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叔道三國
-
2 # 陸棄
曹操一生確實求賢若渴。
對於關羽,因知他義字為先,所以千方百計拉攏,招降時答應了關羽的所有條件,送金錢,送美女,贈錦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其恩在眾人之上。為什麼?因為他太喜愛關羽了,覺得他是一個大才。關羽其實對曹操也不錯,確實講義氣。一是斬顏良,誅文丑,報知遇之恩;二是華容道放走曹操一干眾將,寧可自己違反軍令狀,有被殺危險也在所不惜。可謂有恩必報第一人。趙雲在曹營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曹操也不忍殺他,而想生擒活拿,想辦法收服其為曹將。曹操愛賢之心,可謂天下聞名。趙雲殺死曹將五十多名,曹操也不記恨他,反而敬佩他,覺得這是各為其主,應該做的,稱為他“長坂英雄”。但對於呂布,曹操就沒有這麼客氣了,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呂布曾保董卓,有眼無珠。呂布雖為名將,武藝高強,曹營六將才能將其戰敗,但他卻是一個沒有是非感的人,保丁原,在董卓的誘惑下殺了丁原,那還是他的義父;保董卓,那是一個國賊,人人得而誅之,但最後卻中了美人計,在貂蟬的誘惑下,為了一個女人,殺了第二個義父。這樣的人品,曹操不敢用。
第二,劉備在關鍵時刻,向曹操建議殺害呂布。這樣就可以讓曹操不用揹負屠殺降將的名聲。曹操本就想除掉呂布這個心腹大患,正好就坡下驢,順著劉備的話將呂布殺了。
第三,呂布在被捕後,成為軟骨頭,這讓曹操看不起,反而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
呂布雖然武藝高強,但不好駕馭,加之多次背叛和投降,臨了還這麼沒有骨氣,讓曹操心生鄙視,決定除掉他。
-
3 # 周文友1
奸雄如曹操,不可能不權衡呂布投降的利弊。曹操即不會傻呼呼憑劉備一句話就殺了呂布,也不會聽呂布一句我願降矣,就信呂布。實際上曹操殺呂布之心已有,且不容反對,之所以問劉備意見,一是試探劉備,二是把殺呂布仇恨往劉備身上推,呂布雖然死了,但其手下大多還在,曹操不確定他們內心真實想法,把這個殺呂布的仇恨推到劉備這裡。當然劉備亦然知道曹操心思,用自己的口說出曹操內心的想法而已,若劉備說不殺,他劉備可能就是下一個上斷頭臺的人。當然了,呂布號稱三國無雙,確如此貪生怕死,真叫人大跌眼鏡。
-
4 # 蒲落秋風
當年曹操和呂布同在董卓帳下效力的時候,呂布就有點目中無人,很看不起曹操這個宦豎遺醜,這讓曹操的內心很受傷害的。而且時不時的在曹操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武力,那時的呂布是嚴重的鄙視曹操的。總的來說,就是因為呂布本人的政治汙點過重過濃所致,在加上呂布頻頻跳槽弒殺舊主的個人汙點,導致“收納”呂布不僅在政治上得不償失,而且對於曹操集團的內部穩定甚至曹操個人的性命都未必是一件好事。更重要的一個因素與當時的兗州、徐州局勢有關,曹操並不希望一個被兩州豪族支援過、且有強大軍事能力的呂布在曹操的基本盤(兗州)與後院(徐州)東山再起。
政治汙點,以董卓為首的西涼軍將,不僅出身於受到關東豪族出身的關西武將,而且擅行廢立、妄自遷都、荒淫暴虐,這種花樣作死行為就為董卓主從抹上了極黑的政治汙點。呂布作為當年董卓帳下的近衛大將,這一層濃厚的政治汙點是甩不開的。換言之,呂布與其他舊董系軍閥都有一個藐視漢廷、忤逆漢帝的“大鍋”在背。更嚴重的是,呂布與僭主袁術的聯盟,雖然是當時不得已的抉擇,但這就使得呂布徹底成為大漢帝國的叛逆,政治汙點又濃厚了許多。
履歷汙點,呂布先後在丁原、董卓、袁紹帳下為將,但不僅都沒有盡忠事主,反而先後弒殺了丁原與董卓,這在重視主從關係(學界術語:二層君臣關係)的東漢末年,是僅次於不忠於漢帝的不義行徑。這就使得曹操不得不對呂布有所戒懼。
時局因素,呂布在淮水流域的亂舞,曾經讓曹操陷入幾乎失去整個兗州的地步,並且呂布還獲得了陳宮等兗州反曹豪族的支援,加上青徐兩州的臧霸、孫觀、劉備,荊州的張繡、劉表,與河北的袁紹,使得曹操幾乎面臨著四戰之地的困厄處境。曹操滅呂之時,張繡來降,對於曹操來說,剛剛實現東南兩線的穩定,曹操絕不會容許一個在徐州有影響力、在兗州有反曹派支援的呂布有東山再起破壞東部穩定的機會。
總結,上述三點因素,是綜合導致曹操不要呂布的,比如同樣有政治汙點的張繡、賈詡,同樣在徐州翻雲覆雨的劉備、臧霸、孫觀就能一時見容於曹操,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呂布這樣全面作死,把自己的路徹底堵絕。
-
5 # 米月之城
建安三年,呂布復與袁術聯盟,遣部將高順率軍攻劉備於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備,被高順擊敗。曹操於是親自率軍討伐呂布,將其圍困於下邳城中。呂布暗地裡遣人求救於袁術,自將千餘騎出戰。敗,走還,保城不敢出。術亦不能救。
曹操塹圍之,掘沂、泗水灌城,三月,呂布部下離心。呂布部將侯成與諸將共執陳宮、高順,率眾降。呂布被擒。他本欲投降曹操,曹操也打算接納呂布。劉備為削弱曹操,消除後患,於是以丁原、董卓事提醒曹操。呂布、陳宮等皆被曹操所殺。一代勇士至此殞命。
呂布可謂一介驍勇武夫,估計文化素養不會太高。但是他或許有自己的為人處世的底線,那就是不做背叛國家的事情。正像曹操所說,當時割據的軍閥們,誰不想稱帝稱王呢?但是呂布即便佔據兗州、徐州,始終沒有做此等事,而是以受漢獻帝策命官職為榮。
至於後世以呂布反覆無常指責他,雖有一定道理。但棄暗投明,良臣擇明主而仕,是支撐古代士大夫們不斷擇業→跳槽再擇業的重要倫理信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來只是丁原部屬的呂布棄丁原而投董卓,本身無錯。錯就錯在,你跳槽就跳槽吧,幹嘛要把前老闆給殺了?大丈夫應來去光明磊落,要象關羽那樣,雖戰敗投降曹操,不過與曹操事先有約,知道劉備訊息後,再棄曹操再投劉備,來去以禮。相比較而言,呂布殺丁原,這事做的挺缺德的。
曹操愛才,求賢若渴。呂布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毫無廉恥之心,被諷“三姓家奴”,用他還不夠添堵的。曹操心思縝密、奸詐多疑,呂布數易其主,毫無忠誠可言,所以曹操不會用呂布。
-
6 # 一湖漣漪11
古代人是非常講忠義的。
歷史上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三國演義》及民間其他藝術形象,呂布多被塑造成三國第一猛將。他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紹效力,後佔據徐州,自成一方勢力。
此人雖驍勇善戰,但貪財好色、見異思遷,誰許以利益就背信棄義依附誰。最終因為這些事情害得所有人不敢用他, 於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
呂布起初侍奉丁原並奉丁原為義父,隨後在董卓的誘使之下殺掉了丁原,並改奉董卓為義父,在董卓禍亂天下的時候為董卓為虎作猖。後來曹操將呂布圍困,並迫使呂布投降。此時曹操十分愛才,希望呂布能夠繼續為自己效力;但是他也很多疑。 旁邊的劉備對曹操說,曹公你難道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麼死的嗎。 想到呂布以往的所作所為,實在是毫無忠誠可言,即使能力再強,留在身邊也是後患無窮,於是痛下毒手,讓其死於亂箭之下。
因為不“忠誠”,雖為三國第一猛將,最終死於亂劍。呂布曾經被指責為三姓家奴,這三姓指的是呂布曾經侍奉的丁原以及董卓,加上他自己。丁、董、呂這就是其中的三姓,而家奴則是對呂布的貶斥,這個稱號是貶低呂布毫無忠誠可言,而呂布最終也是死在了不忠之上。
陳宮:“君,驍勇無敵,善戰無前,然勇而少計,暴而少仁。恐眾叛旦夕之間。”
-
7 # 小司馬講史呂布兵敗被曹操捉住後,他便三番五次乞求曹操放了他。面對呂布那渴望活下去的眼神,曹操還是下令把他處死。為什麼曹操容不下呂布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在曹操眼裡,呂布稱不上賢達人士。如果收留呂布,實在有辱曹操的英明。
二、呂布品性好勇鬥狠且反覆無常,曹操擔心他是一隻喂不熟的老虎。
三、呂布結交的仇人太多,曹操若有心收留他,定會樹敵。
四、曹操對呂布的仇恨還沒消除。濮陽一戰,呂布大軍害得曹軍丟盔棄甲,狼狽不堪,曹操也因此差點命喪濮陽。
五、呂布不善於團結人,曹操害怕自己的大將和他處不來。曹操手下的猛將也不少,比如許褚、徐晃、張郃等。若呂布與他們發生矛盾衝突,到時間曹操定會不好收場。
六、曹操治軍嚴整,法令嚴明。呂布個性張揚,曹操難以用法令約束他。
七、曹操知人善用,善於根據將軍的特點發揮其特長。呂布剛愎自用、有勇無謀、見異思遷,曹操實在找不出他的優點,無法對呂布做到知人善用。
綜上所述,呂布被曹操捉住後,只有死路一條。
-
8 # 狐筆恣史
自古以來,人才是立國之本、執政之基。只有英雄不問出身唯才是舉,方能大業有成,江山穩固。所以珍惜、挖掘人才便成了歷代英明君王的重中之重。
適逢三國亂世,人才更加顯得彌足珍貴。在這種情況下,魏國先驅曹操心生愛才之心,不拘一格降人才,麾下聚攏了一大批能臣猛將,甚至連號稱三國第一猛將的呂布都前來投降。可是,向來以求賢若渴著稱的曹操非但沒有接受呂布的投降,反而派人將其殺害。原因何在呢?我們且來分析:
一、呂布是不忠不義之人
眾所周知,呂布是“三姓家奴”,呂布本姓呂,原為丁原部屬,被丁原收為義子改姓丁,董卓入京後,誘呂布殺丁原,進而吞併丁原的軍隊。呂布又認董卓作父姓董,後因與董卓婢女有染,怕被問責。在王允的慫恿下,將董卓刺殺。董卓死後,其舊部屬李傕和郭汜召集舊部攻擊京城,呂布兵敗投靠袁術,但因自恃有功引起袁術的不滿。無奈之下改投袁紹,在袁紹處,因作戰有功要求增加軍隊,被袁紹拒絕。呂布懷才不遇之下跑到洛陽投奔張邈,後被曹操擊敗東逃投奔劉備,趁袁術率軍攻打劉備時,呂布上演一出鳩佔鵲巢,劉備被趕跑……以致於曹操心理產生了陰影,他擔憂呂布的反覆無常,經常“弒主”及反叛行為會禍及自身。
二、難以掌控
呂布是個雄心勃勃的野心家,成名時間比曹操早,論資排輩絕對在曹操之上,所帶軍隊自成一系,自身有三國第一猛將光環加持,豈甘於人下。只要有機會,肯定佔山為王。甭說曹操,就是換作任何人,也會認為呂布此人若不能為己用,則儘早除之,否則後患無窮。
三、政敵迫害
呂布在兵敗投降曹操時說:“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曹操頗為心動。但劉備卻在旁邊添油加醋,說其不仁不義、不忠不孝,導致曹操下定決心縊殺呂布。別看《三國演義》裡的劉備滿口仁義道德,實質上卻是個富有心機的陰謀家,其建議曹操殺呂布的目的無非兩個:第一、公報私仇,呂布曾鳩佔鵲巢,將劉備狼狽趕跑,並俘虜的劉備的妻子,劉備心裡記恨,誓要報落魄之仇;第二、不想讓曹操如虎添翼天下無敵,白白給自己三兄弟找個勁敵(三英戰呂布)。所以他早就想好要借刀殺人,絕不讓呂布為曹操效力。
四、私人恩怨
俗話說:“大肚能容,容天下萬難之事”。曹操的確做到了,如重用殺自己兒子的張繡即可看出,但對於幾次差點要了自己小命的呂布,曹操心中還是有點想法的吧!若不是自己命好,自己早已作了呂布的刀下亡魂。現在上天給自己一個復仇的機會,自己豈能放過。
五、曹操的人才庫不缺呂布這樣的人才
呂布衝鋒陷陣還可以,單打獨鬥更是所向無敵,但統帥全軍則遠遠不足。無論是跟隨在曹操身邊的夏侯惇、徐晃等人,還是受降的張遼都要強於呂布。像呂布這樣的猛人曹營中已經擁有許褚和典韋。雖然說人才多多益善,但像呂布這樣的定時炸彈,還是儘早拋棄好。再加上漢室朝臣痛恨呂布向偽皇帝袁術稱臣的行徑,曹操樂得順水推舟,以縊殺呂布來安撫朝臣人心。
總而言之,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呂布必須縊殺,方可滿足各方面的利益需要。
-
9 # 蹲著說歷史
這個問題劉備當時就已經回答了,呂布為了一己私利,殺了乾爹丁原和董卓,後來劉備收留了他,他又搶了人家地盤,可以說呂布是個毫無原則、忠義誠信可言的人,曹操雖然求賢若渴,人家也不傻,用了呂布就是養虎為患。這就好比,有個能力特別出眾人,就是喜歡向別人借錢,並且經常不還,我想正常人以後應該都不會在借錢給他了吧。
-
10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曹操確實是一個求賢如渴的人,也因此曹操手下得以聚集如此多的人才。但是人才那麼多,為什麼曹操單單容不下呂布一人呢?個人認為有這麼幾個原因。
原因一:呂布反覆不定,忠誠度太低有一款遊戲叫做《三國群俠傳》,在這款遊戲之中呂布的忠誠度極低,前期依靠一員高智的謀士就可以輕鬆說服呂布歸順。因此可見在大眾印象之中,呂布確實是個反覆不定的人。
第一次,呂布跟隨丁原,然後呂布殺了丁原歸順了董卓;第二次,呂布跟隨董卓,後來殺了董卓又投奔袁術;第三次,呂布投奔袁術,因為縱兵劫掠引起袁術不滿,因此又投奔袁紹;第四次,呂布投奔袁紹,因為作風太過於粗暴而引起了袁紹的反感,呂布離開了袁紹,後偷襲曹操自己佔據了兗州大部;第五次,呂布投奔劉備,結果反過來鳩佔鵲巢,佔據了劉備的地盤,最終呂布被曹操擒拿誅殺。
如果呂布再投奔曹操,那麼曹操就是呂布的第六任主公。這樣反覆無常的人,誰敢用他?曹操本人雖然大度,但是並非愚蠢,呂布留在身邊就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炸,因此曹操不敢用他。
原因二:呂布脾氣暴躁,容易與同僚起矛盾曹操手下人才眾多,如何協調好大家之間的關係也是大問題。呂布這個人,因為有才能,往往恃才傲物,因此與同僚往往相處不來。
如呂布與胡軫不和,最終導致胡軫大敗;呂布還勸過王允把董卓殘留的部下殺死,可見在董卓軍中呂布與他們也相處不來;並且呂布疑心很重,並不信任自己的將領和謀士……
這些缺點在戰爭時期十分要命。因為作戰講究的是將帥同心,呂布這樣的人,跟同僚無法好好相處,若是派他擔任一方元帥,其他人自然不服,呂布也不會聽從其他人的意見;若是讓呂布擔任副將,以呂布桀驁不馴的性格也不會願意合作。在這種情況下,讓呂布外出打仗就是送人頭啊,因此曹操也不會用他。
原因三:呂布性格桀驁,樹敵太多因為呂布早年性格桀驁,導致自身樹敵太多,如果曹操把他留在麾下,勢必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呂布曾經在董卓的命令下挖了漢室皇帝的陵寢以及諸多朝中大臣先輩的陵寢,雖然是董卓命令,但是就衝這一點,很多人心中就很仇恨呂布;呂布還曾經建議殺掉李傕郭汜等人,並且還背叛過袁紹袁術等人,因此收留呂布勢必會引起這些人的反感,對於曹操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因為這些原因,即便呂布可用,曹操也不用他,三國英雄人物之多,又何必糾結一個呂布呢?
回覆列表
亂世之中用人,一看忠心,二看能力。用人不疑能獲得屬下信任,但一旦用錯了人後果非常嚴重。
來看呂布的簡歷:
丁原,死。董卓,死。
呂布每次跳槽就把自己老大殺了作為晉升之功。丁原對呂布有知遇之恩,董卓與他有父子之名,不管怎麼說,他殺了這兩個人,反覆小人這個名號算是丟不掉了。在三國志裡面也說得很清楚,他殺了董卓後,王允仍然看不起他。他要去投奔袁術,袁術嫌他為人反覆,也不收留他。這個時候呂布的名聲就爛大街了。
這號簡歷誰敢要?辭職事小,要命事大啊。
演義裡,同樣是換老闆,同樣是“何不殺之,以為進見之禮?”
徐晃的回答是:以臣弒主,大不義也,吾決不為。
呂布的回答是:中!
呂布臨死前請劉備求情,劉備說:“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算是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