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果_沒有如果15244508
-
2 # 水晶女俠
首先當然是要找老師溝通了,雖然老師體罰了學生,但是一次是一次,不能每一次都用體罰來解決問題,如果老師聽取意見之後還沒有改過自新,就應該用另一種方法對待了。
提早錄音取證並移交給校方和教育局,如果不起作用,還可以利用媒體來解決此事,總之,不能一味地忍氣吐聲。如果老師的體罰過大,將會出現不可估量的後果!!!!
-
3 # 幣有吉事
看了標題不得不一起在行為主體上增補一下。實施體罰的老師作為行為後果的承擔者就不考慮他(她)怎麼辦了。那我們將問題改為老師體罰學生(學生家長,涉事學生,涉事學生同學,校領導)怎麼辦?
作為體罰,古來有之。但我們為什麼會越來越憎恨或者批判體罰的行為,因為現有很多體罰行為已經超出了為達到行為目的而該有的界限。
我們只有界定了這個界限才能對該行為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表現,才能繼續後面的回答。
不才只能將體罰暫分
1.適度體罰(如身體表現出來酸脹,疲累,輕微可忍受的疼痛並可迅速恢復等)。
2.中度體罰(身體表現的強烈的不適,疼痛但短期內可迅速恢復等)。
3.嚴重體罰(身體傷殘,大面積出血,嚴重踐踏尊嚴)。
面對以上三種情況我建議各方應該表現行為為:
一.適度體罰。
1.學生家長:①與子女溝通,瞭解不足,批評缺點,引導改正。②與老師溝通,瞭解子女學校表現,與老師一起展開家庭與學校的同步教育,引導改正。
2.涉事學生:勇於接受批評,承認錯誤,改正錯誤。
3.涉事學生同學:作為旁觀者,引以為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4.校領導:非必要情況,無需為該情況做任何表態及表現。
二.中度體罰。
2.涉事學生:勇於接受批評,認識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需向校方道歉的道歉。
3.涉事學生同學:及時協作制止暴力行為的發生,該向校領導彙報的及時彙報。及時與父母通報事件,以便父母對事件做出合理反應。
三.嚴重體罰
①學生家長:及時報警,配合調查取證。
②涉事學生:及時報警,配合調查取證。
④校領導:及時協作制止暴力行為的發生。及時報警,配合調查取證。
-
4 # 鄉下吳萌
老師體罰學生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行為,品德上有嚴重過錯。比如敲詐勒索,校園暴力的施加者。這種學生已經快要觸碰到法律的邊緣。或者因為某個人學生的過錯已經嚴重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安全(人生安全和心理安全)。我認為老師可以採取一定措施,特殊情況下接受體罰學生的行為。
還有一種情況,學生有點小失誤。比如作業未及時完成,上課講話,影響效率等等。這種情況我不支援體罰學生。主要原因在於,這種是學生個人,個別的行為,你可以透過溝通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放棄學生成績!但是不應該體罰學生。
所以,題目說了老師體罰學生怎麼辦?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家鄉應該去和孩子溝通,制止這種行為。主要還是以改造孩子行為為主。無論用什麼辦法。
第二種情況的體罰,我建議先跟老師溝通,溝通無果後曝光或者報警!或者要求學校換老師或者轉學。因為這是老師的專業和人品問題。
各位看官,你們認為呢?
-
5 # 莫非侃侃說
老師體罰學生,怎麼辦?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在學校頑皮了或者作業沒完成時,遭到老師的體罰,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有的家長聽到老師體罰學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去找老師,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首先要弄清楚老師為什麼體罰孩子?是因為孩子調皮搗亂,還是因為犯了什麼錯誤,或是作業沒有完成?
沒有哪個老師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學生進步的,孩子犯錯,老師會有一定的懲戒手段,而因為孩子犯錯,老師使用了懲罰手段就去找老師,這顯然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所以弄清楚原因很重要。如果是因為孩子調皮搗蛋犯了錯誤,那就先要好好教育孩子,告訴孩子,老師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學會規矩。如果是因為作業沒有完成,那也請告訴孩子,老師這樣做是對的,是為了幫他成長。
當然,我們不排除一些素質低下的老師,以非常人的方式體罰學生,當然,這屬於個例。如果是此類情況,建議儘快找學校及上級部門,對此行為嚴懲!
總之,在遇到老師體罰學生這類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多一些理解和判斷,對我們負責任的老師要配合,一起教育好孩子。對一些素質低下、嚴重違反師德、肆意體罰學生的老師也不要手軟!
-
6 # 429方寸世界
家長應看教師體罰學生目的和手段。
如果教師體罰學生目的是教育學生好好學習,教師對本班學生一視同仁,家長應理解教師一片苦心。教師透過鼓勵和體罰,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和學習習慣。
如果教師體罰學生是洩憤或報復,教師處理問題不一視同仁,這樣的教師違反師德,家長應當向主管部門告發,努力將他調離甚至清除教師隊伍。
教師體罰學生,造成學生精神和身體損害,家長可以依法要求學校和教師賠償,並要求教育主管部門追究其行政責任。教師因體罰而造成學生傷害,情節嚴重的,可以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
7 # 淺淺的教育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籠統,老師體罰學生沒說誰怎麼辦?估計是問家長咋辦。其實教師體罰學生如果發展成為了事件,那牽扯的方方面面還是很多的,比如教育監管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包括被體罰的學生本人。
說到“體罰”,一些“虎狼”老師的精彩表現大家透過電臺報紙網路等等媒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每個事件都讓學生家長們觸目驚心,心有餘悸。不過我在這裡還是請家長朋友們放寬心,哪裡有那麼多的“虎狼”老師。那只是個例,我總認為那些下黑手摺磨孩子們的老師都有心理問題,心理肯定不健康,都是極度瘋狂的前兆,肯定精神有問題,不然不會有令人髮指的舉動。所以也建議上級領導除了關心成績問題,也關心關心教師,只有教師身心健康積極向上才能教育好學生不然心靈扭曲的教師怎麼會教育出Sunny積極的學生呢。
虎狼老師的瘋狂舉動已經觸犯法律,自會受到法律的懲處,咱們就不去關注了。對於孩子受到老師體罰的事情,我先講述一件我小時候上學的事。
我舅舅家有個女孩比我大三歲,過去上學還實行留級制,我表姐屢屢留級,四年級我就追上她了。那時我們小學還學自然地理課,我們地理老師特別嚴厲。每次講完了地理留的背誦作業下次檢查時背不過,就拿大木棍打學生。好多不好好學習背不過的同學經常捱打。那時冬天我們還生著爐火取暖,每次上地理課前男生們故意把火澆上涼水,然後找來木材生火,弄的班裡濃煙滾滾,教室裡待不得,只好在外面上課,雖然很冷但是最少不捱打,那些背不過題的孩子還是很開心。我表姐也很開心。
冬去春來,爐火也停了,不可能再出生火的主意了。上地理課時,表姐因為背不出來經常捱打,所以天很暖和了她,一有地理課她就穿著棉襖,被老師打疼的輕一些,那天有地理課,表姐穿的很薄,她說她這次背過了,有信心不背打了。老師一上課就提問了她,她因為屢屢被打有點害怕老師,老師一問她,她嚇得給忘了,結果又捱了頓打,拿木棍敲打後背,她因為穿的薄被打的呲牙咧嘴的。
下了課,她讓我看後背都紅了。她囑咐我不許給她媽媽說她在學校捱打了,如果說了我舅媽還打她,舅媽說老師打你就是你做錯了,回來我還打你,讓你長長記性。
舅媽沒有啥文化,但是她無條件的信任老師,覺得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讓老師去教育,做錯了該捱打就捱打。只要打不壞就打唄,小樹長杈了就得修理,不能心疼。樸素的語言蘊涵著深刻的道理。當然這都是過去了。那時孩子也多,孩子們不像現在這麼金貴,摸不得,說不得。現在你在打打孩子試試。老師們也都不敢嚴厲管教孩子們了。
在我當老師的過程中我幾乎沒有體罰過任何一個學生,很生氣時就拿木棍敲打他們的桌子來震懾一下他們。
有次有個學生上課屢次搗亂,我很生氣,就用手揪住了他後脖頸一下,我那時留著長指甲,誰知道長指甲咋掛到孩子面板了,留了一點血,下課了有的學生去辦公室報告說他流血了,嚇了我一大跳。趕緊把孩子帶到辦公室給人家清理,一點點血一會就幹了。我放學了還給家長打得電話解釋了一下。恐怕家長責難我。
做老師也做的小心翼翼,膽戰心驚的。現在老師們很少嚴厲的管教學生們,怕惹禍上身。都說嚴師出高徒,現在哪個老師敢那麼嚴厲,說的學生重了,人家孩子想不開跳樓了,你得負責任。所以現在大會小會的都強調不許體罰學生。和諧為主,有時老師們也發牢騷說那就把他們當祖宗供著吧。愛成啥材料就成啥材料。
其實任何事過猶不及,過份嚴厲不對,那麼為了怕惹不必要的麻煩,放縱孩子們真的就好嗎?
最近也說孩子們體育課受到傷害的事情,如果正常體育課學生收到了傷害,讓老師負責任,那還有誰敢給你的孩子上體育課。拿你的孩子就永遠做溫室裡的花朵嗎?
前幾天看報紙報道,好像是日本有個學校搞野外生存鍛鍊,其中有個學生出現了意外身亡了,家長得到訊息趕來後,悲傷不已,誰碰到這樣的是也會如此。可是來到學校後,家長先給老師鞠躬道歉,因為自己孩子出現問題給老師添麻煩了。然後在一起處理問題。換做咱們國家試試,孩子死了,家長給你道歉,不找你拼命就不錯了。
孩子的教育是大問題。從大的方面說關係著國家的未來,從小的說關係著每個家庭的未來。我想說家長朋友把你的信任放在老師手中,我們一起期待孩子們美好的明天好嗎?
回覆列表
第一,老師打人的行為本身就是不太適合的,更何況是扇耳光,針對的還是女孩;第二,老師這樣的表現本身就說明了老師的無能和無奈,這打人的行為比暴力作業更讓人難以容忍;第三,教師是兒童遇到的第一個“權威”,孩子對老師的崇拜和懼怕是天然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透過對一些事情的態度來告訴孩子,在和老師相處中既要尊重老師,又要有平等意識,不要懼怕或盲目崇拜,當老師有錯誤的時候,要有勇氣說老師錯了。第四,如果我們沒有把握能改變老師的某個想法,就沒必要急於和老師探討誰是誰非,絕不要得罪孩子的老師。但回家後那樣和孩子說就沒必要。你應該說你的真實想法,站在一個很客觀的立場上和孩子談這件事。你想想,孩子在這個時候,多麼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啊。建議:你可以先問孩子是不是覺得不愉快,覺得委屈;要對孩子的情緒首先進行安撫,表示出你的理解。然後問孩子是不是覺得老師做得是否合適,哪裡做得不恰當,如果你是老師你將會怎樣處理……問答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個人思想的客觀公正,不要帶著情緒說話,目標要指向問題本身,而不要指向老師。透過一連串問答,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情的根本錯誤在於老師觀念上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