文種一把寶劍,說,過去先生教給我伐吳的七條妙計,現在我用了三條就把吳國滅掉了,還有四條未用,我覺得你可以到地下為先王出謀劃策,施展你的抱負。

    文種沒有辦法,只好含恨自殺。他這麼聰明的人,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卻看不透勾踐的陰險與無恥的人格。這可以說是當局者迷,也實際上是對權力之下的人性還存著善良的幻想。

    還是魯迅看得深刻,他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華人的,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

    儘管我以最壞的惡意來猜測人性的醜惡,但一些的壞與惡還是往往超出善良人的想象。

    這種傢伙吃人都得連嘲帶諷的,對自己的獵物極盡羞辱之能事。越是有功於他,越是曾經與之共患難知曉他不光彩經歷的人,他越是要斬盡殺絕,目的是極力維護自己一貫正確和潔白無暇的光輝形象。

  • 4 # 史鑑在路上

    說道勾踐,就會想起“臥薪嚐膽”這個典故。先介紹一下勾踐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sì]姓,本名鳩淺,古時華夏文字不同,音譯成了勾踐,又名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

    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臥薪嚐膽,勾踐回國後,時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踐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嚐嚐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歷!他身著粗布,頓頓糲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種。勾踐夫人帶領婦女養蠶織布,發展生產。勾踐夫妻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

    勾踐想要殺范蠡與文種的原因

    第一,在於勾踐自身,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典故就是出自於勾踐。說明勾踐是一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第二,在於范蠡文種本身,能力出眾、功勞太大。吳國已滅,范蠡與文種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在國內威望甚高。同時,范蠡與文種都是智慧超群的人。勾踐不在需要這樣智慧超群的人,留這樣有能力的大臣在身邊,反而是一種威脅。范蠡曾說:“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還好范蠡及時隱退,避免殺身之禍。

    第三,在要偏安江南一隅還是要“北上中原,尊王攘夷”的戰略方針上,主張偏安江南一隅的文種與勾踐發生了不可調和的衝突!在勾踐眼裡,此時的文種已經背叛了自己。此時的范蠡已經早已遠走隱姓埋名。

    因此,越王勾踐想要殺范蠡和文種,除去自己身邊的危險。但是勾踐因為“臥薪嚐膽”的典故,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於拼搏的楷模形象。

  • 5 # 張細水

    范蠡是個絕頂聰明的人。

    他告誡過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但文種或有忠君思想,或捨不得榮華富貴,最終被勾踐殺害。

    這裡有一個問題,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麼飛鳥盡了嗎?兔子都抓完了嗎?

    肯定的答案是沒有。因為越王勾踐滅吳後,還有下一個目標滅楚,還有下下一個目標……一直到一統天下。

    這滅楚箭在弦上,越國正在用人之際。兩個心腹重臣,又都是楚人。現在一個逃到了齊國,一個反對進攻楚國稱病不朝。勾踐怎麼能不心生懷疑?

    這正是勾踐要殺文種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還有很多個目標沒完成,范蠡為什麼要提前隱退?

    問題很簡單,出生在楚國的范蠡和文種,知道楚國的軍事實力。以越國的軍事實力,僥倖用計謀戰勝吳國都是難事。攻打楚國只能是引火焚身自找禍端。

    (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浙江除了戚繼光帶出來的義烏兵,江南水鄉壓根沒有能打的軍隊)

    越王勾踐滅吳後,魯國、衛國、宋國這些小國跟著拍馬屁,秦、楚、齊、趙等大國又忙於互相廝殺無暇顧忌。越王開始飄飄然,以中原霸主自居。

    范蠡正是看清了楚強越弱的形勢,才棄官退隱江湖。

    勾踐也因少了這兩位重臣,雖然與楚國進行過幾次小規模的戰爭試探,但均受到挫敗。從此打消了攻楚的念頭。

    等勾踐之子鹿郢即位僅六年,越國全盛時期結束,開始走下坡路。

  • 6 # 易美吳毅

    吳先滅越,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在滅吳。

    在越成功後之所以要殺范蠡和文仲,結局是范蠡看到勾踐沒有雄心大志,只為了自身的屈辱而臥薪嚐膽,在加之勾踐的成功依靠的是范蠡和文仲倆人,所謂功高震主,過去在古代與近代功高震主的結局往往都是悲壯的。。。

    范蠡是謀士當然能看到這點,之後算悄無聲息走人,給後人留下無限的遐想。。。

    在范蠡臨走的時候給文仲算是善意的勸告,因為越王在吳期間,所有國事都由文仲幫助管理,後來又提出了自己伐吳九術的思想,這種思想其實是針對吳國當時及以後爭霸而制定。後來勾踐成功崛起,滅了強大的吳國。

    過去別說君王哪怕是同僚除了讚賞敬佩外,那就是“功高震主”來形容了。。。

    范蠡走的路上給文種寫了一封名流千古的信:“高鳥散,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勸文種也離開是非之地。這就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典故來源。但是文仲收到范蠡的書信後覺得很有道理,就假裝生病不上朝,結果被同僚陷害說謀反,這在當時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後來勾踐賜給他一把劍對他說:你有伐吳九術,只用了其三樣就滅了強吳,還有的六樣你沒有用,既然你不用,說明你有謀反之心,文仲自刎而死後,越國沒有了范蠡和文仲二人自然是江河月下的別滅掉了。

  • 7 # 青史精蘊

    勾踐要殺掉范蠡、文種的原因,范蠡給文種的傳信就是最好的答案:"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當范蠡要求辭官的時候,勾踐假惺惺的挽留說:”我和你平分越國,不然,我就加罪於你“,范蠡自然知道做臣子的與君主平分江山,將會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結果,於是霸氣迴應:”君行令,臣行意”。意思就是說君主可以執行您的命令,臣子還是依從自己的意趣,然後頭也不回的任性離開了。事實證明範蠡的這次抉擇,不僅保全了性命,更鑄就了日後商業大亨的偉業。而勾踐的陰險狡詐在此處也表現的淋漓盡致。

    但文種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越王賜給他一把劍,對他說:”你給了我七條攻打吳國的計策,我只用了三條就把吳國消滅了,剩下的四條,你帶到先王那裡去用吧“,文種聽完刎頸自殺。勾踐能對輔佐自己成就霸業的功臣痛下殺手,而且說的如此別緻,按今天的網路術語來講,真的是沒誰了!

    至於提問者認為勾踐對范蠡、文種下手是想殺楚國奸細,我想不僅是提問者,或許很多人都覺得越王是那麼正面的一個人物,怎麼可能如此卑劣?其實勾踐的”光輝形象“有兩個出處,一是臥薪嚐膽,二是勾踐稱霸後號令諸侯國聽命於周天子,前者符合華人寒門逆襲的小眾心理,後者符合儒家赤膽忠心的等級文化。所以中國文人們,才給我們刻烙出了一個勵志圖強的勾踐。

  • 8 # 樂羊子說

    公元前473年的某一天,鹹魚翻身的勾踐卷著多年來因為舔苦膽變綠的舌頭,得意洋洋地向大小諸侯宣告:我鳩某人又回來了。

    在眾人的賀聲裡,他沒有看見自己倚重的肱骨之臣范蠡的身影,這個失意時可甘苦與共,得勝時不居功自傲的忠臣。一股莫名的失落感由心而起,“範卿,你在哪裡?”

    傳說和野史告訴我們,此時的范蠡正帶著美豔無敵的西施放歌太湖,“太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煙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郎情妾意,慕煞旁人哪。 此情此景,深深地印在了單身狗船伕牛二的腦海裡。在後來他面對勾踐的酷刑逼問時,想起那神仙眷侶一樣的兩人背影,留給勾踐一個耐人尋味的笑臉,至死也沒有吐露他們的去處。

    得知范蠡攜美消失,勾踐心裡失落之際又略感欣慰。憶起復國的種種,為友,范蠡對他有點化幫扶再造之恩,為臣,是相知多年值得託付的託孤之人。在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的年月裡,范蠡為國是事必鞠躬,出謀劃策的勤政身影,於他腦海裡至今清晰。他不由喃喃自語:“越國霸業已成,舉國榮光,惟卿不見,孤心難眠亦”。

    如果有讀者朋友認為勾踐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從史書記載看,勾踐是個有極大企圖心和政治野心的人。這種人一般不會把君臣情義當做為人的準繩和底線。當君王臉面與患難與共的生死之交需要抉擇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抹殺知根知底的患難之交。 已是春秋五霸的一國之主,勾踐有個無法抹去的心魔,就是舔了幾年二師兄的苦膽。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只要看見豬或豬肉做的菜,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曾遭受的恥辱,嘴裡泛起一股令人無法忍受的苦膽味,成為他餘生裡無法擺脫的噩夢。尤其他對鏡梳妝時,看見自己那泛綠的舌頭時,就更暴躁易怒。

    他恨,多國會盟時,別國君主因他嚴重的口腔異味,不與他對話;他更恨,這些國君竟然背地裡給他起了個“綠舌頭”的綽號,成為政客聚會取樂、調笑的笑柄。

    “這都是范蠡、文種出的好主意。”無數個夜晚,勾踐想起范蠡勸自己懸苦膽,練心志,以此迷惑夫差的種種,曾經的感激只有無形的恨。

    范蠡不知藏到哪裡去了?文種天天在他眼前晃,讓勾踐越看心越煩。對文種說要他去攻打別國,繼續開疆拓土,文種以國家需修生養息為由不從。勾踐怒,只得找個先生大才助我復國成功,然良才不用可惜,你還是帶著才華去地府助我先人開疆拓土的理由,逼死了文種。

  • 9 # 阿慶還是阿慶

    勾踐在春秋時期是越國之主,最後還成為最後一任的春秋霸主,實在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很有志向的人。

    所以在勾踐滅掉吳國後,自信心一下子膨脹起來了。對於幫助自己建立大功的文種和范蠡,那應該也是感恩在心的。

    范蠡出走

    但是范蠡先掛靴而去了。為啥呢?

    原因之一:從范蠡的師從以及所學我們知道,范蠡是道家學說的傳承者。到了春秋末期,道家已經比較繁榮,師從道家思想家計然的范蠡本身就不是個爭名奪利的主。

    原因之二:絕大部分人的觀點認為,勾踐在取得對吳勝利後想要殺掉范蠡和文種。尤其是范蠡留下的那句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可以說是范蠡出走的最直接原因麼?當然不是。不過我想這句話能出來,不難說范蠡對勾踐的瞭解遠勝於勾踐對范蠡的瞭解。在范蠡看來,勾踐是個可以同患難,卻不可以通富貴的人。尤其當已經對吳勝利之後。

    文種之死

    勾踐的身邊,滅吳兩大功臣就只剩下了文種。但是勾踐此時已經不滿足於僅僅滅掉吳國,而偏安於東南一隅了。他跟著吳王夫差三年也不是白跟著的,這三年馬伕生活更幫助他打開了視野,看到了整個中原的情形。於是她也想參與到中原爭霸的活動之中。

    但是文種反對了。文種,作為對自己曾經幫助過最多的兩人之一,現在成為了自己邁向更高舞臺的堅決反對者——這是不可容忍的。

    剛好有人告密,文種想要造反!這可真是瞌睡了的時候剛好碰到一張床呀,殺了!反正范蠡文種的七策都已經傳授給自己了。阻攔了自己,那麼也就沒有必要留了。

    為啥要殺了呢?這樣的人才,放出去了那還不是給自己樹立個潛在的強大敵人?萬一哪個諸侯王把文種請過去,自己以後的終極目標:稱霸中原,不就多了一個阻攔?

    勾踐的心理

    勾踐再當上越國之主後,沒兩年就失去了。然後給夫差當了三年馬伕。這可是奇恥大辱呀。

    終於,在熬過了三年之後,勾踐又被放了回來,重新當了越王。這種失去之後又復得到的心理下,所有潛在的威脅鬥會成為其攻擊的目標。而失敗之後獲得的巨大勝利也會讓其產生及其強大的自信心。於是,目標重新設定後的勾踐,已經難以忍受任何人向自己提出反對意見了,包括沒有走的文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格力舉報奧克斯了,你還會支援奧克斯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