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們對智永書法評價很高,為啥感覺學其書的並不多?
3
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僅供各位網友參考。

    智永書法,最有名氣的就是他的《真草千字文》了。

    智永《真草千字文》法度謹嚴,一筆不苟,其草書則各字分立,運筆精熟,飄逸之中猶存古意,其書溫潤秀勁兼而有之。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十年前我曾臨之,後因本獨鍾情於漢碑,就果予以斷放棄了。

    相傳,智永為王羲之七世孫,山陰永欣寺僧,常居永興寺閣,臨池學書,閉門習書三十年。初從蕭子云學書法,後以先祖王羲之為宗,在永欣寺閣上潛心研習三十年,所退廢筆頭滿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謂之“退筆冢”。智永成為聲名卓著書法家後,至使求墨寶者絡繹不絕,踏破門檻,不得不用鐵皮裹上。後來,這個故事變成了一個典故,叫“鐵門限”。

    可以肯定的說,智永的書法裡無不顯露著王羲之書法的元素和影子。

    據瞭解,多年來習書之人學習智永書法者甚多,並不是像題主說的學習智永書法者不多,只是學習智永書法的人不喜張揚罷了。凡學智永書法者,後來都成了“大器”!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歐陽中石、李鐸、啟功、沈鵬、張海、申萬勝、劉洪彪、張旭光、苗培紅、龍開勝 、李一、曾來德、曾翔、王鏞,等書家都學過智永書法,特別是對智永《真草千字文》,他們都是精心臨摹並研究過的。

    (上圖為智永真草千字文區域性)

    我認為,凡是學習書法之人,看問題一定要全面,不要只看到區域性。

    另外,凡是古人的法帖,都有學習和借鑑的價值。

    學習書法,必須要師古。只有師法古人,我們才能走遠!

  • 2 # 子衿書法

    因為智永的書法水平本身就很高,所以評價自然就高。智永原名王法極。乃書聖王羲之七世孫。舍俗為僧。人稱“永禪師”。他所居的永欣寺,可是大有來頭。寺名為梁武帝所賜。智永與其兄惠欣皆出家,梁武帝以他們二人能崇釋教,德高行正,在他們二人名中各取一字,賜名“永欣寺”。此寺院址更不得了,乃是書聖王羲之舊宅。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藏於此處,被唐太宗派人來騙走的。智永書法得其祖傳,登門求書者絡繹不絕,把門檻都踏破。智永遂以鐵皮包裹門檻,人稱鐵門檻。智永學習書法的刻苦,登樓臨書,四十年不下。用廢的毛筆裝滿了幾大筐,他把這些頹筆埋入土中,並撰寫銘文。故名為“頹筆冢”。他寫了八百本千字文,分送浙東諸寺,對唐代的書法影響十分巨大。張懷灌《書斷》,把智永的隸書、章草、草書列入了妙品。足以證明智永的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智永所處的年代,為南陳及隋。隋朝三十多年的歷史十分短暫。把本是跨越了整個隋朝的虞世南,歐陽詢劃到了唐代書法家的行列中。虞世南書法得智永所授。在初唐時期,虞世南的書法深得唐太宗的喜愛。唐太宗時時與虞世南談論書法。唐太宗受虞世南影響,對王羲之書法才到了痴迷的程度。

    智永為家傳,虞世南得智永所傳。李世民因虞世南而把王羲之推崇為“盡善盡美”的書聖。智永在其中的環節,最關鍵。沒有智永,虞世南便不能得王氏筆法。沒有王氏筆法的虞世南,就不會讓唐太宗喜歡上王羲之。《蘭亭序》也就不會被收入到宮廷之中,也就不會被摹拓出來。雖然真跡被李世民帶進了墳墓,摹拓的卻有幸流傳了下來。

  • 3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智永在書法史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後世學書法都從他受益。

    題目是兩個問題:

    1、為什麼有人說智永書法水平評價很高?

    2、為什麼感覺學智永的人不多。

    書法需要的勤奮大於天賦。不是說天賦不重要,因為很多人還沒有努力到需要看天賦的時候。勤奮不只是練字,還要多看書論、習練各家、並且瞭解書法史的史料,能更好的理清每個書法家字的特點和特徵,對學習書法有很大的幫助。

    提問者可以多讀讀書法史的瞭解和多多臨帖,書法很實在,白紙黑字。

    智永相關的三件事,書法史中的大事。

    三件事情分別:永字八法、《蘭亭集序》、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是王羲之一脈,最重要的傳承者。

    這不是和王羲之攀關係,智永本來就是王羲之的後代,王羲之七世孫,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後代,號“永禪師”。注意是“永”禪師。

    學習書法,一定會接觸到“永字八法”。

    有人說“永字八法”來自《蘭亭集序》開頭第一個字“永”。

    另一個說法“永字八法”,智永創立的說法,因為智永,號“永”禪師”。

    你比較相信哪一個,我更相信是智永創立的,名字當然寫的最多。

    就算你認為“永字八法”來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連《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有人也質疑是不是智永寫的。

    因為智永是王羲之後人,而且史書記載智永確實存《蘭亭集序》。唐太宗命人“借”的《蘭亭集序》是從智永所出。

    比起“永和九年”就說王羲之創立“永字八法”,智永寫《蘭亭集序》似乎可信度還更高一些。

    你說你有沒有學習到智永的字,“永字八法”和《蘭亭集序》,學習書法誰能避開。

    上面“永字八法”和《蘭亭集序》,不那麼專注書法的人都可能知道。但是書寫千字文的習慣,是由智永帶起來的。

    據說現存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跡,在日本一位私人藏家手中。

    相傳智永寫了八百本《千字文》,爾後只要想要認真練習書法的人,都普遍寫《千字文》。

    王羲之一脈,趙孟頫也寫過很多本《千字文》。

    我們當代學書法,所有人都潛移默化受到智永的影響。

    一人有感

    智永留下的字跡不多,而且儲存的並不是很好。

    而且智永現存的《真草千字文》看,智永的真書,就是楷書顯然沒有楷書四大家學的人多。

    初學書法,學草書非常的困難,楷書和草書兩者相比,初學肯定會學楷書。

    如果書法初學者,基本上不可能接觸到臨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書法已經存在很久,裡面有很多知識可以學。

    學習書法,智永的字,王羲之一脈的字都是必須要練的。

  • 4 # 書法影響力

    智永和尚的書法筆法屬於二王一脈。傳承正宗。法度嚴謹。歷代對其的書法水準評價還是很高的。智永書法全守王氏家法,缺乏創新精神。如李嗣真的《書後品》就認為“智永精熟過人,惜無奇態”。其實這也說明了所謂的千篇一律這個缺陷。且魏晉韻律不足。

    對此,蘇軾《東坡題跋》另有一說:“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觀陶彭澤(陶淵明)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蘇軾又說:“永禪師欲存王氏典型,以為百家法祖,故舉用舊法,非不能出新意求變態也。但後人無人不肯定“智永用法精熟過人”。這也是他過人的一面。功力深厚,筆法純熟。

    何紹基形容智永的書法:從空中來,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以喻之。這個說法類似於米芾說的八面出鋒,也可以理解為八面入,八面出。大概這個意思。當然有不當之處,還望大家指出。

    那麼他的這類筆法失傳後,後世只有米芾和董其昌窺見了其中奧秘,併成功上溯到了二王筆法,終有所成。現代人很少有人練習他的字,除了無新意外,他的筆法也有一定難度,不容易入手,且不是正規的唐楷標準字,所以,很多人只是看,並未練習。

  • 5 # 不二齋

    他的書法主要還是繼承了王氏一族的書法,並且在智永的手上得以更加的規範化。可以說他是得到了王羲之書法的真傳,水平高是自然的。

    同時智永學習書法也非常的努力,他練習書法極為勤奮,歷史上的“退筆成冢”說的就是他,唐代的毛筆是可以更換筆頭的,他用壞的毛筆頭能夠堆成墳頭大小,可見他的用功的程度。

    他的書法在當時也是名重一時,上門求字的人也是絡繹不絕,門庭若市,以至於他家的門檻都被人踏壞了,於是用鐵皮包起來,這就是我們聽到的“鐵門限”的故事。

    他還曾幾年不下樓,寫了800本《真草千字文》,分送給江東的寺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智永真草千字文》,他的書法溫潤細膩、字形端莊,書寫十分流暢,用筆痕跡非常的清晰,唐代的法度已經初具規模,成為二王書法以後,唐代之前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總之,智永水平的高,一方面來自於他得到了王羲之的真傳,另一方面和他自己的勤奮努力也分不開。

  • 6 # 千年蘭亭

    在王羲之眾多的繼承者中,智永可以說是極為出色的一位。

    其代表作是《千字文》,彼此離二王並不太久遠,作為現存南朝書法中字數最多的真書真跡,可清楚地看到二王一脈的用筆方法。

    今天的學書者對智永有些不正確的認識,認為他純系繼承二王衣缽,而少創造、少個性。

    殊不知書法史上,許多大家都是從《智永千字文》入手的,它是學習真、草筆法最佳的入門範本,它完整、準確地保留了二王技法。

    對初習真、草的書法愛好者來說,第一需要不是創作,而是基本技法的訓練。

  • 7 # 松風閣書法日講

    若要論及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書法家,智永的知名度是比較高的。作為二王一脈頗具代表性的書法家之一,智永曾經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是以疑似《蘭亭序》真正書寫者的身份出現的。

    在當時著名的文化論辯——《蘭亭論辨》中,郭沫若根據當時文物出土情況以及一些思想上的主張,就斷定《蘭亭序》是假的。

    最早引起這個爭論的文章是郭沫若在1965年於《文物》雜誌發表的《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這裡需要解釋的是,“王謝”是指王興之、謝鯤兩個人,而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王羲之、謝安兩個人。

    從我們現存的一寫資料來看,這兩塊碑石的確書法上帶有恨濃重的漢隸味道,所以稍顯笨重。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漢隸書體向魏碑書體的過渡。

    而郭沫若據此斷言,王羲之創作《蘭亭序》的時間與他們倆墓碑篆刻的時間基本上是一致的,從書法風格和書體上來說,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風格。依照他的思路來看,這兩者之間應該相差無幾才對。

    我們暫且不說郭沫若在書體上犯的錯誤,單就以王羲之的書風和當時出土墓誌的書風差異來說,郭沫若所忽略的地方就在於他沒有看到當時社會階層的差異性。

    毋庸置疑,王羲之是絕對的貴族,而且是當時掌握國家大權的貴族,即便是王羲之極力逃避做官,也得在朝中擔任一官半職。可見其家族權勢之大。貴族生活養尊處優,整天鑽研屬於貴族“修為”的藝術,因此他們所寫得書法和一般民間工匠書寫得東西有所差異,那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如果用後世工匠的風格來推斷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那是不妥當的。

    而郭沫若同時也認為,現存的《蘭亭序》和王羲之的後世子孫——智永——的書法很相似,並且從一系列筆跡分析中找到了他們之間的相似之處,甚至就要論斷《蘭亭序》是智永寫的。

    但這件事情依然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分析論證,因為智永是王羲之的子孫,而且他本身就曾經帶著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到雲門寺研修書法二十年,所以,有諸多相似之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郭沫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推斷,忽略了智永和王羲之書法的師承關係,自然就會造成這種認知上的偏差。

    不過,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印證了王羲之和智永之間書法的師承關係是多麼的緊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以假亂真。

    以假亂真的事情在藝術史上確實存在,比如臨摹高手米芾曾經就臨摹過很多古畫,甚至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很多收藏家被他仿製臨摹的假畫所欺騙。

    但是,書法作品要想以假亂真比較難,書法作品臨摹複製的成本相當高,一般人是臨摹仿製不來的,稍微有所偏差就可能就露餡了。所以中國歷史上少有此類行為。即便是造假,也只能假託名人書畫家落款。

    智永和尚作為王羲之的後代,非常清楚自己身上擔任的責任,因此,一直以弘揚家學書法為己任。他怎麼會做出仿造先人書法的事情呢?

    宋代書法家蘇軾對此認識的很透徹,他在《東坡題跋》以及其他地方提到智永時說:“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觀陶彭澤(陶淵明)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永禪師欲存王氏典型,以為百家法祖,故舉用舊法,非不能出新意求變態也。然其意已逸於繩墨之外矣。雲下歐、虞,殆非至論。若復疑其臨仿者,又在此論下矣。”

    這句話分為兩層意思,前面以“誇”為主,蘇軾認為智永的書法可以和陶淵明的詩歌相提並論了。陶淵明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田園山水詩人,詩歌樸質卻有美感,崇尚清雅純美的風格。

    這實際上和智永禪師的書法有很大的相似性。智永最具代表性的書法作品是他的《千字文》,智永擅長用圓筆,方圓兼善,圓轉流美,結體上看似很綿軟無力,實則骨力記憶體。

    但是後面,蘇軾就開始批評智永了。他認為智永的書法,不是“變態”書法,即變換形態的書法、創新的書法,他認為智永學習書法的動機,是為了讓天底下的人都向他的先祖王羲之學習,“百家法祖”。

    智永這個動機也反映在他後面一系列的動作上,智永先是給自己“造勢”,立下了一個20年不學好書法不下樓的誓言,而後在精心研究了王羲之的書法之後,楷書撰寫《千字文》,據說說就光《千字文》,智永一共寫了800帖,寫完之後就送給各大寺廟、各位有緣人,然後讓他們透過學習他自己的書法來為王羲之的書法“做推廣”。

    所以,智永應該一開始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和尚,而他最艱鉅的任務不是創新先輩的書法,而是做好一個“營銷大師”,把先輩的書法傳播出去。

    這樣的直接效果就是,魏晉南北朝之後的隋唐一代,統治者開始有意識地注意到二王書法,尤其是唐太宗,對於《蘭亭序》日思夜想,想要搞到手。而他為了推廣二王書法,也是花了很大一番功夫。但是如果沒有之前智永所作的鋪墊工作,可能唐太宗就不會那麼推崇二王書法了。

    所以,這就在智永身上產生了一個非常奇特地現象,世人好像不怎麼了解他的書法,但是對於王羲之的書法、對於二王筆法卻很熟悉。

    智永在書法史上算是一種傳承型的書法人物,與之相比比較類似的是元朝書法家趙孟頫,關於趙孟頫,後世認為他“集無五百年之大成”,者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趙孟頫繼承、總結前人書畫成就的一面。

    趙孟頫和智永兩個人在後世書法家中,評價並不完全一致,趙孟頫雖然多有惡評,但這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所導致,因為他該改節事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違於傳統儒家價值觀。即便如此,趙孟頫依然還是要比智永更有名氣些。

    我認為真正的原因是智永生活在一個名家輩出的時代,他的前面是二王這樣的高峰,後面是隋唐時期諸位書法大家,所以,他作為一個傳承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傳播前人書法而存在。

    趙孟頫則不同,在經歷宋末戰爭後,中原大地上建立起來的少數民族政權並不重視文化建設,整個元帝國時代,中原藝術能否持續創新、並且源源不斷的傳承下去還是一個問題。而趙孟頫就像一個“空降”下來的文化巨人,在一群“文化矮子”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高大,即便他的藝術創作也多半是“學古用古”,但是給人的感覺就是和智永不一樣。

    因此,智永的書法雖然直接師承二王,但是名氣遠遠不如後世的書法家們,他作為一個堅定的二王書法傳播者,在二王書法的傳承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他自己的藝術天分被傳承的使命所壓抑、磨滅了,這是智永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 8 # 竹影清風221884827

    智永大師書法我臨寫過幾天,感覺雖然大師寫的應該很熟很快,但沒有圓滑之感,筆筆交代的清楚,細節上不含糊,個人很喜歡。我這純粹自娛自樂望大家多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彆強求一個不愛你的人,那樣只會是互相傷害,是這樣嗎?為什麼?