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仔故事
-
2 # 要過好每一天
世界上為什麼有那麼多難過的故事,說來說去其實就是一個字“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如此痛苦! 情是欲語先慘咽的容 ,是賈寶玉從此後各人各得眼淚的悵然吟詠 。情是那相顧無言的淚 ,是遊船上傑克留給露絲的最後一塊救生板 。情是梁祝的悽苦宣言 ,是七仙女為董永甘願忍受的脫胎換骨巨痛 。情是兩廂的望眼欲穿, 是評梅君宇“生如彗星,死如秋葉”的墓 。情是時空的夢寐笑臉 ,是蘇軾那“不思量,自難忘”的生死茫茫。
親情、友情、愛情六個字,貫穿於我們一生,彰顯著它的價值與分量!當我們在這三種情中有缺失的時候,難過和痛苦就一定會隨即而至,在你生命中留下刻骨銘心的故事。
親情,最市井的家庭也總洋溢著再平常不過的幸福表情;爭吵,喧擾,淚水,也總在這小小點滴中演繹著離合悲歡;離別,家書,月臺,鄉愁,滿溢著離鄉背井的絲絲掛念,這種思念,是綿長而痛楚的回憶,是稍不留意便瘋狂蔓延的屢屢銀絲,纏繞著的,是因分隔而揪痛的心;留下的,只有滿屋的嘆息和酸楚的橫流老淚。
友情,老天不給你困難,你無法看透人心;老天不給你失敗,你無法發現身邊的人是真是假;老天給你孤獨,你才能反思自省;老天給你生命中配上君子和小人,你才能去學會如何提高智商!老天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人讓你哭了,你才知道到什麼友情才是你應該珍惜的。
愛情,愛情說穿了,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就是男人和女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攙扶,互相關愛,互相取長補短、安慰體貼。故事的主角,永遠是飲食男女;故事的場景,永遠是家庭與社會;故事的情節,永遠不外乎一個男人喜歡上了一個女人或一個女人喜歡上了一個男人;故事的結局,不是悲劇就是喜劇,永遠沒有中間的道路。往往很多的愛情故事都是以喜劇開場而以悲劇結束。
人生一世,親情、友情、愛情三者缺一,已為遺憾;三者缺二,實為可憐;三者皆缺,活而如亡!體驗了親情的深度,領略了友情的廣度,擁有了愛情的純度,這樣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人生。
-
3 # 樂生活精選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黑人朋友在公交車上坐車,這時旁邊的一個白人小孩指著黑人朋友面露驚恐的問身邊的媽媽:“這個人怎麼這麼黑,實在太嚇人了。”黑人朋友以前遇到過這種情況,也習慣受許多人的白眼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擔心嚇到孩子也怕這位母親的回答激化矛盾所以準備轉身走開,這時聽到母親這樣說:“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也創造許多形形色色的人,他們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和我們一樣,之所以有這些人的存在,才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繽紛多彩。”車上的人都露出了笑容,黑人朋友更是特別感動。這位母親的回答,也回答了題主,就是因為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了好的壞的經歷,才組成了我們這同一個世界,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
-
4 # 青檸小瓜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幸福不是必然,珍惜眼前人,才最重要。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人是很渺小的,單看馬航去年和幾天前的不幸事件,就知幸福不由人,命運由天定。
-
5 # 吉祥如意好運常伴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酸甜苦辣百味人生!有的人苦過之後就迎來了人生的春天;有的人就像是來渡劫的,苦難一波接著一波,不知何時才能解脫……
幸福的人生千篇一律,不幸的人卻是各有各的不幸!有親戚的時候,路過兩戶人家,在這個家家洋房別墅的村莊裡,他們的小瓦房顯得破舊不堪,格格不入!親戚說,那兩家各住著一個孤寡老人,兩個人都八十多歲了,其他人都不在家,所以房子一直也沒有重建,我們就叫他們東家和西家吧!東家老太太老闆走得早,有一兒一女,女兒年輕時嫁在了鄰村,剛結婚就經常挨打受氣,後來男方又到處找相好的,對她更是變本加厲,東家老太太經常帶兒子去幹涉,女婿保證書寫了一打,次次都保證不再打老婆,但事後不但不履行諾言,而且更加殘暴,她女兒被打怕了,有一次跟著大隊組織的外出採茶務工組出去採茶,就偷偷跑了再沒有音信……老太太常說,女兒這也算是解脫了……她兒子到了適婚的年齡,因家裡窮,也一直單著,後來跟人去國外打工,去的人都回來了,他卻沒有了訊息,同去的人說他們在那遇到了工程坍塌事故,她的兒子失蹤了,現場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工頭賠了老太太一筆補償款算是了事了;西家老太太老伴去世沒幾年,不過孩子們都在外打工,都買了房,家裡房子就沒有人管了,兒女們的孩子都成了家,他們都忙著帶孫子孫女,老太太住慣了家裡,就沒有跟著去城裡。偶爾孩子們會回來看看她。東家老太太把自己孃家侄子的電話號碼找人寫在了自家老太太臥室牆壁上,說是如果自己有事了就讓西家老太太幫忙聯絡他侄子,西家老太太同樣讓人把自己兒女的電話號碼也寫在東家老太太臥室牆壁上,說自己出意外了,就讓東家老太太幫忙聯絡自己的兒女。政府每年來給東家老太太送幾次生活物資,老太太每次都要詢問出去採茶的隊伍有沒有人見過她女兒,出國的人有沒有她兒子的訊息,她覺得兒子還活著,那是她的念想,她的盼頭!西家老太太就盼著逢年過節,那樣她的孩子們就能回來看她了!
這兩個老太太每天都坐在門口的大樹下聊天,一起出去遛彎兒,一起去集上買東西,一起到菜園子裡種菜摘菜……就這樣相互攙扶著度過他們孤獨的晚年生活……
-
6 # 靜如London
世上有很多令人難過的事情,同時也有不少令人高興的事情。主要看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人對世界的認知成熟度。
比如,人的孩童時期會覺得生活通常都是甜的。隨著年歲的增長,生活磨礪的越多,生活的壓力感越來越強,就會覺得人生的苦多於甜。最後,當人進入老年階段,對世界的看法又有所轉變,人們也許開始珍惜每一個當下,感恩於生活的饋贈,慢慢地幸福感又會越來越強,生活於是又有甜味了!
願我們帶著感恩的心,樂觀地面對生活降臨給我們的苦難!
-
7 # 永恆龍頂茶
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我朋友喜歡養狗,平時沒事就會訓狗,狗也很聽主人的話,每次只要家裡來客人了,狗狗都會站起來,前腳抱在一起,好像在說歡迎歡迎,看到這樣的狗,好討人喜歡,他的狗特別喜歡跟小孩子在一起玩,感覺特別特別的懂人性,說來也很巧,我朋友交個個女朋友,女朋友特別討厭狗,不知道為什麼,這狗也不怎麼喜歡她,女朋友經常給狗吃壞的東西,狗狗聞了聞,就坐在一邊了,我朋友也經常說她,這東西不能給狗吃的,女朋友就在旁邊鬧,要不把狗給賣了,否則就分手,我朋友沒搭理她,為了這事,經常兩個人鬧的不愉快,終於有一天,他女朋友忍無可忍了,直接把狗給賣了,沒辦法,兩個人分手了,為了找這狗,傷心了好幾天,現在想起這件事情,都會難過,現在都沒見我朋友養狗了。
-
8 # 崑崙菩提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世界上為什麼這麼多讓人難過的故事?
因為故事來源於生活,而生活並不是每天都快樂的。喜怒哀樂才是人生,酸甜苦辣才是生活。故事,就是從實實在在的生活中來的。我們每個人都向往花好月圓,人生美滿。但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人活著,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再幸運的人也會經歷失去親人的痛苦,創業的失敗,搞物件的失戀。難過的故事,幾乎每人都有,主要調整好心態,得之坦然,失之泰然。人生就那麼幾十年,怎麼開心怎麼活,努力把自己人生的故事寫成一個童話故事吧。
今天我給大家說一個難過的故事。一個朋友,和老婆感情特別好,30多歲,育有一子一女,大的5歲小的3歲。兩口子來自農村,上班上夠了,買了輛貨車跑專線運輸,單程200公里,每天一圈。倆孩子跟著爺爺奶奶,朋友開車,老婆跟車。披星戴月的跑,勉強還的上大車的按揭分期。
這一天,孩子發燒不退,朋友自己出車,老婆在家照顧孩子。該著出事,返程時候已經是後半夜,朋友應該是由於疲勞駕駛睡著了,撞在了對向來的車上。對方駕駛員幸虧躲閃及時,一打輪扎進了路邊的溝裡,朋友撞在了人家後面的掛車上,當場身亡。出事後對方駕駛員下來一看,竟然是一個村的。你說巧不巧,200多公里的公路上車水馬龍,自己村裡僅有的兩輛貨車竟然在離家180公里的地方撞在了一起,這機率真的不大,但是他就活生生的發生了。
我作為雙方的朋友,被當事雙方家屬邀請主持的這次調解。事故責任很快出來了,朋友疲勞駕駛,越過雙實線逆行,造成一死一傷,自己機動車報廢對方大修的後果,付事故的全部責任。經過保險公司理賠,對方出於人道主義和莊鄉親情,一次性賠付了十萬元。朋友車報廢了,對方車也低價處理了。
辦後事這天,一家人哭的肝腸寸斷,倆孩子哭著找爸爸,朋友老婆哭的幾次暈厥。朋友老婆帶著倆孩子在這個家庭生活了一年。迫於現實又找了一個物件,兒子留給了婆家,女兒帶著走。結婚這天臨出門子,又抱著倆孩子哭了一場,看得人心都碎了。
你說,這是不是一個難過的故事。明天和意外說不定哪個先來,珍惜身邊人吧。最後祝願所有的朋友,你的生活裡都是幸福美滿的故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一切都為你
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讓人難過的故事,因為故事來於生活。人從一出生到生老病死,都是由喜怒哀樂來演澤的。這也是每一個人的必經的路程,所以只有這樣才算真正的生活,也沒有誰可以置身度外。只要大家做到“既來之,則安之”就不枉來人間一趟。下面給大家講十一叔一家悲慘的故事。十一叔在村裡是個非常憨厚的人,也喜歡幫助別人,所以村裡人都很尊重他。因為他有十一隻手只,因此村裡的人都叫他十一叔。十一叔今年五十歲,十一嬸四十八歲是個菜農。有一個兒子叫廣明,現在廣州讀大學。一家人的日子雖然拮据點,但還勉強過得去。十一叔由於長期日曬雨淋積下了病根,不是這痛就是那痛。在今年二月十二日的那天早上,十一叔突然臥床不起並且呼吸又很困難。於是十一嬸急快把十一叔送去醫院,可是在去醫院的途中,十一叔呻吟了一聲就走了。這時十一嬸哭得死氣活來,暈了過去。幸好路過的村民幫忙才把十一嬸叫醒,也幫忙把十一叔的屍體遠回家裡。村民們看到這種悲慘的情面,都紛紛掉下傷心的眼淚,也忙活起來幫十一嬸處理後事。農村的習俗,父母去世,做子女的一定要披麻戴孝送最後一程。十一嬸帶著傷痛給兒子廣明電話,告爸爸的死訊,叫兒子回來奔喪。這時的廣明感覺天昏地暗,差一點也暈過去,緩了很久才緩過來,這時廣明恨不得馬上飛回家裡。廣州到我們的鎮上至少都要五個小時的路程,並且只能在鎮上下車,然後再回到我們村也要幾公里。廣明向學校請了假就馬上動身,回到鎮上剛好晚上八點,廣明急忙下了車往家趕。可是上天對他們一家太恨了!就在一剎那,一輛摩托車飛奔撞倒廣明,公路上被血染紅了一大片,幸好路人及時報了警送到醫院搶救,才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比較嚴重,醫生說:雖然只有面板傷,但面板受損嚴重,至少要一個多個月才能漸漸恢復。
十一嬸聽到兒子的車禍後,又暈倒了。幸好還有村民還在她家,又一次救醒了十一嬸。但難過歸難過,十一叔總要下葬。事情的發生的第二天,回來奔喪的兒子是不可能參加葬禮了,十一嬸只能和村民草草埋葬了十一叔!這是我見過最慘的真實故事。所以做人一定要活下當下,珍惜眼前人。因為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不論貧窮或富有,高官或庶民都逃不開死亡。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請不要和自己過不去,就選擇開心吧!最後祝十一歲在天堂快樂快樂,也祝願十一嬸和廣明早點擺脫悲傷,過上幸福的日子。
-
10 # 青核桃樹
你有一雙什麼樣的眼睛就會發現什麼樣的故事。眼睛通向心靈,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有太多的不如意事。古人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其中蘊含大道理。當然,也因為人們需要講故事表露心聲,同聲相求,互相取暖。
回覆列表
佛說人生就是苦難,所以苦難的故事也最多。這裡講一個筆者在長沙吉祥養老院採訪的
一個無伴老人的故事。這位無伴老人的名字叫任壽蘭,其身材不高,但顯壯實。看起來身體似乎不錯,但她說,自己過去患過甲亢,又有心臟病,大腿股也滑倒骨折過,走路不得力了。筆者問她,記得自己出生年月日不?她答:記得,農曆1946年4月21日生,今年73歲。為何要選擇住養老院呢?她的回答是,因為沒有人照顧,在家裡無法自理生活下去了。筆者又問,你老伴呢?她答,沒有老伴,一生是單身!為何沒找物件出嫁呢?這原因就說來話長了。
原來,任壽蘭沒走進婚姻的殿堂,與其父母的影響關係極大。其父名任正其,母親童淑雲 ,兩人老家都在湘潭縣鄉下農村。父母家庭都很窮,父親多年打長工,個頭較小。母親個頭高些,兩人是包辦結合的婚姻。父親的性格比較柔和,母親的脾氣卻很強勢暴躁。兩人平常經常吵鬧,婚後很不和諧。1947年,父親進城,在米廠當了糧庫工人,後在2002年83歲時病逝。母親也到街道就業,後到運輸公司當了政工幹事,55歲時去世。這兩口子結合後,先後生了8個孩子,其中3個夭折,有3男兩女活了下來。任壽蘭是其中的老大。在5個孩子中,3弟兄只讀初中,任壽蘭和妹妹讀了高中。1968年12月,畢業於長沙周南中學的任壽蘭,和弟弟任德明一起,響應“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到了沅江縣金南公社保豐大隊去當農民。直到6年後的1973年,才又以病退回城,進了長沙市西區房屋建築公司工作。
此後,還曾借調到汽車儀表廠及區服務公司等單位工作,1992年,才45歲就辦理了病退手續,回了家修養,失去了工作。在她青春的年代,也曾有小夥子追求,還有許多好心人也給她介紹過物件,但她都一一回絕了。
她說,不想談物件結婚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幾個因素,一是自己身體不太好,當年在農村幹活,確實累積了一些病。二是看到父母的婚姻不和諧,吵鬧一輩子,尤其母親性格倔強,對其心理影響很大。她不想結婚成家,覺得一個人生活自由自在。所以就這樣一直打了單身。
沒結婚成家,在年輕時似乎還好過,但她說,到老了後,的確感受到很孤單寂寞。特別是,2016年元月6日那天,她乘坐公交車下車後,不幸摔了一跤,大腿盤骨處骨折了。後住院醫治半個多月,出院時,就不想再回自己的住房了。因她在開福區買的一套40多平米的住房在6樓,自骨折後,上下樓梯都很不方便,於是,就請弟妹幫助聯絡,在每月繳納兩千多元錢後,就來到了吉祥養老院生活。在這裡,她已住了3年。這裡的大齡老人較多,相比他們,她的身體還算比較好的。自理能力相對較強,還能自己洗澡、洗衣、做早餐,打掃衛生,有時還幫助一些大齡老人推輪椅,送餵飯菜等等。而其他許多老人就做不到了。這使她覺得自己還能行,對進一步康復自己身體也充滿了希望。
在吉祥養老院,服理人員都很有愛心,服務態度也很好,吃喝問題不用操心,加上此處環境優美,適合居住,養老費用也不算高,所以,她目前居住在這裡,也還很安心。
筆者又問她,若以後老去患重疾,該有何打算?她說,自己給弟妹和護理員都交代了,一旦有重疾來臨,救護車都不要叫,她不想進醫院來搶救,惟願一切順其自然。終去之後,後事隨便怎麼處置。甚至,她覺得自己的器官都願意捐獻,比如,她說自己的眼睛很好,願捐給需要的人,能為他人帶來光明,也將是她的欣慰。
敞開心扉,說了自己的這麼多想法,筆者覺得,她的思想境界還真夠高的,活得通透明智,有這樣的處置臨終之思維,也才是值得我們更敬重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