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裡三度

    不會,這是制度決定的。秦亡之後,項羽就楚了吧。結果怎麼樣??劉邦漢承秦制,才重新統一,歷史已經證明你這個問題不值一提。

  • 2 # 淮西一哥

    春秋是(公元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這是兩個時期紛爭。至於楚悼王那就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國君,年齡不詳,公元前402年走馬上任,上任後第二年,魏,韓,趙三國聯兵來攻打楚國,三國聯軍攻至乘丘(山東菏澤)退兵。

    楚悼王四年,伐周。九年,伐韓,攻取負黍。公元前391年魏,韓。趙三國聯軍再次來攻打楚國,雙方在大梁和榆關展開廝殺,楚軍大敗。楚國請秦國從中斡旋,與三個國家達成和議。

    楚悼王痛定思痛,發憤圖強。啟用吳起進行改革,但是改革會觸犯到部分人的利益。雖然楚國得到了恢復,但是楚悼王沒有注意保養,公元前381年病逝。楚悼王死後吳起被國內貴族所殺,變法半途而廢。以失敗告終。

    那個時候都是荒地比較多,很少有人開發。戰國七雄加起來人口總和不過2000萬,發展需要一個漫長時間。而且其他國家也不會讓你很順利的發展的。所以說無論楚國變法成功與否都不會統一天下,雖然說後來秦通過了努力幹掉了所有對手,你也看到了,沒多少年就瓦解了。人都是在實踐中成長的。到了後來也是文武結合來治理國家,缺一不可。

  • 3 # conan888

    一般情況下不可能。第一,吳起變化在經濟制度上並不徹底,沒有徹底動搖奴隸制土地所有制根基,僅僅是發配血緣遠的貴族去開發楚國蠻荒遠地,對楚國原有的封君制卿大夫食邑制並沒做改變。楚國存在大量的世襲君侯大夫封地,既影響了楚國的財政收入,也影響了楚國的政策執行力,不像商鞅在秦國變化廢井田開阡陌,推行縣制。第二,吳起為增加財政收入,將一些不重要的官位爵位公開售賣,短期內能增加財政收入,但長期來看會造成楚國不事勞動的官僚貴族隊伍過於龐大的弊端,敗壞社會風氣,不像商鞅變化那樣推行軍功爵制度能鼓勵立功。第三,吳起變化剝奪三代以下的貴族爵位食祿,想法很好,但沒設定逐步削奪的過渡措施,過於武斷,引起了楚國數量龐大的舊貴族勢力集體反彈,商鞅變化雖然推行軍功爵廢井田,但商鞅依然保留了秦國舊貴族的原有利益,團結了部分秦國舊貴族,因此吳起變化群眾基礎薄弱註定失敗。第四,吳起變化軍事制度改革也不徹底,楚國舊貴族保留了大量私兵和奴隸,影響了楚國的軍事動員能力。總體來說,吳起變化不徹底,同時還把整個楚國舊貴族集團推倒了改革的對立面,改革缺乏支援。

  • 4 # 慵懶國王

    這個很難有肯定的結果,我最多能給出三十年的走向。拿現實版的秦國來說,也是經歷130年的六世餘烈,在一場場國際戰爭中拼出來的。你以為六國就那麼容易被滅嗎?那是得多少場戰爭用白骨去堆出來的。

    統一戰爭首先就得把國家經營成一部戰爭機器,整合和盤活各種資源。糧食、土地、人口這三項是國家根本,人才是國家資源,而且還要有統一意識的時代潮流。這樣,會得到大家的認同。

    一、真實版的吳起變法

    我們把時間放到公元前386年,吳起與魏武侯鬧矛盾了,出逃到了楚國。楚悼王一直羨慕中原霸主魏國的強大實力,見到魏國來的人才吳起,就拜他為令尹,主持楚國變法。吳起將魏國那一套變法照搬過來,楚國果然在5年之間煥然一新,國力蒸蒸日上,但楚悼王很快就掛了。

    楚國舊貴族們忍了5年,終於等到時候可以動手了,在楚悼王的葬禮上射殺了吳起。這群貴族由於辱沒王屍,被新上任的楚王一窩端掉,吳起變法戛然而止。這是原來的版本,如果吳起不死,楚悼王不死,結局真的有很大不同。

    二、國內:三大家族的阻撓

    吳起變法在楚多多少少會水土不服,因為楚國舊貴族的勢力太大,以昭、景、屈三家為代表。他們掌握政權、軍權、封地。楚國下層人物沒有上升通道,為官者都是楚國這群貴族家的子弟。

    而且,楚國貴族特別排斥外華人,吳起變法不僅是觸犯到他們的利益,而且還奪走了他們的地位。因為令尹是楚國最高長官,常年由三大家族輪流做,這是一項約定俗成的規矩。吳起空降於此,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生態平衡。由原來暗地裡相互較勁,變成了明面上的報團取暖。

    但是這群貴族還沒有到無法無天,控制楚國的地步。楚王仍然有大權可以懲罰他們。比如他們敢褻瀆王屍,全部被清算。比如楚懷王也很會搞政治平衡,三大世家被他玩在手心裡。吳起能夠得到楚悼王的大力支援,滅掉這般貴族不能雷厲風行,只能徐徐圖之。所以,吳起變法很累,還要和這幫貴族鬥智鬥勇。

    吳起變法出戰果也是要時間來證明的,而且還要走楚國特色道路。因地制宜,因俗而變,不能照搬照抄魏國那一套。這不因為水土不服,以自己的生命作為變法失敗的代價。

    魏國從公園前422年開始變法,一直到魏武侯時才真正稱霸,前後走了三十多年。楚國根基比魏國要好,如果變法成功,取得的成就將數倍於魏。因為楚國大,魏國小,而且楚國地理位置比魏國四處受敵要好得多。

    三、國內國際:人才流動是王道

    當然,除了變法,人才戰略是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爭相推行的國家戰略。除了培養自己內部人才,還有招攬外華人才為自己效力,這些人才通稱為客卿。比如趙國名將廉頗當年出逃楚國,擔任楚國客卿。由於他一心向趙,最終也沒有得到楚王的重用。

    戰國時代與春秋時代有很大不同,戰國的人才看重施展才華和抱負的機會,而不看重是哪個國家哪位君王,所以他們一般都是見利忘義之徒,對國家沒有歸屬感,對君王沒有忠誠度。一般都是他們選老闆,而不是老闆選他們。一旦遭遇了危及生命的變革,就會第一時間出逃。

    比如縱橫家的蘇秦、張儀、公孫衍、龐暖,法家的商秧、申不害、鄒忌、範睢,軍事家的吳起、樂毅、田單、劇辛等。你看到他們的經歷,你就會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雖然這群人才的流動性很大,但對於一個國家的建設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魏國也是最早走人才興國戰略,才得以在各方面提升。吳起也是魏國引進的人才,又深處變法浪潮中十餘年,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這次由他親自操刀,肯定是要從魏國挖這這人才,或者是招募相似的進行培養。

    楚國給的無非就是優厚的待遇、施展的機會,那六華人才還不趨之若鶩地湧來?而這些待遇和機會都是要從舊貴族身上割下來的。

    四、國外:趕上變法的好時機

    吳起變法對於楚國來說,趕上了一波紅利時機。首先,楚國是戰國時代第二個進行變法的國家。而且,吳起還是第一個變法的國家-魏國變法的深度參與者,可以全盤吸收魏國先進的變法思想和內容創新,到了楚國就變成了楚國變法的總設計師。而楚國變法領先了秦、韓、齊三十餘年,已經拉開了差距。

    而其他的國家此時在幹啥?公元前286年,天下還剩12股大小勢力,分別是周、齊、燕、楚、魏、韓、趙、宋、魯、越、晉。而楚國想要統一天下他它將有11個對手。

    魏國是天下霸主,正處高速發展的後半程。秦國還是那個縮小落後的小國,正在被魏國壓著打回老家。

    齊國正忙著內部政權更替,無暇對外戰爭。田氏家族剛剛取代姜氏家族,得到了周天子的正式冊封。成為齊國新的統治者。

    趙國正忙著將都城從晉陽簽到河北平原上的邯鄲,第一次走出了太行山,開始將重心放在河北。但進展不順,連年與齊,魏、秦交戰。

    南韓此時實力進入強盛時期,開始拿宋、鄭、齊動刀。 吞併鄭國,甚至抓住了宋國國君。燕國此時依舊窩在燕山,做那個最無存在感的國家。

    越國此時仍然稱霸中原,但已經進入了末期。齊國對越都琅琊虎視眈眈,南方吳人隨時準備復國,讓越王特別煩惱。隨後,越王遷都還吳,越人大批次地返回南方。

    在我看來,楚國統一的勝算還是比較大的。不過要等楚國變法三十年後完全動手。此時天下只有12股勢力,晉國遲早會被韓趙魏瓜分的,周王室不值一提。 宋、魯、越這三個國家最好第一輪淘汰,可以聯手齊國,滅掉越國,佔領江南之地。再聯合齊國,滅掉宋國、魯國,佔領淮北之地,這也是現實中楚國的國家戰略走向。

    作為霸主魏國必須要打殘,三十年後的魏國進入霸權巔峰,但齊國也起來了,兩次將魏國打敗,魏國已經進入衰退期。而楚國可以坐收漁翁之利,聯合齊國、秦國進軍魏國,徹底將其滅亡。解決南韓、趙國都不是大問題,無非就是楚、秦、齊、燕四家瓜分地盤,劃分勢力範圍。我也最多能預測到三十年後的四強格局。

  • 5 # 尚宮女史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因為楚悼王的死亡而全部被廢除,吳起因此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這不能不說是楚國的可惜,楚國失去了一個迅速強大起來的機會。所有總有人忍不住做一個假設,即如果楚悼王沒有那麼早死,吳起的變法能夠成功,楚國又會是什麼樣呢?戰國的局勢會不會發生改變?最終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會不會是楚國呢?

    這個事是很難來假設的,因為事情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微小的變化帶來的可能是巨大的變化,其中的變數太大,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即倘若吳起變法成功,楚國會迅速強大起來,成為當時的戰國第一強國,至於會不會笑到最後則很難說。

    李悝、吳起和商鞅都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改革派法家的代表,這樣的人才在戰國時期是任何想有所作為的國君都想拉攏的,李悝在魏國最先開始變法,使魏國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強大起來的諸侯國;吳起在楚國變法,使楚國在短時間內再度強大起來;而商鞅在秦國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最終秦國成為最後的贏家。三人變法的目的都是為了富國強兵,但是卻只有商鞅變法在秦國被嚴格執行了下去。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秦孝公的支援,這一支援就是二十餘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變法已經深入人心,即便商鞅被車裂,但是秦惠文王作為既得利益者還是將變法貫徹了下去。秦國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商鞅變法的進行,但是楚國的吳起變法卻是曇花一現,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楚悼王死的太早了,當時變法進行了不過才五年左右的時間,雖然變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明顯的並沒有深人人心,很輕易的就被推翻了,況且新任楚國國君楚肅王完全壓制不住楚國的貴族們,即便他想將吳起變法保留下去也不可能如願,他能做的不過只是將那些殺死吳起的時候碰到楚悼王屍體的貴族們夷了三族,其他的還是好好的,並且阻止楚肅王繼續實行變法。

    因此楚國的變法只能是曇花一現,倘若變法能夠順利在楚國紮根,那麼至少也是需要二十年的時間,這樣的話就需要楚悼王再活個十五年,讓吳起的變法深入人心,徹底在楚國大地上生根發芽,楚國才能徹底強大起來。

    這樣的話,楚悼王之後,繼位的國君就應該是楚宣王,因為楚肅王僅僅做了十一年國君就去世了,倘若楚悼王多有了十五年命運,那時候楚肅王早就去世了,直接是他的弟弟楚宣王繼位。宣威二人都算得上是楚國曆史上比較有作為的國君,本身就將楚國帶上了強盛之路,如果再加上吳起的變法的話,無疑使楚國更上一層樓。不過宣威時期採取的策略是休兵息民,不輕易對外開戰,當然也不放過機會,因此才使得楚國再一次強盛起來,而楚宣王時期,商鞅正好在秦國進行變法,秦國也強盛起來,兩國之間強盛的原因是不同的,這也在後來的交鋒中表現了出來。

    但是不管楚國多麼的強盛,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它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滅掉六國,戰國七雄是在春秋三百多年的戰爭洗禮中勝出的諸侯國,本就實力不俗,楚國想吞併六國自然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時間一長,自然變數就多了。

    比如楚威王之後繼位的楚懷王,如果說宋襄公是春秋時期最不合時宜的國君,那麼楚懷王就是戰國時期最不合時宜的國君,秦國和楚國的對決,楚懷王是最關鍵的一個國君。

    楚懷王也是一個有野心的君主,不過他不夠強硬,比如他也曾啟用屈原進行改革,但是後期卻又因為貴族們對屈原進行詆譭而疏遠了屈原,他似乎被楚威王保護的很好,在戰國時代殘酷的鬥爭中顯得格格不入,秦國的張儀用三寸不爛之舌將楚懷王耍的團團轉,秦國不費吹灰之力就打開了向東挺進的入口。

    後來楚懷王再次相信秦國而到秦國去締結合盟協約,只是很不幸的他再次被騙,被軟禁在了秦國,三年而身死。所以楚懷王很可能是阻礙楚國笑到最後的一個關鍵點,無論吳起變法成不成功,楚懷王都是一個關鍵點,他心硬強悍懂謀略則楚國有可能笑到最後,如果他還是原本的樣子,歷史的走向不會出現什麼不同。

    當然,以上都是四姑娘的假設,當不得真。

  • 6 # 百里不奚

    如果楚悼王和吳起不死,楚國是有實力一統七國的。

    1. 地理位置優勢。

    楚國位於最南部,其他六大強國均在其北方,楚國不會像魏國那樣腹背受敵。

    2. 地域廣大。楚國有著七雄中最廣袤的領土。而且土地肥沃,足以養活最多的人口和軍隊。吳起改革時,積極開發邊遠地區。他把那些收回了爵祿的貴族遷到地廣人稀的地區,特別是楚國的南方。這樣不僅新開墾出許多耕地,增加了楚國的糧食,這些貴族從寄生蟲變成了自食力的勞動者;而且,他們原來佔有的土地,收歸國有,又可出租給無地、少地的農民。大大增加了國家收入。

    3. 吳起治軍。在那個時代,吳起的治軍方略,天下無雙!

    他的治軍思想十分精湛而且獨具卓識。他認為兵不在多以“治”為勝,要透過嚴格選擇和嚴格訓練,建立一支戰鬥力很強的精銳部隊。

    在魏國時,他首創了考選武卒的辦法:凡是能身穿全副甲冑,佩帶十二石拉力的弩,揹負五十支箭矢,荷戈帶劍,攜帶三天口糧,在半天內跑完百里的,就可以入選“武卒”。一旦選入,免除全家徭役和田宅租稅。

    吳起認為在戰場上的失敗和犧牲往往是武藝不精,戰術不佳造成的,因而強調要先教後戰,“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的辦法,做到人人精通戰術,武藝高強。

    在吳起的苦心經營下,魏國的軍隊被訓練的非常出色,平日舉止一切行為舉動都有規矩,準則和禮節。戰時發動起來勇猛威嚴,使敵人望而生畏,攻擊時銳不可擋,後退時敵不敢追,前進、後撤、左右轉都有嚴明的節制,無不合規指揮的要求。按照吳起制定的軍法軍紀實行了三年,魏國計程車兵一聽到秦軍進犯的訊息,就立即穿戴盔甲做好準備只待一聲令下就奮起抗敵,視死如歸。

    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率領5萬精兵打敗了秦國的50萬大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因此有人稱讚說:如果讓吳起率領7萬精兵將會無敵於天下!

    4.限制舊貴族。凡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

    5.厲行法治,嚴明法令。制定法律並將其公佈於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統一楚國風俗,禁止私人請託。

    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那些頑固守舊的貴族實力受到打擊,舊官僚被撤換,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楚國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充套件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向北吞併陳蔡,三晉不敢南顧。

    公元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楚軍穿越梁門,駐軍林中,飲馬於黃河,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的聯絡。趙國藉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攻克黃城,楚、趙兩國大敗魏軍,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

    如此強大的楚國,在當時只有一個對手,魏國。而魏文侯死後,魏國在外交方面頻頻失利。如果楚悼王不死,再給吳起30年光陰,讓楚國消化掉如此強大的實力,一統天下,絕不是難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京和特朗普相比,誰的全球戰略思想先進、手段高明?你佩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