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心門
-
2 # 蓮花開
你好,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孝心開百事順,一個不孝順的人,他不可能成為好的員工,好的領導,好的丈夫,好的妻子。弟子規第一章就講了,首孝悌,孝是一個人的根本,只有把孝做到了,做其他事情才能開花結果。一個不孝的人,是談不上善良的。做人的大根大本就是善良,正直!我們做人一定要按照古聖先賢的教誨,把孝做好,把五倫做好,這些也是正確人生觀的基礎!
-
3 # 13505349607
首先要說一下‘百善孝為先’字面意思。百:多,眾多。善:好,好事。孝:孝敬,孝敬父母。為先:第一。
百善孝為先。就是說:人在做眾多的好事當中,應該把孝敬父母放在第一位。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忠孝,即忠於國家,孝敬父母。
我認為:孝敬父母是人的天性,也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品德的基礎。如果一個人不能孝養雙親,也不能敬事他人。即便你才高絕倫,也無可大用。
‘孝’字做不好,‘忠’字也不會好。說白了就是:孝敬父母的事做不好,貢獻國家的大事不可能做好。
-
4 # 劉大旗
題目最後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沒看明白
題目要表達什麼意思,或想問什麼,沒讀懂
題主想得到一個什麼樣的回覆,沒看出來
孝不管是政治正確還是動物天性,都是避不過去
儒家千年,孝已經進入到華人的骨子裡了
即使大不孝之人,也不會駁斥孝的概念,只是在行為上不孝
所以看到“百事孝為先”,是打心眼兒裡認同的
不過現代人對“孝”做了更多的解釋
現代社會環境給了人更多的選擇和人生主題
孝——在每個人眼裡都有了不同的概念
我很反對把一個概念作唯一的一個解釋
好多雞湯文都會勸大家要多回家,多陪陪爸媽
這絕不是表達孝道的唯一途徑,也不是必須途徑
孝當然是要多陪陪父母
孝也可以是給父母以更好的物質生活
孝還可以是按父母的安排生活
孝也可以是讓自己活得更灑脫
孝可以是傳宗接代,讓父母享天倫之樂
孝也可以是讓父母知道你過的很好
孝絕不是一個人口中說的某一個概念
千百個家庭就有千百個孝的版本
但有幾點或許會共通:
1.瞭解父母,知道父母需要什麼
2.如果滿足不了父母的需要,讓父母知道你愛他們,並請求理解
3.如果意見不合,要麼服從,要麼別讓父母知道(首先你得是成年人)
4.不和父母吵架,意見不合常會有,如果不能好言解釋,就退讓一步,你可以完成你的人生理想,你可以不按父母的安排走,但你沒有和父母吵架的權力。另:如果不能按父母的安排走,也請不要跟父母要資源,父母沒這個義務,(當然說的是成年人)
-
5 # 開屏如畫
不尊重長者,其實,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一個不知生來何處的人,也就不會尊崇他人,敬畏法律和道德,這樣的人也無法立足社會。另外,孝敬長輩,是給後輩做榜樣,因為我們也會有老的一天。
-
6 # 虛掩醜陋
“百事孝為先”我不知道是從何時被運用到口頭和書面用語的。我想他應該是“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是指人們在從事社會活動中無論人們做多少好事,行了多少善、積了多少德,都抵不上尊重祖上,孝順爹孃這一件事。“父母在,不遠遊”、“到處求神拜佛,不如孝敬父母”等等這些俗話和古語指的就是“孝順”二字。在古代,如果一個人不孝敬父母,恐怕連官都不得做。
“百事孝為先”從字面上看,好像與“百善孝為先”沒什麼區別,只是一字之差。可就是這一字之差,其中的意思就改變了許多。含義也就不同了。“百善”是指積善行德,做了數不清的好事、善事!“百事”我個人認為是做了很多事,其中有好事也有壞事!如果是前者,就可以按照“百善孝為先”做解釋;如果是後者,請問這個做壞事的人還能有孝順這一說嗎?整天讓父母提心吊膽能算孝順嗎?蹲在監獄裡能行孝嗎?如果是死刑犯,該怎麼給父母養老送終?就別說孝敬父母了!
所以“百事孝為先”,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想想該不該做,能不能做;先想想家中年邁的父母雙親,然後再做決定。
-
7 # 小小丫吳瑞祥
謝邀,大德之人必是百善之人“ 百善孝為先 ” 是孔子“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人生八德之首,知孝道才能知己是誰,曉其本初,“人之初,性本善” 眾德之中“孝”為第一。 其一是說,人本有的“人性”,二是“身體髮膚來自父母”,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能盡仁善之心,又能給與誰真“愛”呢?有一點 “愚孝”是不可取的, “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各自本分行孝要隨時噢@全民調查 @秒懂小生活
-
8 # 陽光的人49
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特別在兒女面樹立良好的典範,讓下一代感受到親情重要性,孝心是用實際行動維護的,扯不斷一種血緣關係。每個人都有父母,從小把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冬天怕冷了,夏天怕熱了,省吃儉用撫養成人,如何懂得感恩,經常不在身邊,空閒時常回家看看,打電話,影片問候,父母身體狀況,過得好不好?經常溝通,少讓父母操心牽掛。一旦父母歲數大了,不能動了,要經常陪在父母身邊,問寒問暖,床前經常有你的身影,父母從心裡面感到欣慰與安心,侍俸老人要有長久心理準備與耐心,真正讓父母享受到兒女一份孝心。真情來自心中,孝心是本份,願天下父母都幸福安康,
-
9 # 小東
只要心中有愛,到那裡都能吃得開。孝是本,萬事離不開。廣義上是大愛,狹義上是對長輩的愛。
成功的根基。
-
10 # 使用者51228031825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百事孝為先又有了另外一層含義。以前是父母在不遠游。可現在是父母在必遠離。每年的春運大潮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大多數人背井離鄉離開父母,選擇以四海為家。雖然離開了父母,但是他們透過手機影片可以與父母交流聊天,從此來表達出自己對父母親的思念。
其實對父母親的孝敬並不是你買了多高檔多貴重的禮品,父母親的想法也很簡單,只是想看到你這個人,聽到你的聲音。
孝敬父母就在你的一念之間,一念在心裡,一念在行動。
-
11 # 金錢草446
我自己有很深的體會,父親肝癌晚期,我沒有上班,陪在父親身邊,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我唯一遺憾的是,我沒能有錢帶他去旅遊,去吃好吃的,讓他好好享受,我做女兒的,最大的遺憾
-
12 # 客家人一一易來
百敬孝為先是中國的承前啟後的典範。人人要做老人,人人都必須尊敬老人。特別是自己的父母。生我養我並教育我們兄弟姐妹成人的偉大之人。不單為我們自己。還為子孫操心盡力。人要有感恩之心和回報之心。有時即使遠在天邊也要時常用手機問候關心一下父母。使父母少掛念,多開心。更長壽。
-
13 # 吳氏一族
百事孝為先,所說百事 ,並不是一百件事,是所有事的意思,凡做到孝,其餘的事情才有做好的基礎,很難想象一個對待自己家老人冷暖不問,甚至惡語相向,身在外地一年不打幾個電話的人是一個很優秀的,很負責的人,百事孝為先用在現在,更多的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成為一個做大事人的基本的素質。
-
14 # 文史內參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則天下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則世間無完人。
百善孝為先,說的是兒女對父母的孝心,而不是你做出多少孝順的事蹟。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孝順孝順,孝就是順,多順著父母的心意,不要忤逆頂撞父母就好了,多溝通多交流不要嫌棄父母囉嗦,不要讓父母為你擔心,父母養育你不是想要多大的物質回報,讓父母感受到你的孝心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家和萬事興,家裡安定了,其它的事情才會越來越好。
-
15 # 朱軍55066326
這要看站在哪個角度去看了。在小家的角度這是必須的,沒有孝道其餘的白談。如果沒有孝道談人性都難。可是站在國家這個大家的時候,就不能談狹義的孝道了,畢竟沒有了國,家,也難存在了。所以我們要區分好狹隘的孝道和大意的孝是吧。純屬個人見解,不喜勿噴。謝謝了。
-
16 # 每日塑身課
難道不是 百善孝為先?
看了問題的後續,我有些不同的觀點。
愛父母是人性的光輝,但是以“孝”為枷鎖來束縛兒女就不是什麼善行了。
父母給兒女生命,但同樣也是在沒有徵求孩子同意的情況下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所以父母有照顧養育子女的義務。而這個階段卻常常被不懂教育的父母揮霍濫用,沒有教好的孩子是父母的過失。那些仇恨父母的人,大多是沒有教好的孩子。
再來就是對於成年後的子女,父母沒有安排他們人生的權利。
所謂“孝順”首先要順從,這其實是剝奪了子女發表意見、過與父母所期望的人生向悖的人生的可能。
如果“孝”是一種善行,是愛的體現,那就不該成為這個社會對年輕人的束縛。
如果孝是讓年輕人都奉行“父母在,不遠行”,就在父母身邊安穩過日,那社會發展靠誰?那些沒有父母的孤兒嗎?
如果孝是在父母想抱孫子的時候,就放下一切孕育孩子,但這也許就斷送了兒女實現夢想的腳步,然後這樣的兒女也會同樣要求他們的兒女。
“孝”首先是善,“孝”不是道德綁架的工具。
比起放下一切,回家看看,不如把努力工作把父母接到身邊,在他們想出來看看孩子的時候張開雙臂迎接,在他們想和老同事老朋友聚聚的時候,遠遠的守護。
作為八零後,這個世界加註在我們這代獨生子女身上的枷鎖太多。請不要再用教條化的“孝”,傷害我們與父母深切的羈絆。
-
17 # 隱子書畫
我覺得百善孝為先,沒錯
佛教也提到:佛不在廟裡,佛在家裡,佛就是我們的父母
如果說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轉而卻去廟裡對著那一尊尊佛像行叩拜之禮,首先可以證明這個人是自私的、有分別心的、是隻愛自己的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幾千年中國的孝文化也在發生改變,過去的所謂愚孝,也逐漸在被當世之人所摒棄,有理也無理
孝道孝道,孝是道,什麼道?正道,天地之道、人之道、自然之道、天道、大道、天經地義之道……
不孝?就是不上道、違道、背道、叛道……
愚孝,在現代社會是不可取,如:父母在不遠游……這是孝道,可是,不遠遊不去掙錢養父母,難道和父母一起餓死?這是最不孝道
孝道,可以讓人更慈悲與人為善……
不孝之人一定不忠、不義,一定不要交不孝之人
說不完了,太多了……
就到這裡吧,希望得到推薦
俗話說:“百事孝為先”,不知道大家看到這五個字有什麼感想呢,這輩子無論你是富貴還是貧賤,在對待父母的時候我們都要孝順,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在我們出生的那一天,父母就為了我們付出了太多,有很多人母親在生孩子的時候,不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估計很多人都會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回去看望母親,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現在父母年紀都大了,他們還能陪伴我們多久呢,也許等我們忙完了的時候,父母都已將不在了,那時候我們怎麼還孝順呢,所以在有空的時候,朋友們一定要多回去看望看望他們。
其實父母要求的時候並不多,他們不求大富大貴,只要在老的時候孩子們能夠多陪陪他們就行了。
回覆列表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個人活著,就應該有孝心。趁著自己的父母還健在的時候,盡一份孝心,報一份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