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溪筆談
-
2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3 # 豆子人民藝術家
“太太”是古人對官夫人或僕人對女主人的尊稱
現代人稱某人的妻子為“某某太太”,而古人則稱已婚的女性為太太,和現如今“太太”的含義大有不同。
譬如《十尾龜》:
馬太太、費太太等一干人,才從光華樓出來,劈面碰見了費春泉、馬靜齋。
《紅樓復夢》:
此時太太們在正廳上說些謙虛客話。桂太太稱王夫人是太親媽老太太,王夫人再三說道 :“親家太太,你這樣稱呼,我 實在不安。
普通的女子抑或女僕,是沒人管她們叫“太太”的,因為太太本身就是人們對官夫人(貴族已婚婦女)或僕人對女主人的尊稱。
為什麼是“太太”?太太類似“大大”,在以前,“大大”是“爹爹”“大人”的意思。“太”是身份高、輩分高的意思,“太夫人”是稱別人的母親,而“太太”,則是輩分很高的尊貴的女子的意思。
比如,王夫人,即王太太。
為何“太太”後來氾濫成普通已婚女子的尊稱?這也很容易理解,世界各國語言中都存在尊貴詞彙降格的現象,比如目前只要是稍有本事就可以被人稱作“大”,比如說“花大”“豆大”。只要是個年輕女子便可被人稱作“美女”,不管靚仔不靚仔,都可以被叫做“靚仔”。
“太太”也是如此,在明代,“太太”是知府以上貴夫人的尊稱,到清朝成了對普通官員夫人的尊稱,近現代則演變成為對已婚女子的尊稱。
-
4 # 談史說魯
在太太稱謂的追溯上,很多人都談到三母興周,三母也就是太姜、太姒、太任,三人母儀可風,後來故而出現“太太”稱謂。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多少道理,因為在早周時期並沒有出現太太一詞,用太來織成三母也沒有多少道理。大家知道,太同大,文字學上大下面加上一橫,後演變成點,表示極大等意思。太右多種含義,如極大、太過、身份和輩分高等意,因此太字用法很多,如古公亶父稱為太王中的太就是一種表示身份的字。因此,太太這個稱謂並不是一種敬稱,而是一種標識身份的詞彙。
太太一詞出現是在漢代,漢哀帝尊其祖母為帝太太,後又稱皇太太,這是稱“太太”之始。古代婦女稱太,表示最尊重,這本是太字的基本用法之一,和周人三母並沒有直接關係。中國古代稱呼太太有一定身份限制,後來逐漸泛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都可以作為自稱或他稱,尤其是北洋軍閥和民國時期,使用更加普遍,至少是知識階層以上,改革開放以後,太太稱謂更加平民化。
-
5 # 兩年的海
“太太”在目前日常生活中是耳熟能詳的對已婚女性稱呼,你老婆可以稱為“你太太”,我愛人可以稱為“我太太”。與女士、小姐類似,是對女性的一種禮貌稱呼。
舊社會時,女婢或者僕人稱呼女主人“太太”,比如曹禺《雷雨》:“去吧,跟太太說一聲,說魯貴直惦記太太的病。”
民國時期,“太太”則是對已婚婦女的尊稱,在知識分子以上階層使用廣泛,前面經常還附帶丈夫的姓氏。比如“李太太”,“趙太太”等。
清朝《紅樓夢》中王熙鳳含淚訴到:“太太說的固然有理,我也不敢辯我無這樣的東西。”這是她對王夫人質問時的回答。以鳳姐在賈府的地位,可見當時她稱呼王夫人的這個“太太”,是對長輩婦女的尊稱。
古人為何對已婚女性稱“太太”這麼熱衷呢?源於太太一詞的來歷。
周文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聖君,文王有賢妃叫“太姒(si,四聲)”,文王上一代是季歷,娶有賢妃叫“太任”,季歷上一代是古公,也有賢妃叫“太姜”。周室三代,都有賢妃良母幫襯,這三位“太”字輩賢妻良母,貞靜智慧,母儀可風。可見“太”字的尊貴。
漢朝時,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開始在貴族婦女中逐漸興起。
到了明代,凡是士大夫妻及以上官妻都可稱呼“太太”。
可見,古人稱呼已婚女性為“太太”,緣起於聖君的“太”字輩賢妃,逐漸演化成用“太太”表達對尊貴已婚女性的敬重,再演變成希望自己老婆也浸染上尊貴的“我太太”。
-
6 # 優兒派
太太稱呼的起源於周族太王古公亶父有賢妃曰“太姜”,即泰伯、仲雍、季歷三兄弟之母。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貞靜柔順,並且極有智慧。教導諸子,至於成人,從來沒有過失。古公謀事,必與太姜互相商量。隨便古公要遷徙到什麼地方,她都不辭勞怨,順從追隨。季歷即位,又娶有賢妃曰“太任”,史載,稱其端莊誠一,德行無缺失。及有身孕,即自開始胎教,所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文王又有賢妃,曰“太姒”。《史記·周本紀》說:“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女傳》稱其“生十男,親自教誨。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周室由古公亶父到季歷、文王三代,都有賢妃良母助興周室。所以能形成姬周王室七八百年的宗室王朝,都是由其上輩“齊家、治國”的德育教化而來,並非偶然徒然的提三尺劍,一戰功成而得的天下。因此,後世尊稱別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從周室有三位“太”字輩賢妻良母,母儀可風的典故而來,並非是隨隨便便的口頭語。漢哀帝時,“太太”原為尊稱老一輩的王室夫人。到後來,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漢代在貴族婦女中逐漸推廣起來。明代時稱太太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屬,中丞以上的官職才配稱太太。清朝的人,則喜歡叫家庭主婦為太太,不過都以婢僕呼女主人的居多。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開始氾濫,從大帥到芝麻綠豆官,其眷屬都可相稱太太,官太太、經理太太、校長教授太太,到處都是,不過無形中多少還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識階層之上。二十多年對外開放以來,隨著港澳臺和外籍華裔、僑胞的歸鄉入裡,“太太”的稱謂同小姐、先生一樣又時髦起來,成為人們對朋友間已婚女子的敬稱,而且從廣泛性來說似乎已更少含有什麼官職的味道,變得更平民化了。
-
7 # 胖哥搞笑達人
我們現在來稱呼已婚婦女,一般會用到一個詞“太太”,這個詞可能聽上去有點偏西方化,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太太”這一次並不是來源於西方,相反,它是從中國的古籍文獻中挑選出來作為一種稱呼的。那麼為什麼要挑選這個字組成一個詞,用來稱呼已婚女性呢?“太”這個字,在古代有什麼含義,用在稱呼上又有什麼寓意呢?周朝以仁德立國,那時候,不僅國君有聖德,而國君的母親、后妃的德行,在當時乃至現在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朝有三位開國先君,而這三位先王的夫人,也就是太王的夫人太姜、季歷的夫人太任、文王的夫人太姒 ,都母儀天下,輔佐和教化了開萬世太平的君王。 這三位夫人,被稱為周初“三太”,她們個個誠莊恭敬,都有非常高的道德和品格。
後來,為了追隨這三位非常有“女德”的賢妻,希望妻子都可以像“三太”一樣,人們就把已婚的女性稱為“太太”。其實在《詩經》中也有關於這三位夫人的詩篇。
那其中有一篇叫做“思齊”,在開篇就寫道:“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是說周王朝的興起,和這三位偉大的母性是分不開的,那其中以太姒最為賢德,獲稱文母。
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就是《詩經》中的第一篇《關雎》,就是描述太姒和周文王的。 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首單獨描述愛情的詩歌。 其實不然,因為從中我們也可以學到一些做人的道理,甚至是擇偶標準,還可以學到什麼是合乎禮節的婚嫁。
-
8 # 開著小車去旅行
你們說的古人云 我不懂,叫法太多也不會有錯對,就跟 老婆 愛人 夫人 寶貝 其中的一個取代而已,習慣了大家接受了 就稱呼而已
-
9 # 一點學堂
世俗皆稱婦人曰“太太”,須知“太太”二字之意義甚尊大。
查“太太”二字之淵源,遠起周代,以太姜、太任、太姒,皆是女中聖人,皆能相夫教子。太姜生泰伯、仲雍、季歷三聖人,太任生文王,太姒生武王、周公。
此祖孫三代女聖人,生祖孫三代數聖人,為千古最盛之治。後世稱女人為“太太”者,蓋以其人比“三太”焉。
由此觀之,“太太”為至尊無上之稱呼。女子須有“三太”之德,方不負此尊稱。甚願現在女英賢,實行相夫教子之事,俾所生子女,皆成賢善,庶不負此優美之稱號焉!
-
10 # HuiNanHistory
古代可不是所有已婚女性都能被稱作太太。
確切來說,只有當上“老爺”的那個階層的妻子,才有資格稱為太太,其餘底層老百姓,哪有資格這麼叫啊。
就以《紅樓夢》為例,每個人的稱謂都非常清楚。
地位最尊貴的賈母被稱為:老太太
地位次一等的邢夫人、王夫人:太太
再下面的孫媳婦如李紈、王熙鳳:大奶奶、二奶奶
該稱呼什麼就稱什麼,絕對不會亂套。
《紅樓夢》裡面還出現了一大堆已經結婚的管家婆子,你看她們會被稱作太太嗎?沒有的事吧,都是如李媽媽、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等稱法。
還有,劉姥姥進榮國府、大觀園的時候,也沒人稱她是劉太太吧?
簡而言之,擁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稱為“太太”。等到民國時期,太太的階級屬性就更是明顯了。多見於那些資產階級家庭,或者地主家庭,平民百姓是不稱這個的。
例如,曹禺先生的《雷雨》中就有大量關於太太的使用,該劇的第一幕魯貴就對四風說:
去吧,跟太太說一聲,說魯貴直惦記太太的病。
因此,解放以後太太這個詞是遭到批判的,這都是資產階級的腐朽體現。
總而言之,解放以前沒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別自稱太太。
回覆列表
太太
稱呼的起源於周族太王古公亶父有賢妃曰"太姜",即泰伯、仲雍、季歷三兄弟之母。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貞靜柔順,並且極有智慧。教導諸子,至於成人,從來沒有過失。古公謀事,必與太姜互相商量。隨便古公要遷徙到什麼地方,她都不辭勞怨,順從追隨。
季歷即位,又娶有賢妃曰"太任",史載,稱其端莊誠一,德行無缺失。及有身孕,即自開始胎教,所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
文王又有賢妃,曰"太姒"。《史記·周本紀》說:"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女傳》稱其"生十男,親自教誨。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周室由古公亶父到季歷、文王三代,都有賢妃良母助興周室。所以能形成姬周王室七八百年的宗室王朝,都是由其上輩"齊家、治國"的德育教化而來,並非偶然徒然的提三尺劍,一戰功成而得的天下。因此,後世尊稱別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從周室有三位"太"字輩賢妻良母,母儀可風的典故而來,並非是隨隨便便的口頭語。
漢哀帝時,"太太"原為尊稱老一輩的王室夫人。到後來,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漢代在貴族婦女中逐漸推廣起來。明代時稱太太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屬,中丞以上的官職才配稱太太。清朝的人,則喜歡叫家庭主婦為太太,不過都以婢僕呼女主人的居多。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開始氾濫,從大帥到芝麻綠豆官,其眷屬都可相稱太太,官太太、經理太太、校長教授太太,到處都是,不過無形中多少還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識階層之上。二十多年對外開放以來,
隨著港澳臺和外籍華裔、僑胞的歸鄉入裡,"太太"的稱謂同小姐、先生一樣又時髦起來,成為人們對朋友間已婚女子的敬稱,而且從廣泛性來說似乎已更少含有什麼官職的味道,變得更平民化了。
基本概念過去上層社會官員或有權勢富貴的人對人稱自己的妻子為"太太"。今有對人之妻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來了"。[方言]甘肅莊浪方言,曾祖母(祖父的母親)。我們華人稱妻子為"太太","太太"這個稱呼從哪兒來的?太太這個稱呼,是來自周朝開國的三位婦女,因為她們的名字,都有一個"太"字。 "太太"是什麼意思?聖人的母親。周文王的母親叫太妊,文王的祖母叫太姜,文王自己的夫人叫太姒。這三個婦女都是聖賢人,你看看她們教出來的孩子,周公、文王、武王都是聖人。確確實實,她們能把教育的任務圓滿達到,尤其是太妊,就是文王的母親,她怎樣教她的兒子?從胎教。她懷孕的時候,非常留意自己的思想行為,她"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你看身口意她都注意到,為什麼?影響胎兒。所以,教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從胎教開始。對已婚女子的尊稱。安徽合肥方言:太太泛指爺爺的父親和母親,不分男女都可以叫太太詞語解釋漢哀帝 尊祖母定陶恭王太后 傅氏 為帝太太后,後又尊為皇太太后。梁紹壬謂"此婦人稱太太之始。"見《兩般秋雨盦隨筆·太太》。 明 代中丞以上官吏之妻得稱太太。見 明胡應麟《甲乙剩言·邊道詩》。後凡官僚士大夫之妻,通稱太太。《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 安老爺 不善經理家計,仗著這位太太的操持,也還可以勉強安穩度日。"楊朔《昨日的臨汾》:"軍官的家屬更多。這些太太們領著自己的兒女,攜著很多大包裹,由穿軍服的隨從護送著。"對長輩婦女的尊稱。明史可法家書,稱其母及其他尊長女眷曰太太、某太太。見《史忠正公集》卷三。《紅樓夢》第四六回:" 鳳姐 兒笑道:"到底是太太有智謀,這是千妥萬妥。""舊社會的僕人等常稱女主人為"太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太太又向來沒有見過少爺的面。"曹禺《雷雨》第一幕:"去吧,跟太太說一聲,說 魯貴 直惦記太太的病。"對已婚婦女的尊稱(多帶丈夫的姓)。如: 張太太 ; 王太太 。稱某人的妻子或丈夫對人稱自己的妻子。張天翼《溫柔製造者》:"你舅爺沒寫信告訴你太太麼?"如:好吧,我回去跟我太太商量一下。太太新解。太太二字,拿"太"來說,拆開是一"大"、一"、","、"是"小"的意思,太太可大可小,只有夫妻在場而言,太太最大;有公公婆婆在場時,太太又是最小。太太在鄂西北地區是對曾祖父、曾祖母的統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