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南貝哥
-
2 # 江恩牧牛
首先,做商人的極致便是李嘉誠,其次,守靜抱朴,最後,知進退,分寸感拿捏到位。 本ID反對將商人道德綁架,鄙視憤青。如同資本市場嗜血是資本屬性,搞什麼為國接盤之類的小兒科,只能說智力問題太大。資本就是資本,趨勢勝於一切!
-
3 # 周秦漢隨長安唐
綜合他這麼多年的投資軌跡和事蹟,只能算是一個精明成功的企業家,在很多地方都是大肆囤地,幾年十幾年不開發,然後賣給其他開發商,這個從商業角度講無可厚非,但從社會公德角度講,一方面影響城市整體規劃與建設,一方面有點缺德。
-
4 # 掛羊頭賣狗肉628
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英鎊又升值了,李嘉誠卻在16年英國剛脫歐英鎊貶值時抄底收購了英國大量的資產,英鎊升值相應資產投資也同步升值,李嘉誠的投資又成功了。
君子不立危牆下這是古訓,問題是李嘉誠是自由的,商人也是逐利的,想走就走,想來就來,那裡有錢賺就往那裡去。香港商人也極具國際視野,玩國際生意也算老手了,已十分擅長做國際貿易。詭異的是,香港的富豪個個是長命百歲之人,沒有一個是肥頭大耳大腹便便的身軀,都清清瘦瘦的樣子。不知道這些富豪的人生觀是怎樣的,有錢了也不會財大氣粗時刻保持彬彬有禮的氣質,不會花嫲撩怪,不會吸毒犯事,穩如泰山,有清醒的特質。
九十多歲的老人一定能看穿人頭首級外在的顯露,識人性,能洞悉它的一舉一動。如下圍棋步步佔先機,搶先一步,名副其實的李超人。
-
5 # 順風逆勢者
李嘉誠被定義為商人比較合適,此前曹德旺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我跟李嘉誠不能比。我不做房地產,我不為錢,我捐了八九十億給中國,我賺的錢也是捐掉。為什麼拿我跟他比呢?我是實業家,對那些為了錢的人不屑一顧。”
恰巧的是曾經李光耀對李嘉誠的評價也並不高,僅僅是一個很會賺錢的,對社會貢獻不大的商人而已。
不賺錢為目的的商人不是好商人,李嘉誠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他的老辣之處在於不掙最後一個銅板。李嘉誠眼光是真毒,估計是早算到這一天,所以跑英國去了?
-
6 # 厚金說
金老師對李嘉誠的評價一直不高:1、十分成功的生意人;2、眼中除了生意還是生意。可能這樣的評價,讓很多讀者納悶,明明李嘉誠就是“李超人”,生意做的十分成功,公益也做的很好。為什麼金老師卻給予了一個不好的評價呢?
我們先回答題主的問題:李嘉誠這塊老薑究竟有多辣?金老師的回答則是:超級辣!
李嘉誠自創業開始便是傳奇般的故事,不管是中國還是亞洲,甚至是全世界都稱得上十分成功的生意人。但如果對比李嘉誠、馬雲、任正非三人,認為李嘉誠遠不及馬雲與任正非,他眼中除了生意便是生意。
最開始進入房地產的中國香港的知名房地產商就包括了李嘉誠,成功的把“公攤”帶到了國內。相信購房者都知道公攤,這事兒與李嘉誠有著莫大的關係。生意做到這般程度,金老師也是服了。現在樓房基本的公攤面積在15%-25%!
當然了,就算是沒有公攤,房地產價格或許還會上漲。但是,李嘉誠“囤地”這事兒,金老師認為是最不舒服的。他進入國內市場時,也是老實發展,不管是房地產還是零售店等,都有著很不錯的發展。但是由於房地產價格出現了上漲,他便開始囤地,不同的城市購買地皮,然後以各種理由推遲發展。很多開發的地皮,也就幾輛工程車擺在那裡,然後不開發。
城市規劃本來就是一個時間段一個時間段的發展,佔用了資源且不開發,城市人口不斷的流入,而他卻沒有建設房產銷售。等到房產價格大幅上漲之後,便轉讓地皮,中間獲得鉅額差價收益。在國內賺得盆滿缽滿,但卻將資金投資在英國。李嘉誠這塊姜,超級辣!”
所以,金老師對李嘉誠的評價並不高,作為富豪榜的常客,只知做生意,感覺很是欠缺。生意經上,確實有著其自身的獨到之處,但眼中除了生意還是生意!
-
7 # 財經樂少
我認為李嘉誠這塊老薑辣的地方在於李嘉誠可以做一個純粹的商人,可以說是其他商人的榜樣,有時候可以一些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拋棄,金錢至上,當然這也無可厚非,畢竟無商不奸,李嘉誠自身的經歷也是一個很勵志的例子,12歲逃避戰亂來到香港,此後打過工、跑過堂,做塑膠花生意發家,到現在打造出一個市值超一萬億港元,分支機構遍佈53個國家、關聯公司超過90家、員工超過23萬的大型商業王國。
李嘉誠把香港這個城市變成“李家城”,除了地產行業之外,李嘉誠對香港的港口、零售、天然氣、水、電力、通訊等行業都做到壟斷的地位,可以說是大部分香港都會與李嘉誠達成交易,畢竟正常生活始終會用到水電。
這個導致香港不少市民都對李嘉誠有不滿的意見,除了壟斷香港之外,李嘉誠還用在香港賺到錢去開拓海外市場,增強自己的王國,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不過香港貧富差距的形成因素有很多,不能全賴李嘉誠。
在內地地產市場的操作說到李嘉誠這塊姜如何辣,拿李嘉誠在內地地產市場的操作來說是最好不過的,簡單來說“利用自己名氣來買地,放著不發展等周邊發展起來再賣出。”這跟空手套白狼沒什麼兩樣。
最明顯就是上海世紀匯廣場的地皮,2004年李嘉誠以45.6億元的價格拿下地皮,平均價格1萬元左右每平方,到了賣出時候價格為200億元,平均價格5萬多每平方。按照李嘉誠集團統計得出這次專案買賣的以62.2億港元,放著地皮不發展14年時間就可以賺賺62.2億港元,等待就是賺錢,等待就是最好的效率。
不過細心一想,當時政府賣地給李嘉誠是為了讓李嘉誠發展地皮,帶動上海經濟,而李嘉誠憑著自身名氣拿到地皮之後不發展,等待地區發展起來,地價上漲,李嘉誠這時候賣出地皮賺差價,這操作可以說是姜是越老越辣的。
最後總結最近李嘉誠在國內不斷套現,資金往西方投資,看起來開始壟斷西方國家的市場,尤其是倫敦,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李家城”。
李嘉誠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涉及行業眾多,自然經驗也比較充足,自身也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經商的經過自然會有人認同也會有人反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畢竟李嘉誠壟斷市場,抬高樓價,同時做很多慈善,李嘉誠可以說是讓人又愛又痕。
-
8 # 毒舌財經
都說薑是老的辣,這句話用在李嘉誠的身上最適合不過了。在李嘉誠70多年的經商曆程當中,他曾經有過很多經典的操作,這些操作在最初的時候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才慢慢發現,李嘉誠每一次行動都是深謀遠慮,結果往往所獲得的收益要比別人更加豐厚。
當然對於李嘉誠這種老辣的經商手段,我們不能用三言兩語來表達,我們可以通過幾個比較經典的案例來了解下李嘉誠的這塊姜到底有多辣。
1、60年代正在香港房價下跌,大量購入土地實現逆襲李嘉誠22歲開始自己創業,剛開始的時候長江實業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塑花廠而已,在靠塑膠工廠完成原始積累後,1958年李嘉誠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到了1963年他才初步在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嶄露頭角。而真正讓李嘉誠財富迅速升值的是60年代,了。上世紀60年代香港樓市進入低谷,土地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李嘉誠卻在這個時候大量低價購入一些物業跟土地,後來這些土地和物業迅速升值,這直接幫助李嘉誠的公司在1972年成功上市,到了70年代末,李嘉誠的長江市值大概了6個億,而後來事實證明李嘉誠這個舉措獲利是非常豐厚的。
2、70年代以區區2400萬美元賺到了10幾億美元。雖然60年代透過大量購入土地開發房地產讓李嘉誠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併成為了小有名氣的富豪,但李嘉誠距離香港頂級富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而到了70年代,李嘉誠再次展現出了他過人的經商才能。1977年李嘉誠開始佈局收購九龍倉,李嘉誠之所以想要收購九龍倉,並不是因為他覺得九龍倉這個公司很好,而是看中的是九龍倉旗下的一些土地。
九龍倉最早是以港口起家,後來因為經營問題,導致股價大跌,但是九龍倉原來的許多土地卻是香港的黃金地皮。如果利用這些土地來開發房地產,一定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而李嘉誠之所以願意把自己非常看重的九龍倉股份轉給包玉剛,這不是因為他想退出,而是因為他看重的是匯豐銀行裡的和記黃埔。
李嘉誠當時是不會做虧本買賣,因為他的目標在於匯豐手裡的和記黃埔。而包玉剛跟匯豐的大班沈弼是莫逆之交,包玉剛還是匯豐的董事,他跟匯豐合作超過了20多年,跟匯豐銀行關係非同一般,所以李嘉誠就想透過包玉剛打動匯豐銀行,讓匯豐銀行把和記黃埔轉給李嘉誠,而李嘉誠主動他非常看重的九龍倉股份賣給包玉剛,這麼做更多的是為了討好包玉剛,從而打通跟匯豐銀行的關係。
而且事實證明李嘉誠的這一招是非常有效的,李嘉誠在九龍倉的收購中,第一獲利超過了5000多萬現金,第二取得了包玉剛的感激,第三取得了匯豐大班沈弼的好感,因為當時沈弼出面讓李嘉誠停止收購,李嘉誠賣了面子給沈弼,這為李嘉誠拿下和記黃埔鋪平了道路。
1979年,李嘉誠的長江以7.1元一股的價格拿下了和記黃埔的22.4%的股份,而當時長江的市值只有6億左右,和記黃埔的市值卻是60多億,相當於長江的十倍。
而李嘉誠之所以能夠做到以小吃大,最關鍵的是這筆交易涉及的6億多現金匯豐並沒有要求李嘉誠一次性付款,而是給出了分期付款的條件,李嘉誠首期只需要支付2400萬美元,就能完成股票的交割,就這樣李嘉誠以2400萬美元拿下了十幾億美元的和記黃埔,堪稱經典案例。
3、90年代,大膽夠用內地之戰,迅速積累財富。上世紀90年代,在香港迴歸之前很多香港商人紛紛拋售名下的資產,重點把資資產轉移到海外,更不要說到內地投資了。而在這種背景之下,李嘉誠卻反其道而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李嘉誠就大量購入內地的土地,然後採取蝸牛式的開發坐等土地升值。
結果事實證明,李嘉誠在上世紀90年代所購入的大量土地,為他帶來了鉅額的財富,因為過去十幾年中國的房產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房價不斷升高,土地價格也水漲船高,所以李嘉誠旗下的土地價格迅速上漲,名下的物業也迅速升值,保守估計李嘉誠透過投資內地的土地和房地產累計獲得的利潤至少達到數千億港元。
4、提前多產業佈局,避免了97年金融危機的衝擊。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相信大家都記得很清楚,當時以索羅斯為首的量子基金衝擊亞洲一些金融體系比較脆弱的國家,導致這些國家的貨幣迅速貶值,然後又爆發全面性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包括我香港在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而經歷了1997年的金融危機之後,香港的富豪榜面臨重新洗牌,1997年之前香港的首富是李兆基,1997年金融危機之後,李兆基的財富達到了巔峰,當時他的財富接近15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四的富豪。但是經歷了1997年的金融危機之後,包括李兆基在內的香港頂級富豪財富迅速縮水,但李嘉誠卻幸運的躲了過去。
而李嘉誠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因為他未雨綢繆,早在90年代初,李嘉誠就該開始多產業佈局,除了香港之外,在內地和其他國家都有產業佈局,這就大大降低了李嘉誠資產的風險。
不過即便李嘉誠這塊姜很辣,但也有失手的時候。李嘉誠被稱為超人,但再牛逼的人也並非絕對完美,所以李嘉誠也會有失誤的時候,比如最近幾年李嘉誠大量拋售內地以及香港的物業,套現所獲的現金基本上都投入到歐洲,特別是英國市場當中。目前李嘉誠在英國的供電,供水,供氣,電信等市場都佔有較大的份額,保守估計李嘉誠在英國的資產至少在4000億港幣以上。
目前英國一些重要的基礎設施,基本上牢牢掌控在李嘉誠的手中,英國已經成為和記黃埔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不過也正因為李嘉誠在英國有大量的資產,一旦英國有一些風吹草動對他來說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英國脫歐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這直接導致英鎊貶值,金融資產也出現縮水。
如果未來英國正式脫歐,那李嘉誠勢必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單就英鎊貶值給他帶來的損失就是一筆鉅額數字。
李嘉誠佈局英國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過去幾十年在英國的投資有成功也有失敗,但估計李嘉誠也很難判英國會有脫歐這一天的到來,而英國一旦脫歐給李嘉誠造的損失,有可能把之前他所獲得的收益都要吐出來了,所以,即便李嘉誠非常老辣,但也有失手的時候。
回覆列表
李嘉誠最厲害的地方有三點,分別是:空手套白狼、大富隱於世的低調、以及會做人。
第一、空手套白狼。
我們都知道李嘉誠是地產商人,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李嘉誠很大一部分地產的收益來自於“空手套白狼”!
就拿我們上海來舉例吧,在我生活的上海普陀區這裡,就有一塊地曾經被李嘉誠看中,於是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透過政府以很低的價格收購了這塊地。而政府也希望引入李嘉誠這樣的“土豪”來發展這片區域,所以兩人之間的協議和默契達成了。
但是好多年過去了,李嘉誠並沒有“真心實意”地發展這塊地皮,而是慢慢吞吞地在進行工程建設。於是,幾年過去了,地價翻了好幾倍,但是工程依然沒有完工,最後李嘉誠以高價出售地皮,透過”空手套白狼“的方法賺了錢離開。
並且,這樣的“空手套白狼”方法不止在上海,在全國各地李嘉誠都如法炮製,躺著淨賺幾百億,上千億。這就是李嘉誠“毒辣”的地方,拿地後什麼都不做,給你畫個餅,然後躺著賺錢。
第二、大富隱於世的低調。
我們都知道世界富豪排行榜是統計富人財富的,而第一名現在是馬雲,第二是馬化騰,第三是李兆基,第四才是李嘉誠。
看似李嘉誠在國內排行只是第四,世界排名只是第35名,但是,如果你仔細,認真扒一扒李嘉誠的財富,你會發現,他的資金體量是大的可怕,可能世界第一的位置也是他的。
但是年邁的李嘉誠,把自己的這些財富全部都分散在了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基金,不同的資產,以及幾個孩子的身上,所以達到了一個資產分散化的結果。
但是如果你把這些資金整合一下,你會發現,李嘉誠的資產其實已經“富可敵國”,世界第一的寶座也許也是他的。所以李嘉誠的大富隱於世的功力還是非常強的。
第三、就是不得不佩服李嘉誠的情商。
李嘉誠從來不強調自己是一個企業家,而更強調的自己是一個商人。大家都知道無奸不商,所以李嘉誠的種種行為,你也不能說他,畢竟人家是靠實力吃飯的。比起那些說自己是企業家,但是在做著商人行為的人,更聰明,也更值得尊重。
李嘉誠在做人這方面,都是保持著謙卑,以及一種非常令人尊敬的態度。李嘉誠兩次幫助華為,力挺華為。一次是在華為決定了走國際化道路,李嘉誠得知之後決定給華為提供一臂之力。另一次則是近期華為為了爭奪5G主導權和市場份額,某些國家試圖將華為排除在5G網路建設之外,而此時李嘉誠再次出手,並且力挺華為。
他旗下的兩家英國電信公司與華為簽訂了200億的5G大單,幫助華為撕開了兇猛嚴密的5G市場,突破了重圍!這也是第二次李嘉誠幫助華為!
綜上,我認為李嘉誠確實很厲害,無論在賺錢,還是做人這方面,他都拿捏的非常棒。真的是應徵了一句話:“薑還是老的辣”!
明確自己是商人,不是企業家,所以賺錢一切以利益為主。但是在賺錢的同時,不忘記做好事,做慈善,不虛偽,很謙卑,讓人又恨又愛!愛他處事的風格和魄力,恨他的狡詐和老奸巨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